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是一条朴实而又永恒的真理。但仅仅从这个层面上理解农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农业不只是为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应当从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更高角度、更深层次来认识农业和农产品。
中国社会长期是农业社会,中国经济和社会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产品的问题因此也就上升为是整个国家稳定的基石,也是整个国家一切发展的基石。
中国农民一向纯朴、善良、勤劳和勇敢。中部地区的许多农民,在天亮前就将蔬菜从地里刨出整好,然后挑上百斤的担子走好几里甚至十几里山路,赶在清晨时上市销售,运气好的一天就可以卖完,能够收入几十元。如果卖不出去,自己又吃不了,就只能喂猪了,这结果只能造成上好的成品蔬菜最后却成了不催肥的猪饲料。这种现象重复出现在广大而贫瘠的中国农村。
诙谐地总结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是“种啥,啥便宜;啥贵,啥没种”,一语道出了种田人的辛酸和无奈。每到秋天,面对着丰收景象,农民怎么也笑不起来。这些现象表明农业离市场还远着,农民与市场还隔着一层没有捅破的“窗户纸”。
一个苹果或一颗大白菜,摆在地头里就永远上不了商品流通的舞台。
当一个苹果摆在了消费者餐桌上时,这是农民经纪人使它成为了商品。
从地头到餐桌包含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全部的经营环节。在这个系统中,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很多,但总有些关键性的问题。各种经济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其实在现代化大社会的环境中,无论是哪个行业,哪种经济层次,哪个经济地位的人,都在社会上进行着一种角色的互换与补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竞争者。
没有果商,苹果就不会自动跑到消费者手里。没有渔商,百姓就吃不到新鲜的水产品。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经营者有着直接的联系,就像花朵里花粉与蜜蜂的关系一样。农民一手种出果实,也一手种出了市场,培养了以某种产品为主导的产业经济。
地头产品具有时鲜性和季节性。这一特点在销售阶段显现得更加突出。从农民地头里收购来的农产品包装成商品。而商品的运销是有风险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降低运销风险,做到信息快、采购快、销售快,把农产品推向市场?
农民经纪人就是能够让农民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好价钱,让消费者买到新鲜农产品的重要纽带。经纪人是市场营销的主体。一个城市或地区农产品之所以流通顺畅,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地农产品经纪人对市场信息作出了积极而正确的回复。由于相对于农民,农民经纪人与市场接触多一些,他们往往具有比较强的市场意识。种什么,不种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农民最好还是听听经纪人的见解。这样,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农民与经纪人的对话也可以实现农业与市场的对接。 近几年兴起的“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的模式之所以受欢迎,原因就在于此。
目前,千百万人正流动于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这些人中有很多变成了“游民无产者”——移动的、变化的、无家的、无地位的流动劳动者。这当中,尤以农民经纪人为典型。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农产品经纪人在搞活城乡经济中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城乡市场,一手牵着农民的生产,一手牵着市场的需求,在带领农民进入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经纪人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
我们都明白,有商品生产就有价值规律,就存在市场竞争。交换是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商品所有者与经营者相互竞争的过程。在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换中的比值比价,市场竞争就会暴露出来。不同的群体都有不同的价值趋向和需求。目前提出的农民增收的目标就是使农民的劳动收入大于农民的支出,所以,农民家庭资金的拥有量,就成了衡量农民增收程度的一个标志,而农产品销售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工作。
那么,农民辛苦得来的果实,如何走向市场,实现商品价值,如何实现农业与市场的对接?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任何产品,只要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客户、相应的价格和不断重复购买的次数这三个基本条件就可以做到长盛不衰。
以食品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农副产品,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不可看得太简单了。如果单纯依靠农民自己闯市场,非常困难,有的时候还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是血本无归。这样还会使农民“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谈“市”色变。而经纪人则不同,他们懂市场,会包装、会“炒”作,这些是农民所不具备的。所以,当某种农产品在经过经纪人运作后,就会卖个好价钱,就会为农民增加收入。货好还需会吆喝,就是这个道理。
我认为,正是农民经济人在变幻难测的市场经济突变中,实现商品价值和市场的连接,他们才在市场中淘到了黄金。客观地讲,应该对他们的劳动和对于社会及商品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活动正在经历着革命性变化,为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发挥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正从价格竞争为主的单一竞争转变为以质量、科技含量竞争为主的全方位竞争。市场的改变也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农民学会了按照市场需要调整种植结构。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农民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关系。借助于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大力支持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的时机,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的引导,培养农村市场,是一项为“三农”服务的伟大事业。在一个时期内,提高农民在农业商品经济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维护农民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应得利益,是一个相当时期内政府及各级部门要做的事情。
加强流通体系中的组织建设,要积极培育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大力培养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放手发展农民流通组织,推动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对农村出现的农村经纪人、营销大户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民流通组织明确政策,大力支持,依法保护,加强引导。同时,要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这也是政府和广大的商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让农民真正走向市场,为了使我们的农业生产真正围绕着市场转,也为了捅破隔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这层“窗户纸”,我们呼唤农民经纪人。
在农业发达国家里,农产品营销经纪人组织和规模越成熟,效益就越高。但是在我国,农副产品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农产品经纪人发展的道路就势在必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要扶植发展一批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农副产品和流通企业,通过企业把市场和农民联系起来,通过企业带动经纪人的发展和成熟。
由于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半径扩大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制的基础作用得到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日渐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了一大批农产品经营商和农民经纪人,使一部分农民从生产领域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农产品的长途贩运和批发销售,解决了农村市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农民致富提供了一切现实的途径。
