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影响因素探析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707569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科研素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意义非凡。但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良莠不齐。课程组从学生、企业及学校三个角度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剖析,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原因剖析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038-03
  畢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作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论文)也是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提升科研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核心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自不待言,针对目前毕业论文抄袭严重、质量低下的现状,有必要从学生、企业及学校三方面进行深度原因剖析,以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并加强质量监管,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现实依据。
  一、学生角度
  (一)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论文)本身就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按期保质完成。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程度不够将直接导致其毕业设计(论文)粗制滥造,客观原因在于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在第四学年,此时学生往往面临着实习、考研和就业的多重压力。囿于现实多方面的压力,不少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主观原因是一些学生心存侥幸,认为只要考研或求职顺利,学校对其毕业设计(论文)定会“宽大处理”,于是对毕业设计(论文)敷衍了事,使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肤浅、格式混乱、逻辑不清、结构松散。此外,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经验不足、资料检索和查询能力欠缺、科研训练不够等因素也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二)创新能力不足
  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新不足,研究价值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学生不了解专业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行业需求,草率选题,使研究内容陈旧过时。有些学生虽然查询了大量资料,但不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会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也是将已有的数据简单堆砌或是将前人研究过的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虽看起来不算抄袭,但内容相近,结论相似,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均缺乏创新。大多数学生实验实践经验不足,未能将毕业设计(论文)与实习和工作实践密切关联,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研究探索精神,其毕业设计(论文)多以验证性实验和实验性报告为主,调研型论文和设计型论文数量较少。
  (三)抄袭问题严重
  抄袭问题严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部分学生高度依赖网络资源,将下载的相关主题的硕博士论文整合成一篇新的毕业设计(论文),对粘贴复制的资料缺乏理性思考,把已有的资料东拼西凑,使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漏洞百出,格式混乱,惨不忍睹。反抄袭机制不健全也加重了学生抄袭之风,如现有的论文重复率检测系统分析毕业论文的重复率的确对抄袭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至少杜绝了大篇幅直接抄袭的情况,但是计算机分析的重复率虽能分析词句的差异,却无法检测出思想和观念的“复制”,只要对词句稍加修改,完全可以降低复制比。此外,受到利益驱使,一些机构人员向学生进行有偿论文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学生根据检测报告对论文进行局部修改便可以成功规避复制比问题,致使学生论文抄袭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二、企业角度
  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依然唱独角戏,未联合企业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导致企业未能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充分发挥作用,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未能根据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及相应要求制订详细的工作部署,使企业在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严重影响了指导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企业未能结合行业特征和行业需求以及企业工程实践项目为应用型本科学生提供有现实意义的选题参考,使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应用性不强,成果转换率不高。三是企业难以为在企业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提供齐全的研究设备、数据及图书资源,使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资源配置不全且利用率不高。四是企业指导教师往往属于能工巧匠,实践经验丰富,却缺乏专业领域内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相应的师范技能,不能结合学生认知特征和其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灵活的教学指导,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三、学校角度
  (一)时间安排不灵活
  多数应用型本科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缺乏弹性。毕业设计(论文)一般都安排在大四阶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学生面临着实习、就业或考研的多重压力,还需要应对一系列烦琐的毕业准备工作,学生思想波动较大,严重制约了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果出现学生实验设计不合理需要重新构思、实验设备出现故障需要修复、学生参加招聘会或是准备研究生复试、指导教师未能及时给予修改意见等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度。一些学生为了不影响顺利毕业,便捏造篡改数据或者大段抄袭,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抛至九霄云外。如能将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进行柔性安排,把开题时间提前至第三学年,使师生提前介入课题,错开实习和就业(考研)的高峰,师生都将会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毕业设计(论文),对无法按时保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可以延期答辩和验收,充裕的时间无疑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大有裨益。
  (二)管理粗放松散
  一是在毕业设计(论文)正式启动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未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开展前期教育,如对选题指导、论文写作方法、资料查询方法、写作规范和学术道德等内容并未进行学习。二是对指导教师的遴选不严格也对毕业设计(论文)影响重大,由于毕业设计(论文)跨时长、难度大,对指导教师的资质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如学历、职称、实践经历、指导经验、责任心等,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师资短缺、青年教师比重较大、生师比过大的现象都有可能使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徒有虚名。三是对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足。毕业设计(论文)正式启动后,出现开题阶段不严谨、设计(撰写)过程不严格、答辩(验收)阶段不严肃的现象。四是信息化程度低。毕业论文(设计)的信息化管理还未全面普及,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平台,致使其过程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实时动态把控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   (三)经费不足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不足也会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相关经费不足制约着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影响实验器材的采购,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设备不全也使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经费不足限制了参考书籍和电子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增加了学生搜集和查詢资料的难度。有的学校为节省经费故意缩短实践课时和实习时间,简化实验流程,使学生实践技能未能得到足够的锻炼。经费不足也会影响相关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课酬与奖励额度,使其动力不足。
  (四)教师指导力欠缺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学校给学生配备的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教师参与程度不高,单一的指导教师结构不利于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和质量提升。二是随着高校扩招,师资短缺严重,为满足教学任务放宽了指导教师遴选要求,很多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和指导经验的年轻教师也负责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素质和专业能力难以保证。三是过高的生师比使指导教师除去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外用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
  (五)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不完善
