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的责任是要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研究课题要放在国家的层面亡,站在世界的水平上思考,研究的关键是要自主创新。”“要搞产品就搞世界领先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黄伯云院士曾多次说。
的确,真正的科学家是永远将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视为己任的,他们的目光总是伸向未来。就像黄伯云院士。20年来,黄伯云用他率领的创新团队创造发明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诠释着他精彩的人生。
敢为人先创业报国
1988年5月,黄伯云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携全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业归国的留学人员。
回到国内工作,黄伯云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事业感和责任感。结合在美国8年的学习经历,面对国家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对高技术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和国外的技术封锁,黄伯云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精心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
炭/炭复合材料是最新一代航空制动材料,其性能优异,可在1000多度的高温环境中使用,比重仅为钢铁的1/4,被称为“黑色的金子”。但它是一类高难度制备技术材料,当时世界上只有美、英和法等三个国家能够生产该类刹车装置用材料。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国外一直对其制造技术严格保密。多年来,我国大量的大型飞机主要依靠进口,而这些飞机所采用的炭/炭复合刹车装置是消耗性器材,因此每年国家要花费数亿元外汇用于进口,而且还要受制于人。
有一年黄伯云到国外一个很有名的公司去访问,曾花钱买过一个样品。谁知回来一“解剖”,却发现是废品。这样的冷遇使黄伯云深深感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宋的。“我们一定要研制出自己民族品牌的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参与国际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就是在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支撑下,黄伯云率领60多人组成的课题组,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攻克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过程中原子排列调控困难的技术难题,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形成重大发明,不仅解决了国家急需的高性能航空制动用材问题,而且为我国高性能航天发动机提供了关键材料。该成果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该制造技术和生产该类高技术产品的国家,并一举夺得了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国家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
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吴官正等四位中央领导人相继视察中南大学,并亲临黄伯云工作的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指导。中央领导同志对黄伯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吴邦国同志说:黄伯云院士介绍的都是国家急需的一些项目,都达到国际的领先水平。比如他研究的刹车片,俄罗斯都要向我们买,这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校对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吴官正同志说:黄伯云同志的发明创造,让人很受鼓舞,感谢我们的专家和同志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作出的贡献。
打造成果致力转化
近年来,黄伯云还在粉末注射成型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主持研制的“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刹车材料制造”项目,突破了传统金属基摩擦材料存在的“稳定性差”和“重载耐摩损性差”两大技术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实现了某军用飞机刹车材料的国产化,不仅满足了国防建设的急需,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199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完成的“铁基、钨基复杂精细零部件注射成型技术”项目,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为我国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精密复杂零部件制造提供了整套关键技术,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研制的钐—钴和铈钴铜铁磁性材料,成功应用于我国人造卫星的关键通讯器件,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嘉奖。他致力于俄制某型号进口飞机制动材料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1996年,学校取得了俄罗斯颁发的生产使用许可证,这是我国首次获得该类产品的国外生产许可证,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发展先进生产力,是黄伯云立志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生活造福的精彩实践。他在创业中深深地认识到,只有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能急国家建设之所急,科学家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家。他说:“实验室的成果就像一堆干柴,汉有产业化的油来助燃,永远都烧不旺,时间长了就是一堆朽木。”为此,从1994年起,黄伯云先后创办了粉末注射成形、粉末挤压成形、高性能制动材料等4个学科性公司。将粉末冶金工程中心的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成果进行中试生产,然后把中试产品转向企业去批量生产,打造了我国新材料工业领域的“拳头”产品,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中,他组织的湖南刹车材料公司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形成了批量生产线,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外汇数亿元;他领导的博云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一万盘“炭/炭复合航空刹车副”的工业化示范生产线,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外汇数亿元。
