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這个特殊的年份,让不少人在踏上留学路前无比踌躇,也让很多留学生的海外深造之旅饱受阻隔。但脚步的停止不意味着思维的停止,即便尚未迈出家门,也可以做好准备打点行囊,静待一个出发的机会。《留学》杂志针对读者和观众的需求,推出了《留学》直播课系列专题,邀请各国官方及高校代表解读最新留学政策,分析录取趋势和专业前景,力争为大家呈现最真实详尽的信息,为留学之路增添助力。本篇节选精华问答以飨读者。
《留学》系列直播(一):
培训课程变线上,应该注意哪些“坑”?
在线上课程咨询和挑选过程当中应该如何防范,避免掉“坑“?请各位嘉宾为我们的家长和学生提一些建议。如果遇到这些“坑”,我们应该怎样去避免?
赵子斌: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坑”主要是自己的体验感,课程是否适合,以及家长和学生能否消化掉课程,这是在学习当中要尽量去避免的一些“坑”,能不能够消化,我觉得这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必须要去解决的事情。
赵浩贤:以我们的观点来讲,因为学生每做一个作品,都需要十节课左右的课程,前后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很多家长会抱怨说上第一节、第二节课体验感不好,但其实转线上对于我们来讲,学生跟老师有一个磨合期,然后同时要看到一个相对长时间的结果,才能看出是不是真正能把这个学生教好。
第二,我一直认为就是我们线下机构其实跟线上机构在基因上完全不一样,线上机构的打法,引流,课程的输入的方式,包括试错,给家长试错的成本也很低。
王军:如果是英语培训,就要看孩子上课的时候的状态。家长要观察孩子上课的时候有没有说话,他如果没有说话,其实这个在线课程的意义就不是特别大,因为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线上的课程能够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让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讲话。孩子上课时,半个小时内要说15句话,这就是我们的参考标准。
2019年底教育部出了一个文件,要求所有的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为止这段时间的在线教育,不许卖3个月以上的套餐,不许卖60节课以上的课程,我们2019年也做了调整,2020年1月份开始我们再没有超过3个月的课程,尤其在现在这种状况下,所以说家长确实应该注意,这种卖两年、三年的课程确实要慎重考虑。首先它是不合规的,另外一个目前这种状态下,真的不敢保证这个机构能够活到两三年,这个就是一个“坑”吧。
黄中阳:第一点是产品,因为涉及教授,所以对于家长来讲,特别建议家长应该要去查一下同类的产品,机构所宣传的知名教授是不是真实存在;第二点,是如果真的是很负责任的企业,也会很明确地告诉给家长,你不要买这么多的课,你可以先试一试,你试完了之后感受好了你再买一段时间;第三点,现在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资质,这些资质都可以查询到,我特别建议大家向企业索要资质证明,这些都是公开 的。第四点,现在各个机构之间存在“互踩”的情况,我觉得有些过头的话不该讲。在维权方面,其实教育行业跟其他行业是一样的,如果家长和学生遇到这种欺骗行为,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去捍卫自己的权利。
《留学》系列直播(二):
海外疫情愈发严重,在申学生应何去何从?
可否从心理层面和留学申请规划层面给正在准备留学申请的学生一些建议?
刘波:我的建议很简单,疫情终会结束,但每个学生未来的规划之路是不会停止的。所以,学生要在做好防疫的同时,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培养各方面的技能,提升语言水平。等待疫情结束,继续踏上留学之路。
王莹:对于在申的学生来讲,完全不用担心,我们有信心疫情能被控制,不会影响2021年学生的申请情况,也不会影响语言考试,大家需要做好规划和准备。
李远宏:最近媒体普遍观点认为,疫情导致裁员的情况已经影响到2020年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每一次发生特殊情况,比如金融危机,教育都是规避风险的最好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无法完成就业,那么我们通过教育再提升,可以进行缓冲。
一旦决定留学,就要尽快做出判断。2020年准备申请的同学,一定要对考位予以重视,因为很容易出现国内无法考试的情况。没有考位,没有分数,一切申请都无从做起。尤其对美国申请而言,材料是前置的,也就是说美国留学2020年准备的周期会更短。我判断2021年的申请会更加紧张。2020年有部分入学可能会延期到2021年,会占用到学校2021年的招生名额;已经计划2021年申请的这些学生依然存在;另外2020年毕业无法顺利完成就业的学生,可能会有留学的打算。这三方面的冲击都会导致2021年的申请特别紧张激烈。所以我建议,准备2021年申请的同学,要更早行动起来。
《留学》系列直播(三):
游学及线下背景提升项目受阻如何提升升学软实力?
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无法参加游学及线下的背景提升项目,是否有必要因此感到焦虑?在今年的形势下,是否会影响申请成功概率?
