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电影看埃及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hui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开罗时间
  年末,手上有一些年假未休,就想找个气温高的地方去度假。正好前一阵,有朋友推荐我看经典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于是生出去埃及的想法。
  去埃及前,我一连看了好几部电影,伍迪·艾伦在《开罗的紫玫瑰》里,奉献了一个脑洞大开的艺术手法,和一则多年来令人着迷的古老传说:法老把一朵涂成紫色的玫瑰花送给王后,据说她安眠的地方现在开满了紫色的玫瑰。于是,我带着去开罗寻找紫玫瑰的美好愿望,登上了飞往卢克索的班机。虽然,最终我在开罗没有找到紫玫瑰,但是寻找的过程丰盈了我旅行的心情。
  关于开罗,实际上我更喜欢另外一部影片——《开罗时间》。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记忆深刻——开罗街市的一家餐馆,灯光昏暗,烟雾缭绕,男人们聚在一起,聊天、读报、下棋、吸水烟……女主角朱丽叶贸然走进去,吸引了所有男人的目光。“为什么大家都盯着我看?”她疑惑地问。“因为这家餐馆只有男人才能进来。”男主角塔列克答道。
  来到开罗的次日清晨,我走进了酒店附近的一家咖啡馆。8点多,咖啡馆里已经坐了几个客人,清一色是男人,有人在聊天,有人在下棋……当我从他们身边经过,他们齐刷刷抬起头盯着我看。这一幕似曾相识?我立刻想起了《开罗时间》里的镜头,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难道这个咖啡馆也只有男人才能进来吗?我故作镇定地在咖啡馆里走了一圈,发现里面只有一间男用洗手间,毫无疑问这就是个只有男人才能进来的地方。
  因为当时开罗的治Q安状况不太好,我没敢在咖啡馆里逗留太久,偷拍了一张照片后就溜了出来。虽然我不是朱丽叶,那里也没有塔列克,可是这意外遇见的如同电影中的場景,令我兴奋极了,这是我的开罗时间,刺激快乐的开罗时间。
  航行在尼罗河上
  提起埃及,有一个萦绕多年的梦想,那就是去看看尼罗河。
  中学时,有一年寒假,读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虽然,故事描写的是一桩恐怖的谋杀案,但由于对异域风情满怀向往,“尼罗河”三个字还是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后来,我又看过1978年版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里面的埃及风光,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次出发前,我特地又重温了一遍,就这样,满怀憧憬来到了尼罗河边。时光跨越了近40年,当我乘着和电影中相差无几的游轮,航行在蔚蓝色的尼罗河上,谁知我心中有多少百转千回?
  去游轮上的小咖啡馆,恰好看到国内一个旅行团坐在里面开会,讨论自费项目要去哪里。我的脑海里立刻闪出大侦探波洛先生的模样,坐在那里的导游仿佛就是那个喜欢动用所谓推理因子的波洛先生,而旅游团的团友是不是正在听他分析一桩扑朔迷离的谋杀案呢?旅行的目的地只有一个,但我相信每个游客的感触是千差万别的。把生活中的场景同电影中的场景叠加在一起咀嚼,是我在旅行中体会到的小小乐趣。
  当然,在尼罗河上,我也看到了电影中没有的画面。那是在伊斯那水闸。这个水闸特别狭窄,一次只能容得下一艘游轮通过,所以游轮需要排队过闸。
  临近水闸开时,游轮的甲板上挤满了游客。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几艘小木舟,奋力朝游轮划来,越划越近。大家正迷惑时,突然看到小船上的埃及人将手中的桌布展开,游客们开玩笑地询问价钱。没想到,小船上的埃及小贩一边叫着5美元,一边作势就要将桌布扔到游轮上来。这不会是开玩笑吧?游轮的高度起码有10米高,结果,人家一使劲就把桌布扔上了甲板。
  游轮附近的小木舟越来越多,每条小木舟专攻某一区域的游客。每回东西扔上了甲板,游客们就高呼一声,抢着来接,气氛相当活跃。
  问过身边的埃及导游才知道,这是尼罗河流行的水上市场,是伊斯那水闸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小贩们把东西扔上来,如果游客喜欢,就可以将纸币塞入货品袋中扔回给他们。就这样短短十多分钟里,竟做成了好多笔生意。
  撒哈拉沙漠情结
  来到埃及,我还想解开撒哈拉沙漠的情结。
  电影《英国病人》里有大量镜头对准黄沙漫漫的撒哈拉沙漠,连绵起伏,一望无垠,金色阳光下骆驼的剪影,深深浅浅波涛一样起伏的灼热黄色沙浪……令人有无尽遐想。
  那天,我们坐在四驱吉普车里,从红海沿岸冲着沙浪,开进了撒哈拉沙漠,陡峭的山脉,扑面而来的是一块杂草不生的荒漠。
  登上一座沙丘,坐在山头,金色的阳光把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终于来到了撒哈拉,我百感交集,仰起头,想象着此刻天空会不会飞来一架飞机。《英国病人》里,驾驶着螺旋桨飞机,在蓝天中俯瞰撒哈拉沙漠,其情景如在眼前。
  后来,在沙漠的平坦之处,我看到了贝都因人的茅草屋,风从四面八方钻进屋子,实际上这样的茅草屋根本挡不了多少风。屋里地面上摊放了几张地毯,这就是他们晚上睡觉的“床”。生活设施如此简陋,但贝都因人是快乐的。不信,看看他们的孩子,哪个不是笑靥如花?他们用不太干净的手抓着馕,吃得津津有味,大眼睛扑闪扑闪,好奇地盯着陌生的我们。
