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纪前西藏军人的爱情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人在举行婚礼时,男女主角会对着牧师发誓,“我以上帝的名义,郑重发誓:接受你成为我的妻子/丈夫,从今日起,不论祸福,贵贱,疾病还是健康,都爱你,珍视你,直至死亡。”在半个世纪前的中国西藏,有这样一对眷侣,他们生前深爱了六年,虽然无缘牵手,但是死亡也没将他们分开,一个去了,另一个也就随之跟去了——
  
  有一种爱叫永不失约、有一种爱叫生死不离,它越过了半个世纪的岁月风沙、人世沧桑后,依然鲜活,无论你从什么地方讲起,都有一种痛在心里搅动。
  1961年,有一个叫马景然的高中女生,考入了解放军西安炮校,成为一名女兵。她很开心,不仅仅是穿上了军装,还因为她的恋人也和她一起考入了军校。恋人叫任致逊,他们的父母都是抗战干部,也是好朋友,两家关系很好,因此二人打小认识,可谓青梅竹马。
  到部队的第二年,他们赶上西藏部队招收外语干部,学校挑选了一百名学员进藏学外语。任致逊被选上了,马景然得知后也坚决要求去。领导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也特批她加入了进藏队伍。这样,马景然成了那支队伍里唯一的女兵。
  年轻的队伍从西安出发,坐火车到兰州。在兰州,他们与从北京选来的另一百名高中生汇合了,马景然就成了二百个学员里唯一的女兵。然后他们又从兰州出发,到格尔木,再从格尔木进拉萨。一路上火车换汽车,汽车换步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那个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兵站都没有房子,露宿是常事,吃的也很差,还有高原反应,还有寒冷,还有数不清的困难。可马景然一直和所有的男学员一起往前走,和那二百个男学员一起住帐篷,吃干粮,栉风沐雪。每天晚上,她都睡在男学员大帐篷的角落里。没人知道她是怎么解决那些生理上的困难的,没人知道她是怎么适应那个雄性的队伍的,甚至没人听见她说过一句难过的话,伤心的话,或者一声叹息。一切的一切,她都独自默默承受着。
  到拉萨后,正赶上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打响,学习的事自然推后,他们全部投入了工作。他俩都被分配到了俘虏营,做俘虏的教育管理工作。
  仗打完后,他们前往建在西藏扎木的西藏军区步兵学校读书学习。学校开设了英语、印地语、尼泊尔语等专业。教员都是从各个大学和外交部请来的老师专家,马景然是学校里仅有的女学员。这里住宿仍很困难。当时一个区队一个大房子,房子里两排大通铺。男生一个挨一个。在大房子门口,有两个小储藏室,一边住区队长,一边就住马景然。
  整个学校除了她,就还有两个教员的家属是女人。连个女教员都没有,我不知道马景然是否寂寞,是否孤独?虽然她和任致逊在一个学校,但毕竟是集体生活,他们连单独在一起的机会都很少,根本不可能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我努力想象着马景然在那里的生活,还是很难想象得出。我只知道她很内向,话不多。还知道,她和任致逊都学习印地语,成绩优秀。还知道马景然中等个儿,长得秀丽文静,任致逊则高大英俊,是个帅小伙。
  他们在扎木度过了三年时光。尽管有种种的不便和困难,但对马景然来说,那三年是她最安宁最幸福的三年:守在爱人的身边,潜心读书。
  1967年他们毕业了,因为成绩优秀,两人都留校当了教员。我相信这其中也有领导的一片心意,想让他们在一起。于是他们打算马上结婚。从1961年进藏,他们已经等了六年了,实在该结婚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1967年10月,西藏边境局势再次紧张,亚东方向发生了炮战,两人将婚期再次推后,前往部队参战。任致逊直接去了亚东前线指挥所,马景然在军区联络部工作。分手的时候他们重新约定,等这次战事结束后就结婚。
  可是——又一个“可是”,我怎么也逃不开这个可是——任致逊到亚东没多久,就壮烈牺牲了:一发炮弹直落他所在的指挥所,他被击中腰部,当场牺牲。与他一起工作的另外两名同学,一名牺牲,还有一名重伤。
