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扶贫队长”到“第一书记”,十年春秋寒暑,十年驻村扶贫,你把乡村当乐土,把农民当亲人,把扶贫当事业,心心念念为扶贫。如今已58岁的陈华,依然坚守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
58岁的“第一书记”
身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会主席,被选派为“第一书记”一年了,你说,这次不同于以往的帮扶帮建。你深感“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使命更重,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的要求更明确更具体。
于是,你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来到靠山村这个革命老区村。这也是你十年驻扎扶贫的第8个贫困村。
但一进驻靠山村,摆在你面前的就是个“破大家”:村党支部凝聚力不强,村集体负债60多万元,村容破败,基础设施落后。
你调研,为了吃透村情民意,你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晚上召开村支两委、老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
你谈话,你一来便找村支书邹喜清促膝谈心,争取他的积极配合,想办法把村党员队伍带起来,带领113户275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你力行,村通乡公路有一段是下坡,雨雪天路滑,常有车滑到沟里。你到任后不久便提议党员干部一起清冰雪,起初无人响应,你二话没说,自己出钱买了清雪工具,一个人干起来。一次两次后,有党员见状主动加入。你以此为契机号召成立了村“党员模范义务先锋队”。一次简单的清冰雪,让党员重新找回了带头奉献的感觉,让村民重新燃起了对党组织的信任。有着50年党龄、78岁的老党员赵忠林对此赞不绝口。
你思考,投入12万元资金,建起育苗大棚,培育50万株花卉,一次性解决30名贫困家庭妇女务工问题,人均增收3000多元。
你组队,村委会的院子里停放着钩机、挖掘机、大马力拖拉机,这是你组建的村劳务施工队的“家当”。设备是用扶贫资金购置的,采取“党支部+技能人才+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安置18户贫困户,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降低了贫困户生产成本,让扶贫资金活起来,达到良性循环。
你引路,你把村里一处闲置多年的养羊场改建成养殖场,购买了200头森林黑毛猪搞起了特色养殖,安置15个贫困户,将扶贫资金循环使用,预计可收入30万元。如果没有喂猪看猪一天60元的收入,贫困户史淑春不知啥时脱贫呢!
十月的北方深秋,寒气逼人。这边“幸福大院”热火朝天建着,那边路灯安上了,巷道修好了,广场铺完了,健身器材装上了,500万的扶贫专项资金、泥草房改造资金等陆续到位……靠山村的变化正在继续着。
十年扶贫之路
无论在靠山村、双合村,还是到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都被你的扶贫情怀感染着,更被你的坚持和执著打动着。十年,你带着感情做扶贫工作,把贫困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时间、思考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扶贫工作上。
走进绥棱县双合村,你就像回了娘家,宽敞的文化广场尽情张开怀抱欢迎你,摇曳的树枝似乎在向你招手问好。黄墙红瓦的村委会格外醒目,水泥路伸向村里,两旁安装着太阳能路灯,卧石、亭台,周边点缀着健身器材。如果不是村里袅袅炊烟提醒,一定会以为进入哪个城镇社区。干净整洁的卫生所里,正在开药的村民王世祥讲起两年前的双合村,不禁感慨万千:现在的广场曾经是个大粪坑,道路泥泞,农田桥涵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改变村屯环境,是2014年你到双合村做的第一件事。说起你每天清晨扫路,搬水泥,病倒拔了吊瓶接着干,一桩桩一件件,父老乡亲都记在心里。在你的努力下,路宽了,树绿了,花红了,村庄变美了,村民素质提高了,不到两年时间双合村彻底变了模样。在村支部书记隋树民心里,你给双合村留下了两样东西,一个是经常扫地用的扫帚,一个是共产党员的形象。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徐洪志、王伟、王亚东是2006年到2009年与你一起到饶河县兰桥村帮建新农村建设的亲历者。兰桥村当时是县里最穷的贫困村,道路不通,排水不畅,全村72%房屋是土坯房,一场大雨把泥草房泡成了危房。建村委会、修路、打深水井、修老年活动站和卫生所、安电话……你带领的工作组是全省唯一驻村的工作队。帮建三年,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自筹资金64.5万元,协调资金400多万元,把贫穷落后的兰桥村建设成为省级新农村试点村。
身入是枝叶,心入才是根。每到一个村子报到的第一天,你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里鲜花满地、老百姓生活富足。而每到一处,从最初的陌生、不理解,到逐渐接受、认同、一起干,再到离别时的不舍,让你对农村有一种无比的眷恋。打造宁安市瀑布村旅游名品村,促抓东宁市东绥村劳务增收,发展尚志市大房村特色养殖,组织宾县江南村妇女歌舞队演出,拓宽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屯村产业发展,你说:“只要肯动脑筋,带着感情来扶贫,就一定能够找到好办法,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十年来,你带领扶贫工作队协调到各项扶贫资金共计2400余万元,对各村村委会进行改造,修建多个集办公、会议、卫生服务、老年活动为一体的服务社区、休闲广场,所有的贫困户你都如数家珍,被帮扶的贫困村在生产规模、农民收入、村容村貌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变化。靠山乡党委书记宋睿希望你永远留在这里,不仅仅是带来政策、资金、项目,更带来一种理念、思路和作风。
永远的“政府老陈”
“这不是‘政府老陈’吗?你咋回来了?我们都想你呀!”
