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时代的来临,国家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本科生科研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本科的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发展现状,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分析了本科科研的必要性以及国内科研存在的问题,并对本科生科研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学术技能;相互合作
一、引言
“本科生科研”被用来描述科研型和探究型课程的教学活动,泛指学生和教师在工程、科学等领域的彼此协作。它可以指学生自己的科研成果,也可以表示学生作为教师科研中的参与者,但对于人文艺术学科,本科生科研即是创作活动。虽然不同学科领域对本科生科研定义有所不同,但其本质还是彼此合作、创新。
本科生科研是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活动。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为了适应人才的需求,已将注意力转向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而本科生科研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柏林大学创建者、著名教育家Wilhelm von Humboldt 认为,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是现代大学的主要任务。
现代大学的教学模式很多都把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接受知识而不是创新和创造。而“学习”这个词不是教学,它强调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做”的学习会增加其保留和应用能力[1]。
二、国内外本科生科研的发展
(一)国外本科生科研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设立了“UROP”计划(本科研究机会计划),让很多本科生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中去,是美国科研型高校本科生科研的起点[2] 。1978年由一些杰出的化学家发起的“CUR”(本科生科研理事会)是美国第一个支持本科生科研的全国性组织,该组织定期召开会议,提供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为本科生科研资金的寻求进行全方面支持。1987年卡耐基金会发表的《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指出了研究性大学与研究相脱离的弊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许多著名的的大学也设立了自己的“UROP”计划[3] 。调查显示在2001年,国外几乎所有的研究性大学都设立了多种本科生科研计划[4] 。
在本科生科研计划发展的同时,学习模式也产生相当大的变化,由最开始的苏格拉底教学法替代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方法,再到探究性学习的产生。建构主义理论的形成推动着探究式学习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借助教师或者同伴的帮助,结合必须的学习资料,通过构建意义的方式得到[5] 。它倡导支架式、抛锚式以及随即进入式的学习与教学方式。
现如今国外研究性大学对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普遍都持有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国外本科大学生科研组织已经趋向于规范化和制度化,但同时组织方式也十分灵活[6] 。国外本科生科研的培养具有教学与科学密切联系、资金来源多样化、科研活动形式多样化和学习学术自由等特点,即使是很小的院校,也会为本科生提供大量的科研机会[7] 。
(二)国内本科生科研发展
我国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开始得较晚,早期仅有部分大学的少数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但由于缺乏周详安排,未能形成普遍现象。1995年,清华大学在考察了麻省理工大学的“UROP”计划后,在已有的结构、机械、数学建模大奖赛等学生科研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SRT”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并于1996年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高校最早开展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其后许多大学也实施了科学训练项目。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指出应将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2007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目前全国已有120所大学获准参加这项计划。2012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更加明确的指出了本科生科研的要求,有效的保障了本科生的科研训练。
随着教育部的政策颁发和改革,我国大学本科生科研计划逐渐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由于我国本科生课程设计主要还处于基础课和专业课,未普及与科研相关的课程以及对于本科生科研的认知未达到相应的高度,因此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进行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三、本科生科研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展开调查研究、实验等活动。本科研究理事会(CUR)将本科生科研定义为:本科学生开展的一项调查或探究活动,并可以产生出一个成果。该成果强调了本科生科研的原创性和代表性。本科生科研需要学生和老师在相互合作的情况下,独立、公开的进行项目研究。它具有创造性、协作性、公开性和教育性。
(一)本科生科研对教师的必要性
本科生科研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师是本科生科研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时常与学生交流,共同推进科研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及时给予鼓励,为学生未来教育和发展提供指导与支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扩展,改造知识,并且教师自身也将被推向新的创造方向。
这一指导作用既有益于学生,又使教师受益。教师受益于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发现过程中带来的项目的能量,使其研究始终保持相当的前沿性。同时该研究可以使教师将学术与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可以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以及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界限。
(二)本科生科研对学生的必要性
参加本科生科研活动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他们对发现的渴望,并为他们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出路。同时也可以获得很多本科生在传统课程学习期间不能学到的知识,并且当学生有机会应用传统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时,会使课堂知识得到加强和更完全的吸收。例如,在一个本科研究经历中,学生花了多于一年的时间经常学习新的方法技术,收集自己的数据,解释结果,并制定新的研究问题。这种研究经历有利于学生缓慢适应实验活动,特别是当学生参加实验室调查研究发现了本科教育不会探索到的问题时[8] 。 學生通过科研可以对研究中的学科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职业目标在他们参加研究后通常很清晰。例如,没有得到一个机会做一个生物学家所做的一些思考,研究和写作时,不会有人知道自己会喜欢成为一个生物学家。
科研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心助推器。在面对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有针对性的先前的研究时,学生在精神上越紧张,在完成项目时就产生更大的成就感。
建立与教师的关系是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另一大优势。它可以增加保留率和毕业率。学生受益于智慧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其帮助下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独立和批判性思维。当然,学术活动也能够使本科毕业生的简历更加吸引研究生院和未来的雇主。
(三)本科生科研对学院的必要性