顽强拼搏无私奉献
黄伯云始终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自己强大的精神支柱,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带头实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他不计个人利益,无私奉献。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过程很复杂,难度相当大。领衔这个重大项目后,黄伯云带领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不分昼夜地奋斗,经受了一系列的挫折与考验。1999年到2000年年初,他们一度在关键技术上遭受了接连失败的重大打击。当时有人劝告黄伯云:你已经是院士了,已经功成名就了,何苦还要冒这个险。然而黄伯云心中只有一个国家利益,没有个人得失:“这个项目关系到国家航天航空战略安全,意义格外重大。国家的急需和肩头的责任不允许自己打退堂鼓。我干定了这个项目,就是搭进自己的生命也要干成!”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黄伯云带领他的课题组呕心沥血,百折不挠,终于走出了一条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使我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炭/炭”。
黄伯云视事业高于生命,忘我拼搏。他敬业勤业,惜时如金。把精力几乎全部用在了工作上。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深更半夜,只要工作有要求,事业有需要,从来不马虎,心甘情愿地与同事们一起干下去,直到任务圆满完成。身兼院士、校长、董事长数职,他感到自己最缺乏的就是时间,除了繁杂的学校公务需要处理,还有大的科研、学术交流等工作要去完成。往往是白天忙完各种行政事务,傍晚又直接从学校办公楼赶到实验室从事教学研究。吃饭快、走路快、工作节奏快已成为他生活的一个特征。他的30出头的科研秘书说:“偶尔我也陪他散散步,但他哪里是散步,简直是竞走。”他每天几乎都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有休息过节假日。回国18年,几乎每一个春节都是在紧张的工作中度过的。“活着就要拼命干”已成为他生活的惯性。2000年夏天,刚刚做完肠内小肿瘤切除手术,他顾不上必要的休养,马上赶回了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他突然感到腹部胀痛,裤脚湿润,原来是肛门大量出血,鲜血染红了两腿。他到医院作了简单处理后又立即返回实验室工作。课题组的同事劝他回家休息,他说:“国外炭/炭复合材料研究形势逼人,我们必须抢时间,加快研究进度”。
入党30多年来,黄伯云忠诚党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模范履行党员义务,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要求自己,充分体现了一位党员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对科学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
的确,真正的科学家是永远将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视为己任的,他们的目光总是伸向未来。就像黄伯云院士。20年来,黄伯云用他率领的创新团队创造发明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诠释着他精彩的人生。
敢为人先创业报国
1988年5月,黄伯云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携全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业归国的留学人员。
回到国内工作,黄伯云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事业感和责任感。结合在美国8年的学习经历,面对国家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对高技术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和国外的技术封锁,黄伯云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精心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
炭/炭复合材料是最新一代航空制动材料,其性能优异,可在1000多度的高温环境中使用,比重仅为钢铁的1/4,被称为“黑色的金子”。但它是一类高难度制备技术材料,当时世界上只有美、英和法等三个国家能够生产该类刹车装置用材料。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国外一直对其制造技术严格保密。多年来,我国大量的大型飞机主要依靠进口,而这些飞机所采用的炭/炭复合刹车装置是消耗性器材,因此每年国家要花费数亿元外汇用于进口,而且还要受制于人。
有一年黄伯云到国外一个很有名的公司去访问,曾花钱买过一个样品。谁知回来一“解剖”,却发现是废品。这样的冷遇使黄伯云深深感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宋的。“我们一定要研制出自己民族品牌的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参与国际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就是在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支撑下,黄伯云率领60多人组成的课题组,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攻克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过程中原子排列调控困难的技术难题,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形成重大发明,不仅解决了国家急需的高性能航空制动用材问题,而且为我国高性能航天发动机提供了关键材料。该成果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该制造技术和生产该类高技术产品的国家,并一举夺得了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国家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
