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圈联合Onyx 18栓塞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tworth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弹簧圈联合Onyx 18栓塞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的疗效,探讨其栓塞技术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患者10例(动脉瘤10个)临床资料,所有动脉瘤均采用弹簧圈联合Onyx 18栓塞,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术中即刻动脉瘤完全栓塞7例,瘤颈残留2例,瘤体残留1例,术后继发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2例,其中过度栓塞1例;随访时间16个月,恢复良好10例;DSA复查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5例,再通1例,未变化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论 弹簧圈联合Onyx 18可用于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的治疗。

其他文献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PII)并不少见,在正确的抗感染治疗下多可治愈[1].而微创开颅术后短时间内发生急性重症爆发性颅内感染者罕见,不易早期诊断和治疗.一旦发生将导致脑组织急性坏死和严重水肿,很快出现颅内压增高和局灶症状,早期即可出现昏迷甚至迅速死亡的灾难性后果[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例后颅窝微创开颅术后急性爆发性颅内感染病
期刊
目的 探讨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采用单侧翼点入路同侧夹闭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收治的14例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取单侧翼点入路同侧夹闭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术后行CTA或DSA复查,随访6~12个月.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采用单侧翼点入路同侧夹闭双侧动脉瘤13例;另1例探查同侧大脑中动脉后排除动脉瘤,对侧动脉瘤予以夹闭.对侧动脉瘤≤5 m
放射治疗是颅脑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对于颅内恶性肿瘤.自Albert等首次报道放射治疗可诱发颅内肿瘤以来,不断有放射治疗诱发颅内肿瘤的病例报告[1].本文报告3例放疗后出现了不同组织类型的颅内肿瘤并对文献复习。
期刊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加或不加全脑放疗(WB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限数目脑转移瘤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NSCLC脑转移瘤(1~4枚)患者75例,其中行SRT患者35例,行SRT +WBRT患者40例.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总生存期及放射治疗后的副作用情况.结果 SRT组与WBRT +SRT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导致嗅觉障碍的原因众多,约2/3的嗅觉障碍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外伤、副鼻窦疾病损伤嗅觉神经上皮细胞所致.其他因素还有年龄、神经退行性病变、吸烟、医源性损伤等[1-2].在神经外科领域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嗅觉障碍并不罕见,但却往往易被忽视.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嗅觉障碍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相关的机制研究也较少.可是嗅觉在人类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有报警作用,还与生活质
期刊
鞍区病变的手术治疗,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仍是个挑战.额底纵裂是鞍区病变常见手术入路之一[1-4].前交通动脉复合体(ACoAC)为该区域十分重要的结构,其中尤以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变异最多.因此掌握这一手术入路下前交通动脉的结构变异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模拟额底纵裂入路对于前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及穿支动脉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
期刊
脑囊虫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然而,椎管内囊虫却非常少见,约占脑囊虫的1.2%~5.8%[1-2].根据囊虫的位置,椎管内囊虫可以分为髓内囊虫、蛛网膜下腔囊虫和硬脊膜外囊虫,其中髓内囊虫更为罕见,迄今为止国内外仅有53例文献报道.本文报告了1例T4~5水平髓内囊虫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脊髓囊虫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旨在提高对髓内囊虫的认识。
期刊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后的颅底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46例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资料.将颅底缺损根据硬膜缺损大小分为3种类型:(1)硬膜完整113例,主要使用人工材料进行颅底重建;(2)硬膜缺损≤1.0 cm 12例,使用自体游离组织(自体游离脂肪、肌肉、肌筋膜)结合人工材料进行多层加固技术颅底重建;(3)硬膜缺损>1.0 cm2
目的 探讨磁共振DTI及DTT技术在累及脑干肿瘤手术中评估内侧丘系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累及脑干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脑干或脑干周边,所有肿瘤均对脑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男14例,女11例,年龄4 ~59岁,平均23.7岁;另收集25例健康对照组,年龄6 ~58岁,平均24.7岁,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均行DTI扫描.结果 DTI及D'TT技术能用于累及脑干肿瘤内侧丘系的损伤分级,所有
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brain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BSCM)是一种良性的血管性病变,尽管1928年Dandy[1]就报道了1例手术切除出血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对其研究则主要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但至今其自然病史、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尚未完全明确.约20%海绵状血管畸形(CM)分布于脑干,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在人群中其发病率约为0.04%~0.40%,其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