“政府老陈”是群众对你的昵称,话语中更饱含着乡亲们对你的信任和敬重。只要在你扶贫工作过的村子,“政府老陈”妇孺皆知。
那个在村子里整天一身迷彩服、一双胶皮鞋,鞋帮上沾满泥土,黑乎乎的脸膛,胖墩墩的身材,一笑眼睛眯成缝的人就是“政府老陈”。其实不经人介绍,谁也看不出你是一个省里处级干部,常年待在农村的你,俨然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农民。有一次到县政府办事,你甚至被保安人员误以为是上访农民挡在了门外。
每到一个村,你都把农民当亲人,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一年中除了跑项目,整天和乡亲们混在一起。
白永军曾是杜尔伯特烟屯村有名的贫困戶,你多次上门鼓励,动员他参加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干养殖,帮他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当年就挣了两万多元。后来生活越来越好,全家搬出住了40多年的土坯房。老伴非要请一尊财神供在新房里,白永军一听不乐意了:“咱能脱贫致富都是老陈的功劳,请财神还不如请老陈呢!”于是老两口直奔城里去找你,结果你没让他们花一分钱,还请他们吃了一顿,连回家的车票也是你给买的。你对他们说:我是扶贫干部,代表的不是自己,是党,要谢就谢党的政策好。
如今已58岁的你,下过乡,当过兵,40年工龄有十年在农村,这背后有着常人难以想像的付出。你顾不上家里的一切,顾不上照顾年愈八旬的父母,顾不上看一眼刚分娩的女儿,更拿不出时间治疗越来越重的胆管疾病。
你说,扶贫攻坚到了最关键时期,一刻也不能松懈;你说,在这里工作结束的时候,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你说,你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要做的事太多;你说,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其实就是感谢党,感谢政府,这比干什么意义都大;你说,如果身体还行,希望能到一个更偏远的贫困村继续做扶贫工作,实现你未曾实现的梦想,让那里变成自己想像中的模样,鲜花满地,绿树成荫,老百姓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十年驻村,十年情怀。打好扶贫攻坚战,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好干部。
58岁的“第一书记”
身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会主席,被选派为“第一书记”一年了,你说,这次不同于以往的帮扶帮建。你深感“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使命更重,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的要求更明确更具体。
于是,你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来到靠山村这个革命老区村。这也是你十年驻扎扶贫的第8个贫困村。
但一进驻靠山村,摆在你面前的就是个“破大家”:村党支部凝聚力不强,村集体负债60多万元,村容破败,基础设施落后。
你调研,为了吃透村情民意,你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晚上召开村支两委、老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
你谈话,你一来便找村支书邹喜清促膝谈心,争取他的积极配合,想办法把村党员队伍带起来,带领113户275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你力行,村通乡公路有一段是下坡,雨雪天路滑,常有车滑到沟里。你到任后不久便提议党员干部一起清冰雪,起初无人响应,你二话没说,自己出钱买了清雪工具,一个人干起来。一次两次后,有党员见状主动加入。你以此为契机号召成立了村“党员模范义务先锋队”。一次简单的清冰雪,让党员重新找回了带头奉献的感觉,让村民重新燃起了对党组织的信任。有着50年党龄、78岁的老党员赵忠林对此赞不绝口。
你思考,投入12万元资金,建起育苗大棚,培育50万株花卉,一次性解决30名贫困家庭妇女务工问题,人均增收3000多元。
你组队,村委会的院子里停放着钩机、挖掘机、大马力拖拉机,这是你组建的村劳务施工队的“家当”。设备是用扶贫资金购置的,采取“党支部+技能人才+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安置18户贫困户,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降低了贫困户生产成本,让扶贫资金活起来,达到良性循环。
你引路,你把村里一处闲置多年的养羊场改建成养殖场,购买了200头森林黑毛猪搞起了特色养殖,安置15个贫困户,将扶贫资金循环使用,预计可收入30万元。如果没有喂猪看猪一天60元的收入,贫困户史淑春不知啥时脱贫呢!
