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有象”:中华传统文化里“象”的意义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zhanyuy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与“祥”谐音,故象被赋予了许多吉祥的寓意。比如:象驮宝瓶(平)意为“太平有象”;以象驮插戟(吉)宝瓶为“太平吉祥”;以象驮如意,或象鼻卷如意为“吉祥如意”。
  最近一段时间,“象”成为了新闻中的热搜词。先是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大象一路向北,已经走到昆明了。然后就是三星堆上新,出土了大量的象牙。象在传统文化中有何独特的意义?
  象字的演变
   象字是一个象形字,本意就是“大象”。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本刊有售,原价:1580元,现价:268元,订购热线:027-87927015)中就有“太平无象”一词,意思是天下太平但无象征。“象”字的引申义出现很早,《易·系辞上》记载:“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现代汉语中,依然有“天象”“星象”“万象更新”等词。
   为何“象”字有从大象到天象再到象征的发展?
  可能与“想象”有关。《韩非子·解老》中曾经提到:“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本刊有售,原价:696元,现价:180元)“像”字下云:“韩子曰:象南方之大兽,中国人不识,但见其画,故言图写似之为象。”
  象有何寓意
   早在上古时期,河南就已经有了野生大象的存在。最早有关“象”的记载,就是传说中驯服野象的“舜”,在《尚书·尧典》以及后来的《孟子》《史记》(本刊有售,原价:1580元,现价:268元)之中也都有详细的记载。其中:“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
   从这可以看出,上古时期的舜帝就已经会使用畜力进行耕种。而这第一个被人类驯服用来生产的畜力,就是“象”。
   人们认为象极有灵性,灵象出现则天下太平。相传首先驯服象的舜死后,其陵墓前,曾出现“大象刨土、彩雀衔泥”的异常现象。因而人们认为白象耕土是天下太平的预兆,以白象寓意升平景象。
   在古代,一些贵族富商门第的大门口总会摆放一些瑞兽。门口摆放各种瑞兽,主要是为化煞避凶,趋吉纳祥。这些常见的瑞兽有麒麟、狮子、大象等。而其中,大象尤为大家所喜爱。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与“祥”谐音,故象被赋予了许多吉祥的寓意。比如:象驮宝瓶(平)意为“太平有象”;以象驮插戟(吉)宝瓶为“太平吉祥”;以象驮如意,或象鼻卷如意为“吉祥如意”。还有“万象更新”“出将入相”“封侯拜相”等寓意。
   陆游曾赋诗曰:“太平有象天人识,南陌东阡捣麦香。”“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因其吉祥的寓意,成为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钟爱的吉祥纹样。从战国至汉代,象纹被铸造于彰显权力地位的青铜器中,出现在簋、鬲、壶、尊等器型上。一般都是一头大象驮着一个宝瓶的形象,瓶中还插有花卉作装饰。
   历代帝王皆有以铜、玉、瓷等材质御制“太平有象”器型,或陈列于朝堂,或置于案台,以求“四海升平、吉祥平安”,更寓意“福寿天地无双”“掐业万年青长”。故宫太和殿里的皇帝宝座两侧就陈设着一对景泰蓝掐丝珐琅的宝象。
   《魏书》中有一个因象而改变国家政治的有趣史实:东魏孝敬皇帝元善见因砀郡出现的一头巨象,大赦天下,并改当年年号为元象以示纪念。
   大象在中国传统风水学里也有广泛应用。象五行属金,自古象为神兽,以善吸水驰名,水为财,凡家居大窗见海或水池,河流等水者,均称为“明堂聚水”,若摆放大象在家中,则有招财之功效。
   在故宫博物院中,有錾胎珐琅太平有象的器物,象卷鼻垂尾,四腿直立,背托宝瓶,寓意“太平有象”,下置束腰长方座。象通体以月白色珐琅为地,上饰勾云纹,鞍垫饰云龙纹,宝瓶饰流苏缠枝莲花纹。象形体硕大,胎体厚重,气派非凡。
  古代“战象”保卫家园
   实际上,祝愿“天下太平”的大象,在中国古代曾经是“战象”,在战场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说明商纣王时期商军在征伐东夷的战役中大规模使用了战象,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商朝征讨古羌人的战役中也曾有使用战象的记载。
  《左傳·定公四年》:“针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魏晋时期军事家杜预注:“烧火燧系象尾,使赴吴师,惊却之。”这些记述讲的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军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作战,将火把系在了象尾巴上以冲击吴军。唐代诗人孔绍安在《结客少年场行》中也还原了这一场景:“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
   在南北朝北周时期,还是在江陵地区,后梁用两头大象身披铁甲,背负楼车,系上利刃,冲击北周军队。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记述:“灵龙更起,燧象还燃。”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在西魏为将领时,参加讨伐西梁。梁军将利刃绑在象鼻上作战,杨坚射箭使敌人的两头象发狂向回奔,最终西魏军取得胜利。不过,总体来说,古代使用大象作战的还是少数。
  (《四川日报》等)
其他文献
