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體技术的兴起、发展正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制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内容同质化与创新能力不足、参与主体多元化与去中心化、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等实际难题,高校只有从指导思想、内容建设、机制完善和参与主体等方面入手,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从而切实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学生党建工作;人才建设;主体意识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当前,以短视频自媒体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在其孕育和推动下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产业层出不穷,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包含高等教育、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方方面面。面对这样的趋势,高校应主动推进新媒体技术与学校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革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从而为高校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一、新媒体技术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作用分析
  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短视频一般是指在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形式,而短视频自媒体平台则包括以快手、腾讯微视等为代表的手机软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74.1%的网民使用短视频应用,以满足碎片化的娱乐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和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短视频这一新兴的应用形式迅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正如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所指出的那样,人们选择的任何一种后继媒介,都是对过去某一种媒介或媒介的某一种先天不足功能的补救和补偿。当前,我们正处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时期,因而有必要把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契机,积极推进新媒体技术平台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
  (一)新媒体技术有助于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思路的变革
  一直以来,人们仅仅将各类新媒体技术平台视作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手段和工具,从而忽视了其带来的工作理念革新。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来说,各类新媒体技术平台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手段的创新,更是整体工作思路的转变。以短视频自媒体平台为例,高校通过开通官方账号,将各类相关党建信息以短视频形式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上,这种具有原创性且打破时空限制的全新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高校党建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二)新媒体技术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决策水平的提升
  事实上,任何一个短视频自媒体平台背后都有一个独立的庞大数据库作为数据支撑,以便为平台提供数据收集、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功能,从而帮助平台分析用户个人偏好并精准定位用户人群。这种数据库能够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不仅有助于工作人员掌握学生偏好和符合学生兴趣点的学习内容,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还有利于总结工作规律,预测发展趋势,提升决策水平和能力。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困境和挑战
  (一)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创新能力不足
  众多高校、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在短视频自媒体平台上开通了官方账号进行信息发布,这就导致了相近领域账号数量的激增,加之各式各样的视频倾向于流水账式的叙事而忽视了具有创新性的实质内容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视频内容呈现出同质化趋势。在全民参与和资本介入的大背景下,为了博取关注度和热度,视频内容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积极向上的内容仍占据主流,但同时也不能否认这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校园的冲击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信息能够更加便捷随意地进入大学校园,这就导致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高校教师都在遭受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扰,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本质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服务。高校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蒙蔽和利用。而在教师队伍中,一方面,部分教师因为没有受过系统的党史教育而出现了对于党史的理解偏差,从而接受了错误的历史认知;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之所以选择主动接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因为其试图通过此举来证明自身的与众不同。鉴于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需要时刻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扰保持高度警惕。
  (三)人才匮乏与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
  队伍建设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因而只有将先进的技术与合适的人才队伍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技术的最大效用。当前,很多党务工作者尚未认识到以短视频自媒体平台为代表的各类新媒体技术给党建工作带来的重大影响,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储备来应对数据获取、数据分析等数据处理工作。具体而言,一方面,面对互联网与党员现实生活的高度融合,部分高校党务工作者出于以往工作的惯性思维,对新媒体技术作用于党建工作的思想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要推进党建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需要党务工作者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储备,这不仅要求其掌握党务工作知识,还要熟悉新媒体技术。然而,新媒体技术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在采集、分析和运用数据时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从专业人才方面来看,由于涉及数据挖掘、数据计算、机器学习、可视化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导致专业人才成长周期缓慢,并且大多数技术人员一般不具备党务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路径分析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因此,我们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动摇。其次,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还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当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最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当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考如何让各类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最大作用,用最富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理论来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提升其理论水平,加深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认识。   (二)完善协同领导、人才培养和信息安全机制
  理念和手段的创新必然要求体制机制的革新,只有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才能有效发挥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效力。一是完善协同领导机制。各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融合,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既熟悉技术又懂党务工作的专业队伍,这就要求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其熟悉并掌握新媒体技术,提升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同时,要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将具有技术背景的人才纳入党建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党建工作力量。三是完善信息安全机制。党建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强的工作,信息安全尤为重要。首先,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各高校应根据网络安全法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为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利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手段,逐步建立党建信息安全体系。最后,加强对信息运用主体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
  (三)创建学生党员社团,发挥学生党员主体作用
  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对象,评价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标准最终还是要看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因而学生党建工作需要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引导在校大学生创建高校红色社团,就是让学生党员发挥主体作用,进而实现自我教育。各高校可以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来搭建平台,多方拓展学习路径。例如,通过设计红色主题课堂,录制时长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的以党史为主题的系列“微党课”,让学生作为党史课的主讲人,实现教育他人与自我教育的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2018-8-20.
  [3] [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M].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 王翼.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透析[J].探索,2018(02):74-81.
  [5] 修耀华.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116-119.
  [6] 米华全,姚婷婷,孙健.大数据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困境和出路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4):135-139.
  [7] 黄坤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N].人民日報,2019-11-20.
  [8] 王锰,左建安,陈雅.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J].图书馆,2015(04):90-95.
  [9] 冯登国,张敏,李昊.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J].计算机学报,2014,37(01):246-258.
  [10]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04):118-121.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英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在开启“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需要我们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内涵,领会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当代价值,并以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为指导,营造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氛围,鼓励人人担负时代责任,人人争做新时代英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理论内涵;当代价值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要深入研究
【摘要】随着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后疫情时代的来临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当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当其时、非常必要,高校要深刻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蕴。本文从思想引领、手段创新、多维协同、舆论场域、法制保障五方面探索了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一、后疫情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概述  (一)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深入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向各级党组织及党员个人部署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时代课题。正确认识党的历史,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客观分析党的历史,不仅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也是新时代党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是我们党的一线队伍,是直接服务于人
【摘要】红色文化是高校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资源,具有人民性、先进性和育人性的特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坚定“四个自信”,承担历史责任;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新时代开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要以高校思政课为抓手,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纽带,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关键词】红色文化;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  党的十八大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种思想观念不断出现,并相互融合和碰撞,给高校的教育带来了诸多的影响,不仅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建立。因此,加强高校教育中的党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育;党史教育;作用;途径  党史是我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运筹帷幄、谋篇布局,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进入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挑战,需要进一步苦练内功,加强标准化建设,增强组织力和战斗力。本文将围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实现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关键词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摇篮,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其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灵活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对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路径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
【摘要】要想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需要重塑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角色,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增进高职学生在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实践教育中的学习获得感,达成“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文围绕专业教师角色重塑,从坚定为国育才理念、推进教学相长落地、加强教学模式优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习近平总
阿尔蒙德结构-功能论中将系统的功能分为三个层次,即体系、过程和政策,这三个层次的功能同时发挥作用.党内监督体系作为存续于中国共产党政治组织环境下的分系统符合结构-功能论的理论框架,无论在分析党内监督体系的系统自身维系的体系维度、监督需求转化的过程维度和监督政策执行反馈的政策维度时,还是三个维度间功能的关系时,阿尔蒙德结构-功能主义均能良好契合.本文在进行党内监督体系的功能分析时,采用的是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分析框架.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这意味着我国从过去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到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作用;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一)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