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对《会计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寻找在课程中适宜制作“微课”的部分,然后探讨“微课”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再提出运用“微课”的教学保障,最后对“微课”在《会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定位提出相关见解。
关键词:“微课” 《会计基础》 应用思考
作为教学资源新形态,“微课”以其“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新、传播易”的优势特征,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及研究热点,在“如何做微课”、“如何做好微课”的思考探究后,“如何应用微课”成为教学实践中的关键,本文以此为切入,对“微课”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加以探讨。
一、“微课”设计的前提——《会计基础》课程内容分析
《会计基础》课程是属于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已有教学研究,该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流程两个方面:会计基本理论重在向初学者介绍会计职业特征、会计核算基础、方法;而会计核算流程则重在向学生介绍如何将理论讲授的借贷记账法运用于实际,让学习者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实务方法。结合“微课”的优势、特征分析,我们认为《会计基础》课程中的会计基本理论部分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并不完全适宜于拆分成小节以制作微课,同时,由于理论模块内容之间结点联系紧密,且涉及大量新名词、新理念,对于刚进入专业的初学者而言并不是那么的好理解,为此,也不太适于采用“翻转课堂”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而会计核算流程部分则不同:首先,这部分内容标志清晰,可以在大的内容模块下按目的进行小节划分,以项目、任务形式体现, 每个具体任务的目的都简洁、准确、清晰,较为符合“微课”设计要求;其次,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在于实践,本身更适用于采用“动中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以学习者作为主导,让其通过动手操作领会实务方法内涵,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前通过“微课”学习操作方法,在课中就操作关键接受教师的指导、答疑,在课后再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巩固,从而提升课堂时间利用的有效性;最后,会计核算流程部分教学内容存在很多细节问题,如在“记账凭证的填制”中,在凭证编号、附件张数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对应的问题,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会就此反复讲,但学习者在操作时可能又忘了,如果利用“微课”传播,当学习者在学习后遇到问题时,可自行重复播放,就可以解决。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定位为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模式,选取适宜的内容制作“微课”,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来建设,使其成为传统教学资料的有益补充。
二、“微课”设计、运用的方式——《会计基础》课程微课设计、运用示例
(一)“微课”设计思路
针对“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教学任务,建议教师设计三个5分钟左右的“微课”,第一个介绍专用记账凭证的类别;第二个介绍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第三个利用案例强调填制中的重点细节问题。在“微课”的设计模式上第一、二个“微课”可采用PPT加背景讲解声(教师也可出镜)的方式,第三个“微课”可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即展示原始凭证,并录制真实专用凭证填制的步骤、方式,直观的向学习者展示操作技能。以第三个“微课”为例,脚本设计可如下:
1.片头(5-10秒)
展示本次课程内容主题,简列主讲教师相关信息;(配背景音乐)
2.导入(40秒)
展示原始凭证,分析原始凭证;
3.本课主要内容演示(3分钟)
依照时间、编号、摘要、分录、附件张数、签章的顺序填制专用记账凭证;
4.小结填制要点(1分钟)
强调编号、附件张数等要点
(二)“微课”运用说明
按照设计思路制作并完成的三个“微课”,教师应合理选取其的运用时机,第一、二个“微课”建议在课前就传导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其提前预习;在课中,教师首先用短时总结“微课”中已讲解的重点,然后给出案例,让学生根据课前所学进行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在填制几个业务案例后,让学生提出填制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播放第三个“微课”,使学生明确填制细节要点,在下课时将第三个“微课”也传导给学生,便于其进一步进行知识巩固。
三、“微课”设计、运用的关键——课程教学保障
(一)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微课”的推广对当前高职高专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必须熟练、精确,这样设计出来有“微课”才能精练有效;其次,就像当年推广PPT一样,教师必须掌握新型的教学手段,能运用简单的视频录制软件,能完成对“微课”的设计、制作;最后,对教师的课堂组织技巧和引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将学生的活动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必须把握课堂教学进行的节奏,找寻“微课”的推送时机,避免教学秩序失控。为建设一支掌握新专业技能的教学团队,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将“微课”的设计、运用落到实处。
(二)建设“微课”推广平台
“微课”的有效作用之一体现在其能反复播放,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反复学习,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者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微课”,能对相关资料进行相应的下载,实现“自由学习”、“移动学习”,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鼓励高校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打造学习网络,各高职高专院校应抓住这一机遇,落实资金、人力,建立“微课”推广平台,《会计基础》课程作为成熟的专业课程,应有成系列的教学资源,“微课”只是其中之一,这些教学资源都应该建立网络共享,充分提升教学效果。
四、“微课”在当前《会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定位——课程教学补充
“微课”的推广是顺应科技发展的教学新举措,但在运用时必须注意到,在《会计基础》课程中,“微课”只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补充,并不能以其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讲授,在当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对落后,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具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学习终端,如果在推广新教学手段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物质条件,可能就会出现教育公平缺失的问题,所以必须将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微课” 《会计基础》 应用思考
