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的几种新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ac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语文教学必须追求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下面我仅介绍三种语文教学新法,旨在为新语文教学提供抓手。
  一、变传统教学“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再练”
  传统教学观强调“先教后学”,忽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学效益低效;适合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再练”有效教学观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效指导和适时训练。“先学后教再练”有效教学观主要包括:由权威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的教师角色观,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自主学习观,由注重教材设计转变为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设计观,由课程封闭转变为课程开放的课程整合观和由片面评价转变为促进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观。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转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于如何建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这是每位新课程教师共同面对的新问题。我认为当下新课程教师要尽快转变多年以来形成的“先教后学”的习惯做法与观念,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再练”的有效教学观。这里的“先学后教再练”其内涵着重在一个“导”字上,与以往的“教与学”有明显的变化,“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传授”,而是指在师生充分交流、对话基础上对学生疑惑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交流”、“启发”。从教学意义上看,“先学后教再练”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顺序颠倒,而是教学观念的重构。
  二、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并用法
  (一)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对作品内容有具体而深刻的理解。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识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学资源的感染力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学生特点,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尤其是历史年代久远,又饱含激情的文章,就能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如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我先让学生分析文章的深刻内涵,然后播放了电影《闻一多》的片断,闻一多先生在被害前,面对凶恶的敌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满怀爱国热忱作了最后一次讲演,那情,那景,那神韵,使学生深深地受到震撼。
  (二)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丰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重新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打破课堂与课外的界限,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因为语文课程与教材虽然历经数次变革,但由于印刷媒体的局限性,传统文选型的结构体系始终无多大变化,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改革课程结构、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教材资源加以补充、丰富。
  (三)有利于教学重点的优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处理得好坏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处理得当,就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对于课堂教学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可谓形式各异,其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它独特的直观、直截、直露的优点,往往能立竿见影地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尤其是它能化动为静,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感可视之物,所以在处理一些动态环节方面,其示范性往往能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
  三、大语文学习观渗透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不绝于耳。语文教育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让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对接,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时代,使语文教学生机勃勃,使学生真正乐学、善学。鉴于这一形势,我们应转换角度,站在更高的层次之上,找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最好的切合点,并把它付诸教育实践。
  (一)尽力将每一堂语文课都融入时代生活的大环境中来教。我们面对的是十五六岁的中学生,他们往往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而语文教材中那些具有权威性的名家名篇,往往因为年代久远,远离现代化的生活,不仅增加了学生理解教材的难度,而且使学生对教材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抵触和隔膜,以致排斥,从而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必须打破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统模式,把每一节课都融入时代生活的环境之中,营造一个充满时代精神与现实气息的大语文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课外实践活动应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分阶段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语文知识结构。
其他文献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级贫困县纷纷摘帽,贫困人口数量显著下降,如何确保群众脱贫后不返贫,是各级政府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次调查,从旅游产业推动扶贫的角度入手,
棉花裸苗移栽技术,定义为将采用基质育苗等技术获得的裸苗移栽到大田并获得成活的一种技术。它是一项省工、节本、省力、简捷的新技术,分为人工移栽和机械化移栽两种。人工裸
摘要: 宋代科举制在防弊措施上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法律和制度。本文从考生、考务人员、学校教育这三个角度,分析了宋代科举的防弊特点,并结合高校考风现状,提出提高作弊成本、建立诚信档案,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完善立法,开创以发展为本的考试评价体系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为当代高校考风建设启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宋代科举 防弊措施 高校考风建设    “舞弊”与“防弊”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自从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应遵循全局性、多维性、选择性原则,准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主次、寓意、褒贬。 The issue of the new material composi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腹部推拿对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干预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可行性依据。  方法:  将70例来自山东省中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
摘 要: 考试活动与人才培养具有双向互动的影响和作用。民办高校应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实际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积极推进课程考试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促进学生精实掌握基础,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 课程考试 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体现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两方面。作为高校主要考试形式和教学过程的重要关键环节,课程考试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
对于中考议论文的考试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中考议论文基本上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命题,主要考查考生找论点、辨论据、明论证方法、赏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根据多年的阅卷统计,学生议论文的得分率低,其中最主
摘 要: 我校大规模的大学英语四级后续模块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介绍我校英语模块教学背景和教学计划实施情况,指出模块教学所取得的成绩、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此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 后续模块教学 反思    1.引言  我校历来有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学校赢得不少荣誉。为了保证全国大学英语四级
摘 要: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应避免在试题讲解中进入常见的几种误区,本文结合例子提出几点讲评建议。  关键词: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 误区 讲评策略    毕业班进入了全面复习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不断,这时的试卷讲评尤为重要,如何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就成了每一位高三老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试卷讲评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做好测试后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
现场报道和现场直播是广播电视独具媒体特色的两种报道形式。这两种形式可引领受众直接到现场听其声、感其情、临其境,其生动性、形象性,是任何平面 Live reports and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