吕树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意识到与竞争者的差距,会产生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我的观点是永远都不迟。在大环境下,我们没有办法以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现状。做任何事情,制定任何计划,创造任何改变,其实永远都不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项目或者方案,抓紧去做就可以了。对于所有准备申请的学生和家长,我想说,事在人为,还有时间来提升自己的实力,不必为自己改变不了的大环境而去担忧。
束君:无需因无法参加线下研学项目焦虑。
首先,全球疫情终将过去,预计下半年国内外各院校将逐渐恢复常规项目的开展。如果全球疫情控制较乐观的状态下,2021年寒期各类中短期海外研学将如期恢复正常。
其次,我想告诉学生和家长,如果参加了研学项目当然最好,但是它不是必要条件。从专业角度判断,不同国别院校在申请判断上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线下研学对申请英国研究生的作用肯定是不大的,因为英国研究生申请基本不需要体现非学历性背景活动;针对美国研究生申请,主要是看背景活动的专业内容与本科阶段的专业的匹配度,如果匹配是一定有帮助的,非专业内容的背景活动是一定没有帮助的;在递交材料清单中并不包含递交任何参加活动证书的要求,只有一个“活动列表”罗列参加活动即可。 再来分析一下亚洲院校,不少日本院校官方推出一些中期学期的修学课程项目,除了可以转化国内院校学分之外,对于未来申请该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日本是考试制国家,虽然背景提升项目没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但是,日本的好学校一般都会在录取前进行校内面试,因此,如果申请学生以此为契机将在日本研学或见学的经历进行分享,将大大增加面试的分值。
赵崇基:首先,没有人有把握疫情何时会结束,之后能够采取线下的研学项目的时间点也难以确定。但是可以先了解一下这些不同的项目,哪一些是适合自己的,先进行规划,等疫情结束,就可以继续推进下去。
至于会不会影响申请的成功率,那就要因不同的学生而异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些学生较早开始准备留学申请和一系列活动,那当然是有优势的。所以我想提醒家长和学生,任何事情都应该提前准备,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会有什么意外情况打乱你的计划。
如果疫情影响了本来的计划,可以考虑改变规划,甚至可以考虑延迟整个留学计划。比如说,有些学生受疫情影响没法进入梦想的学校,可以采取先工作或是间隔年的方式。其实一生是很长的,不必只着眼于一两年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目标。
《留学》系列直播(四):
托福标化考试取消,学生应该怎么办?
孩子一直在准备托福考试,由于疫情的原因已经决定改成2021年申请,但是比较害怕战线太长,导致成绩下降,请问怎样能够兼顾日常的高中课程和托福学习?孩子的听力和阅读比较好,但是总是提升不了口语,怎么办?
赖苏闽:语言学习各项能力之间其实是相互作用的。如果说你现在觉得有某项能力不行,我觉得首先要去找一下根本原因在哪里。
比如说口语不好,是因为说不成完整的句子,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是因为词汇量不够,还是说在说口语的时候语法错的特别多?或者是思维方式导致语义不够流畅?可以利用各类材料综合学习。学习的资料有很多形式。有孩子爱看英文小说,小说的写作方法与学术论文、新闻等,在写作结构、词汇用法、逻辑上其实很不一样,所以,大家在平时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根据你不同的阶段以及需求,要选择不同的题材去进行学习。
王玲:我孩子考完托福之后,跟我讲了一个考场上的小技巧。他说第一次考85分的时候,口语是22分。他的口语没有任何口音,平时口语也很好,但是一考试口语成绩就上不去,等到最后冲到115分之后,他发现考试其实有小技巧。
第一个,他以前考口语的时候语速特别快,这个不对。他开始准备的时候,刚开始那两句准备的特别充分,所以他说的特别快,后面他就说得慢了。这样的话,前后语速差距太大,考官可能会觉得他有点结巴。还有,要抑扬顿挫,就是讲话要带一些感情色彩在里面,另外就是不要太纠结于说错了一个小点。
杨杰:给大家提个醒,刚才说的三个留学准备的时间点。如果一旦第三种情况发生,2020年留学生都要延后一年,2021年的申请量可能就会翻倍,但因为总录取人数不变,录取标准就会变高。所以要关注一个变化就是,2021年的国际学生的位置有没有增加。如果在个别顶尖名校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那必然对雅思考试、托福考试,还有平时的背景、要求,肯定都会非常高,要做好这个准备。
《留学》系列直播(五):
语言考试取消,国际课程项目受阻,准留学生出路何在?
目前,许多学校推迟开学,学生是否有必要寻求教育机构的帮助,参加补习?
对于机构与项目的甄别挑选,您对学生们提出哪些建议?
马焱:对于主流的国际课程来说,即使最终考试被取消,对留学生还是一个刚需。学生们不可能因为疫情而选择放弃自己的课程项目,加入国内的中高考体系。我想告诉参加国际课程的学生们,不论大环境怎么改变,永远要比别人多想一步,多做一步。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预习与先修,或是查漏补缺,培养学习习惯。
关于机构与项目的甄选,我给学生的建议是,要看与你对接的课程顾问与试课老师是否专业,是否能让你满意,是否能真正解决你心中的问题。学习是主动的过程,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有些机构会天天追着你、求着你去学,这会导致学习陷入被动的局面,未必会有好的结果。
赵立强: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参加课外补习?首先,学习主动性比较强的孩子。他们需要拔高,或是存在学校老师无法为他们解决的一些问题,需要参加补习满足学习的需要;其次,自我约束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孩子,学校的老师无法照顾到他们,需要委托机构带领他们进行学习,为他们补足基础、规范学习习惯。
关于如何甄选机构和项目,我始终认为,最好不要选机构,因为机构只是个名字,它不会给学生上课。与其选机构,不如选老师。老师能够真正地陪伴孩子成长,影响孩子在学业道路上知识积累的快慢与多少。甄选老师的重点不在于工作与授课的年限,而要看他是否愿意花时间在孩子身上,是否有教育者的心态,是否愿意为孩子付出。不要一味地追求“名师”,很多所谓的名师都是包装出来的,背景未必真实。
我想呼吁整个行业,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其实我们更多做的是“教”,“育”的方面太少了。现在很多老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不愿意将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那么一切的课程調整都是没有方向、没有意义的。
《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特辑(一):
疫情之下,如何择校并高效备考?
作为院校官方代表,您对学生们备考及申请准备方面有哪些建议?
院校更希望录取具备哪些条件的学生?您会对家长提出哪些择校和帮助孩子方面的建议?