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吴官正等四位中央领导人相继视察中南大学,并亲临黄伯云工作的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指导。中央领导同志对黄伯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吴邦国同志说:黄伯云院士介绍的都是国家急需的一些项目,都达到国际的领先水平。比如他研究的刹车片,俄罗斯都要向我们买,这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校对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吴官正同志说:黄伯云同志的发明创造,让人很受鼓舞,感谢我们的专家和同志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作出的贡献。
打造成果致力转化
近年来,黄伯云还在粉末注射成型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主持研制的“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刹车材料制造”项目,突破了传统金属基摩擦材料存在的“稳定性差”和“重载耐摩损性差”两大技术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实现了某军用飞机刹车材料的国产化,不仅满足了国防建设的急需,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199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完成的“铁基、钨基复杂精细零部件注射成型技术”项目,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为我国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精密复杂零部件制造提供了整套关键技术,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研制的钐—钴和铈钴铜铁磁性材料,成功应用于我国人造卫星的关键通讯器件,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嘉奖。他致力于俄制某型号进口飞机制动材料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1996年,学校取得了俄罗斯颁发的生产使用许可证,这是我国首次获得该类产品的国外生产许可证,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发展先进生产力,是黄伯云立志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生活造福的精彩实践。他在创业中深深地认识到,只有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能急国家建设之所急,科学家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家。他说:“实验室的成果就像一堆干柴,汉有产业化的油来助燃,永远都烧不旺,时间长了就是一堆朽木。”为此,从1994年起,黄伯云先后创办了粉末注射成形、粉末挤压成形、高性能制动材料等4个学科性公司。将粉末冶金工程中心的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成果进行中试生产,然后把中试产品转向企业去批量生产,打造了我国新材料工业领域的“拳头”产品,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中,他组织的湖南刹车材料公司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形成了批量生产线,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外汇数亿元;他领导的博云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一万盘“炭/炭复合航空刹车副”的工业化示范生产线,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外汇数亿元。
顽强拼搏无私奉献
黄伯云始终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自己强大的精神支柱,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带头实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他不计个人利益,无私奉献。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过程很复杂,难度相当大。领衔这个重大项目后,黄伯云带领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不分昼夜地奋斗,经受了一系列的挫折与考验。1999年到2000年年初,他们一度在关键技术上遭受了接连失败的重大打击。当时有人劝告黄伯云:你已经是院士了,已经功成名就了,何苦还要冒这个险。然而黄伯云心中只有一个国家利益,没有个人得失:“这个项目关系到国家航天航空战略安全,意义格外重大。国家的急需和肩头的责任不允许自己打退堂鼓。我干定了这个项目,就是搭进自己的生命也要干成!”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黄伯云带领他的课题组呕心沥血,百折不挠,终于走出了一条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使我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炭/炭”。
黄伯云视事业高于生命,忘我拼搏。他敬业勤业,惜时如金。把精力几乎全部用在了工作上。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深更半夜,只要工作有要求,事业有需要,从来不马虎,心甘情愿地与同事们一起干下去,直到任务圆满完成。身兼院士、校长、董事长数职,他感到自己最缺乏的就是时间,除了繁杂的学校公务需要处理,还有大的科研、学术交流等工作要去完成。往往是白天忙完各种行政事务,傍晚又直接从学校办公楼赶到实验室从事教学研究。吃饭快、走路快、工作节奏快已成为他生活的一个特征。他的30出头的科研秘书说:“偶尔我也陪他散散步,但他哪里是散步,简直是竞走。”他每天几乎都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有休息过节假日。回国18年,几乎每一个春节都是在紧张的工作中度过的。“活着就要拼命干”已成为他生活的惯性。2000年夏天,刚刚做完肠内小肿瘤切除手术,他顾不上必要的休养,马上赶回了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他突然感到腹部胀痛,裤脚湿润,原来是肛门大量出血,鲜血染红了两腿。他到医院作了简单处理后又立即返回实验室工作。课题组的同事劝他回家休息,他说:“国外炭/炭复合材料研究形势逼人,我们必须抢时间,加快研究进度”。
入党30多年来,黄伯云忠诚党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模范履行党员义务,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要求自己,充分体现了一位党员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对科学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