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的记忆方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高中化学的记忆方法很多,但记忆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法,可使枯燥的材料变得饶有趣味,呆板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科学的记忆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自信心。作为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与运用教学艺术。
[关键词]化学教学 记忆方法 增强记忆力
本人是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从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较为浓厚,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但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够牢固。追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记忆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希望学生尽多地感知事物,而且希望他们有良好的记忆力,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能长期记忆,经久不忘,这也正是某些学生对化学课感到头疼的原因所在。因为化学抽象概念多,“双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和本质不易掌握,所以觉得记不牢且容易遗忘。针对这一特点,我剖析了高中化学教材,觉得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一、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二、剖析知识加深记忆
有些概念的文字较长,层次又多,理解不深。学生往往会死记。现在,我们可以把一个概念分成几个小概念讲清,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加深。例如,气体摩尔体积,一是指在标准状况下,二是指1摩尔任何气体,三是指体积约是22.4升。把三个概念连起来说就是气体摩尔体积。在剖析溶解度概念时,抓住四要素(1)在一定温度下,(2)100克溶剂,(3)达到饱和状态,(4)溶质的质量,再配以习题巩固,让学生充分理解四要素(三定一态)缺一不可,这样溶解度的概念就掌握了。
三、通过实验加深记忆
化学实验动手动脑,实验现象生动直观。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掌握。例如,讲授氯气的性质时,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味”,而且要做好氯气中“铜的燃烧”“氢气的爆炸”“彩色纸条的褪色”等几个演示实验。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协同发挥作用,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通过多种感官将知识信息传入神经中枢,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顺序,教师讲三遍抵不住学生亲手做一遍所理解的:(1)为什么要先通氢气排尽管内空气?(2)为什么要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
四 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五、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六 对比异同,归纳记忆
将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内容,以及某些易混淆的概念、定义和物质性质等知识,通过分析、归纳、对比,找出异同点和联系,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澄清概念,避免混淆。例如,比较“离子”与“原子”在结构、电荷、性质、表示方法和相互转化等方面的区别及联系;比较离子电荷与元素化合价在表示方法上的区别;等等。
七、反复有序,增加记忆
事实证明,一次性记忆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知识的增加,以前所记的知识会冲淡至遗忘。如学生在初三、高三临考前教师所进行的第一轮化学复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遗忘较突出。根据遗忘曲线规律,教师要注意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反复有序记忆的良好习惯,以增强记忆的效果。
八 找出规律加深记忆
自然界的物质虽多,千变万化,但其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找出事物之间的客观规律,抓住事物变化的本质,就可以理解其变化的原因。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理解越透彻,记忆就越牢固。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得牢固、用得灵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探索,而探索的关键在于组织,在于规律化。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物质及其变化中总结出变化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例如,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时,始终抓住“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规律,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同一主族的元素性质相近、为什么同系物具有相似的性质;掌握了元素周期律后,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能推导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弄清楚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变化规律,自然就能记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记忆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即要求我們在化学教学中把它始终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落实,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地去启发和感染学生,尽可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间进行心灵的接触和交往,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化学学习成绩,并且还带动了其它方面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 记忆方法 增强记忆力
本人是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从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较为浓厚,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但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够牢固。追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记忆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希望学生尽多地感知事物,而且希望他们有良好的记忆力,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能长期记忆,经久不忘,这也正是某些学生对化学课感到头疼的原因所在。因为化学抽象概念多,“双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和本质不易掌握,所以觉得记不牢且容易遗忘。针对这一特点,我剖析了高中化学教材,觉得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一、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二、剖析知识加深记忆
有些概念的文字较长,层次又多,理解不深。学生往往会死记。现在,我们可以把一个概念分成几个小概念讲清,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加深。例如,气体摩尔体积,一是指在标准状况下,二是指1摩尔任何气体,三是指体积约是22.4升。把三个概念连起来说就是气体摩尔体积。在剖析溶解度概念时,抓住四要素(1)在一定温度下,(2)100克溶剂,(3)达到饱和状态,(4)溶质的质量,再配以习题巩固,让学生充分理解四要素(三定一态)缺一不可,这样溶解度的概念就掌握了。
三、通过实验加深记忆
化学实验动手动脑,实验现象生动直观。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掌握。例如,讲授氯气的性质时,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味”,而且要做好氯气中“铜的燃烧”“氢气的爆炸”“彩色纸条的褪色”等几个演示实验。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协同发挥作用,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通过多种感官将知识信息传入神经中枢,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顺序,教师讲三遍抵不住学生亲手做一遍所理解的:(1)为什么要先通氢气排尽管内空气?(2)为什么要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
四 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五、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六 对比异同,归纳记忆
将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内容,以及某些易混淆的概念、定义和物质性质等知识,通过分析、归纳、对比,找出异同点和联系,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澄清概念,避免混淆。例如,比较“离子”与“原子”在结构、电荷、性质、表示方法和相互转化等方面的区别及联系;比较离子电荷与元素化合价在表示方法上的区别;等等。
七、反复有序,增加记忆
事实证明,一次性记忆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知识的增加,以前所记的知识会冲淡至遗忘。如学生在初三、高三临考前教师所进行的第一轮化学复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遗忘较突出。根据遗忘曲线规律,教师要注意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反复有序记忆的良好习惯,以增强记忆的效果。
八 找出规律加深记忆
自然界的物质虽多,千变万化,但其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找出事物之间的客观规律,抓住事物变化的本质,就可以理解其变化的原因。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理解越透彻,记忆就越牢固。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得牢固、用得灵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探索,而探索的关键在于组织,在于规律化。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物质及其变化中总结出变化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例如,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时,始终抓住“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规律,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同一主族的元素性质相近、为什么同系物具有相似的性质;掌握了元素周期律后,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能推导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弄清楚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变化规律,自然就能记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记忆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即要求我們在化学教学中把它始终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落实,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地去启发和感染学生,尽可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间进行心灵的接触和交往,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化学学习成绩,并且还带动了其它方面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