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铁路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探讨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铁路运输业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列车调度系统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列车调度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铁路列车的安全性。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提高铁路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的意义,探讨了影响铁路列车调动系统可靠性的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提升铁路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关键词:提升;铁路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原因;措施
  提高铁路列车调度系统的可靠性是铁路工作者工作的核心,它需要各铁路部门相互合作,互相协调、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各部门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联系,不断沟通,并及时传达信息,从而及时处理问题,排除一切干扰源,进而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虽然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列车调度系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铁路车站都已基本实现了列车调度科学化、现代化。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列车调度系统的可靠性并不是很高,因此探究如何提高铁路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对促进铁路业的发展,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提升铁路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的意义
  铁路列车调度系统是一个日常铁路运输组织的指导中心,主要组织日常的运输工作。它的职责主要包括确保运输安全、组织旅客和货物运输、维护国家重点运输、提升运输效能等,对完成铁路运输生产和管理工作,对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列车调度系统是铁路交通控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列车调度员,TDCS、CTC设备,调度电话和人机系统等。简而言之,它是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交通区,所以主要涉及到交通人员和机车,车辆,线路,通信信号,桥梁和隧道,一般牵引供电设备和其他设备,并且天气变化影响大。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超强的应变能力,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协调行动,从而确保列车按计划运行。列车调度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列车调度系统在一定的操作条件和一定的时间下,通过对交通流的有效管理和组织,使其安全运行。
  2 影响铁路列车调动系统可靠性的因素
  2.1 信息错误
  信息错误是影响铁路列车调动系统可靠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调度系统信息不完整或错误对系统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由于铁路列车调动系统信息交流较多,所以必须确保准确及时地传达信息。如果问题发生在任何的沟通环节,就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乘客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例如在4.28胶济铁路事故中由于调度命令调度命令传递混乱导致胶济铁路列车相撞,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
  2.2 列车调度员素质不高
  调度系统需要多部门、多技能协作,如果协调不当也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调度系统中工作人员的能力高低不齐,一些调度员在列车上工作很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决了无数次意想不到的问题。然而,一些年轻的工作者,参加调度工作的时间不长,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缺乏预测问题的能力,不足以应付非正常情况,这类人往往造成事故多发。特别是在发车和接车组织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下,素质低的工作人员经常会出现工作不到位、心理压力大、思考问题片面、解决问题不透彻等问题,给列车的运行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2.3 工作时间长,容易疲劳
  疲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体力不断地消耗,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疲惫感。人累了,会出现眩晕,眼痛,发困,自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自信心,工作能力降低,动作迟缓,反应慢等现象。在进行调度系统工作时,调度岗位人员大多都是四班制,当班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大多数调度岗位人员,每天工作时间长,而且工作量大,所以很容易产生疲倦。特别是车站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等工作人员都容易产生疲劳。对于年纪稍大的职工,他们精力有限,更容易产生疲劳感。
  2.4 缺乏先进的运输组织技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起步得相对较晚,这方面的人才也比较缺乏,运输设备也不是很先进,所以运输组织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正是由于这种种的原因,我国的铁路运输业发展相对缓慢,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所以经常导致事倍功半,工作人员作了很大的努力却成效甚少。这也极大的降低了我国铁路列车调度系统的可靠性。
  3 提升铁路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3.1 确保信息传递的精确度
  首先,调度系统信息的生成和处理,往往通过多层次,多方面,集合了多方位的反馈循环。所以,在传递信息时,信息的發送者要尽快、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从而防止信息传递的过程出现歧义。
  其次,接受信息的职工应该充分地提高警惕,切记注意力不集中,更不能凭借自己的揣测妄加判断或做出结论,从而防止信息不真实可靠。例如,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要对业务能力差的工作人员进行强化训练,让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促进他们提高接收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总体工作能力,进而更好的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3.2 加强对调度相关工种人员的培训
  针对有的列车调度员能力不足这一特点,各单位应该加大对列车调度员的培训力度。制定出合理的培训制度,定时召集员工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学习铁路运输规章制度以及岗位职责和各岗位就业指导书。最好是采用模拟演练法,设置真实的情境对工作人员进行模拟训练,从而让他们更加熟悉工作的流程,进而提高调度作业人员的实操能力。除此之外,要不断地完善对职工的奖罚制度,按照工作情况,对表现良好的职工进行表彰,优先提拔,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表现差的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进行考核,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3.3 合理安排职工作息,减缓职工疲劳
  睡觉有助于减轻身体疲劳,补充身体能量。睡觉过程中可以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整个身体可以在睡觉时吸收养分,恢复体力。所以,调度人员在工作前应保证足够的睡眠。各单位应合理安排替班人员,并按照岗位需要及工作量,对可以进行间休的岗位合理安排间休时间,尽量劳逸结合。这样工作人员才能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去完成工作,工作的效率才会大大提高。同时,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应该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学会自我排解各种心理问题,这样也会激发工作的动力,提高工作质量。
  3.4 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列车调度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所以为了更好、更快的提高我国的列车调度水平,运输企业要紧跟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及时了解其他国家的列车调度系统的情况。并定期挑选出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去国外学习,吸取其比较先进的方面融入到我国的列车调度系统之中。与此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优质的人才,壮大我国运输企业的工作团队。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铁路列车调度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铁路运输工作的环境越来越优化,工作人员的技术越来越熟练,水平越来越高,职工岗位责任制以及作业相关的规章制度越来越合理,铁路列车调度系统也越来越可靠。但是,铁路事故并没有被完全避免。因此,在今后的铁路运输发展那过程中,不管是铁路运输业还是职工都应该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优化列车调动系统的程序,提高其可靠性,更好地为为广大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铁路事业才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褚飞跃.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可靠性及应急处置相关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2012.
  [2]魏新平.铁路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2010.
  [3]肖国清,陈宝智.人因失误机理及其可靠性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2):22-25.
  [4]吴振顺,张健成.控制理论与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03.
其他文献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据统计国内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因此加深对高血压的认识,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十分重要
磁海矿床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其主元素成分中幔源组分Ti、Ni、V含量较高,在磁铁矿TiO2-Al2O3-MgO成因判别图解中,样品分别落在沉积变质-接触交代磁铁矿趋势区和基性-超基性
随着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微创化及精细化,对了解并掌握超声视野下静脉解剖及超声特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于超声视角,介绍下肢静脉相关解剖层次、周围结构、新命名和超
最近,笔者有幸听了一位老教师上了一节<圆锥的认识>,听后,感触颇深.
为了评估弃碴场的稳定性,通过实地勘察碴场的现状及堆碴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取堆碴体的典型剖面采用Geo Studio软件进行稳定性评估,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堆碴体的边坡及其整体
在海港工程中,开发具有高抗渗性、高抗氯离子渗透性的高性能混凝土是目前发展的方向,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低水胶比、外掺磨细掺合料.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掺加磨细掺合料的高性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指相同或相近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的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体内循环微粒(MPs)对离体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通过离心提取正常志愿者(正常对照组,n=35),急性心肌梗死并心电图显示ST段抬
结合文献资料和工程实例,分别对预制桩、钻孔灌注桩、水泥士桩及小群桩的承载力时间效应进行分析,并得出其规律。从机理上对不同桩型的承载力时间效应进行对比,说明其机理是
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HIV感染的主要途径。中国艾滋病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育龄妇女HIV感染者的比例也在增长,从1998年的15.3%增长到了2004年的39.0%,新发感染者中母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