“年轻时工作太努力,退休后容易多病早逝”“家中长辈早亡,小辈们也很难长寿”……你是不是信过这些说法?日前,结合养生专家的指导、分析,我们梳理出“十大长寿误解”,大家可以参考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  面相篇:生命线、寿斑都非长寿特征   很多人对面相之说深信不疑,认为寿眉、寿斑等是长寿者的必备特征。其实,这些都缺乏科學依据。   误解一:手掌上的“生命线”越长,寿命就越长 人们习惯把从虎口一
期刊
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如今已经83岁,仍然说话中气十足,身体健朗的赵淳生院士身患两种癌症。抗癌21年,赵淳生认为自己能挺过两种癌症且至今没有复发,与自己的体质基础、坚强意志和积极心态有莫大关系。  5月28日,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的一条视频被网友点赞。视频中,83岁的赵淳生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他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我非常激动
期刊
近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了中国提议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的8个月球地貌的命名申请。至此,月球上的中国地名达35个。这些地名是谁起的?它们与人类的探月历史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1年5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下简称IAU)批准了中国提议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的8个月球地貌的命名申请。至此,月球上的中国地名增加到了35个。   從嫦娥奔月的古代传说到载人登月的科学探索,人类对月球
期刊
大多数欧美人因做不到“亚洲蹲”而苦恼。正是由于这种姿势在亚洲比较常见,而在欧美又是如此稀有,它才得名“亚洲蹲”。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做起“亚洲蹲”毫不费力,有的人却感觉“亚洲蹲”如此困难?这种能力的差别是先天的吗?  双脚分开,脚跟着地,慢慢下蹲,直至臀部接近脚后跟。注意保持平衡,脚跟不要离地。你能做出这个动作吗?如果你可以做下来,那么恭喜你,你完成了一个标准的“亚洲蹲”。   不过就算你做不到也没
期刊
“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指纹上的“斗”和“簸箕”有科学说法吗?会有人“撞”指纹吗?当我们拿东西时,指纹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又是怎么在物品上留下痕迹的?  正在看《新传奇》杂志的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的手指没有很用力,就能牢牢地握住杂志?为什么不经意间你就在杂志上留下了指纹印?   今天就来告诉你,关于指纹背后的奥秘。  指纹是怎么帮我们抓握物品的   指纹是我们
期刊
1938年末,等待批准进入陕甘宁边区的青年学生就有两万人。到了上世纪40年代初期,延安已经形成一个约4万人的知识分子群体。1938到1940年,全中国加入共产党的人数达到了80万。有人说那时的延安有一种“特殊的气场”。这是什么气场?或许就是中共七大会址内标语上写的——“同心同德”。  毛泽东曾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延安是成熟之地,也是定型之地。日后的诸
期刊
“1917年,(我爺爷)被送往日本留学,家里人希望他能有一张好文凭,回来好在省城做官。”彭伊娜说,“但是,我爷爷是为了寻路才去留学的。”后来,彭湃对友人说:“我选定这个专业,为的是将来研究我国的政治经济,秉志改革。”  “在座的孩子们,我想问一下,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你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潭布中学,中共早期领导人彭湃的孙女彭伊娜正在为学生们进行专题演讲——“一个生死于理想的
期刊
距离卡扎菲政权覆灭已经过去10年,但利比亚依旧处于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战乱动荡环境之中。作为利比亚的一代枭雄,卡扎菲留给人们太多扼腕叹息。但他留下的两个预言,如今都一一应验了。  如今,距离卡扎菲政权覆灭已经过去10年,但利比亚依旧处于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战乱动荡环境之中,究竟何时能够彻底终结内战、实现全面和平仍然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作为利比亚的一代枭雄,卡扎菲留给人们太多扼腕叹息。他曾经救
期刊
如何对待功劳,朱德这样说:“世界晓得中国工人农民的英勇,可不晓得他们的名字和详细事迹。我是总司令,把他们的功劳挂在我的名字上,我也不能推掉。但是,假若我因此就夸功,岂不可笑?所以不要冒功,也不要推功。”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革命前辈在诸多战事与经济建设中运筹帷幄之余,还十分注重政治工作,经常为身边的党员、战士、家人及群众讲党课,听者受益颇深。而开国元勋朱德就是这样的前辈。  亲自教军民识
期刊
三位母親将周氏家训中“诚”“忍”“俭”三种品德融汇进了周恩来的人格中:生母万冬儿教会了周恩来“诚”,以诚待人、热心助人;嗣母陈氏让周恩来知道“忍”,适时而动、低调隐忍;乳母蒋江氏带周恩来提前认识了“俭”,自己种菜、勤俭持家。  6月1日,电影《童年周恩来》上映。影片聚焦了周恩来从出生至12岁在淮安成长的岁月,是一部回溯周恩来成长轨迹的电影,更是首部解读周恩来童年时期家庭、家教、家风的时代之作。周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