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众多,本文以周芸,邓瑶,周春林. 《现代汉语导论》(2011)为主,另外选取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2011,第二版),和张斌《新编现代汉语》(2009,第二版)共三本教材,从教材的成语部分的内容和结构安排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
关键字:现代汉语教材;成语;比较;
现代汉语课程是中国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现在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较多,各高校所选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本文以周芸,邓瑶,周春林《现代汉语导论》(以下简称周本)为主,另加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以下简称邵本)和张斌《新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张本)三本教材,对各教材的成语部分的内容和结构安排进行比较分析。
一、成语的定义
张斌老师在《新编现代汉语》中曾说过:迄今为止,有关成语的定义很多,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可见对于什么是成语,各家有不同定论。周本中对于成语的定义是: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结构凝固、意义完整的固定语。邵本的定义是:成语是指历史上沿用下来的或群众中长期流传、见解精辟并含有特定意义的固定短语。至于张本则写到:成语是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使用的定型短语。
比较而言,邵本的界定较模糊,没能从结构特征上给其精确定义,使其无法和其他熟语区分开来。如邵本关于谚语的定义是:流传民间的形象通俗且含义深刻的语句。这和他对于成语的定义区别不大,未突出成语的实质。周本与张本定义相比,都提及了“结构定型”和“意义完整”,但周本没有提及“形式简洁”和“整体使用”。由于构凝固包含不可随意拆分或者加入其它语言成分的意思,所以“整体使用”可以包含在“结构凝固”之中。因为现代汉语熟语大都是以短小精炼为特点,“形式简洁”可以看成是熟语的“共性”而非成语的“个性”。成语由于多出于书面,与其它有口语性质的熟语相比,更具文语性质,因而笔者认为也可以把“文语性质强”加入成语的定义。总的来说,周本对于成语的诠释比起邵本更为客观,比起张本又较为简练。
二、成语的特点
介绍成语特点时,邵本和张本提到的“结构的凝固性”与周本“结构定型”意义是相同的,三本教材也同时提到“意义完整”这个特征。不同的是与周本相比,邵本对成语的特点还提到了“历史习用性”、“成语的民族性”两点;张本还提到“历史的习用性”、“韵律的协调性”、“形式的整体性”三点。笔者认为,邵本在对“成语民族性”做解说时提到:在内容上,汉语成语的内容都无不体现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底蕴。可见这一特点和“历史习用性”的从历史上沿袭而来的性质存在着相互包含的现象,成语是汉民族从历史上沿用流传下来的,因而拆为两个特点来表述似乎有些不妥。邵本和张本在对“历史习用性”进行阐述时角度亦有不同。邵本注重从成语来源的方面讲述其历史习用性,而张本则从读音、词义、句法形式方面阐述这一观点。张本提到的“形式整体性”,表述的是四字格是成语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整齐匀称简洁明了。而“结构凝固性”所含特性已经包含了“形式整体性”,这一点较为重复。
因为绝大多数的成语是历史沿用流传下来,其中还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现象。如:否(pǐ)极泰来中“否”字所保留的古代发音,感激涕(眼泪)零(落下)中“涕”和“零”保留了古代该词汇的意义;还有惟命是从(=从命)所包含的古代语法现象。综上所诉,历史习用性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语言学角度来说,都值得作为成语的特点进行介绍。笔者曾觉得张本所提的成语的“韵律协调性”应列入成语的特点,因为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成语更是突出的体现出了韵律和谐的特点。后来在上《现代汉语导论》的主编周芸老师的现代汉语课时,周老师对这一观点也做出了评价。周老师解说未将“韵律协调性”列入成语特点的原因如下:考虑到现代汉语熟语大多具有韵律协调性,这并非是成语的突出特点,且“韵律协调性”属于语用层面,与其它特点不在一个平面上,不应放在一起。
三、成语的来源
在成语来源部分,周本和张本都提及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民间口语、借自外语和现代新创六个方面。邵本没有单独分出一部分进行介绍,只在成语的历史习用性中对成语来源的四个方面: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民间口语有阐述;在成语的民族性中提及借自外语的成语。从整体上看,邵本也算提到成语来源,但条理不够清晰,张本和周本都单独列出加以叙述,其中张本对于每个来源都举例众多,周本举例较为简明。这部分的编写张本和周本各有千秋,张本信息量大,可供学习者详细了解;而周本短小精炼,让学习者一眼明白其重点。笔者认为,从开设现代汉语课程的角度来考虑,因为教学时间和课文篇幅的限制,周本因为不占用大的篇幅,但也对目标文本做了清楚的解释,在教材使用和学习时应该更为理想。
四、其余部分分析
周本对于成语部分的编写就包括定义、特点和来源三个方面,邵本的编写多了“成语的作用”,张还多了对“成语的构造”、“成语的运用”两个部分的解说。
“成语的作用”可作了解,但单独提出似乎并无必要。成语属于短语,短语的结构在语法部分都有详细介绍,张本的“成语的构造”在词汇部分谈语法问题也就稍显多余。至于“成语的运用”,张本提出了三个成语使用的难点问题,包括:深刻理解成语意思;注意相近成语之间的差异;注意成语的字型与读音。人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成语,但很多时候,因为对读音、字型或意义的理解不透彻,往往造成成语使用偏误。张本系统的归纳了成语使用的难点,可以帮助学习者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因此笔者认为是有必要单独列出的。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使用。以上所比较的三本教材在现代汉语课程的建设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对比研究之中,博采众家之长,并且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实践验证它是否可行,以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现代汉语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芸,邓瑶,周春林.现代汉语导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张斌. 新编现代汉语(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字:现代汉语教材;成语;比较;
