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当代英雄的真实赞歌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戏剧舞台上成功地塑造真实的当代英雄形象,始终是当下戏剧人探索的重要课题。在为祖国大地涌现的各类先进模范、最美的人、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所激动时,怎样将生活素材转化为戏剧艺术,使生活原型升华为舞台上栩栩如生的戏剧形象,在真实不虚与集中提炼之间找到准确的平衡点,使先进人物及其事迹通过艺术传达真正深入人心,是解决主题化创作亦步亦趋地模仿生活,导致僵化、生硬、套路化等弊端问题的关键所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且仅当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出原型人物先进事迹背后的时代精神时,才能使“我们自己的民族的过去事物必须和我们现代的情况、生活和存在密切相关,它们才算是属于我们的”。1也只有当创作者能够打通原型人物先进事迹与当下生活的对话关节时,才能为略显生硬的宣传性内容找到合适的艺术手段,从而呈现出戏剧舞台上的“这一个”。
  以往越剧舞台上塑造的医生形象,大多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取胜。20世纪60年代的《红色医生》以《青年英雄的故事》中李贡用自己腿上的皮肤为藏民植皮治伤的先进事迹为原型,同时参考了由李季的长诗《李贡来了》改编的歌剧本、陇剧本等创作而成。《红色医生》通过戏曲传统形式与藏族民间舞蹈的有机融合,在音乐作曲上吸收了较多藏族民间音乐的曲调和旋律,丰富了越剧的表现形式,其中“红日绿树山花开”广受欢迎,已成为毕派经典唱段。越剧《红色医生》的成功,恰恰因为其正与五六十年代公而忘私、激情燃烧的青春风貌相契合,寻找到了主人公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也以独特的形式丰富了越剧舞台的艺术传达。
  杭州市文化精品创作工程项目、原创现代越剧《生命之光》,由夏强编剧、江瑶导演,杭州富阳越剧艺术传习院于2020年10月首演。《生命之光》在越剧舞台上塑造了又一个当代英雄形象,主人公俞峰的原型为最美浙江人姚玉峰医生。原型人物姚玉峰的突出贡献,不在于在艰难的条件下坚守医生岗位,也不在于如何为患者无私付出的道德诫训,而是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通过百折不挠的勇气与独辟蹊径的智慧,克服眼科外科手术的难题,挑战并登顶医学的高峰。与《红色医生》不同,当代医生的先进事迹,不仅体现在无私忘我等传统美德,更在于以现代科学精神突破医学难题,这就要求主创团队以新的现代观念和新的现代戏曲手段来塑造一位当代医生的真实形象。
  《生命之光》的突破,首先在于编剧打破了传统戏曲的场次概念,以无场次的形式更新并丰富了越剧现代戏的戏剧艺术结构。全剧贯穿始终的线索是姚玉峰为一位小女孩亲自操刀,动了一台眼科手术,这是他回国后成功主持的世界上第一例由其独创的姚氏角膜移植术手术。在动这台手术的过程,由主人公面对小女孩时的犹豫,以回忆打开了俞峰的青年求学时代。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心报考当时被人们看不起的医学;又通过填写志愿时的母子冲突,引出其幼时眼睛受伤,幸得医生及时施救,从此立志医学的童年往事。而高中同学兼好友志强,在高考失败后经商劳累,竟致沙眼晚期,在即将失明时来寻找已在医学院留校的主人公。当时的俞峰却已在行政岗位上耽误了多年,也无法给予重症患者志强以希望。志强的不幸,激励俞峰抛开原本已一帆风顺的前途,立志重拾手术刀,重回医生岗位。恋人雅芳也从不满于俞峰一心钻研专业,转变为支持他的医学理想。就在两人永结同心时,通过舞台暗转,再次回到1995年的手术室,小女孩的家属在面对手术签字时发出的疑问,向俞峰托付的信心,又一次引出主人公的回忆。当他在出国留学与新婚怀孕的妻子之间犹豫彷徨时,同学志强无望自杀的死迅传来,进一步坚定了俞峰在医学上深造的意志,毅然舍下孕中的妻子,孤身赴海外求学,挑战眼科医学的难题。而手术的成功,又勾起主人公放弃优越的海外科研条件,毅然回国的往事。围绕这首台姚氏角膜移植术手术,通过多次散点式的回忆,串起了主人公在报考大学时矢志医学、恋爱婚姻时以事业为重、负笈东瀛时坚持攻克医学难题,以及在成功后婉拒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和日本导师的邀约,毅然回国治病救人等感人事迹,形成了无场次越剧灵活的戏剧结构,以真实日常的生活流动贴近观众,放弃了空洞高调的符号化宣传,较为符合当代日常生活美学的呈现。
