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韩合拍片看中国电影走向泛亚洲文化圈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理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中外合拍片已成为电影领域热烈探讨的话题,中韩合拍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全球化背景下,中韩合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中国电影走向泛亚洲文化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中韩合拍片入手,分析了中韩合拍的原因,回顾了两国合拍历程并总结其特点,进而提出中国电影借助中韩合拍走出去的策略。
  关键词 中韩合拍片;合拍历程;合拍方式;走出去;策略
  中图分类号 J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80-02
  中外合拍电影,并不是新鲜事,历史上早已有之。但合拍片形成热潮,是从近两年开始。在美国全面占据主导地位的合拍市场内,中韩两国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亲密接触”,以逐渐壮大的力量成为合拍浪潮里的一股新鲜势力。
  一、中韩合拍电影的原因探究
  合拍的目的是合拍的双方获得不同程度的利润回报,因为合拍的基本原则就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制片方提供各自独特的资源优势,以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1]中韩合拍也不例外。
  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观影人数和院线银幕逐年增加,显示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日益壮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无疑对于韩国电影公司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韩国电影发展成熟,拥有优秀的制作团队和精湛的特效技术,类型片更是其电影产业特色,中国有必要向韩国学习其成熟的制作运营模式,完善电影产业链。此外,同韩国借助合拍打开中国市场一样,中韩合拍也成为中国电影进军韩国乃至整个泛亚洲文化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必要环节。
  (一)政策主导下的官方论坛及民间交流,搭建了合拍平台
  2010年9月,中韩共同推广包括《魔力万丈》在内的10多个合作项目;2010年9月,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出资,在北京设立了“韩国电影中心”;2012年4月,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出资,在北京设立了“韩国电影中心”;2012年7月,中韩合拍片项目洽谈会在北京举行,中韩两国多家知名电影公司、导演、制片人与会,合作洽谈就6个新片项目,试水中韩合拍;2012年年底,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交流会,金泰勇等九位金牌韩国影人来华,与来自万达、橙天娱乐、小马奔腾等公司的代表交流,共商合拍大计;2013年10月,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草签《韩中关于合作拍摄电影的协议》;2014年7月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草签《韩中关于合作拍摄电影的协议》。
  政策是合拍片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从上文的民间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合作论坛为中韩合拍提供了直接而便利的交流平台。特别是《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的签署,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根据协议,韩国与中国携手制作的影片在中韩两国都将被看作是“国产电影”,并享受各自国内对国产电影的保护政策。这一优惠政策的出台,预示着中韩合拍片数量必会猛增。
  除此之外,电影节、影展为中韩进行合拍提供了便利。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每年向韩国介绍十多部中国电影,其中包括两国合拍电影。电影节成为一个天然的宣传平台,提升在两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度。
  (二)天然的文化接近性使得合拍影片在两国接受程度高
  文化折扣是指任何文化产品的内容都源于某种文化,因此对于那些生活在此种文化之中以及对此种文化比较熟悉的受众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对那些不熟悉此种文化的受众的吸引力则会大大降低。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老师、釜山国际电影节顾问范小青指出,中韩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和相似的审美观,地域上也更近,历史上少有负面感情,两国观众对于合拍片的文化折扣相对较小,更容易接受;反观与好莱坞的合作,西方观众由于对东方文化的陌生,难以理解中国要传达的精神内涵,合拍片在海外市场上的票房成绩大受影响。[2]
  二、中韩合拍电影历程回顾
