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大多数现代职场人来讲,认同古语“吃亏是福”的人好像不是很多。特别是对刚入职场的新人,对“吃亏是福”的认同更是门可罗雀。很多人并不知道“吃亏是福”这句话里隐含的人生成功的大智慧。许多企业管理层对“吃亏是福”的说教也是非常空洞干瘪,言之无物,可能连自己都很难说服自己。所以,看到很多职场人,拈轻怕重、斤斤计较、互相推诿、生怕自己多干活、生怕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的行为和风气恣意滋生蔓延,也就不足为奇了。
难到“吃亏是福”这句古语能流传至今,只是老实人吃亏之后阿Q式的精神慰藉吗?它的强大生命力和人生大智慧表现在哪里呢?它能不能成为现代职场人应该认同和践行的行为准则呢?笔者另辟蹊径,用经典的营销4P理论来诠释一下。
对许多营销人来讲,4P早已烂熟于胸。营销人不知道4P就像英文老师不知道26个英文字母一样。4P分别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四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4P是一个经典的营销策略组合,是任何一个产品和服务成功推向市场的必经之路。
“吃亏是福”之于产品(product)。产品是指企业提供给目标市场、顾客的货物、服务的集合,产品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原点的,如果没有顾客的需求,不能应和满足顾客的需求,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是百无一用的废物一堆。企业是通过产品的销售来实现自己的利润和生存发展的。这要求企业从产品的效用、质量、外观、款式、包装、规格、服务等全面满足顾客的需求,成为顾客的选择,才能顺利实现产品的销售,从而达成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目的。简单讲,企业必须做到“利他”,最终才能做到“利己”。如果企业只想“利己”的话,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得到市场的报应,最终是“害己”。因三聚氰胺而导致的三鹿乳业的轰然倒塌就是一个近在眼前的反面案例。企业为了“利己”,盲目贪图销量扩大,奶源失控,质量松懈,把关不严,不满足消费者基本的食品安全需求,结果是“害己”。商业社会的逻辑就是利他才能利己,最大的利己就是利他。“吃亏是福”也是符合这个商业逻辑的。对个人来讲,“吃亏”这个“产品”是利他,这是符合每个人心理需求的,因为每个人都是关爱自己的,都是利己的动物。肯“吃亏”的人,不斤斤计较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毫无疑问,肯定是受每个人欢迎的。同事会喜欢,领导会赏识,“吃亏”人的人际关系会很和谐,被提拔和重用的机会也比一般人多了许多,最终“吃亏”人的利他达到了利己的效果。
“吃亏是福”之于价格(price)。价格是指企业出售产品所追求的经济回报。商业社会里不存在“物美价廉”的东西。企业要做出高品质的产品必须付出高的成本:要好的人才、好的设备、好的原材料、好的检测等,这些在市场经济中都要付出高的成本。所以,好的产品价格肯定是高的,对企业的经济回报肯定也是高的。对个人来讲,要获得人生成就,也要付出成本的。人生越成功,付出的成本越高。这些成本在某些时候,就表现为“吃亏”:做自己工作之外的事情,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多碰壁,多摔些跟头,多走些弯路,多接受困难的磨砺,多品尝一些人生的艰辛,这些付出的成本都是为了人生以后的回报。
特别是对职场的年轻人,年轻时多“吃亏”,多摔几个跟头,不至于伤筋动骨,而等到年老了,再摔个跟头,再吃亏,可能就要“一命呜呼”了。
“吃亏是福”之于渠道(place)。渠道的作用是企业把产品如何到送达顾客的手里,缩短产品与顾客的物理距离,让顾客能随时随地买到自己企业的产品。能“吃亏”的人可以缩短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每个人都愿意和能“吃亏”的人交往,“吃亏”人与周边人的心理通道是最顺畅的,是最融洽的。
“吃亏是福”之于促销(promotion)。促销的本质是企业与顾客的互动沟通,是指企业利用各种信息载体与目标市场进行沟通的传播活动。是企业把产品、品牌的信息清晰、准确、一致、有效地传递给顾客的过程,是企业与顾客互动沟通的过程。能“吃亏”的人,往往有好的人际品牌形象,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尊敬,能聚集人气,创立大的事业。蒙牛的牛根生的“财散人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时牛根生把自己的年薪不要,发给自己的部下,把公司配给他的车卖掉,给自己的部下每人配上车,这都是典型的“吃亏”行为。这些行为让牛根生树立了很好的个人品牌形象,让牛根生的为人声名远播,进行了很好的个人品牌信息传播。当牛根生自己“独立山头,揭竿而起”创立蒙牛时,有上百的部下辞掉待遇优厚的伊利 的工作,投身到当时一穷二白的蒙牛旗下。这就是“吃亏”人强大的“促销”能力。新东方的校长俞敏洪当时在创立新东方,事业需要大发展的时候,他飞到美国力邀自己在美国的北大同学回国创业时,这些当时比俞敏洪混得还好的“牛人”能回来的鲜为人知的理由,竟是俞敏洪大学四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他们宿舍打了四年开水。这个“吃亏”的行为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是,俞敏洪能吃肉绝不会让弟兄们喝汤的。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当然,“吃亏是福”也有自己的道德边界,不是任何亏都无条件的接受。笔者在这里不多赘述。对大多数人来说,“吃亏是福”是职场生存的大原则,成就人生的大智慧。