  《生命之光》的第二个突破在于,剧作将主人公的先进事迹以真实不虚的日常生活场景呈现的同时,更注重刻画主人公的心灵搏斗,以戏曲擅长的情境化方式展现出来。贯穿全剧的这台眼科手术,是一台无法以大开大合的动作表现的眼科手术,主人公坚持攻克的医学难题,也是微观世界的探索。从本质而言,这是一个医生,同时更是一个科学家的故事。科学问题的形象化表现,特别是高、精、微的眼科手术,这些微观世界的动作,如何在戏曲舞台上呈现,是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俞峰在日本留学期间,不顾导师善意的劝阻,不愿从事较为普通的课题研究,而是一心攻克世界眼科医学的难题,最终提出并证明了角膜上皮移植理论,对目前令眼科界感到最为棘手的眼烧伤及眼表疾病的治疗开发出了新的有效方法。医学问题的探索是枯燥乏味的,但剧作通过三位日本同学夸张而滑稽的动作,近乎快板的唱段,从侧面表现出人们觉得主人公的坚持是一种异想天开,充满冷嘲热讽。导师的劝说、同学的嘲笑,都构成主人公精微眼科手术探索时的心灵搏斗外相,将无法表现的细微动作转化为恰如其分的戏曲现代戏新程式。而主人公在面临一千次失败之后,苦闷消沉,借酒浇愁之际,恰逢师母来送夜宵,从师母为他剥鸡蛋完美剥离鸡蛋膜,突然灵光一现,悟出如何完美剥离仅有六微米(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的角膜下皮细胞的方法。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转换为形象生动的通俗说明,同时也成功地表现出主人公在克服医学难题过程中“执”“痴”“迷”的心理特征。而主人公在三千次失败后的最终成功,得到了导师与同学的真心赞扬与钦佩,人物自身的心灵搏斗与他人态度的转变,都通过传神的表演、丰富的唱腔和高度对比的情境化冲突,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艺术传达。
  《生命之光》最重要的突破更在于,寻找到了主人公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即在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如何辩证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原型人物姚玉峰在参加建国七十周年庆典时曾有感言:“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一刻,唯有这样的呼喊才能表达我内心的激动。”这解释了主人公何以面对日本导师的精心设宴挽留与热情邀约而毫不动摇,何以能拒绝哈佛大学给予三分之一股权丰厚物质诱惑的原因。《生命之光》在处理这一素材时,通过生活化的场面,风趣幽默的风格,展现出主人公坚定的民族立场,说出“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感人话语,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立场。演出时台上台下,同时为祖国母亲而感动共鸣,达成了近年来少见的观演互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富阳越剧艺术传习院是典型的女子越剧院团,除了主演是男演员外,其余男性角色如志强、日本同学、导师、哈佛大学的管理人员都是以女演员反串演出,但通过适当的情景编排、高超的表演技艺,竟使这出特殊的男女合演越剧毫无违和之感,也为当下女子越剧如何编演现代戏提供了宝贵的尝试与有益的借鉴。
  通过心灵搏斗的情境化与民族感情的书写,越剧《生命之光》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现代科学家医生的形象,勇于、也敢于攀登世界医学的高峰,为将中国眼科技术推进到世界水平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而在这一过程中主人公的立志、践行、探索、挣扎与成功,通过一系列生活场景,与亲人、同学、恋人、导师等不同人物关系,表现出主人公的心灵成长,并以民族立场与民族感情的书写达成共鸣,充分激发了观众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从另一个层面上而言,越剧《生命之光》展开了英雄与时代的对话,个体与集体的辩证反思,人性、国界与科学的三元力量角逐,从而达成戏曲舞台上现代科学家、时代医生形象的塑造,成为越剧医生独特的“这一個”。
其他文献
今年,FIAPF新设立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中上海国际电影节与戛纳电影节并肩,成为仅有的由FIAPF直接指定的两个成员,奠定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世界电影大家庭中的权威地位,也体现了上海国际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增加。擦亮“上海文化”品牌金字招牌可期,出人才、出作品,正能量、大影响可期。  前不久上海国际电影节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指定为新设立的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FIAPF是国际电影节行业的
期刊
2004年,至少有10种药物有望能获得美国FDA的上市许可。这些药物的年销售峰值均可达10亿美元以上,某些药物甚至每年可产生几十亿美元的收入,成为未来的“重磅炸弹”。
期刊