  中韩电影的合拍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金荣俊指导的《飞天舞》在上影牵头下同韩方展开了合作,搭起了两国合作拍片的桥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热恋的过程。下文将从合拍类型特点和合作方式两方面对两国合拍进行梳理。
  (一)横向:合拍類型特点
  2005年以来,中韩主要合拍影片共有16部,其中爱情题材6部;历史题材3部;犯罪黑社会题材2部;武侠、战争、惊悚、励志各一部。在题材类型上,主要集中在爱情、历史类。天然的文化亲近性和地缘的接近性为历史题材打开了便利的大门;至于浪漫爱情片,俊男靓女的养眼组合加上美好爱情的共同愿望,打破了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的分裂,最能打动且最易被两国观众所接受。
  此外,中国和好莱坞的合作多是制作费用昂贵的动作片,而与韩国的合作题材显得“轻便”许多,爱情、恐怖、喜剧等等题材不需要巨额的投入,低成本小制作的合拍片也是一种方向的尝试。
  (二)纵向:合拍合作方式的演变
  双方从最初以演员客串为简单合作方式演变到导演乃至幕后团队集体打包深度合作,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演员输出模式
  早期的中韩合拍,主要通过派出明星的方式完成,这使两国合拍停留于表面肤浅的合作,更多的是作为两地宣传电影的噱头所用,算不上是严格的合拍片。因此,中韩合拍并未在当时电影市场引起巨大反响。
  2、第二阶段:幕后技术支持
  技术是韩国电影的优势,韩国政府一直鼓励电影特技的发展。冯小刚的《集结号》重用了韩国特效团队成为当时中韩合作拍片的一大突破。《集结号》当年取得近2.6亿的票房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影片对战争场面的特效、特技处理。
  《集结号》的成功给中韩双方电影人的合作带来了更深层次的一个影响,也击碎了以为光凭演员简单输出打酱油便可赢电影口碑票房的肥皂泡。[3]
  3、第三阶段: 投资方式的转变开启中韩合作全新模式   在演员合作、纯技术合作不能满足双方合作需求的情况下,中韩双方的投资方式也开始了转变。中方作为出资主力话语权得到大幅度提升,剧本选角以及制作特效等方面占据了主动权,越来越多的导演以及幕后团队正在以被雇佣的方式加入到中国的电影体系内。
  韓国的内在精良制作,加上中方资金跟宣传的市场营销介入,中韩合拍片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元素相加,而开始了内外联手的深入合作。
  三、中国电影借中韩合拍走向泛亚洲文化圈的策略
  回顾中韩合拍的历程,大多都是站在韩国立场上,想借助中韩合拍进军中国市场,而中国借助中韩合拍走向韩国乃至泛亚洲地区的“走出去”意识却十分薄弱。有相通的文化背景和市场,使得中国电影借助合拍走向泛亚洲文化圈成为一种可能。
  (一)内容层面:类型片为主流,减小差异
  中韩合拍类型主要集中在爱情、历史、惊悚、犯罪、喜剧等题材上,更符合亚洲人的偏好。因此,在中国电影“走出去”过程中可以以类型片为切入点,结合中国特色,充分表现“中国视角”。也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为更多人所熟悉和认同,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然而,虽然中日韩借助于地缘的接近性和文化的天然亲近性使得文化折扣大大减少,但是各个国家存在文化差异、理解差异,中国的故事与亚洲其他国家观众的品味存在误差,缩小误差成为合拍片走向泛亚洲文化圈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到的细节。
  因此,合拍片需要“接地气”,这方面一个强有力的支援就是编剧。合拍片的编剧应能够充分了解亚洲其他各国历史文化、很好地弥补导演对观众审美细节认知的不足,更能为当地观众所接受。
  (二)制作:技术合作,人才培养,把握话语权
  中国电影“走出去”应该在和中日韩等国合拍的过程中展开技术合作,如后期特效、3D等技术等;大力培养人才,多给新的导演和团队机会,学习韩国影人的敬业精神,鼓励中国影人走出去,与亚洲乃至国际接轨,学习先进的电影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同时,在“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吸引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海外电影运营经验的商业电影人才,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投资方面,中国与韩国、日本的合拍中扮演了资金投放的主力,并且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从而在走向亚洲市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传达我国优秀文化和风貌。
  (三)营销:借助平台,渠道多元
  借助合作论坛和电影节,拓展中国电影的知名度。继续推进中韩电影合作论坛,推动更多的合拍项目落地执行。此外,借助釜山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三大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为中国电影培养海外观众。
  中国电影走出去,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站在市场和发行的角度,对亚洲各国市场的受众进行充分研究,确定市场定位,建立影视产品海外传播的立体的、多渠道的格局。同时, 在合作拍片过程中逐渐完善电影产业链条, 推进非银幕营销, 以合拍片带动图书、电子游戏等后续产品的合作, 通过电影这一龙头, 形成“合拍片——文化产业——中国制造”的全方位产业链条。[4]
  参考文献:
  [1] 霍斯金斯.全球电视和电影产业经济学导论[M]. 2004.