毛泽亮:我想给同学和家长们分享三个方面的想法,一个是关于选择国家,第二个是关于选择学校,第三个是关于选择专业。
第一个,选择国家,有几个方面需要考虑。一个是政治方面,也就是说这个国家跟中国的关系。爱尔兰是一个政治上中立的国家,而且跟中国一向关系特别好。第二个就是关于社会方面,比如说有的国家允许枪支、大麻合法,或者国家性方面比较开放,当然这些方面的顾虑在爱尔兰都不存在。第三个就是关于这个国家对人民的态度,比如说这一次疫情,爱尔兰政府是从一开始就在积极抗疫,给了人民很多保障政策,可以看出对人民是非常重视。 第二点就是关于学校的选择,大家肯定都是想进名校,名校当然是好,但是实际上每个人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分析你适合哪一类的学校。并不是一定要去高精尖才有出路,在很多岗位上都有非常卓越的人才。所以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考虑,我的孩子适合做什么,想去往哪个方面发展。
第三个是关于专业的选择。行行出状元,并不是说这个专业热门,你的孩子就一定能够有非常好的工作,而是你的孩子做的优秀,他就能有很好的工作。家长一定要去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孩子,要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他在哪个方面有兴趣,有信心,他能够在哪个方面去投入,长期地持久地投入,成功的机率是最大的。
黄冠宇:我想说一下国际学生的比例问题,因为在爱尔兰的话,UCD也好,其他的学校也好,我们国际学生的构成是非常好的,比如我们的商学院很有名,但我们真的不会说一味地只为了招生而招生,我们会控制某一个区域的这么一个比例,当他到达了一定的比例的时候,我们可能暂时就先不招了,我们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国外氛围和语言环境。
孟晶:从选择专业的角度,我的建议是,看孩子在哪方面有一个潜在的能力和兴趣,这可能是最安全的选择,至少我感觉兴趣是保证孩子走得比较远的基本标準。在目前的高校领域当中,专业是滞后的,也就是说你这个产业在社会上已经火起来了,我可能才刚刚开设这个专业,而你不能够保障4到5年之后这个产业还是依然火爆,从这次疫情的半年,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是一个大型的洗牌,所以说走兴趣这条路,也是目前我认为最安全的一条路。所以说我也是希望大家可以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说到底大学不是为了你最终最终能赚多少钱,大学还是为了培养一个比较综合的人才,可以适应你人生接下来几十年当中,不断变化的环境。
《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特辑(二):
挖掘“绿岛”宝藏专业:商科、计算机、医学、游戏开发
请四所院校老师结合自己的留学故事,分享爱尔兰留学的吸引力,在爱尔兰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张蓓:我本科毕业后去爱尔兰学习生活了2年,之后又去了英国进修生活了4年。其中在爱尔兰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相当大的,那时候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爱尔兰的学生签证和毕业签证都可以给同学们很多机会去接触社会,通过打工、实习提前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我刚出国时候,口语不是很流利,打工的时候也不是很自信,但是当地人给我很多支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后,我发现这段经历对我深度接触当地居民、结交朋友、理解人文文化方面有很大帮助,沟通技能上也有了明显提升。
在当今的职场里面,优秀企业寻找的人才必须具备三种核心技能: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的能力;team work,团队协作的能力;sales,对外推广传播的能力。我很推荐同学们,在海外学习期间抓住各种锻炼自己的机会,融入当地社会,这对于你们未来在职场的成长会非常有帮助。
宿铮:从2000年去爱尔兰读书到现在,我在卡洛理工学院读书加工作已经满20年了。我觉得所有的来过爱尔兰的人都有爱尔兰情结,特别怀念爱尔兰,不管是环境还是人,都值得让我们怀念。我印象比较深是老师对我的帮助,因为我是第一批到卡洛读书的学生,身边没有很多中国同学,所以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对我帮助很大,让我很快适应了爱尔兰的生活。
Ray Halpin:其实爱尔兰和中国是比较像的,从历史上看也确实如此。爱尔兰和中国的人都很善良,很大方,我每次来中国,都会被照顾得很好。爱尔兰的就业机会也比较多,很多中国人留在爱尔兰就业。当他们回到中国的时候,他们会给国内人分享爱尔兰善良的人们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吕丹丹:很多留学生都经历过孤单,以及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的无助。爱尔兰不管是学校还是住宿家庭都对孩子非常关心,如果有家长对孩子在国外不放心,爱尔兰真的可以考虑下。
娄峰:我是2000年去爱尔兰的,后来毕业回国,开始从事都柏林商学院中国市场工作,到现在已经有15年了。从爱尔兰留学到毕业,为学校工作,其实是对爱尔兰和自己的母校有一种情愫。
《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特辑(三):
留学爱尔兰:毕业可拿工签的福利国家
请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您所在学校就业率比较高的强势专业。
翟远洋:我们所有专业都是强势专业。圣三一总共三大院系,24个专业学科,18个在2020年QS学科排名全球排前100位,无论在教育上还是研究上都是全球最顶尖的水准。
爱尔兰本身在IT、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能源、金融等领域,汇集了全球最顶尖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有着非常巨大的人才缺口。举个例子,全球500强在爱尔兰雇佣员工数超过了30万,爱尔兰总人口450万。在这里我不得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E3学院,即计算机学院、工程学院、自然科学学院的合称,这三个学院的共同特点就是,爱尔兰企业在这些领域的人才缺口非常大,所以E3学院所有专业全部都是现在以及将来爱尔兰就业前景最好、机会最多的一些专业。
王晓侠:爱尔兰计算机学院的课程都是非常强势的。比如计算机学院里面的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课程,DCU都有开设。
另外一个比较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是我们DCU的教育学院。我们有着是全欧洲的最大的教育学院之一。我们现在给中国学生的本科课程就有一个幼儿教育学士,这个课程的就业率是非常高的,并且提供一年实习,保证就业率。还有我们的科学与健康学院里的课程,就业率是百分之百。其中的护理专业在2019年开放了12个国际学生招收名额,就业率也是百分之百。此外,我们心理学、金融数学硕士课程也都非常强势,百分之百就业。
郭庆芳:我们学校工程学中的工程测量专业是爱尔兰全球建筑行业比较成功的一个专业特长。此专业在带有30周的带薪实习,学生可以在当地或者一些大的公司有工作实习的机会。2017年,我们的学生被安排到迪拜学习,这期间得到了爱尔兰测量协会的认证证书。这个专业在过去9年就业率都是100%。我们硕士的国际商务专业也是优势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90%的毕业学生可在6个月之内找到工作,并且一般在比较大的公司入职,担任的工作一般是团队领导及核心人 员。 《留学》系列直播父亲节特辑:
中美关系牵动教育交流特殊时刻的学业解决方案
中美紧张关系是否会影响长期教育交流?
