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杨礼赞》的映托手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_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盾的《白杨礼赞》巧用映托,有力地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使人不禁击节称叹。
  
  一、通过写景来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文章在开篇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后,笔锋一转,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黄土高原的色调轮廓,辽阔坦荡、高峻雄伟及磅礴的气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西北高原的风景画,展示了西北高原的“雄壮”与“伟大”。而白杨树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是不平凡的。作者正是通过对高原景色的描写,为白杨树设置了典型环境,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但是,作者并没有就此写白杨树,而是写人们有感于这“雄壮”、“伟大”之后产生的倦怠和单调的情绪及内心的缺憾。在此基础上再写驱散人们那恹恹欲睡情绪,乃至使人振奋得惊叫起来的竟是白杨树。这就充分显示出白杨树是多么的不平凡。在这里,文章以所见所感,正反映托相结合,使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凸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以对其他树木的描写来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1、文章将姿态婆娑、虬枝屈曲盘旋、旁逸斜出的树与白杨树对比着描写,以进一步表现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及坚强不屈与挺拔。试问,有如此美德的白杨树难道会是平凡的树吗?不,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显然,文章正是以那种看似外表美的树木来反衬品格高尚的白杨树。
  2、作者在刻画了白杨树的形象、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一咏三叹地抒发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后,又在结尾将“楠木”与“白杨”联系在一起对比着描写,以“楠木”的“贵族化”来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以他人对楠木的赞美来反衬自己对白杨树的歌颂,从而加深读者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认识。总之,由于文章巧妙地运用映衬手法,因此,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使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特征显得更为突出。
  (作者单位:810600青海省平安县东营学校)
其他文献
中学数学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自觉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应该是教师教学所要着重考虑和策划的。如何解放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教学实践经验证明,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激励”手段,其具体可从五
期刊
面对现在的课程改革,对于起步不久的我们,从理论的学习到课堂的实践,想要随心所欲,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如何让他们乐于去学习和思考呢?这是我们教师一直钻研的课题和苦恼的问题。  大家都说:“课改”适应大城市的条件,农村改什么呢?现实是:农村的教育设备落后、资源匮乏,老师上课还是一如既往地一支粉笔和一本教科书而已;农村的孩子受到方言和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个性孤僻等情况的
期刊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学能力差。   2、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应付了事;遇到困难不想办法解决,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标准这一倡导,其目的就在于要求数学教师在其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师
期刊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又是著名的画家。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田园诗。他的田园诗以淡雅的笔触传达出清丽丰润的美感,创造出浑然一体的意境,让人感悟到生命的存在。创作于晚年隐居期间的《积雨辋川庄作》,就是这样一首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精品。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
期刊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诗句描绘了西湖六月别具特色的风光美景:大片碧绿的荷叶与碧空相连,绿得没有边缘;红日映照荷花,花鲜红无比。诗的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象,成为写景佳句。每一次教学这首古诗时我都有一种新的感受,但要让学生真正进入诗中的意境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利用多种教
期刊
批语是对一篇文章的优缺点所做的分析指点和综合评定,是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批语对学生认识自己文章的优缺点、提高写作水平和明辨是非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重视批语,将批语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探讨。    一、批语要有针对性    批语要针对写作要求:每次习作都有训练要求,对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的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偏离、跑题的,不符合要求的,要提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你”字用得好,仿佛在和“你”谈话,直接要求读者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使读者本来被触动了的心情更加激动,本来被拨起的思绪更加活跃。这里的“你”都是实指。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你“也是实指,不过,周总理毕竟已离开我们,用“你”是让人们更容易想象出他仍在我们中间,比用“他老人家”更亲切,更能抒发缅怀之情,就这一点来说,这个“你”字更富有修辞的意义。
期刊
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分别从两个角度谈谈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一、从课文的不同构成成分入手,进行想象训练   
期刊
作业是通过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提高学习能力。大文豪歌德有一句名言:“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对于中学生来说,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技能是训练的结果。技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或工艺,也是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课外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美国学者瑞夫在《对学生的忠告》中告诫说:“你先试图很好地理解简单的基本概念,然后去做许多习题,包括书中给出的习题和你自己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