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古诗教学,“尊重”见高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1986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课前谈话,师生交流。)
  一、看图片,识草原
  师:刚刚有一个同学说他去过大草原,那地方的景色真的像他说的那么美吗?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辽阔的大草原。
  生:阴山。
  师:对,这就是阴山,连绵起伏的阴山。“阴”,前鼻音。
  生:蒙古包,蒙古包又叫穹庐。
  师:读一读这个词——“穹庐”。穹庐就是蒙古包。
  生:我知道,蒙古包是牧民们住的地方。
  生:牛和羊在大草原上吃草,自由自在的,好幸福啊!
  【评析:对于草原,大部分学生是陌生的。由谈话引入,观察图片识草原,学生通过最直接的方法初步接触并认识草原。选取的图片,从草原的天到牛羊在草原上吃草,让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草原。细节的处理,如标识阴山、蒙古包等,这些都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这一环节,看似随意,实则直指教学目标。】
  二、赏名篇,说印象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图片看到了草原的风光,草原的风光怎么样啊?
  生:美!
  师:有一个人,他也去了大草原,他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儿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同学们,认真看,看完了,你要告诉小伙伴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播放老舍的散文《草原》视频片段)
  师:同学们,视频看完了。在刚刚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草原上到处都是碧绿碧绿的。
  生:我还看到草原上有许多羊群。羊儿们在山上吃草,做游戏呢!
  师:同学们,静态的风光图让我们感觉到草原很美,动态的视频让我们看到草原真的美,描写草原的文字也很美。
  【评析:古诗《敕勒歌》是经典,老舍的散文《草原》也是经典。两个经典所描写的景物高度一致。让学生看视频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看得仔细,聽得认真,说得具体。以经典带经典,以经典促经典,经典的文字叙述加上动态的视频,学生对草原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听歌曲,揭诗题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是怎样用歌声来赞美草原的。
  (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你对歌中唱的什么印象最深刻?
  生:歌里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生:草原上开满了鲜花。
  生:歌里面还有骏马和牛羊。
  师:是啊,人们用美妙的歌声唱出了草原就是我们的家。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敕勒族人民用27个字唱出了对草原的赞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板书:敕勒歌)
  【评析:歌是什么?歌是歌唱,是人们内心的情感外在的流露。美丽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歌声,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眼中有了草原,口中能说出草原的样子,心中认可了草原,再学习描写草原的古诗就水到渠成了。】
  四、读古诗,明诗意
  师:诗中写了什么呢?听老师读一读。要特别留意听,老师哪里读得快,哪里读得慢,哪里停顿了。
  (师朗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要注意读的快慢和停顿哦!
  (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
  师: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跟你们合作读一读吧。我停下来,你们就一起接上。看一看,谁跟老师的配合最默契。
  (师生合作读古诗)
  师:你读懂了诗中的哪句话?
  生:我知道“敕勒川,阴山下”的意思是草原在阴山的脚下。
  生:我还知道“天苍苍,野茫茫”是说天好蓝好蓝,草原好绿好绿。
  生:天不仅蓝,而且大,草原也很大。天和草原都是无边无际的。
  师:谁来读一读?
  生:天苍苍。
  师: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这儿的天好蓝啊。谁来读读“苍”字?
  生:“苍”是后鼻音。
  师:这是个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苍”上下结构,中间的“人”字写的时候要注意舒展。
  师:说得不错!大家跟着老师来写一写“苍”。(范写)
  师:“野茫茫”是说草原碧绿碧绿的,无边无际。谁来读一读这个词?
  生:野茫茫。
  师:你再来读一读。
  生:(声情并茂)野茫茫。
  师: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望无
  边的大草原,长满了碧绿碧绿的小草。“野”“茫”这两个字也是生字,谁来说说,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野”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左边的“里”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的“予”最后的竖钩比左边低。
  生:“茫”是上下结构。写的时候,上面的草字头要宽一些,三点水写在草字头的下面。
  师:注意点都说出来了,真好!下面,跟着老师写一写这两个字。(范写)
  师:除了这些,你还读懂了这首诗中的哪些句子呢?