本科生科研可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并且可以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就业率与研究生教育的入学率。因此,可以提高学校名誉,进而可以招募高质量的学生和维持其数量。
同时本科生科研工作的推进可以吸引外界的注意力,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和资金资助,从而增加学校与外部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四、我国本科生科研现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生本身来讲,最大的问题是本科生的研究经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通常情况下,在本科研究经历的第一年,学生花费大部分时间在建立和进行实验中,花费较少的时间用于调查理解或者解释结果。无法将结果和期望很好的结合,将会导致很多人半路放弃。
目前本科研究活动,还存在科研训练项目形式单一,覆盖面窄,科研资金来源不足,科研理论以及运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且在理解本科生科研的思想方面还相对落后,仍停留在认为它是一个辅助工具的阶段上。
五、建议与展望
(1)高校必须坚持开展本科生科研活动,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2)主动开拓更多的科研项目,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老师在科研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4)完善本科生科研的理论与运作体系,保证本科生科研活动开展的质量;
(5)为本科生打造交流经验展示成果的开放性科研平台,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六、结论
本科生科研在如今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来之于科研活动的开展,与学业成绩无太大关系。本科生科研具有一般课程所不具有的创新性、独立性以及团队合作性。
教师是本科生科研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给予学生科研的指导,也可以和学生相互合作,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积极性。学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独立的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科生科研活动过程中,学生将受益于有经验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老师又受益于学生在活动中注入的新鲜的想法和问题。总之,本科生科研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都会产生较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Abele E, Metternich J, Tisch M, et al. Learning Factories for Researc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J]. Procedia Cirp, 2015, 32:1-6.
[2] 刘宝存.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基本类型与模式[J]. 教育发展研究, 2004(11): 93-95.
[3] 伍红林.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新进展——《博耶报告三年回顾》解读[J]. 比较育研究, 2005(03): 71-75.
[4] 伍红林. 从《博耶报告三年回顾》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01): 79-82.
[5] 季素月.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启示[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1(03): 21-24.
[6] 巴素英.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教学及趋势[J]. 现代教育科学, 2004(03):108-110.
[7] ELGREN T. 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s: Synergies between Scholarship and Teaching[J].Peer Review, 2006, 8: 4-7.
[8] Linn M C, Palmer E, Baranger A, et 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s: impacts and opportunities. [J]. Science, 2015, 347(6222):627-627.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学术技能;相互合作
一、引言
“本科生科研”被用来描述科研型和探究型课程的教学活动,泛指学生和教师在工程、科学等领域的彼此协作。它可以指学生自己的科研成果,也可以表示学生作为教师科研中的参与者,但对于人文艺术学科,本科生科研即是创作活动。虽然不同学科领域对本科生科研定义有所不同,但其本质还是彼此合作、创新。
本科生科研是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活动。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为了适应人才的需求,已将注意力转向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而本科生科研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柏林大学创建者、著名教育家Wilhelm von Humboldt 认为,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是现代大学的主要任务。
现代大学的教学模式很多都把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接受知识而不是创新和创造。而“学习”这个词不是教学,它强调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做”的学习会增加其保留和应用能力[1]。
二、国内外本科生科研的发展
(一)国外本科生科研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设立了“UROP”计划(本科研究机会计划),让很多本科生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中去,是美国科研型高校本科生科研的起点[2] 。1978年由一些杰出的化学家发起的“CUR”(本科生科研理事会)是美国第一个支持本科生科研的全国性组织,该组织定期召开会议,提供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为本科生科研资金的寻求进行全方面支持。1987年卡耐基金会发表的《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指出了研究性大学与研究相脱离的弊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许多著名的的大学也设立了自己的“UROP”计划[3] 。调查显示在2001年,国外几乎所有的研究性大学都设立了多种本科生科研计划[4] 。
在本科生科研计划发展的同时,学习模式也产生相当大的变化,由最开始的苏格拉底教学法替代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方法,再到探究性学习的产生。建构主义理论的形成推动着探究式学习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借助教师或者同伴的帮助,结合必须的学习资料,通过构建意义的方式得到[5] 。它倡导支架式、抛锚式以及随即进入式的学习与教学方式。
现如今国外研究性大学对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普遍都持有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国外本科大学生科研组织已经趋向于规范化和制度化,但同时组织方式也十分灵活[6] 。国外本科生科研的培养具有教学与科学密切联系、资金来源多样化、科研活动形式多样化和学习学术自由等特点,即使是很小的院校,也会为本科生提供大量的科研机会[7] 。
(二)国内本科生科研发展
我国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开始得较晚,早期仅有部分大学的少数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但由于缺乏周详安排,未能形成普遍现象。1995年,清华大学在考察了麻省理工大学的“UROP”计划后,在已有的结构、机械、数学建模大奖赛等学生科研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SRT”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并于1996年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高校最早开展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其后许多大学也实施了科学训练项目。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指出应将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2007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目前全国已有120所大学获准参加这项计划。2012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更加明确的指出了本科生科研的要求,有效的保障了本科生的科研训练。