现代汉语课程是中国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现在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较多,各高校所选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本文以周芸,邓瑶,周春林《现代汉语导论》(以下简称周本)为主,另加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以下简称邵本)和张斌《新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张本)三本教材,对各教材的成语部分的内容和结构安排进行比较分析。
一、成语的定义
张斌老师在《新编现代汉语》中曾说过:迄今为止,有关成语的定义很多,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可见对于什么是成语,各家有不同定论。周本中对于成语的定义是: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结构凝固、意义完整的固定语。邵本的定义是:成语是指历史上沿用下来的或群众中长期流传、见解精辟并含有特定意义的固定短语。至于张本则写到:成语是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使用的定型短语。
比较而言,邵本的界定较模糊,没能从结构特征上给其精确定义,使其无法和其他熟语区分开来。如邵本关于谚语的定义是:流传民间的形象通俗且含义深刻的语句。这和他对于成语的定义区别不大,未突出成语的实质。周本与张本定义相比,都提及了“结构定型”和“意义完整”,但周本没有提及“形式简洁”和“整体使用”。由于构凝固包含不可随意拆分或者加入其它语言成分的意思,所以“整体使用”可以包含在“结构凝固”之中。因为现代汉语熟语大都是以短小精炼为特点,“形式简洁”可以看成是熟语的“共性”而非成语的“个性”。成语由于多出于书面,与其它有口语性质的熟语相比,更具文语性质,因而笔者认为也可以把“文语性质强”加入成语的定义。总的来说,周本对于成语的诠释比起邵本更为客观,比起张本又较为简练。
二、成语的特点
介绍成语特点时,邵本和张本提到的“结构的凝固性”与周本“结构定型”意义是相同的,三本教材也同时提到“意义完整”这个特征。不同的是与周本相比,邵本对成语的特点还提到了“历史习用性”、“成语的民族性”两点;张本还提到“历史的习用性”、“韵律的协调性”、“形式的整体性”三点。笔者认为,邵本在对“成语民族性”做解说时提到:在内容上,汉语成语的内容都无不体现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底蕴。可见这一特点和“历史习用性”的从历史上沿袭而来的性质存在着相互包含的现象,成语是汉民族从历史上沿用流传下来的,因而拆为两个特点来表述似乎有些不妥。邵本和张本在对“历史习用性”进行阐述时角度亦有不同。邵本注重从成语来源的方面讲述其历史习用性,而张本则从读音、词义、句法形式方面阐述这一观点。张本提到的“形式整体性”,表述的是四字格是成语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整齐匀称简洁明了。而“结构凝固性”所含特性已经包含了“形式整体性”,这一点较为重复。
因为绝大多数的成语是历史沿用流传下来,其中还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现象。如:否(pǐ)极泰来中“否”字所保留的古代发音,感激涕(眼泪)零(落下)中“涕”和“零”保留了古代该词汇的意义;还有惟命是从(=从命)所包含的古代语法现象。综上所诉,历史习用性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语言学角度来说,都值得作为成语的特点进行介绍。笔者曾觉得张本所提的成语的“韵律协调性”应列入成语的特点,因为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成语更是突出的体现出了韵律和谐的特点。后来在上《现代汉语导论》的主编周芸老师的现代汉语课时,周老师对这一观点也做出了评价。周老师解说未将“韵律协调性”列入成语特点的原因如下:考虑到现代汉语熟语大多具有韵律协调性,这并非是成语的突出特点,且“韵律协调性”属于语用层面,与其它特点不在一个平面上,不应放在一起。
三、成语的来源
在成语来源部分,周本和张本都提及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民间口语、借自外语和现代新创六个方面。邵本没有单独分出一部分进行介绍,只在成语的历史习用性中对成语来源的四个方面: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民间口语有阐述;在成语的民族性中提及借自外语的成语。从整体上看,邵本也算提到成语来源,但条理不够清晰,张本和周本都单独列出加以叙述,其中张本对于每个来源都举例众多,周本举例较为简明。这部分的编写张本和周本各有千秋,张本信息量大,可供学习者详细了解;而周本短小精炼,让学习者一眼明白其重点。笔者认为,从开设现代汉语课程的角度来考虑,因为教学时间和课文篇幅的限制,周本因为不占用大的篇幅,但也对目标文本做了清楚的解释,在教材使用和学习时应该更为理想。
四、其余部分分析
周本对于成语部分的编写就包括定义、特点和来源三个方面,邵本的编写多了“成语的作用”,张还多了对“成语的构造”、“成语的运用”两个部分的解说。
“成语的作用”可作了解,但单独提出似乎并无必要。成语属于短语,短语的结构在语法部分都有详细介绍,张本的“成语的构造”在词汇部分谈语法问题也就稍显多余。至于“成语的运用”,张本提出了三个成语使用的难点问题,包括:深刻理解成语意思;注意相近成语之间的差异;注意成语的字型与读音。人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成语,但很多时候,因为对读音、字型或意义的理解不透彻,往往造成成语使用偏误。张本系统的归纳了成语使用的难点,可以帮助学习者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因此笔者认为是有必要单独列出的。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使用。以上所比较的三本教材在现代汉语课程的建设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对比研究之中,博采众家之长,并且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实践验证它是否可行,以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现代汉语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芸,邓瑶,周春林.现代汉语导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张斌. 新编现代汉语(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