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中学教材中的鲁迅作品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人生的改变从“弃医从文”那一天开始,他认为医术只能挽救个人生命,文学则能拯救众人,改变众人的思想、灵魂,进而改变整个社会。鲁迅的敌人就是封建礼教、黑暗现实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鲁迅与它们格格不入。鲁迅的议论文、杂文、散文和小说总是表达着深刻思想:批判丑恶,揭露现实,唤醒民众,呼唤民族觉醒。我们在阅读、理解中学教材中鲁迅各类文体作品时,应该研究性地做到:
  一.抓住鲁迅作品的时代和社会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封建残余,新旧交替,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任人宰割,混乱不堪,国人麻木,民族苦难深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样的现实,鲁迅把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愤怒、呐喊、批判、攻击写入文学作品,让读者认识时代的可恶,社会的残暴,呼唤人们不能麻木,人们意识要觉醒,敢于斗争,民族要奋起。
  比如《阿Q正传》,鲁迅先生在塑造阿Q形象时,把它放在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舞台上。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面貌,在他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自慰。鲁迅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揭露国人劣根性,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愚昧落后的思想精神,他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那沉睡的民众。文学作品都是有时代烙印的,只不过鲁迅先生更为强烈地表现出了时代和社会,对时代和社会倾注了更多的思考、批判、揭露、战斗和热情,这些不是其他作家所能比的。其实鲁迅自己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为“睡梦中的东方雄狮”的觉醒奋斗终生,他丰富了时代民族精神内涵,为“医治”中国人的精神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应该说是时代和社会造就了鲁迅,我们当然应在社会和时代中理解鲁迅先生。
  二.抓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由于鲁迅用“笔”做“刀”的战斗精神和持续的反抗精神,他总是旗帜鲜明地拥护什么,立场坚定地反对什么,因此他的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一定的框架和指向性。这源于早年他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鲁迅看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由此可知,鲁迅先生早在“弃医从文”之初就定下了这样的写作主题,带着这个主题思想范畴和框架,我们推敲鲁迅文章的传情达意,相当于鉴赏作品时有了指南针。
  就像《药》里华家治痨病吃夏家革命烈士的鲜血,麻木与可悲;夏家革命没有取得群众的支持、理解和同情,革命失败。小说《药》的主题就是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药”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药》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用《药》这服“药”疗救国人,这是鲁迅先生对国人开出的一剂“药方”。
  三.抓住品味体悟典型语言。这也包括解读重点语句和语段,鲁迅的议论文、杂文、散文和小说都有语言犀利、深沉、含蓄、凝练、艰深、晦涩、隐含、尖刻等特点,战斗攻击力极强,鲁迅先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如“刀笔”一般。因此要理解他的作品,我们要多用发散性思维、辐射状思维并善用联想去思考鲁迅作品的遣词造句,挖掘内涵。我们必须品味、解读、挖掘、领悟和联想语言,我们必须做到深刻地读,静心地品,无限地悟,“悟”出来就是读懂了。鲁迅先生是“语言艺术大师”,只有采取这样的方法才能理解鲁迅独到的语言文字功夫。
  正如《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是阿Q,芸芸众生,泱泱人群,为什么主人公是阿Q,因为“Q”很像清朝人的大辫子脑袋,更代表了辛亥革命不彻底的封建子民,也是愚昧落后的国人,这有很深的内涵,令人警醒,忍俊不禁,又感觉深刻无比。再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四文大钱”的“排”,拿钱买茴香豆不是“拿”,不是“取”,也不是“掏”,因为只有“排”才能表现封建落魄文人装腔作势,爱摆臭架子和排场的穷酸样,很好地刻画出孔乙己形象。还有《祝福》故事发生在鲁镇,鲁镇不单单是地名,封建正统、儒家代表孔子是鲁国人,鲁国和鲁镇都有“鲁”字,鲁镇传承鲁地,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和封建礼教严重,鲁四被称为“老爷”,鲁四老爷是封建势力代表,鲁镇发生祥林嫂悲剧理所当然,可见封建社会毒害之大,应该反封建社会和礼教。这是鲁迅的刻意安排和选择文字,以达到表达效果。同时鲁迅刻画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语言了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眼睛”的描写极其精彩,这句话表明祥林嫂已经陷入极度痛苦、精神麻木的状态。这些都是靠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联想、挖掘和领悟得来的。
