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y_redt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82例,女142例;年龄为65~93岁,平均77. 4岁;股骨颈骨折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8例。关节置换101例,内固定123例。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

结果

本组患者经B超检查,术前发生DVT 64例(28. 6%),主要集中于伤后3~6 d;血栓类型:远端血栓53例(82.8%),混合血栓11例(17.2%)。术后发生DVT 118例(52. 7%),主要集中于术后3d内;血栓类型:远端血栓105例(89. 0%),近端血栓1例(0. 8%),混合血栓12例(10. 2%)。本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d、术后5 d血浆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11. 88 ±13. 42)、(9. 29 ± 10. 99).(10. 25 ± 9. 04)、(7. 93 ±7. 04)、(7. 00 ±6. 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 048,P= 0. 012);入院时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 569。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高,以远端血栓为主。围手术期DVT多发生于伤后3~6 d及术后3 d内。入院时及术后1 d患者D-二聚体浓度较高。D-二聚体检查在髋部骨折患者DVT筛查中意义有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RK术后视功能下降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EK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的患者13例(16眼),分为远视组(11眼)和近视组(5眼)。对术前及术后1年等效球镜度(SE)及散光值进行配对t检验,对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角膜地形图指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非对称性角膜散光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接受FS-LASIK的患者41例(72眼)纳入研究,完全随机分为采用角膜地形图引导模式手术组(T-CAT组,37眼)和采用像差优化模式手术组(WF-optimized组,35眼)。分别测量并记录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
目的采用预劈核技术或拦截劈核技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4~ 5级硬核白内障患者,比较两者手术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将160例(160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预劈核技术,用劈核钩与撕囊镊在囊袋内将核块劈为4~6块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采用拦截劈核技术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组病例术后均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观察2组患者平均超声乳化时间(US/
目的评价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手术治疗角膜斑翳的远期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在解放军第474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治疗的6例(8眼)角膜斑翳患者,进行Oculyzer眼前节分析仪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分析术后散光、表面变异指数(ISV)、高度非对称性指数(IHA)、垂直非对称性指数(IVA)、
期刊
目的探讨5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诊治的儿童(年龄≤15岁)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及骨折部位等数据。所有患儿根据不同年龄分为4个年龄段:< 3岁为婴幼儿期,3~6岁为学龄前期,7~11岁为学龄期,12~15岁为青春期,分别计算不同年龄段患者骨折部位的构成比。同时分析随年龄变化好发骨折部位的变化趋势。结果共收集8
目的评价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T-CAT)手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角膜表面不规则形态的临床疗效,并客观评估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2013年3月至2015年11月RK术后角膜重度不规则行T-CAT治疗的患者23例(3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4眼行T-CAT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其余34眼均行T-CAT
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因其在多种重症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日益受到重视,致力于治疗该综合征的研究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骨科领域,由于骨盆骨折导致的ACS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当的隐匿性,到目前为止ACS依然未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本文将对骨盆骨折所导致的AC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Ganz入路)治疗Pipkin Ⅳ型骨折(股骨头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采用Ganz入路治疗的5例Pipkin Ⅳ型骨折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为21~57岁,平均38. 2岁。股骨头骨折按照Pipkin分型:I型2例,Ⅱ型3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例,后壁加后柱骨折2例,后壁
目的探讨5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股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股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等患者因素、损伤相关因素、手术相关因素及治疗结果等。结果共收集218例股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2010年至2014年股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逐年递增。男125例,女93例,男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