  上级将这一噩耗告诉马景然时,怎么也不忍心说任致逊已经牺牲,只说负了重伤,正在抢救。马景然焦急万分,恨不能立即飞到任致逊的身边去。六年了,他们等了六年了。无论如何艰苦,无论如何困难,他们都一直在一起。这回仅仅分开几天,他就出了意外!怎么会这样?他们约好了战后就结婚的啊。
  我不知道马景然当时想了些什么,我只知道她从得到消息后就泪流不止。部队马上派了辆车,送她去亚东。车是一辆老式的苏联嘎斯车,那个时候哪有什么像样的车啊。一个干事陪着她,急急的上了路。走的是那条我很熟悉的路,从拉萨出发,过羊八井,再翻越雪古拉山,然后下山,然后到了一个叫大竹卡的地方。
  就在那个叫大竹卡的地方,他们的车翻了!马景然因为一路悲伤哭泣,完全没注意到车子发生意外,她坐在后面,却一头栽到前面,额头撞在车前玻璃窗的铁架上,血流如注,当场牺牲。
  她真的随他而去了!那么急,那么不由分说。好像任致逊在那边喊她一样,她连“嗳”一声都顾不上,就奔过去了。
  我听到这里时,惊得目瞪口呆。心痛、心疼不已。
  唯一能够安慰的是,马景然到死,也不知道任致逊已经牺牲,而任致逊牺牲时,也不知道马景然很快也要离开人世。在他们彼此的心里,对方都还活着。他们只是不约而同地一起走了,共赴黄泉,他们到那边去活,去相爱。也许在他们很少很少的情话中,有那么一句:至死不分离。如果还有一句,是永不失约。
  马景然和任致逊牺牲后,双双被追认为烈士,一起安葬在了日喀则的烈士陵园。
  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他们知道他们在一起了吗?
  在马景然的二百个男同学里,有一个,是我认识的王将军,是他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的。他讲的时候很激动,一再说,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才是我们西藏军人的爱情。
  王将军已经退休,他曾在日喀则军分区当过五年的政委,每一年,他都要去为他们二人扫墓。每次扫墓,他都会生出一个强烈的心愿:如果能把两人的灵丘合葬在一起该多好。他们那么相爱,那么想在一起,生不能如愿,死后也该让他们如愿啊。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王将军说,他的心愿一直没能实现。他只是将二人的陵墓进行了修缮。
  王将军的心愿也成了我的心愿。我把这个惨烈的爱情故事,讲给了一位仍在西藏任职的大校听,同时还把王将军的心愿一起告诉了他。我说,真的,如果能将他们二人合葬,该多好。不但可以安慰他们的在天之灵,还可以让这个爱情故事永远传下去。
  经过一番周折,合葬之事没有成功,但不论怎样,我知道他们至今仍彼此相爱。(选自《文汇报》,本刊有修改)
其他文献
知青岁月,我们爱的如此深沉    1968年12月,毛泽东主席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国知青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这些响应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从一二十岁变成了五六十岁,成了我们《晚晴》的读者群体。他们从那个特殊的年代走来,在特殊的艰苦环境中追求着特殊的理想与奉献,因此,他们的爱情和婚姻自然也与“特殊”二字分不
期刊
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情书的年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表达爱的方式多元化的时代,情书的类型也变得多样化起来,不是情书消亡了,而是情书的呈现形式改变了。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也许下面这些看法可以消解我们心中的疑惑。    纸情书意义大于载体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在谈到情书的现状,直截了当地说:“这是一个缺少情书的年代。”他指的情书是传统的情书。  夏教授指出,对于年轻人来说,情书其实很需要。很
期刊