俞立中表示,從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中美摩擦会长期存在。“尽管中国努力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试图来减少这样的摩擦,但是我认为美国的当政者对于中国崛起已经有所警惕,而且是有一定的担心的。所以这种政治和经贸上的摩擦可能会长期存在。”
俞立中认为,从理性的角度讲,中美两国关系,一方面很难回到改革开放之初的状态,但是也不会完全“脱钩”。“我是很有信心的。任何人都不希望中美两国‘脱钩’,因为这样对于世界未来的发展和世界和平是很不 利 的。”
尽管中美摩擦存在,但俞立中相信,两国教育领域的合作,不会因此止步。上海纽约大学就是一个例子。“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中,大家更会坚定信心,把合作走下去。因为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都是有利的。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文化之间的沟通、教育领域方面的合作,实际上对一个人认识完整的世界是很有帮助的。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大学的工作者,很快会意识到,我们的责任更重了,应该为中美的教育合作作更多的贡献。在不受到外界太多干扰的情况下,双方的大学都会作出更多的努力。”
Bill Durden同样认为,中美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脱钩”是不可能的。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可以作出努力,避免负面影响的产生。Bill Durden强调了中美之间教育双向交流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要加强中美之间的互相理解,一定要鼓励更多美国学生去中国留学。现在很多美国的学校也开办了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这可能会鼓励更多美国的学生去了解中国。
Bill Durden认为,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的认知是更加全面的。“我之前认识一位学生,在美国学过一部分中国文化、历史的课程,但是他来到中国以后发现,他在美国学习到的中国文化,基本上都是从西方的理念出发,到中国之后,可以重新学习,拓宽自己的世界观,了解更多中国人的想法,获得对中国更全面的认识。”
《留学》系列直播新西兰特辑:
高考后留学,来新西兰开启全新旅程
孩子不参加高考,是否可以申请新西兰大学?
刘志英:学生可以通过我们的桥梁课程进入本科。预科分为5个月的快速预科,以及9个月的课程。另外还有国际大一课程,有商科和理科两种选择,学生可以通过国际大一的学习直接进入我们的大二课程,同学们可以用高一、高二或者高三的成绩来申请,或者高考二本成绩单来申请。雅思成绩要求也不是特别高,雅思只需要5.5,单项不低于5分。
今年孩子打算去新西兰读本科,现在已经开始申请了,
如果以后想留在新西兰工作,从现在开始需要有哪些必要的规划?
王雅平:首先需要确定学生想选择申请什么专业,我们学校所有的本科都有实习要求,例如,商科本科有8个星期的实习,酒店管理有半年的实习,建筑工程、电子工程有800个小时的实习,AUT护士本科有1100个小时的实习,急救学本科有1100个小时的实习,医学检验本科四年有一年的实习。
AUT大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生到了新西兰读书,要与老师多沟通,参加大学求职的培训和所安排的招聘会。在学习实践中,要认真负责完成实习作业和课题。同时,同学们一定要主动参加大学的各项社会活动,参加义工活动,融入社会,为找工作打下基础。
《留学》系列直播加拿大特辑:
留学加拿大:打开“老牌”留学国的“新大门”
孩子不参加高考,是否可以申请新西兰大学?
加拿大高等教育的特点是选择非常多,约有100所公立大学,提供超过15000个课程。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系统,既有英国的严谨态度,也有美国高校的创新方式。不管是大学的学历还是学院的文凭,在全世界都被认可,而且很受推崇。
加拿大院校分类:
一、医博类大学。此类大学办学规模非常大,博士类的课程专业比较多,包括医学及医学以外的博士类的专业也会比较多,科研实力也会比较强,教授直接参与授课。
二、综合类大学。这类大学更加普遍,以本科和研究生为主,研究生也会做一些研究的项目和任务。本科的教育也会有教授参与授课,但可能没有医博类大学那么多。
三、基础类大学。此类大学并不比另两类大学层次低,这类大学只是办学专注于本科教育,讲师授课能够让你在本科学习期间有很好的体验和收获。
另外,加拿大有很多帮助学生更快融入职场的课程。带薪实习课程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既有企业实习的经验,又将经验算入学分,一举两得。
使馆给出的三个建议:第一,加拿大官方政府没有任何对于大学的排名,加拿大高校的质量水平差异不是很大,质量普遍来讲还是比较高的。
第二,如果你是研究型的人才,希望到加拿大读研究生或博士,加拿大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加拿大的大学承担了三分之一的国家研发,这个比例在G8国家中是最高的。当你在大学里读书时,就有机会直接参加研发工作。
第三,关于政策方面的信息,一定要通过官方的渠道、网站去了解。
《留学》系列直播(一):
培训课程变线上,应该注意哪些“坑”?