这样,通过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这个平台,既克服了单个农产品经纪人势单力薄的弱点,又能在实践中让农产品经纪人在最快的时间内成熟起来。
(编辑/刘丽琴)
中国社会长期是农业社会,中国经济和社会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产品的问题因此也就上升为是整个国家稳定的基石,也是整个国家一切发展的基石。
中国农民一向纯朴、善良、勤劳和勇敢。中部地区的许多农民,在天亮前就将蔬菜从地里刨出整好,然后挑上百斤的担子走好几里甚至十几里山路,赶在清晨时上市销售,运气好的一天就可以卖完,能够收入几十元。如果卖不出去,自己又吃不了,就只能喂猪了,这结果只能造成上好的成品蔬菜最后却成了不催肥的猪饲料。这种现象重复出现在广大而贫瘠的中国农村。
诙谐地总结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是“种啥,啥便宜;啥贵,啥没种”,一语道出了种田人的辛酸和无奈。每到秋天,面对着丰收景象,农民怎么也笑不起来。这些现象表明农业离市场还远着,农民与市场还隔着一层没有捅破的“窗户纸”。
一个苹果或一颗大白菜,摆在地头里就永远上不了商品流通的舞台。
当一个苹果摆在了消费者餐桌上时,这是农民经纪人使它成为了商品。
从地头到餐桌包含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全部的经营环节。在这个系统中,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很多,但总有些关键性的问题。各种经济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其实在现代化大社会的环境中,无论是哪个行业,哪种经济层次,哪个经济地位的人,都在社会上进行着一种角色的互换与补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竞争者。
没有果商,苹果就不会自动跑到消费者手里。没有渔商,百姓就吃不到新鲜的水产品。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经营者有着直接的联系,就像花朵里花粉与蜜蜂的关系一样。农民一手种出果实,也一手种出了市场,培养了以某种产品为主导的产业经济。
地头产品具有时鲜性和季节性。这一特点在销售阶段显现得更加突出。从农民地头里收购来的农产品包装成商品。而商品的运销是有风险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降低运销风险,做到信息快、采购快、销售快,把农产品推向市场?
农民经纪人就是能够让农民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好价钱,让消费者买到新鲜农产品的重要纽带。经纪人是市场营销的主体。一个城市或地区农产品之所以流通顺畅,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地农产品经纪人对市场信息作出了积极而正确的回复。由于相对于农民,农民经纪人与市场接触多一些,他们往往具有比较强的市场意识。种什么,不种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农民最好还是听听经纪人的见解。这样,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农民与经纪人的对话也可以实现农业与市场的对接。 近几年兴起的“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的模式之所以受欢迎,原因就在于此。
目前,千百万人正流动于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这些人中有很多变成了“游民无产者”——移动的、变化的、无家的、无地位的流动劳动者。这当中,尤以农民经纪人为典型。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农产品经纪人在搞活城乡经济中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城乡市场,一手牵着农民的生产,一手牵着市场的需求,在带领农民进入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经纪人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
我们都明白,有商品生产就有价值规律,就存在市场竞争。交换是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商品所有者与经营者相互竞争的过程。在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换中的比值比价,市场竞争就会暴露出来。不同的群体都有不同的价值趋向和需求。目前提出的农民增收的目标就是使农民的劳动收入大于农民的支出,所以,农民家庭资金的拥有量,就成了衡量农民增收程度的一个标志,而农产品销售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工作。
那么,农民辛苦得来的果实,如何走向市场,实现商品价值,如何实现农业与市场的对接?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任何产品,只要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客户、相应的价格和不断重复购买的次数这三个基本条件就可以做到长盛不衰。
以食品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农副产品,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不可看得太简单了。如果单纯依靠农民自己闯市场,非常困难,有的时候还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是血本无归。这样还会使农民“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谈“市”色变。而经纪人则不同,他们懂市场,会包装、会“炒”作,这些是农民所不具备的。所以,当某种农产品在经过经纪人运作后,就会卖个好价钱,就会为农民增加收入。货好还需会吆喝,就是这个道理。
我认为,正是农民经济人在变幻难测的市场经济突变中,实现商品价值和市场的连接,他们才在市场中淘到了黄金。客观地讲,应该对他们的劳动和对于社会及商品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活动正在经历着革命性变化,为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发挥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正从价格竞争为主的单一竞争转变为以质量、科技含量竞争为主的全方位竞争。市场的改变也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农民学会了按照市场需要调整种植结构。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农民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关系。借助于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大力支持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的时机,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的引导,培养农村市场,是一项为“三农”服务的伟大事业。在一个时期内,提高农民在农业商品经济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维护农民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应得利益,是一个相当时期内政府及各级部门要做的事情。
加强流通体系中的组织建设,要积极培育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大力培养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放手发展农民流通组织,推动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对农村出现的农村经纪人、营销大户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民流通组织明确政策,大力支持,依法保护,加强引导。同时,要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这也是政府和广大的商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让农民真正走向市场,为了使我们的农业生产真正围绕着市场转,也为了捅破隔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这层“窗户纸”,我们呼唤农民经纪人。
在农业发达国家里,农产品营销经纪人组织和规模越成熟,效益就越高。但是在我国,农副产品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农产品经纪人发展的道路就势在必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要扶植发展一批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农副产品和流通企业,通过企业把市场和农民联系起来,通过企业带动经纪人的发展和成熟。
由于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半径扩大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制的基础作用得到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日渐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了一大批农产品经营商和农民经纪人,使一部分农民从生产领域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农产品的长途贩运和批发销售,解决了农村市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农民致富提供了一切现实的途径。
这样,通过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这个平台,既克服了单个农产品经纪人势单力薄的弱点,又能在实践中让农产品经纪人在最快的时间内成熟起来。
(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