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要扣住文本最为核心的语文价值,抓住课堂,将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个范例,凭这个范例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精点品悟,让学生课内既得法,又得益,进而在课外得益,彻底走出繁琐分析的泥潭,落实“语用”体验。
【关键词】“语用”体验;精点品悟
"The language use" experience Jing point article Wu
He Yu zhang
【Abstract】The language lesson want to button up a text origin is the language of the core value most , hold tight classroom, Be a development teaching material to student"the language use" be an example of ability, make the student draw inference from one example with this example and practice reading and writing of well-trained technical ability.Pass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Jing a point article Wu, let a student inside lesson since properly and again benefit, then receive benefit outside lesson, thoroughly come out tedious analysis of mire pond, the implementation"the language use" experience.
【Key words】"The language use" experience;Jing point article Wu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笔者的理解,语文实践就是“语用”体验、精点品悟。阅读、口语交际、识字写字也都是“语用”体验的组成,他们和习作都有紧密的联系,“读写结合”“说写结合”是正确提法。
一、“语用”体验现象
“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曹文轩教授语)读着曹教授的教诲,反观我们一些课堂:教师依然以讲解、提问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着力点依然放在“写什么”上,全然忽视“怎么写”,即便关注了“怎么写”,也是重于感悟语言的特点,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修辞手法之类,而对于学习后的语言应用却等闲视之。长此以往,学生的“语用”体验怎能不低下呢?语文教学怎能不低效甚至无效呢?
二、如何进行“语用”体验、精点品悟?
就课堂教学而言,我们对一篇文章所含有的教学价值要有所选择,有所放弃。那么,一篇文章带给我们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价值。如人教版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学习体会一些具体的说明方法;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我们可以从环境的角度,让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我们还可以从天文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文章这么多的价值,作为语文课,最重要的价值肯定就是语文方面的价值。明白了这个,我想,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心就肯定在文章的说明方法上了。有了这些认识,老师们教学一定会围绕说明方法来教,学生们一定会围绕说明方法去学,作业一定会围绕说明方法去练。这样,我们的“语用”体验、精点品悟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但是,语文课上,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每篇课文的语文目标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去揣摩,自己去确定,自己去添加。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的这一特点:语文课主要不是‘学课文’,而应该是用课文让学生“学语文”,通过“有效的训练”形成语文能力。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凡卡》一文中:
(一)文章层次清楚。从全文构成看:按写信前,写信中,写信后的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明白清楚;从自然段内句子的构成看:第八自然段先从挨打、挨饿、挨冻三个方面写了凡卡的悲惨生活,再写他哀求爷爷带他回到村子去,其中写挨打时又从老板打、老板娘打、伙计们捉弄三个层次去写,结构清楚明了。
(二)文章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爷爷逮兔子时形象生动的语言,使“爷爷是个有趣的老头”的形象活灵活现于读者心中;“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的悠闲构成了浪漫和谐的美妙梦想等等。
(三)文章用恰当的过渡把叙述、写信、回忆结合在一块写,有条有理。为了使记叙清楚,文章多处使用了一些承接的语句。如“他写道”,“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几个句子让读者一看就明白哪些是信的内容,哪些是叙述内容;其次,作者在写两件插叙事情之时,用了“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凡卡叹了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两个相似的句子。正因为作者的这些文字处理,才让全文结构清晰,一看就明了。
(四)课文的引号的用法与以前课文有很大不同,连续引用多个自然段的时候,只能在每个自然段前加前引号,自然段后不加后引号。
(五)反衬的写作方法。文章从正面写凡卡的三次叹气和三次哀求反映了他的命运之悲惨,还从“和爷爷守夜的快乐”“砍圣诞树的快乐”“莫斯科的美”“交信后甜美的梦境”多个方面通过反衬的方法写出了凡卡悲惨的命运。
(六)从凡卡的悲惨命运想到小珊迪,想到小扬科,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从而发现他们命运悲惨的根源是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思:我们生活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如此好的环境中,应该怎样做?从而受到思想上的震撼。
其中(一)─(五)主要是重在语文工具方面的价值,(六)是重在人文熏陶方面的价值。然而,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多的价值一一教给学生,我们应该有所侧重,我们应关注最为核心的价值。什么才是这篇课文必须关注的核心价值呢?
首先,从人文方面,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受到思想上的强烈震撼,这是人文方面的重要目标,这是这篇课文的一条主线,应该是文章的核心价值之一。
其次,从语文工具方面讲:“文章用恰当的过渡把叙述、写信、回忆结合在一块写,有条有理”是本文最重要的写作形式,简称“重要价值”,“课文中引号的用法”这是本篇课文特有的价值,简称“特有价值”,而“课文层次”“细节描写”等价值是其他很多文章也能达到的,简称“次要价值”,重要价值和特有价值共同组成语文工具方面的核心价值。
所以,《凡卡》一文我们到底要“语用”体验、精点品悟什么呢?我们应该把教学锁定在以上工具和人文这两方面的核心价值上,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并创设运用情景实现“语用”的内化。至于其他次要价值,可以不作强求,让学生在质疑环节和自由解读中去思考。
综上所述,语文课就是要能扣住文本最为核心的语文价值,抓住课堂,将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个范例,凭这个范例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精点品悟,让学生课内既得法,又得益,进而在课外得益,彻底走出繁琐分析的泥潭,“语用”体验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关键词】“语用”体验;精点品悟
"The language use" experience Jing point article Wu
He Yu zhang
【Abstract】The language lesson want to button up a text origin is the language of the core value most , hold tight classroom, Be a development teaching material to student"the language use" be an example of ability, make the student draw inference from one example with this example and practice reading and writing of well-trained technical ability.Pass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Jing a point article Wu, let a student inside lesson since properly and again benefit, then receive benefit outside lesson, thoroughly come out tedious analysis of mire pond, the implementation"the language use" experience.