在线上课程咨询和挑选过程当中应该如何防范,避免掉“坑“?请各位嘉宾为我们的家长和学生提一些建议。如果遇到这些“坑”,我们应该怎样去避免?
赵子斌: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坑”主要是自己的体验感,课程是否适合,以及家长和学生能否消化掉课程,这是在学习当中要尽量去避免的一些“坑”,能不能够消化,我觉得这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必须要去解决的事情。
赵浩贤:以我们的观点来讲,因为学生每做一个作品,都需要十节课左右的课程,前后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很多家长会抱怨说上第一节、第二节课体验感不好,但其实转线上对于我们来讲,学生跟老师有一个磨合期,然后同时要看到一个相对长时间的结果,才能看出是不是真正能把这个学生教好。
第二,我一直认为就是我们线下机构其实跟线上机构在基因上完全不一样,线上机构的打法,引流,课程的输入的方式,包括试错,给家长试错的成本也很低。
王军:如果是英语培训,就要看孩子上课的时候的状态。家长要观察孩子上课的时候有没有说话,他如果没有说话,其实这个在线课程的意义就不是特别大,因为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线上的课程能够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让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讲话。孩子上课时,半个小时内要说15句话,这就是我们的参考标准。
2019年底教育部出了一个文件,要求所有的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为止这段时间的在线教育,不许卖3个月以上的套餐,不许卖60节课以上的课程,我们2019年也做了调整,2020年1月份开始我们再没有超过3个月的课程,尤其在现在这种状况下,所以说家长确实应该注意,这种卖两年、三年的课程确实要慎重考虑。首先它是不合规的,另外一个目前这种状态下,真的不敢保证这个机构能够活到两三年,这个就是一个“坑”吧。
黄中阳:第一点是产品,因为涉及教授,所以对于家长来讲,特别建议家长应该要去查一下同类的产品,机构所宣传的知名教授是不是真实存在;第二点,是如果真的是很负责任的企业,也会很明确地告诉给家长,你不要买这么多的课,你可以先试一试,你试完了之后感受好了你再买一段时间;第三点,现在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资质,这些资质都可以查询到,我特别建议大家向企业索要资质证明,这些都是公开 的。第四点,现在各个机构之间存在“互踩”的情况,我觉得有些过头的话不该讲。在维权方面,其实教育行业跟其他行业是一样的,如果家长和学生遇到这种欺骗行为,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去捍卫自己的权利。
《留学》系列直播(二):
海外疫情愈发严重,在申学生应何去何从?
可否从心理层面和留学申请规划层面给正在准备留学申请的学生一些建议?
刘波:我的建议很简单,疫情终会结束,但每个学生未来的规划之路是不会停止的。所以,学生要在做好防疫的同时,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培养各方面的技能,提升语言水平。等待疫情结束,继续踏上留学之路。
王莹:对于在申的学生来讲,完全不用担心,我们有信心疫情能被控制,不会影响2021年学生的申请情况,也不会影响语言考试,大家需要做好规划和准备。
李远宏:最近媒体普遍观点认为,疫情导致裁员的情况已经影响到2020年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每一次发生特殊情况,比如金融危机,教育都是规避风险的最好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无法完成就业,那么我们通过教育再提升,可以进行缓冲。
一旦决定留学,就要尽快做出判断。2020年准备申请的同学,一定要对考位予以重视,因为很容易出现国内无法考试的情况。没有考位,没有分数,一切申请都无从做起。尤其对美国申请而言,材料是前置的,也就是说美国留学2020年准备的周期会更短。我判断2021年的申请会更加紧张。2020年有部分入学可能会延期到2021年,会占用到学校2021年的招生名额;已经计划2021年申请的这些学生依然存在;另外2020年毕业无法顺利完成就业的学生,可能会有留学的打算。这三方面的冲击都会导致2021年的申请特别紧张激烈。所以我建议,准备2021年申请的同学,要更早行动起来。
《留学》系列直播(三):
游学及线下背景提升项目受阻如何提升升学软实力?
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无法参加游学及线下的背景提升项目,是否有必要因此感到焦虑?在今年的形势下,是否会影响申请成功概率?