爱上大她14岁的农民  这是发生在一个重庆女知青身上的故事。  她叫张芬,渝中区人,1969年10月在渝中区群力中学读完初二后,响应国家号召,随大伙儿一块插队落户到了黔江县黎水公社靠河大队6小组,即现在的黎水镇黎水村5组。那里距黔江城区有100公里山路,与湖北的咸丰和利川地界仅一山之隔,是黔江最偏远、经济最落后的乡镇,1997年才通电。这么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令这个城里来的姑娘很不习惯。  1970
期刊
凭着为人厚道,天津知青赵文海到山西插队后,不仅幸运地摆脱了重体力劳动,还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比赵文海小6岁的李秋莲是山西省运城市三管乡陆善营村闫家庄人,当年刚满21岁,是个“有一双毛茸茸大眼睛的漂亮姑娘”。回首往事时,他拿出了当年两人的结婚照,照片中梳着两把刷子的女孩儿幸福地笑着,而男孩儿却紧张地闭着嘴,右手紧紧揽着女孩儿的肩。    一见钟情  已过六十岁的赵文海是典型的天津人,他至今保留着一
期刊
翻开尘封的旧时岁月,轻轻掸落厚厚的浮尘,是否能偶尔翻到一封旧年情书?  似水流年的日子不知不觉中逝去,唯有青春岁月的某份情感留在纸上,或许永远就留在纸上了。旧时故事、旧时激情、旧时情书……都会被漫长的时间抹去枝枝蔓蔓,一切都如同纸张般被时光涂抹上一层柔和暗黄的色调。  每到一定年纪总会追忆些什么,二十岁追忆童年的摇车,三十岁追忆少年的初恋,四十岁追忆远去的青春。五十岁之后,一切曾经的美好就都值得追
期刊
年近80岁,他用“清楚、通畅、不高、不大”八字来概括自己的健康状况:“头脑清楚,呼吸和两便通畅,血压血脂血糖不高,心肝脾前列腺不大,这辈子没住过一天医院。”  他是我国药理、毒理学领域成绩斐然的科学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少将,是院长,也是一位云游四方的旅行家——他就是秦伯益院士。    我不是老年学研究工作者,也没有对老年问题作过调查研究,只是偶尔与一些老年同事谈谈老龄问题,对晚年生活有一些感悟
期刊
英国  老夫妇一张情人卡伴爱70年     每到情人节,不少人都在为送什么礼物给心上人大费脑筋。89岁的英国布里斯托尔老翁哈里·沃德却不用为这件事烦心,因为每到情人节,妻子多丽丝总会把自己第一次送给她的卡片拿出来,重温旧日美好时光。这张卡片已经陪伴他们度过70多年。    炮火战地一见钟情  时间回到1940年。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哈里17岁,在普利茅斯海军基地服役。多丽丝16岁,从事志
期刊
越老越有夫妻相    美国大众科学网最新刊登了一张长相相似的老夫妻的照片,并发出疑问:很多老年夫妻长相看上去非常一致,原因是什么?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专家罗伯特·扎荣茨早就发现,夫妻的外貌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越来越相似。他分析了多对夫妻在新婚和婚后25年所拍的照片,结果发现夫妻一起生活的时间越长,外表越相似。而且,生活越快乐的夫妻,相似度也越高。  这些年里,夫妻会在同样的部位长出皱纹,因为他们共
期刊
面对刚举行完钻石婚纪念仪式的两位老人,我忍不住问了句:“爱情如此长久的秘诀是什么?”老人反问我:“每天你不睡觉行不行?”我摇了摇头,老人滋祥地笑了:“每天让爱情睡一会儿,爱情才会更精力充沛。”   当初两位老人结婚不到两年就差点离婚,原因就是夫妻俩太看重爱情的虚幻与飘渺,梦想自己也是童话中的王子和公主,整日谈情说爱,如胶似漆。但当彼此的爱冷却下时,他们才发觉自己身上已没有一点爱意,过去那如痴如醉的
期刊
爱情,一直扮演着历史永恒的主角,因为它往往伴着一种心酸的浪漫,让人体会到蜜浆般的幸福,同时也会让你感受到刺骨般的疼痛,仿佛这样,爱才更有意义。有这么一位女子,她深爱自己的丈夫,在丈夫成为植物人时,她不离不弃;在得知丈夫最爱的人不是她时,她忍着心痛用“情敌”的情书试着唤醒没有知觉的丈夫,十二年后终于产生了奇迹——    一直以为女人的漂亮和美丽是两码事。你可以说清纯可人、年轻健康的少女是漂亮的,也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