  生:我知道“天似穹庐”的意思就是天像蒙古包。
  师:这个字读什么?(板书:似)
  生:si,平舌音。
  师: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好像。
  师:“穹庐”是指蒙古包。这句诗是说,天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都盖住了。我们来做一做“笼盖四野”的动作。
  师:蒙古包是牧民们住的地方,“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诗告诉我们,草原就是牧民们的家啊!谁再来读一读?   生:(绘声绘色)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读得真好,老师给你鼓掌。谁读懂了“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说风一吹,草就低下了头,原本在草丛中吃草的牛羊都露出来了。
  师:课文中的注释告诉我们,“见”同“现”,是显现的意思。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摇头晃脑)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风一吹,你看到了——
  生:羊群。
  师:你看到了——
  生:羊儿在吃草。
  师:一阵风,这边出现了一群羊;又一阵风,那边又出现了一群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草原上像飘着朵朵白云。不仅有羊群,还有牛群,瞧,这儿一群,那儿一群。
  师:草原上,草儿肥,牛羊壮,牧民们看着心里喜洋洋。
  师:读懂了意思,再读古诗,感觉肯定不一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一生声情并茂地读,全班同学情不自禁鼓掌。)
  师:同学们,一首美美的诗就是一幅美美的画。接下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读诗。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配乐读诗,生闭目倾听。)
  师:睁开小眼睛。同桌互相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同桌互相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蓝蓝的天,无边无际的草原,草原上牛儿羊儿在吃草。
  生:我还看到了草原上有蒙古包,蒙古包是白色的。
  生:我看到有人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跑。
  师:那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呢?
  生:我听到了牛儿羊儿的叫声。
  生:我还听到了有人在唱歌。
  师:是啊!看到这么美的草原,这么美的家,牧民们情不自禁唱起了歌。敕勒大草原这么美,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师:这么美的古诗,让我们背出来吧!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哦!同桌可以你背给我听一听,我背给你听一听。
  【评析:揭示课题后,从读准古诗节奏,到读懂古诗意思,再到读出古诗情感,最后背诵古诗,其间穿插随文识字、练习书写,想象意境、说出感悟,学生兴趣盎然,古诗的学习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五、唱古诗,悟诗情
  师:草原美如画,草原就是牧民们的家。听,热爱草原的人们把这首诗唱出来了。
  (师播放视频,生听着听着不由自主跟着唱起来。)
  师:好听吗?课后我们可以学唱。下课!
  【评析:课堂的最后,推出《经典咏流传》中的“我把经典唱给你听”,经典的古诗,优美的旋律,深深地感染了课堂上的学生。从学生的反应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喜欢上了《敕勒歌》,爱上了这个传承了上千年的中华经典。】
  【總评】
  本节课教者始终跟儿童站在一起,以儿童的角度考虑,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尊重原有认知水平,为儿童搭建平台
  低年级儿童年纪小,生活实践经验不够,语言理解能力也相对偏低,在阅读古诗时,显得尤其吃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从儿童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为儿童搭建通往文本阅读的平台。
  草原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没有去过草原,没有见过草原,更没有在草原上生活过。怎样让学生体会“天苍苍,野茫茫”的意境高远,如何让学生懂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幸福和谐,这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认知缺失的问题。于是,教者从图片到散文再到歌曲,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个认知的平台,让他们看、听、说、想。学生拾阶而上,自然而然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
  二、尊重特殊思维习惯,让儿童主动学习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处于直观思维状态,对自己身临其境的景象感兴趣,在思维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中断。因此,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主,让儿童自始至终参与到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过程。一是读古诗:“听老师读,听清楚哪里读得快,哪里读得慢,哪里停顿了。”听听读读,古诗的朗读节奏就掌握了。二是理解古诗:“读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诗中的哪一句话。”学生们主动探究,搜索脑海中积累的固有认知,你说说,我听听,他补充补充,就这样,古诗中描写的情景在学生心中扎根下来。三是学习生字:“读读这个字,说说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跟着老师写一写。”简单明了,绝不拖泥带水,学生学得轻松。四是想象体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读,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个环节,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不管是从认知方面,还是情感方面都进入到了一个升华的阶段。
  三、尊重特定情感需求,给儿童美的体验
  赞可夫曾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优秀文化营养,提升自身文化品位,既是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内心的本质需求。