  四.抓住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鲁迅写作工于描写、对比、比喻、讽刺、反语和幽默等手法,这些也是他的写作艺术。写作手法不是独立存在的,是附着在语言文字上的,如果说语言文字的组合已经表达了深刻的含义、思想和情感,那么在这些语言文字组合基础上再运用一些对比、讽刺和幽默等写作手法,那文字的表情达意会推进一步,那文章字句的意思、思想、情感和内含会更深一层,宛如锦上添花。我们阅读想“更上一层楼”,那么对于写作手法的运用就要“欲穷千里目”,对文章字句段的理解必须站在单纯文字组合之上,即用“文学审美情趣”的视野去分析、理解和鉴赏带有写作艺术的语言。“文学审美情趣”就是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感知、体验、欣赏、领悟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观念、情趣、审美能力,最终形成自己对文章的解读和欣赏,甚至创造出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观点和审美情趣。
  下面举一些写作手法带来的欣赏观点和审美情趣。比如,在鲁迅的《闰土》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描写、对比很典型,这种变化是在社会的重重压迫下形成的,启发人们去深思,去审视眼前一切,去探索新生活道路。再看比喻手法,比如《拿来主义》鲁迅用“一座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运用一连串生动、新鲜的比喻,讲清了对待文化遗产应该采取的各种不同态度,给人的印象分外鲜明,同时也极为深刻地批评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幽默,主要指文笔活泼、趣味深长,常常引人发笑,使人在笑声中悟出一点道理。讽刺,是在批评某种不合理现象时,抓住对象的特征,运用夸张、烘托、反语等手法给以嘲笑和鞭挞。鲁迅的杂文,由于娴熟地运用了幽默、讽刺的笔法,往往三言两语,就使人哭笑不得,哄笑不已,又觉得入木三分,有深意存焉。
  王钱,教师,现居山东高青。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要以可持续的发展眼光去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构建英语阅读生态课堂,让学生从阅读
期刊
足球的确是一种充满着激情和智慧的运动,散发着奔放、狂热的魅力。绿荫场上张扬的个性,激烈的碰撞,快速的拼抢,高超的竞技已经将足球从比赛慢慢演变成了一种艺术。曾几何时,
期刊
在对蒙汉语教学中,“有”字句无疑是个重要的教学点。“有”不表示动作行为,基本意思是“领有、存在”。本文从“有”字句的概念、用法、“有+V”新结构和留学生在学习“有”
课堂导入方式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特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选用.相对来说,高中生已经普遍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采用讨论交流形式的导入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调动学
期刊
“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它不仅要求掌握听说的技巧,还要求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这就要
随着舞蹈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艺术院校、综合类高校相继开设了舞蹈专业,在10多年的发展中,据统计全国有200多所艺术院校开设了舞蹈教育,近百所普通大学开设了舞蹈高等教育。(以上数据来源于2011年全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全国各个地区的艺校、中专、少年宫等艺术中心也均开办了舞蹈课程。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舞蹈钢琴伴奏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正在向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发展。常年以来舞蹈钢琴伴奏都
核心素养下的英语阅读注重培养学生开阔视野与思维,关注学生的读与说写的有机融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学生自我阅读质疑、团队讨论和随笔拓展,利于其在聚焦核心要点中深入
期刊
在短期内,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一定会在全球产生连锁反应.不过,这件事并不会对《巴黎协定》造成致命打击,而是很可能导致其他国家重申其对全面落实这项气候协定的坚定承诺.r
期刊
高三复习阶段的时间非常紧张,而任务繁重。作文作为语文高考中分值最高的一项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考语文的“生死”。“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在高三的复习阶段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练就一双“妙手”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作文训练要有序、限时  1、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高考作文复习  高考作文仅仅是高考语文中的一块内容,不可能分配到过多时间,因此时间的安排显得尤为重
课外阅读是初中学生提升英语素养的主要渠道,也是他们进行文化交流、塑造精神家园的主要方式.基于此,教师要让课外阅读生成能力,成为学生自身的素养.设置问题情境,能让阅读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