作为教学资源新形态,“微课”以其“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新、传播易”的优势特征,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及研究热点,在“如何做微课”、“如何做好微课”的思考探究后,“如何应用微课”成为教学实践中的关键,本文以此为切入,对“微课”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加以探讨。
一、“微课”设计的前提——《会计基础》课程内容分析
《会计基础》课程是属于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已有教学研究,该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流程两个方面:会计基本理论重在向初学者介绍会计职业特征、会计核算基础、方法;而会计核算流程则重在向学生介绍如何将理论讲授的借贷记账法运用于实际,让学习者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实务方法。结合“微课”的优势、特征分析,我们认为《会计基础》课程中的会计基本理论部分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并不完全适宜于拆分成小节以制作微课,同时,由于理论模块内容之间结点联系紧密,且涉及大量新名词、新理念,对于刚进入专业的初学者而言并不是那么的好理解,为此,也不太适于采用“翻转课堂”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而会计核算流程部分则不同:首先,这部分内容标志清晰,可以在大的内容模块下按目的进行小节划分,以项目、任务形式体现, 每个具体任务的目的都简洁、准确、清晰,较为符合“微课”设计要求;其次,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在于实践,本身更适用于采用“动中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以学习者作为主导,让其通过动手操作领会实务方法内涵,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前通过“微课”学习操作方法,在课中就操作关键接受教师的指导、答疑,在课后再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巩固,从而提升课堂时间利用的有效性;最后,会计核算流程部分教学内容存在很多细节问题,如在“记账凭证的填制”中,在凭证编号、附件张数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对应的问题,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会就此反复讲,但学习者在操作时可能又忘了,如果利用“微课”传播,当学习者在学习后遇到问题时,可自行重复播放,就可以解决。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定位为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模式,选取适宜的内容制作“微课”,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来建设,使其成为传统教学资料的有益补充。
二、“微课”设计、运用的方式——《会计基础》课程微课设计、运用示例
(一)“微课”设计思路
针对“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教学任务,建议教师设计三个5分钟左右的“微课”,第一个介绍专用记账凭证的类别;第二个介绍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第三个利用案例强调填制中的重点细节问题。在“微课”的设计模式上第一、二个“微课”可采用PPT加背景讲解声(教师也可出镜)的方式,第三个“微课”可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即展示原始凭证,并录制真实专用凭证填制的步骤、方式,直观的向学习者展示操作技能。以第三个“微课”为例,脚本设计可如下:
1.片头(5-10秒)
展示本次课程内容主题,简列主讲教师相关信息;(配背景音乐)
2.导入(40秒)
展示原始凭证,分析原始凭证;
3.本课主要内容演示(3分钟)
依照时间、编号、摘要、分录、附件张数、签章的顺序填制专用记账凭证;
4.小结填制要点(1分钟)
强调编号、附件张数等要点
(二)“微课”运用说明
按照设计思路制作并完成的三个“微课”,教师应合理选取其的运用时机,第一、二个“微课”建议在课前就传导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其提前预习;在课中,教师首先用短时总结“微课”中已讲解的重点,然后给出案例,让学生根据课前所学进行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在填制几个业务案例后,让学生提出填制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播放第三个“微课”,使学生明确填制细节要点,在下课时将第三个“微课”也传导给学生,便于其进一步进行知识巩固。
三、“微课”设计、运用的关键——课程教学保障
(一)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微课”的推广对当前高职高专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必须熟练、精确,这样设计出来有“微课”才能精练有效;其次,就像当年推广PPT一样,教师必须掌握新型的教学手段,能运用简单的视频录制软件,能完成对“微课”的设计、制作;最后,对教师的课堂组织技巧和引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将学生的活动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必须把握课堂教学进行的节奏,找寻“微课”的推送时机,避免教学秩序失控。为建设一支掌握新专业技能的教学团队,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将“微课”的设计、运用落到实处。
(二)建设“微课”推广平台
“微课”的有效作用之一体现在其能反复播放,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反复学习,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者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微课”,能对相关资料进行相应的下载,实现“自由学习”、“移动学习”,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鼓励高校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打造学习网络,各高职高专院校应抓住这一机遇,落实资金、人力,建立“微课”推广平台,《会计基础》课程作为成熟的专业课程,应有成系列的教学资源,“微课”只是其中之一,这些教学资源都应该建立网络共享,充分提升教学效果。
四、“微课”在当前《会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定位——课程教学补充
“微课”的推广是顺应科技发展的教学新举措,但在运用时必须注意到,在《会计基础》课程中,“微课”只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补充,并不能以其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讲授,在当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对落后,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具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学习终端,如果在推广新教学手段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物质条件,可能就会出现教育公平缺失的问题,所以必须将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