十月的北方深秋,寒气逼人。这边“幸福大院”热火朝天建着,那边路灯安上了,巷道修好了,广场铺完了,健身器材装上了,500万的扶贫专项资金、泥草房改造资金等陆续到位……靠山村的变化正在继续着。
十年扶贫之路
无论在靠山村、双合村,还是到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都被你的扶贫情怀感染着,更被你的坚持和执著打动着。十年,你带着感情做扶贫工作,把贫困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时间、思考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扶贫工作上。
走进绥棱县双合村,你就像回了娘家,宽敞的文化广场尽情张开怀抱欢迎你,摇曳的树枝似乎在向你招手问好。黄墙红瓦的村委会格外醒目,水泥路伸向村里,两旁安装着太阳能路灯,卧石、亭台,周边点缀着健身器材。如果不是村里袅袅炊烟提醒,一定会以为进入哪个城镇社区。干净整洁的卫生所里,正在开药的村民王世祥讲起两年前的双合村,不禁感慨万千:现在的广场曾经是个大粪坑,道路泥泞,农田桥涵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改变村屯环境,是2014年你到双合村做的第一件事。说起你每天清晨扫路,搬水泥,病倒拔了吊瓶接着干,一桩桩一件件,父老乡亲都记在心里。在你的努力下,路宽了,树绿了,花红了,村庄变美了,村民素质提高了,不到两年时间双合村彻底变了模样。在村支部书记隋树民心里,你给双合村留下了两样东西,一个是经常扫地用的扫帚,一个是共产党员的形象。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徐洪志、王伟、王亚东是2006年到2009年与你一起到饶河县兰桥村帮建新农村建设的亲历者。兰桥村当时是县里最穷的贫困村,道路不通,排水不畅,全村72%房屋是土坯房,一场大雨把泥草房泡成了危房。建村委会、修路、打深水井、修老年活动站和卫生所、安电话……你带领的工作组是全省唯一驻村的工作队。帮建三年,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自筹资金64.5万元,协调资金400多万元,把贫穷落后的兰桥村建设成为省级新农村试点村。
身入是枝叶,心入才是根。每到一个村子报到的第一天,你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里鲜花满地、老百姓生活富足。而每到一处,从最初的陌生、不理解,到逐渐接受、认同、一起干,再到离别时的不舍,让你对农村有一种无比的眷恋。打造宁安市瀑布村旅游名品村,促抓东宁市东绥村劳务增收,发展尚志市大房村特色养殖,组织宾县江南村妇女歌舞队演出,拓宽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屯村产业发展,你说:“只要肯动脑筋,带着感情来扶贫,就一定能够找到好办法,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十年来,你带领扶贫工作队协调到各项扶贫资金共计2400余万元,对各村村委会进行改造,修建多个集办公、会议、卫生服务、老年活动为一体的服务社区、休闲广场,所有的贫困户你都如数家珍,被帮扶的贫困村在生产规模、农民收入、村容村貌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变化。靠山乡党委书记宋睿希望你永远留在这里,不仅仅是带来政策、资金、项目,更带来一种理念、思路和作风。
永远的“政府老陈”
“这不是‘政府老陈’吗?你咋回来了?我们都想你呀!”
“政府老陈”是群众对你的昵称,话语中更饱含着乡亲们对你的信任和敬重。只要在你扶贫工作过的村子,“政府老陈”妇孺皆知。
那个在村子里整天一身迷彩服、一双胶皮鞋,鞋帮上沾满泥土,黑乎乎的脸膛,胖墩墩的身材,一笑眼睛眯成缝的人就是“政府老陈”。其实不经人介绍,谁也看不出你是一个省里处级干部,常年待在农村的你,俨然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农民。有一次到县政府办事,你甚至被保安人员误以为是上访农民挡在了门外。
每到一个村,你都把农民当亲人,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一年中除了跑项目,整天和乡亲们混在一起。
白永军曾是杜尔伯特烟屯村有名的贫困戶,你多次上门鼓励,动员他参加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干养殖,帮他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当年就挣了两万多元。后来生活越来越好,全家搬出住了40多年的土坯房。老伴非要请一尊财神供在新房里,白永军一听不乐意了:“咱能脱贫致富都是老陈的功劳,请财神还不如请老陈呢!”于是老两口直奔城里去找你,结果你没让他们花一分钱,还请他们吃了一顿,连回家的车票也是你给买的。你对他们说:我是扶贫干部,代表的不是自己,是党,要谢就谢党的政策好。
如今已58岁的你,下过乡,当过兵,40年工龄有十年在农村,这背后有着常人难以想像的付出。你顾不上家里的一切,顾不上照顾年愈八旬的父母,顾不上看一眼刚分娩的女儿,更拿不出时间治疗越来越重的胆管疾病。
你说,扶贫攻坚到了最关键时期,一刻也不能松懈;你说,在这里工作结束的时候,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你说,你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要做的事太多;你说,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其实就是感谢党,感谢政府,这比干什么意义都大;你说,如果身体还行,希望能到一个更偏远的贫困村继续做扶贫工作,实现你未曾实现的梦想,让那里变成自己想像中的模样,鲜花满地,绿树成荫,老百姓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十年驻村,十年情怀。打好扶贫攻坚战,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