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7日下午的预备会议,我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抬头看大会堂门口大大的国徽第一次离自己这么近,特别激动。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就想起当时小学课本《参观人民大会堂》描述的大会堂里那颗五角星,刚好,我坐在大会堂19排1号,抬头一看,大大的五角星就在我头顶,旁边亮着无数盏水晶灯,再往前一看,正对主席台大大的党徽,那一刻,我发现自己眼角里流出热泪,一开始我以为是因为灯光照射,其实是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那份激动,热泪盈眶。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唯一目前还在辅导员岗位上的党代表,这次参会,我不仅代表着全国近14万的辅导员,也带着和我最贴近的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心声,倍感荣幸又深感责任重大。
一、加快教育现代化,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我认为,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两者是互通的,教育的现代化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的现代化,二是理念层面的现代化。
具体而言,在技术层面的现代化上,在当前新媒体的语境下,高校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话语。我想,要贴近青年学子的“心”,则要先贴近青年学子的“行”。仅有俯视的关爱显得过于单薄,要先去了解当下青年的关注焦点和行为方式,熟悉他们的话语体系,用他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开展思政工作,才是有效的。
在理念层面的现代化中,一是自身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一个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事务处理的具体实践能力,还要有意地锻炼自身的观察和研究能力,用科研成果更好地推动事务处理;二是要牢牢把握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有创新型的人才,那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在我的理解中,应该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知行合一的人才。这就要提到职业教育,目前,国家大力推行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像我所在的学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它是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高校之一,目前正朝着创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目标迈进。要注意的是,向“实践”转型不代表对“理论”的抛弃,而是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贯彻十九大精神,让会议精神入心入脑
1.运用各单位宣讲、全国巡讲等机会加强宣传
十九大会议期间,我接受了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研究会的邀请,在开会前后的8天时间里,为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的微信公众号录制了8期“小花说会”,第一时间让全国十几万高校辅导员感受到会议的气氛。十九大闭幕后,我每天都有一场关于十九大精神的分享会、宣讲会。接下来,我又将马不停蹄踏上宣讲的征程,11月底到12月初,参加教育部思政司举办的辅导员十九大全国宣讲活动。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十九大精神,真正实现将十九大精神入心入脑,让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是我当前最大的使命。履行好新的使命,迈进新的时代,把握好新的要求,贯彻好新的思想,共同绘好新的蓝图,一起迈进新的征程。
2.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会议上讲话里提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高校肩负着引领学生思想的重要任务,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指引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履行好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职责,首先要求我們必须千方百计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为此要做到“三信”:一是坚守信仰,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辅导员自身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二是坚定信念,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辅导员必须坚定信念,提升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中,能够准确无误地告诉学生对与错、是与非;三是令人信服,辅导员必须以“四有”好老师为准则,做真正值得学生信任、让学生服气的好老师。
3.积极贯彻“青年使命”的引导教育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想,要深刻把握这里面的三个关键词:理想、本领、担当。我认为,这三个关键词代表着三个层面:理想是前提,它决定一个人做事情的高度和格局;本领是基础,它决定个人的贡献能力、输出能力;担当是保障,它引导一个人对社会做出正面的贡献,而非运用一技之长去投机取巧。这三者缺一不可,很好地诠释了“青年使命”的深刻内涵。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 王思静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唯一目前还在辅导员岗位上的党代表,这次参会,我不仅代表着全国近14万的辅导员,也带着和我最贴近的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心声,倍感荣幸又深感责任重大。
一、加快教育现代化,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我认为,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两者是互通的,教育的现代化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的现代化,二是理念层面的现代化。
具体而言,在技术层面的现代化上,在当前新媒体的语境下,高校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话语。我想,要贴近青年学子的“心”,则要先贴近青年学子的“行”。仅有俯视的关爱显得过于单薄,要先去了解当下青年的关注焦点和行为方式,熟悉他们的话语体系,用他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开展思政工作,才是有效的。
在理念层面的现代化中,一是自身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一个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事务处理的具体实践能力,还要有意地锻炼自身的观察和研究能力,用科研成果更好地推动事务处理;二是要牢牢把握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有创新型的人才,那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在我的理解中,应该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知行合一的人才。这就要提到职业教育,目前,国家大力推行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像我所在的学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它是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高校之一,目前正朝着创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目标迈进。要注意的是,向“实践”转型不代表对“理论”的抛弃,而是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贯彻十九大精神,让会议精神入心入脑
1.运用各单位宣讲、全国巡讲等机会加强宣传
十九大会议期间,我接受了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研究会的邀请,在开会前后的8天时间里,为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的微信公众号录制了8期“小花说会”,第一时间让全国十几万高校辅导员感受到会议的气氛。十九大闭幕后,我每天都有一场关于十九大精神的分享会、宣讲会。接下来,我又将马不停蹄踏上宣讲的征程,11月底到12月初,参加教育部思政司举办的辅导员十九大全国宣讲活动。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十九大精神,真正实现将十九大精神入心入脑,让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是我当前最大的使命。履行好新的使命,迈进新的时代,把握好新的要求,贯彻好新的思想,共同绘好新的蓝图,一起迈进新的征程。
2.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会议上讲话里提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高校肩负着引领学生思想的重要任务,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指引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履行好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职责,首先要求我們必须千方百计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为此要做到“三信”:一是坚守信仰,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辅导员自身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二是坚定信念,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辅导员必须坚定信念,提升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中,能够准确无误地告诉学生对与错、是与非;三是令人信服,辅导员必须以“四有”好老师为准则,做真正值得学生信任、让学生服气的好老师。
3.积极贯彻“青年使命”的引导教育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想,要深刻把握这里面的三个关键词:理想、本领、担当。我认为,这三个关键词代表着三个层面:理想是前提,它决定一个人做事情的高度和格局;本领是基础,它决定个人的贡献能力、输出能力;担当是保障,它引导一个人对社会做出正面的贡献,而非运用一技之长去投机取巧。这三者缺一不可,很好地诠释了“青年使命”的深刻内涵。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