  [2] 谷珵,郑宝丽.中韩合拍片恋爱进行时[J].新金融观察,2012(9):56-58.
  [3] 李丽.中韩电影应当优势互补[J].影视圈,2012(10):10-12.
  [4] 闫玉刚,李怀亮.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传播,2010(10):18-21.
  作者简介:
  康文娟(1990-),女, 河北石家庄人,中国传媒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媒与影视行业研究。
  史帅(1990-),男,河北石家庄人,上海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出版传播与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节事活动在增强地方历史文化和刺激旅游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贡献,因此许多城市都通过节事活动来吸引游客。而游客的参与决策取决于旅游动机。对节事参与者旅游动机的
摘要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走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节奏的创新型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道路成为了交通运输行业的重点任务。本文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于新时期如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作进一步的探究,以更好的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交通运输行业;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13-0167-01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13-0170-01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中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礎,不断总结党支部建设工作经验,优化传统,突出创新,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一、紧扣党支部工作实际,准确把握现实需要  一是党支部
摘要戴爱莲是中国现代、当代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的舞蹈家之一,无论是在舞蹈创作上、舞蹈教育上、还是在舞蹈普及工作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针对戴爱莲的舞蹈创作、舞蹈教育以及历史贡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戴爱莲;舞蹈创作;舞蹈教育  中图分类号J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13-0173-02  中国舞蹈界的一代宗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13-0172-0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所在。农村文化是农村居民社会实践活动进步与发展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是否繁荣,不仅关系着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且直接关系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能否实现。近年来,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摘要本文界定了高校学生寝室文化物质、制度和精神的三个层次以及寝室文化在整合、导向、维持秩序和思想传续四方面的作用,论述了物质有保障、精神有追求、生活有温暖、学业有成就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明确建设主体,支持团队核心,抓住学习纽带,占领宣传阵地,依托党的力量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寝室文化;建设;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13-0176-02  一、引言  在“寝室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物质文化发展的推动之下,广场舞开始在我国各大城市之中掀起,成为城市发展的印记。本文在探讨广场舞基本概念的背景之下,分析了其对群众文化活动展开的作用。  关键词广场舞蹈;群众文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13-0178-01  引言:  现在的群众活动形式多样,广场舞凭借自己的动感活力受到了很多群众的欢迎,很多群众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
摘要平台越来越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的产业组织形式,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平台经济的属性探讨,并根据平台经济的网络外部性探讨传统媒体面对平台经济的背景如何实现与新媒体的转型和融合。本文主要基于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平台化发展的潮流,之后又探析了新媒体的平台化优势,最后对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平台经济;媒体数字化;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13-
一个企业的目标最根本的就是在社会上立足下来并且进一步发展,然后才能获取利润。当代社会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在政治各方面都在高速发展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渐渐达到了巅峰
摘要乡镇广播电视站是最基层的广播电视机构,是广播电视事业的基础,是广播电视宣传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有效地扩大了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的覆盖面,是党在农村的重要舆论阵地。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简单阐述了淤泥乡广播电视站建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镇广播电视;倡议;技术服务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13-0179-01  乡镇广播站是最基层的文化单位,也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