吕树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意识到与竞争者的差距,会产生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我的观点是永远都不迟。在大环境下,我们没有办法以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现状。做任何事情,制定任何计划,创造任何改变,其实永远都不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项目或者方案,抓紧去做就可以了。对于所有准备申请的学生和家长,我想说,事在人为,还有时间来提升自己的实力,不必为自己改变不了的大环境而去担忧。
束君:无需因无法参加线下研学项目焦虑。
首先,全球疫情终将过去,预计下半年国内外各院校将逐渐恢复常规项目的开展。如果全球疫情控制较乐观的状态下,2021年寒期各类中短期海外研学将如期恢复正常。
其次,我想告诉学生和家长,如果参加了研学项目当然最好,但是它不是必要条件。从专业角度判断,不同国别院校在申请判断上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线下研学对申请英国研究生的作用肯定是不大的,因为英国研究生申请基本不需要体现非学历性背景活动;针对美国研究生申请,主要是看背景活动的专业内容与本科阶段的专业的匹配度,如果匹配是一定有帮助的,非专业内容的背景活动是一定没有帮助的;在递交材料清单中并不包含递交任何参加活动证书的要求,只有一个“活动列表”罗列参加活动即可。 再来分析一下亚洲院校,不少日本院校官方推出一些中期学期的修学课程项目,除了可以转化国内院校学分之外,对于未来申请该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日本是考试制国家,虽然背景提升项目没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但是,日本的好学校一般都会在录取前进行校内面试,因此,如果申请学生以此为契机将在日本研学或见学的经历进行分享,将大大增加面试的分值。
赵崇基:首先,没有人有把握疫情何时会结束,之后能够采取线下的研学项目的时间点也难以确定。但是可以先了解一下这些不同的项目,哪一些是适合自己的,先进行规划,等疫情结束,就可以继续推进下去。
至于会不会影响申请的成功率,那就要因不同的学生而异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些学生较早开始准备留学申请和一系列活动,那当然是有优势的。所以我想提醒家长和学生,任何事情都应该提前准备,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会有什么意外情况打乱你的计划。
如果疫情影响了本来的计划,可以考虑改变规划,甚至可以考虑延迟整个留学计划。比如说,有些学生受疫情影响没法进入梦想的学校,可以采取先工作或是间隔年的方式。其实一生是很长的,不必只着眼于一两年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目标。
《留学》系列直播(四):
托福标化考试取消,学生应该怎么办?
孩子一直在准备托福考试,由于疫情的原因已经决定改成2021年申请,但是比较害怕战线太长,导致成绩下降,请问怎样能够兼顾日常的高中课程和托福学习?孩子的听力和阅读比较好,但是总是提升不了口语,怎么办?
赖苏闽:语言学习各项能力之间其实是相互作用的。如果说你现在觉得有某项能力不行,我觉得首先要去找一下根本原因在哪里。
比如说口语不好,是因为说不成完整的句子,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是因为词汇量不够,还是说在说口语的时候语法错的特别多?或者是思维方式导致语义不够流畅?可以利用各类材料综合学习。学习的资料有很多形式。有孩子爱看英文小说,小说的写作方法与学术论文、新闻等,在写作结构、词汇用法、逻辑上其实很不一样,所以,大家在平时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根据你不同的阶段以及需求,要选择不同的题材去进行学习。
王玲:我孩子考完托福之后,跟我讲了一个考场上的小技巧。他说第一次考85分的时候,口语是22分。他的口语没有任何口音,平时口语也很好,但是一考试口语成绩就上不去,等到最后冲到115分之后,他发现考试其实有小技巧。
第一个,他以前考口语的时候语速特别快,这个不对。他开始准备的时候,刚开始那两句准备的特别充分,所以他说的特别快,后面他就说得慢了。这样的话,前后语速差距太大,考官可能会觉得他有点结巴。还有,要抑扬顿挫,就是讲话要带一些感情色彩在里面,另外就是不要太纠结于说错了一个小点。
杨杰:给大家提个醒,刚才说的三个留学准备的时间点。如果一旦第三种情况发生,2020年留学生都要延后一年,2021年的申请量可能就会翻倍,但因为总录取人数不变,录取标准就会变高。所以要关注一个变化就是,2021年的国际学生的位置有没有增加。如果在个别顶尖名校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那必然对雅思考试、托福考试,还有平时的背景、要求,肯定都会非常高,要做好这个准备。
《留学》系列直播(五):
语言考试取消,国际课程项目受阻,准留学生出路何在?
目前,许多学校推迟开学,学生是否有必要寻求教育机构的帮助,参加补习?
对于机构与项目的甄别挑选,您对学生们提出哪些建议?
马焱:对于主流的国际课程来说,即使最终考试被取消,对留学生还是一个刚需。学生们不可能因为疫情而选择放弃自己的课程项目,加入国内的中高考体系。我想告诉参加国际课程的学生们,不论大环境怎么改变,永远要比别人多想一步,多做一步。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预习与先修,或是查漏补缺,培养学习习惯。
关于机构与项目的甄选,我给学生的建议是,要看与你对接的课程顾问与试课老师是否专业,是否能让你满意,是否能真正解决你心中的问题。学习是主动的过程,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有些机构会天天追着你、求着你去学,这会导致学习陷入被动的局面,未必会有好的结果。
赵立强: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参加课外补习?首先,学习主动性比较强的孩子。他们需要拔高,或是存在学校老师无法为他们解决的一些问题,需要参加补习满足学习的需要;其次,自我约束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孩子,学校的老师无法照顾到他们,需要委托机构带领他们进行学习,为他们补足基础、规范学习习惯。
关于如何甄选机构和项目,我始终认为,最好不要选机构,因为机构只是个名字,它不会给学生上课。与其选机构,不如选老师。老师能够真正地陪伴孩子成长,影响孩子在学业道路上知识积累的快慢与多少。甄选老师的重点不在于工作与授课的年限,而要看他是否愿意花时间在孩子身上,是否有教育者的心态,是否愿意为孩子付出。不要一味地追求“名师”,很多所谓的名师都是包装出来的,背景未必真实。
我想呼吁整个行业,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其实我们更多做的是“教”,“育”的方面太少了。现在很多老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不愿意将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那么一切的课程調整都是没有方向、没有意义的。
《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特辑(一):
疫情之下,如何择校并高效备考?
作为院校官方代表,您对学生们备考及申请准备方面有哪些建议?
院校更希望录取具备哪些条件的学生?您会对家长提出哪些择校和帮助孩子方面的建议?
