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口是4300万
中国人口只有4300万,是按照2006年美国人均消费力换算出来的。中国13亿人口消费力,只相当于美国4300万人口。
我们老喜欢使用经济总量GDP来自我陶醉,以为中国已经是个了不得的大国强国了,可是,使用人均消费力来衡量一下,立即就知道中国是个穷国,并且是个很穷的国家。
既然人均消费力远比GDP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经济增长的状况以及老百姓的收入状况,我们为什么不使用人均消费力来作为政绩考核的标准呢? 使用人均消费力作为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标准,至少可以带来几项明显的好处:一是迫使官员关心老百姓的收入,想办法让老百姓敢于花钱;二是刺激各地乐意吸纳人口。因为人口多消费就多,政绩就明显。这样就自然解决了户口问题。未来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趋势不会改变,必须要有合理的政策扫除城市化的障碍,加快城市化步伐。运用人均消费力来考核政绩,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一周局长”
不如“一周百姓”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开展教育局、建设局、交通局等7个窗口单位的干部职工都来排队轮流充当“一把手”、一周一换的“实验”。
“一周局长”不可能是真正的局长,真正的局长是由组织部、人事局备案并享受相应待遇的那一个,此人才是垂帘于“一周局长”背后的真正权威。在权力架构没有改变的格局下,所谓的“一周局长”最多只是一位临时的“局长助理”,权力的运作模式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改变。既然如此,“一周局长”又怎么可能以局长的职位和权力“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与其搞“一周局长”,不如试一试“一周百姓”,让机关干部更多地深入底层,体尝底层人民经济拮据、生计窘迫的滋味,经历权利受侵却求告无门的难堪,领略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冷漠,感受被乱收费、乱罚款之后的愤怒。这样,机关干部或许能够更多地与服务对象进行“换位思考”。
香港公交为啥那么“牛”
香港人多地狭,为什么却出现了人多车不堵、人人出行便利的奇观?奥秘只有一个,香港人九成选择公交出行。
香港居民九成选择公交出行完全得益于“公交优先”政策,好处至少有三: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内地这3点似乎并不比香港差,但这还在其次,关键在于思想、观念和制度、管理方面存在差异。香港坐公交的既有平民百姓,也有企事业单位老总、白领及普通员工,还有各级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在内地,但凡带“长”的似乎怕“冷落”了公家给“配”的坐骑,还绝对不能与别的“长”共享。坐公车的好处一大堆,谁还不知道。莫非香港的居民天生就比内地的居民笨?就不懂坐公车的这些好处?好像不是。而是人家以坐公交为荣,坐着不掉价、坐着划算。
如果内地加大公车和私家车上路的各种成本,到时候人们出行是否选择公交就该值得考虑了,如果给公车念“紧箍咒”、给私家车加砝码,不愁道路不清静、不通畅,没准公交车也能像在香港那样“牛”起来。
见车敬礼是教育的失态
贵州黄平县许多中小学让学生在马路边上对着汽车敬礼。当地教育部门解释,一是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实践汽车时代的礼仪;二是有效防范交通安全事故,于是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古时候庶民面对官轿行注目礼之肃静、回避、谦卑、愚忠,那是一种多么有利于安全的礼仪啊!
隔天又看到了登封市滨河路小学有一学生20多天站在教室外听课,原来,农民工的孩子被撵出了课堂。这不禁又让人联想到有利于孩子的所谓“创新”。让那个孩子在教室外听课,一听就是20多天,登封市这个小学的老师不会不知道孩子身心上所面临的困境和艰难。但换个角度想,眼下农民工的子女家庭条件较差,焉知学校此举不是在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并以此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以便促其为改变处境从此勤奋向上呢?
教室外听课,马路边敬礼。听起来让人气愤,但也表明如果我们的公民教育不从孩子抓起,此类“创举”恐怕还会翻陈出新难以禁绝了。
缺乏民意支持的救市
会贻人口实
地方政府“救楼市”的政策正在蔓延。政府该不该救市其实是伪问题,不存在救不救,而是如何救,什么时候救?