难到“吃亏是福”这句古语能流传至今,只是老实人吃亏之后阿Q式的精神慰藉吗?它的强大生命力和人生大智慧表现在哪里呢?它能不能成为现代职场人应该认同和践行的行为准则呢?笔者另辟蹊径,用经典的营销4P理论来诠释一下。
对许多营销人来讲,4P早已烂熟于胸。营销人不知道4P就像英文老师不知道26个英文字母一样。4P分别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四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4P是一个经典的营销策略组合,是任何一个产品和服务成功推向市场的必经之路。
“吃亏是福”之于产品(product)。产品是指企业提供给目标市场、顾客的货物、服务的集合,产品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原点的,如果没有顾客的需求,不能应和满足顾客的需求,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是百无一用的废物一堆。企业是通过产品的销售来实现自己的利润和生存发展的。这要求企业从产品的效用、质量、外观、款式、包装、规格、服务等全面满足顾客的需求,成为顾客的选择,才能顺利实现产品的销售,从而达成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目的。简单讲,企业必须做到“利他”,最终才能做到“利己”。如果企业只想“利己”的话,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得到市场的报应,最终是“害己”。因三聚氰胺而导致的三鹿乳业的轰然倒塌就是一个近在眼前的反面案例。企业为了“利己”,盲目贪图销量扩大,奶源失控,质量松懈,把关不严,不满足消费者基本的食品安全需求,结果是“害己”。商业社会的逻辑就是利他才能利己,最大的利己就是利他。“吃亏是福”也是符合这个商业逻辑的。对个人来讲,“吃亏”这个“产品”是利他,这是符合每个人心理需求的,因为每个人都是关爱自己的,都是利己的动物。肯“吃亏”的人,不斤斤计较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毫无疑问,肯定是受每个人欢迎的。同事会喜欢,领导会赏识,“吃亏”人的人际关系会很和谐,被提拔和重用的机会也比一般人多了许多,最终“吃亏”人的利他达到了利己的效果。
“吃亏是福”之于价格(price)。价格是指企业出售产品所追求的经济回报。商业社会里不存在“物美价廉”的东西。企业要做出高品质的产品必须付出高的成本:要好的人才、好的设备、好的原材料、好的检测等,这些在市场经济中都要付出高的成本。所以,好的产品价格肯定是高的,对企业的经济回报肯定也是高的。对个人来讲,要获得人生成就,也要付出成本的。人生越成功,付出的成本越高。这些成本在某些时候,就表现为“吃亏”:做自己工作之外的事情,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多碰壁,多摔些跟头,多走些弯路,多接受困难的磨砺,多品尝一些人生的艰辛,这些付出的成本都是为了人生以后的回报。
特别是对职场的年轻人,年轻时多“吃亏”,多摔几个跟头,不至于伤筋动骨,而等到年老了,再摔个跟头,再吃亏,可能就要“一命呜呼”了。
“吃亏是福”之于渠道(place)。渠道的作用是企业把产品如何到送达顾客的手里,缩短产品与顾客的物理距离,让顾客能随时随地买到自己企业的产品。能“吃亏”的人可以缩短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每个人都愿意和能“吃亏”的人交往,“吃亏”人与周边人的心理通道是最顺畅的,是最融洽的。
“吃亏是福”之于促销(promotion)。促销的本质是企业与顾客的互动沟通,是指企业利用各种信息载体与目标市场进行沟通的传播活动。是企业把产品、品牌的信息清晰、准确、一致、有效地传递给顾客的过程,是企业与顾客互动沟通的过程。能“吃亏”的人,往往有好的人际品牌形象,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尊敬,能聚集人气,创立大的事业。蒙牛的牛根生的“财散人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时牛根生把自己的年薪不要,发给自己的部下,把公司配给他的车卖掉,给自己的部下每人配上车,这都是典型的“吃亏”行为。这些行为让牛根生树立了很好的个人品牌形象,让牛根生的为人声名远播,进行了很好的个人品牌信息传播。当牛根生自己“独立山头,揭竿而起”创立蒙牛时,有上百的部下辞掉待遇优厚的伊利 的工作,投身到当时一穷二白的蒙牛旗下。这就是“吃亏”人强大的“促销”能力。新东方的校长俞敏洪当时在创立新东方,事业需要大发展的时候,他飞到美国力邀自己在美国的北大同学回国创业时,这些当时比俞敏洪混得还好的“牛人”能回来的鲜为人知的理由,竟是俞敏洪大学四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他们宿舍打了四年开水。这个“吃亏”的行为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是,俞敏洪能吃肉绝不会让弟兄们喝汤的。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当然,“吃亏是福”也有自己的道德边界,不是任何亏都无条件的接受。笔者在这里不多赘述。对大多数人来说,“吃亏是福”是职场生存的大原则,成就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