方老师离开我们一年了,作为学生,我颇有一种五味杂陈的心情。没有方老师,就没有今天的冯远,跟着他当研究生的那段日子里,有很多点点滴滴值得我回忆。  星辰陨落,让我心理上的寂寞感油然而生,那个时代,优秀的、杰出的人才都陆续走了。当然我相信当下的年轻人都有着不一样的优秀,我毫不怀疑未来的事业将继续走向繁荣发展。只是我在想历史会怎么评价方老师。  方老师从艺数十年,我认为他的一生有三个阶段:为时代的艺术、
期刊
《基督山伯爵》,无论以任何一种舞台剧的形式呈现,都有足够的能力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但2020年国家大剧院版的话剧《基督山伯爵》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原著完成了重构。我们不能轻而易举地去评价这部原创话剧作品如何超越大仲马的小说原著。这样做是轻浮的,毕竟原著是一部自带19世纪40年代法国文学批判倾向之创作背景的文学经典—通俗文学经典也是经典。  但我们可以找到两者的不同,以及舞台剧用什么样的方式完
期刊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国家政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浴血奋战的历史不容忘却。因此,新中国所造就的时代影响下,图绘中国革命历史的绘画也应运而生,新中国美术史中表现重要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其中重要的一类便是表现革命圣地题材的美术创作。革命圣地作为一种重要题材出现在美术作品的表现题材范围内,其表现内容一方面与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活动地、重要节点相关,另一方面也与
期刊
十六年来,不!准确讲,是二十五年来,这个题目一直就在我心里,时不时翻转,但话到嘴边,欲说还休。我与陈逸飞的第一趟见面,是在柯灵先生家里。逸飞与我互留了联系方式离开之后,柯老对我说,侬勿要向伊学习,写文章就写文章,勿要去开公司,我就一再告诫伊,侬画画就画画,去拍啥个电影?!我居然为逸飞辩解,我说,陈逸飞是画家不错,但要换一种眼光看待他,至少在我看来,陈逸飞是一个永远与他理想中的世界擦肩而过的人。柯老
期刊
2008年底,我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工作。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希望父亲过多过问我的课堂教学。但没想到,父亲非常关注,一来因为当时系里人物画教授都是他的学生,他担心我胜任不了这个工作,给大家添麻烦。二来我刚开始当老师,有个成熟过程,而我教的本科一年级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搞砸了,学生这辈子的职业生涯都会蒙上阴影。父亲规定我把学生作业都拍成照片带回家给他看。几乎每一件作业,他都仔细看,
期刊
我们已经习惯于用一个固定的视角、一种不变的色彩来处理我们面对的艺术现象文化现象。尤其是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着喧哗、热闹的时代。画家方增先也被各种热闹包围着,特别是作为“新浙派人物画”的开创者、奠基人、推动者,他成就卓著,声名煊赫。而且作为美术教育家,他桃李满天下,影响深远,不乏人数庞大的艺术追随者。但我总觉得,他内心有着不为人知的寂寞和清冷。  2007年5月,上海美术馆举办《跋涉者—方增先
期刊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用艺术激活乡村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艺术院校作为艺术教育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运用學科优势为艺术乡建作出贡献,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机遇。毕业展览作为艺术院校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通常将举办地放在校园内,面向的群体也主要是学生与教师。如果将毕业展览与乡村振兴结合,让艺术走出高校,走进乡村,对高校和乡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本文以2020跨媒体艺术节暨第二届东钱湖国际艺
期刊
“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于2020年11月中旬圆满闭幕。作为全国抗疫任务最艰巨、表现最出色的城市之一,上海以自信而又审慎的态度、热情而又冷静的行动,完成了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大型展演活动,让寂寥多时的上海舞台重现历年金秋盛况,让渴盼多日的上海观众得享戏剧审美盛宴。  严格防控作为本次展演的顶层设计,在具体的运作中得到了自始至终的践行。在剧目的性质、新创的标准、观演的规约等各方面,都有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