地方政府救市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 世界性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美国次贷危机已成前车之鉴,救市就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正当性选择。在当前内需不振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把希望寄托在楼市上,应是必然。 再加上一些政府部门很难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症。同时还有一些因素导致政府救市,比如近年来主管房地产行业的官员腐败,有的甚至直接囤房、炒房,他们怎么可能愿意房价下跌?因此必然托市、救市。此外,楼市持续不景气,受损严重的还有银行。当前,银行已有极大的左右政策的能力。同时,房地产商也是发育成熟的利益主体,它们具有影响政府决策的能量。
谁都知道不让地方政府救市是不可能的,不让房地产商公关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中央政策不能动辄被影响、被左右。任何一项新政,如果不经过公众参与,没有足够的辩论,没有必需的制衡,都容易贻人口实。
“现代奶妈”卖的是“市场奶”不是“剥削奶”
“现代奶妈”正大光明,既不违法,也不丢人,无可指责。
首先,“现代奶妈”现象并未触及社会的道德底线,“现代奶妈”与旧社会充当被剥削阶层的奶妈决然不同。旧社会的奶妈低人一等,而“现代奶妈”与其服务的家庭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旧社会的妇女当奶妈大都因生活过于贫困或被逼无奈,而“现代奶妈”出售母乳完全出于自愿;旧社会奶妈的报酬低得可怜,“现代奶妈”的“叫价”可是高得惊人。
其次,法律并没有禁止出售母乳的行为。母乳不是人体器官,只是健康的哺乳期妇女身体产生的一种分泌物,出售这种分泌物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对人体分泌物的交易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限制性的规定。
第三,母乳成为商品是市场强烈需求的结果。一方面,一些产后妇女为了保养身材或因患有某种疾病,不能亲自母乳喂养或无法满足婴儿的生长需求;另一方面,近年来问题奶粉事件让母乳替代品饱受质疑,越来越多的“缺乳”家庭希望孩子能够得到母乳喂养。同时,一些健康的哺乳母亲有出售母乳的愿望。
中国人口只有4300万,是按照2006年美国人均消费力换算出来的。中国13亿人口消费力,只相当于美国4300万人口。
我们老喜欢使用经济总量GDP来自我陶醉,以为中国已经是个了不得的大国强国了,可是,使用人均消费力来衡量一下,立即就知道中国是个穷国,并且是个很穷的国家。
既然人均消费力远比GDP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经济增长的状况以及老百姓的收入状况,我们为什么不使用人均消费力来作为政绩考核的标准呢? 使用人均消费力作为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标准,至少可以带来几项明显的好处:一是迫使官员关心老百姓的收入,想办法让老百姓敢于花钱;二是刺激各地乐意吸纳人口。因为人口多消费就多,政绩就明显。这样就自然解决了户口问题。未来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趋势不会改变,必须要有合理的政策扫除城市化的障碍,加快城市化步伐。运用人均消费力来考核政绩,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一周局长”
不如“一周百姓”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开展教育局、建设局、交通局等7个窗口单位的干部职工都来排队轮流充当“一把手”、一周一换的“实验”。
“一周局长”不可能是真正的局长,真正的局长是由组织部、人事局备案并享受相应待遇的那一个,此人才是垂帘于“一周局长”背后的真正权威。在权力架构没有改变的格局下,所谓的“一周局长”最多只是一位临时的“局长助理”,权力的运作模式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改变。既然如此,“一周局长”又怎么可能以局长的职位和权力“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与其搞“一周局长”,不如试一试“一周百姓”,让机关干部更多地深入底层,体尝底层人民经济拮据、生计窘迫的滋味,经历权利受侵却求告无门的难堪,领略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冷漠,感受被乱收费、乱罚款之后的愤怒。这样,机关干部或许能够更多地与服务对象进行“换位思考”。
香港公交为啥那么“牛”
香港人多地狭,为什么却出现了人多车不堵、人人出行便利的奇观?奥秘只有一个,香港人九成选择公交出行。
香港居民九成选择公交出行完全得益于“公交优先”政策,好处至少有三: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内地这3点似乎并不比香港差,但这还在其次,关键在于思想、观念和制度、管理方面存在差异。香港坐公交的既有平民百姓,也有企事业单位老总、白领及普通员工,还有各级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在内地,但凡带“长”的似乎怕“冷落”了公家给“配”的坐骑,还绝对不能与别的“长”共享。坐公车的好处一大堆,谁还不知道。莫非香港的居民天生就比内地的居民笨?就不懂坐公车的这些好处?好像不是。而是人家以坐公交为荣,坐着不掉价、坐着划算。
如果内地加大公车和私家车上路的各种成本,到时候人们出行是否选择公交就该值得考虑了,如果给公车念“紧箍咒”、给私家车加砝码,不愁道路不清静、不通畅,没准公交车也能像在香港那样“牛”起来。
见车敬礼是教育的失态
贵州黄平县许多中小学让学生在马路边上对着汽车敬礼。当地教育部门解释,一是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实践汽车时代的礼仪;二是有效防范交通安全事故,于是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古时候庶民面对官轿行注目礼之肃静、回避、谦卑、愚忠,那是一种多么有利于安全的礼仪啊!
