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8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使得学生积极、主动、乐观地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必须唤醒学生潜在的自我学习意识,给学习设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其次要使得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励下不断地学习,再者,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抛弃不良的学习习惯,将自主学习持续下去,这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下面详细论之:
  一、明确目标,为自主学习提供方向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犹如航船在浩瀚的大海里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所以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确目标,然后通过努力用成果证明自己可以学,可以进步。
  1.指导学生设置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与远期的学习目标相比,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更容易实现,更容易让学生较快地体验成功。随着一个个近期的可操作性目标的完成,学生会越来越坚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整个任务,会对自己越来越“满意”,学习的热情会逐渐高涨,自己的学习动机不断增强。
  2.指导学生设置跳跳可以够得着的目标。高水平且又现实的学习目标,一方面可以使得学习看到自己具有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种目标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但那些高水平不能实现的目标,一般对学生没有什么激励作用,反而会造成挫折,使学生遭受打击。因此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依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为他们设置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
  3.把复杂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简单的学习目标。学生不愿意主动完成某些任务,尤其是复杂的学习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任务太难,觉得自己不可能解决,如果把复杂任务进行分解成具体的、便于完成的简单目标,可以使得学生感到任务具有可操作性,通过一步步完成任务,从中体验到自己的进行,获得成就感,进行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
  二、培养兴趣,引发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发学习动机,推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从内心引发出“我想学”想法,从而激活这种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
  1.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的趣味性题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抽象知识背后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学习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就会产生喜爱的愉悦情感,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2.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点燃学生炽热情感。教学过程的和谐顺畅,学生的主动投入,主要取决于师生间思想、感情的共鸣,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兴趣倍增。
  3.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中要积极实施分层次教学,使得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不要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局外人,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得课堂提问、练习、课外作业都能适应不同学生的承受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养成习惯,使自主学习得以持续进行
  学习习惯是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好的习惯是决定学生能否“坚持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养成,将对学生的终身有益。可以说好的习惯难以养成,但容易保持;坏的习惯容易养成,但难以扬弃,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习程序进行自学,课前预习要有预习笔记,课后要做小结,课上精读教材,要认真勾划重点,标出不懂之处,在有体会、有来源之处要加旁注。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克服片面追求进度,好高骛远,坐不下来,学不进去的坏毛病。对重要的概念,提倡逐字逐句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反对不懂装懂,含糊其辞,死记硬背,对定理的证明和例题的解答,要弄清每一步推导的理论根据。
  2.专心致志的习惯。提倡要进入持久专注的境界,做到心无杂念,不走神儿。时刻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不能随意乱翻,心不在焉。不管周围环境如何,自己都要专心致志地思考,只要不是找自己的,就不抬头去看,更不去参与,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3.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自主学习中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例题和习题的分析、解决和结果,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引导和要求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必须经过独立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因此,基本道理要讲清,习题要做得精,即每做一题,都要独立地分析清楚已知与结论,独立地运用有关概念、规律解决问题。从每一个简单的问题做起,逐渐引导,点滴积累,让学生从每一个小的“成就感”逐渐积累成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4.科学的态度和习惯。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不论口答、笔答,都要求严格按照数学语言表达。做题要步骤清楚,推理有据,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要认真改正,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注意保存,装订成册,以便复习时查阅。
  5.勤于复习的习惯。可以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如果没有记忆的习惯,那么所学到的知识终将会被忘掉,而记忆的最好手段就是及时复习。复习的第一步要首先回忆,既不看书,也不看笔记,也不写字,全凭脑子想,让知识在头脑里重现一遍,仔细想一想:有哪些知识?有哪些非常清晰、真正懂了?哪些不懂,哪些不完全懂?通过回忆,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通常,能回忆出来的内容,基本上是自己已经懂了的部分,回忆不起来的内容,也是自己没有弄懂或没有理解透彻的部分。回忆以后再通过教科书或笔记有的放矢地去重点复习自己掌握不扎实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学习。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附加题是高考和新课标对接的产物,笔者认为,随着新课标实施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实施程度的不断深化,附加题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出现在许多高考试卷中。  2008年和2009年,江苏卷都有附加题,分值40分,是对文科考生“特长”的考查,2009年浙江卷有“自选模块测试”,语文有两个模块,分值为20分,是对考重点大学考生“特长”的考查,虽然没有冠以“附加题”的名分,但具有附加题的性质,也可以认为是附加题。 
【内容摘要】任务教学是指以任务为学习动力,为学习者提供参与机会,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中学英语口语任务教学分为前期任务、执行任务和任务后三个阶段,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口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任务教学法任务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
【内容摘要】学生写作文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写作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口语表达是“出声的思维”,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以说带写,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作文 思维 说文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看到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就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不知道怎么写。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在写作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设计思想】2008年3月6日,湖北省重点高中“9 3”联合体“2009教师论坛”活动在宜昌市一中举行。会议围绕“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课堂、迎接新课改”的大会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会上笔者交流了这堂作文教学课《误会,让行文如此美丽》(人教社高一第二单元“写出事情波澜”),旨对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作出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分析,了解误会法的基本概念。  2.通过展
语文课里有诗,语文教学中更少不了诗。可以说,对于语文教学,诗是一道灵光,瞬间绽放出绚丽的火花;诗是一种启示,刹那借你一双慧眼;诗是一片静欢,须臾欣慰盈满心间。  一、导入——煽情,诗引趣  李密的《陈情表》句句泪字字血,真可谓“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写作技巧之“直呼式抒情、反复式抒情”,此乃行文之大辅。进入此课面的学习,如何先让学生抓住这外形技巧的辨认、领会。教学便会很易达到事半功倍之神妙。基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弥补传统作文评价的不足,改变作文批改苦多甘少现状的一些做法,在作文的评改这一环节中,更加强化学生评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自主、自助式评改,并将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注意点做了一些介绍。  【关键词】作文 传统式评改 自助式评改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文评价是教师改,教师评,教师是习作的惟一裁判者。结果学生写得辛苦,教师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读课文,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4.体会社会环境描写,分析孔乙己命运悲剧的原因。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复杂性;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教学时间与课型】两课时,教读课。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把握内容;  
体育教与学的过程是促进个体自我生成、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运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个体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运用体育的手段和功能培养健全的人格,构建终身体育的观念,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理解世界,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一、激发兴趣,调动主体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主要是些名家名篇,覆盖的知识面广,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篇目甚至和其他的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形成语文课堂自身的特性,展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是每个语文老师必然经历的课题。它需要通过教师自身的魅力——语言的魅力,组织课堂的魅力,去实现作品的审美功能。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像一篇好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教育有关的各因素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势必对教师产生新的挑战,特别是对农村初中教师的挑战最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来自教育对象(学生)方面的挑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村外出打工成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现象。许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成了他们的监护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自然落在上一辈人身上,隔代教育势必带来一些不良后果: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