毛泽亮:我想给同学和家长们分享三个方面的想法,一个是关于选择国家,第二个是关于选择学校,第三个是关于选择专业。
第一个,选择国家,有几个方面需要考虑。一个是政治方面,也就是说这个国家跟中国的关系。爱尔兰是一个政治上中立的国家,而且跟中国一向关系特别好。第二个就是关于社会方面,比如说有的国家允许枪支、大麻合法,或者国家性方面比较开放,当然这些方面的顾虑在爱尔兰都不存在。第三个就是关于这个国家对人民的态度,比如说这一次疫情,爱尔兰政府是从一开始就在积极抗疫,给了人民很多保障政策,可以看出对人民是非常重视。 第二点就是关于学校的选择,大家肯定都是想进名校,名校当然是好,但是实际上每个人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分析你适合哪一类的学校。并不是一定要去高精尖才有出路,在很多岗位上都有非常卓越的人才。所以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考虑,我的孩子适合做什么,想去往哪个方面发展。
第三个是关于专业的选择。行行出状元,并不是说这个专业热门,你的孩子就一定能够有非常好的工作,而是你的孩子做的优秀,他就能有很好的工作。家长一定要去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孩子,要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他在哪个方面有兴趣,有信心,他能够在哪个方面去投入,长期地持久地投入,成功的机率是最大的。
黄冠宇:我想说一下国际学生的比例问题,因为在爱尔兰的话,UCD也好,其他的学校也好,我们国际学生的构成是非常好的,比如我们的商学院很有名,但我们真的不会说一味地只为了招生而招生,我们会控制某一个区域的这么一个比例,当他到达了一定的比例的时候,我们可能暂时就先不招了,我们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国外氛围和语言环境。
孟晶:从选择专业的角度,我的建议是,看孩子在哪方面有一个潜在的能力和兴趣,这可能是最安全的选择,至少我感觉兴趣是保证孩子走得比较远的基本标準。在目前的高校领域当中,专业是滞后的,也就是说你这个产业在社会上已经火起来了,我可能才刚刚开设这个专业,而你不能够保障4到5年之后这个产业还是依然火爆,从这次疫情的半年,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是一个大型的洗牌,所以说走兴趣这条路,也是目前我认为最安全的一条路。所以说我也是希望大家可以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说到底大学不是为了你最终最终能赚多少钱,大学还是为了培养一个比较综合的人才,可以适应你人生接下来几十年当中,不断变化的环境。
《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特辑(二):
挖掘“绿岛”宝藏专业:商科、计算机、医学、游戏开发
请四所院校老师结合自己的留学故事,分享爱尔兰留学的吸引力,在爱尔兰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张蓓:我本科毕业后去爱尔兰学习生活了2年,之后又去了英国进修生活了4年。其中在爱尔兰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相当大的,那时候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爱尔兰的学生签证和毕业签证都可以给同学们很多机会去接触社会,通过打工、实习提前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我刚出国时候,口语不是很流利,打工的时候也不是很自信,但是当地人给我很多支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后,我发现这段经历对我深度接触当地居民、结交朋友、理解人文文化方面有很大帮助,沟通技能上也有了明显提升。
在当今的职场里面,优秀企业寻找的人才必须具备三种核心技能: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的能力;team work,团队协作的能力;sales,对外推广传播的能力。我很推荐同学们,在海外学习期间抓住各种锻炼自己的机会,融入当地社会,这对于你们未来在职场的成长会非常有帮助。
宿铮:从2000年去爱尔兰读书到现在,我在卡洛理工学院读书加工作已经满20年了。我觉得所有的来过爱尔兰的人都有爱尔兰情结,特别怀念爱尔兰,不管是环境还是人,都值得让我们怀念。我印象比较深是老师对我的帮助,因为我是第一批到卡洛读书的学生,身边没有很多中国同学,所以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对我帮助很大,让我很快适应了爱尔兰的生活。
Ray Halpin:其实爱尔兰和中国是比较像的,从历史上看也确实如此。爱尔兰和中国的人都很善良,很大方,我每次来中国,都会被照顾得很好。爱尔兰的就业机会也比较多,很多中国人留在爱尔兰就业。当他们回到中国的时候,他们会给国内人分享爱尔兰善良的人们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吕丹丹:很多留学生都经历过孤单,以及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的无助。爱尔兰不管是学校还是住宿家庭都对孩子非常关心,如果有家长对孩子在国外不放心,爱尔兰真的可以考虑下。
娄峰:我是2000年去爱尔兰的,后来毕业回国,开始从事都柏林商学院中国市场工作,到现在已经有15年了。从爱尔兰留学到毕业,为学校工作,其实是对爱尔兰和自己的母校有一种情愫。
《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特辑(三):
留学爱尔兰:毕业可拿工签的福利国家
请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您所在学校就业率比较高的强势专业。
翟远洋:我们所有专业都是强势专业。圣三一总共三大院系,24个专业学科,18个在2020年QS学科排名全球排前100位,无论在教育上还是研究上都是全球最顶尖的水准。
爱尔兰本身在IT、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能源、金融等领域,汇集了全球最顶尖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有着非常巨大的人才缺口。举个例子,全球500强在爱尔兰雇佣员工数超过了30万,爱尔兰总人口450万。在这里我不得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E3学院,即计算机学院、工程学院、自然科学学院的合称,这三个学院的共同特点就是,爱尔兰企业在这些领域的人才缺口非常大,所以E3学院所有专业全部都是现在以及将来爱尔兰就业前景最好、机会最多的一些专业。
王晓侠:爱尔兰计算机学院的课程都是非常强势的。比如计算机学院里面的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课程,DCU都有开设。
另外一个比较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是我们DCU的教育学院。我们有着是全欧洲的最大的教育学院之一。我们现在给中国学生的本科课程就有一个幼儿教育学士,这个课程的就业率是非常高的,并且提供一年实习,保证就业率。还有我们的科学与健康学院里的课程,就业率是百分之百。其中的护理专业在2019年开放了12个国际学生招收名额,就业率也是百分之百。此外,我们心理学、金融数学硕士课程也都非常强势,百分之百就业。
郭庆芳:我们学校工程学中的工程测量专业是爱尔兰全球建筑行业比较成功的一个专业特长。此专业在带有30周的带薪实习,学生可以在当地或者一些大的公司有工作实习的机会。2017年,我们的学生被安排到迪拜学习,这期间得到了爱尔兰测量协会的认证证书。这个专业在过去9年就业率都是100%。我们硕士的国际商务专业也是优势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90%的毕业学生可在6个月之内找到工作,并且一般在比较大的公司入职,担任的工作一般是团队领导及核心人 员。 《留学》系列直播父亲节特辑:
中美关系牵动教育交流特殊时刻的学业解决方案
中美紧张关系是否会影响长期教育交流?