隔天又看到了登封市滨河路小学有一学生20多天站在教室外听课,原来,农民工的孩子被撵出了课堂。这不禁又让人联想到有利于孩子的所谓“创新”。让那个孩子在教室外听课,一听就是20多天,登封市这个小学的老师不会不知道孩子身心上所面临的困境和艰难。但换个角度想,眼下农民工的子女家庭条件较差,焉知学校此举不是在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并以此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以便促其为改变处境从此勤奋向上呢?
教室外听课,马路边敬礼。听起来让人气愤,但也表明如果我们的公民教育不从孩子抓起,此类“创举”恐怕还会翻陈出新难以禁绝了。
缺乏民意支持的救市
会贻人口实
地方政府“救楼市”的政策正在蔓延。政府该不该救市其实是伪问题,不存在救不救,而是如何救,什么时候救?
地方政府救市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 世界性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美国次贷危机已成前车之鉴,救市就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正当性选择。在当前内需不振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把希望寄托在楼市上,应是必然。 再加上一些政府部门很难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症。同时还有一些因素导致政府救市,比如近年来主管房地产行业的官员腐败,有的甚至直接囤房、炒房,他们怎么可能愿意房价下跌?因此必然托市、救市。此外,楼市持续不景气,受损严重的还有银行。当前,银行已有极大的左右政策的能力。同时,房地产商也是发育成熟的利益主体,它们具有影响政府决策的能量。
谁都知道不让地方政府救市是不可能的,不让房地产商公关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中央政策不能动辄被影响、被左右。任何一项新政,如果不经过公众参与,没有足够的辩论,没有必需的制衡,都容易贻人口实。
“现代奶妈”卖的是“市场奶”不是“剥削奶”
“现代奶妈”正大光明,既不违法,也不丢人,无可指责。
首先,“现代奶妈”现象并未触及社会的道德底线,“现代奶妈”与旧社会充当被剥削阶层的奶妈决然不同。旧社会的奶妈低人一等,而“现代奶妈”与其服务的家庭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旧社会的妇女当奶妈大都因生活过于贫困或被逼无奈,而“现代奶妈”出售母乳完全出于自愿;旧社会奶妈的报酬低得可怜,“现代奶妈”的“叫价”可是高得惊人。
其次,法律并没有禁止出售母乳的行为。母乳不是人体器官,只是健康的哺乳期妇女身体产生的一种分泌物,出售这种分泌物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对人体分泌物的交易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限制性的规定。
第三,母乳成为商品是市场强烈需求的结果。一方面,一些产后妇女为了保养身材或因患有某种疾病,不能亲自母乳喂养或无法满足婴儿的生长需求;另一方面,近年来问题奶粉事件让母乳替代品饱受质疑,越来越多的“缺乳”家庭希望孩子能够得到母乳喂养。同时,一些健康的哺乳母亲有出售母乳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