【Key words】"The language use" experience;Jing point article Wu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笔者的理解,语文实践就是“语用”体验、精点品悟。阅读、口语交际、识字写字也都是“语用”体验的组成,他们和习作都有紧密的联系,“读写结合”“说写结合”是正确提法。
一、“语用”体验现象
“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曹文轩教授语)读着曹教授的教诲,反观我们一些课堂:教师依然以讲解、提问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着力点依然放在“写什么”上,全然忽视“怎么写”,即便关注了“怎么写”,也是重于感悟语言的特点,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修辞手法之类,而对于学习后的语言应用却等闲视之。长此以往,学生的“语用”体验怎能不低下呢?语文教学怎能不低效甚至无效呢?
二、如何进行“语用”体验、精点品悟?
就课堂教学而言,我们对一篇文章所含有的教学价值要有所选择,有所放弃。那么,一篇文章带给我们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价值。如人教版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学习体会一些具体的说明方法;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我们可以从环境的角度,让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我们还可以从天文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文章这么多的价值,作为语文课,最重要的价值肯定就是语文方面的价值。明白了这个,我想,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心就肯定在文章的说明方法上了。有了这些认识,老师们教学一定会围绕说明方法来教,学生们一定会围绕说明方法去学,作业一定会围绕说明方法去练。这样,我们的“语用”体验、精点品悟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但是,语文课上,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每篇课文的语文目标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去揣摩,自己去确定,自己去添加。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的这一特点:语文课主要不是‘学课文’,而应该是用课文让学生“学语文”,通过“有效的训练”形成语文能力。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凡卡》一文中:
(一)文章层次清楚。从全文构成看:按写信前,写信中,写信后的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明白清楚;从自然段内句子的构成看:第八自然段先从挨打、挨饿、挨冻三个方面写了凡卡的悲惨生活,再写他哀求爷爷带他回到村子去,其中写挨打时又从老板打、老板娘打、伙计们捉弄三个层次去写,结构清楚明了。
(二)文章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爷爷逮兔子时形象生动的语言,使“爷爷是个有趣的老头”的形象活灵活现于读者心中;“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的悠闲构成了浪漫和谐的美妙梦想等等。
(三)文章用恰当的过渡把叙述、写信、回忆结合在一块写,有条有理。为了使记叙清楚,文章多处使用了一些承接的语句。如“他写道”,“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几个句子让读者一看就明白哪些是信的内容,哪些是叙述内容;其次,作者在写两件插叙事情之时,用了“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凡卡叹了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两个相似的句子。正因为作者的这些文字处理,才让全文结构清晰,一看就明了。
(四)课文的引号的用法与以前课文有很大不同,连续引用多个自然段的时候,只能在每个自然段前加前引号,自然段后不加后引号。
(五)反衬的写作方法。文章从正面写凡卡的三次叹气和三次哀求反映了他的命运之悲惨,还从“和爷爷守夜的快乐”“砍圣诞树的快乐”“莫斯科的美”“交信后甜美的梦境”多个方面通过反衬的方法写出了凡卡悲惨的命运。
(六)从凡卡的悲惨命运想到小珊迪,想到小扬科,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从而发现他们命运悲惨的根源是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思:我们生活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如此好的环境中,应该怎样做?从而受到思想上的震撼。
其中(一)─(五)主要是重在语文工具方面的价值,(六)是重在人文熏陶方面的价值。然而,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多的价值一一教给学生,我们应该有所侧重,我们应关注最为核心的价值。什么才是这篇课文必须关注的核心价值呢?
首先,从人文方面,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受到思想上的强烈震撼,这是人文方面的重要目标,这是这篇课文的一条主线,应该是文章的核心价值之一。
其次,从语文工具方面讲:“文章用恰当的过渡把叙述、写信、回忆结合在一块写,有条有理”是本文最重要的写作形式,简称“重要价值”,“课文中引号的用法”这是本篇课文特有的价值,简称“特有价值”,而“课文层次”“细节描写”等价值是其他很多文章也能达到的,简称“次要价值”,重要价值和特有价值共同组成语文工具方面的核心价值。
所以,《凡卡》一文我们到底要“语用”体验、精点品悟什么呢?我们应该把教学锁定在以上工具和人文这两方面的核心价值上,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并创设运用情景实现“语用”的内化。至于其他次要价值,可以不作强求,让学生在质疑环节和自由解读中去思考。
综上所述,语文课就是要能扣住文本最为核心的语文价值,抓住课堂,将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个范例,凭这个范例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精点品悟,让学生课内既得法,又得益,进而在课外得益,彻底走出繁琐分析的泥潭,“语用”体验才能真正得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