俞立中表示,從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中美摩擦会长期存在。“尽管中国努力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试图来减少这样的摩擦,但是我认为美国的当政者对于中国崛起已经有所警惕,而且是有一定的担心的。所以这种政治和经贸上的摩擦可能会长期存在。”
俞立中认为,从理性的角度讲,中美两国关系,一方面很难回到改革开放之初的状态,但是也不会完全“脱钩”。“我是很有信心的。任何人都不希望中美两国‘脱钩’,因为这样对于世界未来的发展和世界和平是很不 利 的。”
尽管中美摩擦存在,但俞立中相信,两国教育领域的合作,不会因此止步。上海纽约大学就是一个例子。“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中,大家更会坚定信心,把合作走下去。因为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都是有利的。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文化之间的沟通、教育领域方面的合作,实际上对一个人认识完整的世界是很有帮助的。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大学的工作者,很快会意识到,我们的责任更重了,应该为中美的教育合作作更多的贡献。在不受到外界太多干扰的情况下,双方的大学都会作出更多的努力。”
Bill Durden同样认为,中美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脱钩”是不可能的。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可以作出努力,避免负面影响的产生。Bill Durden强调了中美之间教育双向交流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要加强中美之间的互相理解,一定要鼓励更多美国学生去中国留学。现在很多美国的学校也开办了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这可能会鼓励更多美国的学生去了解中国。
Bill Durden认为,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的认知是更加全面的。“我之前认识一位学生,在美国学过一部分中国文化、历史的课程,但是他来到中国以后发现,他在美国学习到的中国文化,基本上都是从西方的理念出发,到中国之后,可以重新学习,拓宽自己的世界观,了解更多中国人的想法,获得对中国更全面的认识。”
《留学》系列直播新西兰特辑:
高考后留学,来新西兰开启全新旅程
孩子不参加高考,是否可以申请新西兰大学?
刘志英:学生可以通过我们的桥梁课程进入本科。预科分为5个月的快速预科,以及9个月的课程。另外还有国际大一课程,有商科和理科两种选择,学生可以通过国际大一的学习直接进入我们的大二课程,同学们可以用高一、高二或者高三的成绩来申请,或者高考二本成绩单来申请。雅思成绩要求也不是特别高,雅思只需要5.5,单项不低于5分。
今年孩子打算去新西兰读本科,现在已经开始申请了,
如果以后想留在新西兰工作,从现在开始需要有哪些必要的规划?
王雅平:首先需要确定学生想选择申请什么专业,我们学校所有的本科都有实习要求,例如,商科本科有8个星期的实习,酒店管理有半年的实习,建筑工程、电子工程有800个小时的实习,AUT护士本科有1100个小时的实习,急救学本科有1100个小时的实习,医学检验本科四年有一年的实习。
AUT大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生到了新西兰读书,要与老师多沟通,参加大学求职的培训和所安排的招聘会。在学习实践中,要认真负责完成实习作业和课题。同时,同学们一定要主动参加大学的各项社会活动,参加义工活动,融入社会,为找工作打下基础。
《留学》系列直播加拿大特辑:
留学加拿大:打开“老牌”留学国的“新大门”
孩子不参加高考,是否可以申请新西兰大学?
加拿大高等教育的特点是选择非常多,约有100所公立大学,提供超过15000个课程。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系统,既有英国的严谨态度,也有美国高校的创新方式。不管是大学的学历还是学院的文凭,在全世界都被认可,而且很受推崇。
加拿大院校分类:
一、医博类大学。此类大学办学规模非常大,博士类的课程专业比较多,包括医学及医学以外的博士类的专业也会比较多,科研实力也会比较强,教授直接参与授课。
二、综合类大学。这类大学更加普遍,以本科和研究生为主,研究生也会做一些研究的项目和任务。本科的教育也会有教授参与授课,但可能没有医博类大学那么多。
三、基础类大学。此类大学并不比另两类大学层次低,这类大学只是办学专注于本科教育,讲师授课能够让你在本科学习期间有很好的体验和收获。
另外,加拿大有很多帮助学生更快融入职场的课程。带薪实习课程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既有企业实习的经验,又将经验算入学分,一举两得。
使馆给出的三个建议:第一,加拿大官方政府没有任何对于大学的排名,加拿大高校的质量水平差异不是很大,质量普遍来讲还是比较高的。
第二,如果你是研究型的人才,希望到加拿大读研究生或博士,加拿大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加拿大的大学承担了三分之一的国家研发,这个比例在G8国家中是最高的。当你在大学里读书时,就有机会直接参加研发工作。
第三,关于政策方面的信息,一定要通过官方的渠道、网站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