  课堂中的呈现,从极具草原特色的精美图片的选择,到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的经典推送,再到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曲欣赏,无一不体现出教者的用心。特别是最后《敕勒歌》古诗新唱的文化传承,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潜在的内心需求。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相比以往语文教学偏重精读的情况,统编本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构建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校园建设等拓宽了阅读的广度,阅读的评价也趋向多样化。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阅读测试与评价载体,比如日常评价可以使用智慧校园云平台中的“阅读存折”。但传统的阅读评价方式并不是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统编本教材精神进行升
古语云:“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少年之记,能记入灵魂,记忆与心智同生长。少年时背诵的文字,至中年,自能随阅历自然领悟;至老年,更会化作滋养心性的精神食粮。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背诵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背诵,经过对文字的感悟、积累和体会,最终将其长久地保存在大脑仓库中,这个过程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背诵却往往并非师生之
关于文言,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教授在《古代汉语》中界定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包括上古的文言作品和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也叫古文。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该说法是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的。文言具有简洁、典雅等特征,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文言作为汉语言的源头,小学生学
识字写字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对于每一个汉字而言,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字音教学。这是识字教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借助拼音学字音、形声字声旁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等。第二,字形教学。这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关键是让学生清晰、清楚地识记、理解、书写字形。第三,字义教学。
《没头脑和不高兴》  难点突破  朱丽玲 韩沐霏  在《小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12期上,我们对《没头脑和不高兴》进行了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分析。如果说文学价值是研究文本的起点,教学价值是寻找文本与学生的结合点,那么难点就是学生在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遇到的真实困难、真实障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于知识内容、方法策略、情感态度等方面难以理解或领会的内容,它们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点的突破对于
我们一度以为,学生写不好作文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于是,我们想方设法给他们创造生活,比如,组织一次小实验,让学生写下实验过程;看一场电影,让学生写下观后感,诸如此类,试图给予学生“米”,就期望收获喷香的“炊”。我们也一度以为,学生写不好作文是源于缺少写作技巧,于是,我们很努力地教给学生种种技巧,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等,讲得口干舌燥。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发现,学生的文字仍是显得呆滞,就像一个模子里刻
课前研讨  主题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朱 爽(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文言文行文简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书戴嵩画牛》这篇小古文,语言精练,内涵深远。大家认为应该教什么呢?  高文草(洛阳市涧西区芳华路小学校长):是啊,这篇小古文虽仅有93个字,可教的内容却不少:文言词语可以教,句式可以教,篇章结构可以教……这么多的内容该怎样取舍?  吕晓峰(洛阳市西工区培智小学校长):六年级的学生对
在首届“冰心作文奖”全国作文大赛中,浙江诸暨三年级学生郦思哲凭借一篇107字的短文获得了一等奖。全文如下: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篇获奖习作在当时引起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堵、缝、鹊、朗”等17个生字和“号、当”两个多音字;准确书写“阵、枯、朗、却”等8个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得过且过”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指导朗读两组对话、两次哀号,引导学生习得分角色朗读的方法。  3.积累短语并练习说话,初步体会同一意思的多种表达方式。  4.通过对比感受喜鹊的勤劳和寒号鸟的懒惰,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道理,并通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虎斑猫前后  “不哭”与“大哭”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所蕴含的主题,提升对“爱”的理解。  2.通过阅读,不断提升对故事  中虎斑猫形象的认识。  3.通过阅读指导,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这一阅读绘本的方法,进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观察封面  1.书评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书。这本书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画,像这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