随着教育部的政策颁发和改革,我国大学本科生科研计划逐渐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由于我国本科生课程设计主要还处于基础课和专业课,未普及与科研相关的课程以及对于本科生科研的认知未达到相应的高度,因此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进行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三、本科生科研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展开调查研究、实验等活动。本科研究理事会(CUR)将本科生科研定义为:本科学生开展的一项调查或探究活动,并可以产生出一个成果。该成果强调了本科生科研的原创性和代表性。本科生科研需要学生和老师在相互合作的情况下,独立、公开的进行项目研究。它具有创造性、协作性、公开性和教育性。
(一)本科生科研对教师的必要性
本科生科研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师是本科生科研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时常与学生交流,共同推进科研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及时给予鼓励,为学生未来教育和发展提供指导与支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扩展,改造知识,并且教师自身也将被推向新的创造方向。
这一指导作用既有益于学生,又使教师受益。教师受益于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发现过程中带来的项目的能量,使其研究始终保持相当的前沿性。同时该研究可以使教师将学术与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可以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以及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界限。
(二)本科生科研对学生的必要性
参加本科生科研活动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他们对发现的渴望,并为他们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出路。同时也可以获得很多本科生在传统课程学习期间不能学到的知识,并且当学生有机会应用传统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时,会使课堂知识得到加强和更完全的吸收。例如,在一个本科研究经历中,学生花了多于一年的时间经常学习新的方法技术,收集自己的数据,解释结果,并制定新的研究问题。这种研究经历有利于学生缓慢适应实验活动,特别是当学生参加实验室调查研究发现了本科教育不会探索到的问题时[8] 。 學生通过科研可以对研究中的学科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职业目标在他们参加研究后通常很清晰。例如,没有得到一个机会做一个生物学家所做的一些思考,研究和写作时,不会有人知道自己会喜欢成为一个生物学家。
科研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心助推器。在面对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有针对性的先前的研究时,学生在精神上越紧张,在完成项目时就产生更大的成就感。
建立与教师的关系是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另一大优势。它可以增加保留率和毕业率。学生受益于智慧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其帮助下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独立和批判性思维。当然,学术活动也能够使本科毕业生的简历更加吸引研究生院和未来的雇主。
(三)本科生科研对学院的必要性
本科生科研可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并且可以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就业率与研究生教育的入学率。因此,可以提高学校名誉,进而可以招募高质量的学生和维持其数量。
同时本科生科研工作的推进可以吸引外界的注意力,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和资金资助,从而增加学校与外部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四、我国本科生科研现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生本身来讲,最大的问题是本科生的研究经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通常情况下,在本科研究经历的第一年,学生花费大部分时间在建立和进行实验中,花费较少的时间用于调查理解或者解释结果。无法将结果和期望很好的结合,将会导致很多人半路放弃。
目前本科研究活动,还存在科研训练项目形式单一,覆盖面窄,科研资金来源不足,科研理论以及运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且在理解本科生科研的思想方面还相对落后,仍停留在认为它是一个辅助工具的阶段上。
五、建议与展望
(1)高校必须坚持开展本科生科研活动,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2)主动开拓更多的科研项目,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老师在科研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4)完善本科生科研的理论与运作体系,保证本科生科研活动开展的质量;
(5)为本科生打造交流经验展示成果的开放性科研平台,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六、结论
本科生科研在如今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来之于科研活动的开展,与学业成绩无太大关系。本科生科研具有一般课程所不具有的创新性、独立性以及团队合作性。
教师是本科生科研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给予学生科研的指导,也可以和学生相互合作,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积极性。学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独立的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科生科研活动过程中,学生将受益于有经验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老师又受益于学生在活动中注入的新鲜的想法和问题。总之,本科生科研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都会产生较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Abele E, Metternich J, Tisch M, et al. Learning Factories for Researc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J]. Procedia Cirp, 2015, 32:1-6.
[2] 刘宝存.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基本类型与模式[J]. 教育发展研究, 2004(11): 93-95.
[3] 伍红林.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新进展——《博耶报告三年回顾》解读[J]. 比较育研究, 2005(03): 71-75.
[4] 伍红林. 从《博耶报告三年回顾》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01): 79-82.
[5] 季素月.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启示[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1(03): 21-24.
[6] 巴素英.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教学及趋势[J]. 现代教育科学, 2004(03):108-110.
[7] ELGREN T. 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s: Synergies between Scholarship and Teaching[J].Peer Review, 2006, 8: 4-7.
[8] Linn M C, Palmer E, Baranger A, et 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s: impacts and opportunities. [J]. Science, 2015, 347(6222):627-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