  一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主客体不明。普遍认为高校是负责实施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唯一责任主体,质量监控主体单一不利于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评价。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企业不仅是学生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阵地,企业项目也是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有责任也有义务成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主体之一。此外,还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多元监控主体有利于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客观公正的质量监控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客体单一,传统意义上只有学生及指导教师属于监控客体,但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特色,宏观意义上说,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开展需要学校、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四方参与,因此理应都属于被监控的范畴。
  二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内容及标准不适切。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依照院校统一制订的毕业设计(论文)标准实施质量监测,没有针对各个专业特征进行微调,忽略了由专业不同导致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管内容及考核标准上的差异性。仅靠院校的宏观监控管理显然不够,各环节监管标准不具体,造成质量监控内容不适切,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不强,质量监控难以落到实处,难以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的作用。
  三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范围未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现有的质量监控体系大都注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程的监管,对校企双方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答辩论文成绩评定及反馈等工作监管内容不全面,监控力度不够。
  四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1)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过程中通常只有学院教师参与,缺少学校或学院分管领导尤其是企业指导教师和相关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的参与,学校内视质量评价和社会化质量评价并重有利于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2)答辩评价标准不够明确,成绩评价体系不够精确,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都是等级制,各个等级内缺乏较为系统详细的评价环节和细则,导致教师无法按照具体标准严谨客观地评定成绩。(3)评价方式单一,现有的毕业设计考核成绩主要由指导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最终成绩,评价方式多是“唯结果论”,缺少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性评价。(4)评价内容不全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主要是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最终成品展示进行考核,缺少对学生选题的专业性、创新性、实践性,过程的完整性,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也欠缺。(5)评价反馈不够到位。评价反馈不到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依据之一,不够重视对评价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信息反馈和运用,未能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功能和反拨作用,未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教学改革、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进行深刻反思。
  概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亦如是。要改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堪忧的现状,需学生、学校及企业三方合力,学生应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学校一方面需建立健全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在内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另一方面需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使企业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深度介入。企业应主动寻求校企合作利益共同点及其实现方式,提高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校企合作教学项目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当前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一个难题,文章介绍了一种融“人文”于“理工”的课程教学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哲学、文学、美学等人文知识有机地融入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的教学,深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文素养;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1-0011
期刊
[摘要]在建设“双一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下,课题组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为案例,对增进教学效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措施、效果评估等进行介绍,探讨了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指出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制度保障”思想指导下,将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让创新意识一脉贯通,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期刊
[摘要]高校与企业在进行合作、共同育人的过程中存在双方合作缺乏长期规划,结合不够紧密;相当数量的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本身就有抵触,积极性不高;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呈现两张皮,缺少有效对接或对接程度相对表浅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通过科学构建理事会、落实校企办学的双主体地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拓展校企合作内涵、共建行业特色学院的办学机制,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始终贯彻校企合作这一办学中心理念,实现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思维方式更迭换代,教师只有积极学习大数据思维,才能推动云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研究从教师提升教学素养层面展开实践,通过引入任务明确、正反馈及时、激励可视化、社群社交聚合的“游戏化”机制,借助易操作的APP端来解决大班课教学痛点,化解通识选修大班课学生多过程性评价难度大、学时少、通识理念传播受限、组织松散、课堂沉闷、考核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把课堂打造成一款集趣味性知识性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产物,其办学管理由母体高校负责,其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人才培养存在学生实践能力“眼高手低”,职业适应性差等问题。文章创建了以制图能力、计算机能力、设计能力、制造能力(4Capablity)为核心,以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科技实践、产业实践(4Practice)为平台的渐进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实践铸基础、专业实践强能力、科技实践练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广西某高校为例,考察2008-2018年十年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迁。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各个维度的得分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在SCL-90的各个维度得分上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基于该结果,建议高校从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心理预警系统、构建心理危机工作体系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力争在下一
期刊
[摘要]项目组通过对广西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其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课程学时分配和课程学期安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民族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1-0088-03  一、研究背景  
期刊
[摘要]根据智慧城市建设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依托武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按照“筑基础、强智能、建智慧城市”的原则,以土木建筑专业为基础,以物联网、通信工程专业为桥梁,以建筑学、土木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为骨干,组建了“互联网+”城市建设专业群,构建了“611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运行模式,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設培养应用型
期刊
[摘要]目前,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系统、不科学,实践培养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实际,提出创建立足于辽宁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密切联系企业,建立多方位、立体式的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学校和学院资源发展专业特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调整措施。  [关键词]物流人才;新趋
期刊
[摘要]结合“双一流”建设的理念和目标,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指出目前矿业学科学生存在的“高考志愿报录率”“本专业升学率”“学生就业率”和“民族学生管理”(简称“三率一管”)四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究“引导式”学生培养模式,并抓住“双一流”建设机遇,面向国际化构建“矿业+英语+数学”的基础巩固板块,从民族学生成绩提高、学习生活条件改善、民汉学生间沟通交流、民族学生榜样培养等方面对“民族学生管理”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