  在一间屋子里,我看到一个正在用骆驼毛编织挂毯的女人,她和其他贝都因妇女一样,都裹着黑色的头巾。我买了两块地毯,带回上海。现在,我坐在沙发上休憩,望着茶几下铺着的棕色和咖啡色交织的骆驼毛毯,想起了那天的日落。夕阳染红了沙漠,我抱着骆驼毛毯,坐车返回红海岸边,耳边回荡着阿拉伯歌曲,苍茫暮色自窗前一一掠过……
  我想,我的撒哈拉情结终于解开了,因为我看到了《英国病人》里那些让我心醉的沙漠风光。
  出发前,好多朋友都提醒我:埃及又脏又不安全。我却想:埃及艳后那么美艳,穿衣戴帽那么讲究,她的国度一定不会让我失望。是的,电影是忠实的旅行指南,带给我更多美的视角。跟着电影游埃及,它神秘、原始、粗犷……无数的神庙和巍峨的金字塔都让人惊叹,给我留下很多值得慢慢回味的美好记忆。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其他文献
去看艺术展,就去美术馆和画廊,这种方式已经落伍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和艺术为伍,以创意为媒,把线下店变成一个艺术空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逛店的过程中找到了艺术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停车场办小说展  主办方:弹个车 体验者:牛牛(上海)  对于开车族来说,最头疼的事情恐怕不是堵车,而是停车。2017年10月,上海某个室内停车场里竟然出现了一个小说展。  在上海工作的牛牛原本想到一家汽车网站了解一下如
期刊
长发下藏着隐痛  28岁的大连小伙柳丁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开了一个小型日本饭馆。大连富通电脑公司员工经常在柳丁的饭馆聚餐,柳丁注意到有一个漂亮的长发女孩总是郁郁寡欢,显得很不合群。柳丁得知这个女孩名叫周琦。  有一天上菜时,柳丁悄悄塞给周琦一张名片,他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好看的人’在招聘中被录用的机会高于普通人2倍至5倍,这叫外貌至上。如果你同意这位美国作家的话,就不要总是闷闷不乐。”  柳丁
期刊
“贵平,我走了啊……”妻子郭俊伏拎着大包小包,要坐火车去北京看望住校上学的儿子。看着妻子刚修剪干净的头发,把做饭、洗衣、种花等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张贵平感到恍如隔世。这温馨来得多么不易,六年的抗癌时光,总算熬过来了……  “骗饺子”的博士丈夫  “我妈现包的饺子,可香了!”2009年5月的一天,妻子郭俊伏招呼张贵平,吃完这顿饺子,张贵平又要从石家庄赶回天津南开大学继续读书。  “要不,我在家再呆几
期刊
多学一倍的时间  1889年10月26日,湖北黄冈回龙山下,一户茅屋里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这是李卓侯的第二个儿子,起名仲揆。虽然家里很穷,李卓侯还是抱着“早发蒙、早出息”的希望,安排6岁的小仲揆去私塾学习。  那时农村照明用煤油灯,不仅火焰发红,还带着一股难闻的煤烟味。李卓侯怕把儿子熏坏,关照妻子宁可家里少吃点油,也要给孩子点没有怪味、灯光明亮的清油灯。小仲揆和哥哥在书桌前坐下,发现油盏里妈
期刊
从美国到台北,随音乐而动  来自美国的马修·埃里森是个职业音乐人。埃里森拿到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学位之后,由于酷爱音乐,毅然选择入职著名唱片公司“索尼音乐”,从美国来到中国台湾,负责筹备分公司。  本世纪初,数码科技迅速普及,唱片业衰退,当时37岁的埃里森退休回到美国夏威夷,赋闲在家,种花莳草,但他骨子里的音乐之心从未熄灭。  一天,有个朋友来看他,建议他去健身房打发时间。埃里森长时间安静惯了,不喜欢
期刊
战地记者穿梭在烽火战场  蒋思豫1914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名门世家,1933年进入复旦大学求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蒋思豫投笔从戎,加入了救国行列,先在武汉第三战区驻京办事处工作,后随李公朴去太原,在山西民族大学当教干。  1938年日寇攻陷太原,蒋思豫返回武汉到郭沫若为厅长的政治部三厅任宣传干事,兼任《中国青年》编辑和《中央日报》《扫荡报》记者,当时这个政治部的副部长是周恩来。蒋思豫后来
期刊
开虚假流产证明  【案例】某国企女工何某为了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竟收买医生给其开虚假流产证明,通过开虚假证明骗得15天产假。前不久该医生又给其他工人伪造病历开病假条,被医院查出后处理。给何某开虚假流产证明事发,医院通报了何某所在的单位,单位与何某解除了劳动合同,并扣除了期間给其发放的工资。  【说法】女职工三期(怀孕期、生育期、哺乳期)享有特殊的权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在第五条、第七条中规
期刊
骑自行车逆行相撞  【案例】小贺骑自行车与骑电动车的徐某相撞,造成两车损坏、小贺轻伤、徐某重伤的交通事故。警方认定,小贺负主要责任,徐某负次要责任。徐某治疗终结后,经鉴定,其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构成一级伤残。法院判决小贺赔偿徐某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30余万元。小贺上诉后,二审法院经过调解,小贺与徐某达成和解协议,由小贺分期支付徐某赔偿款共计110万元。  【说法】当下,我
期刊
一个误入歧途的人,如果拼尽全力洗白仍得不到原谅,是默默承受,还是激愤还击?2017年12月发生在西安的一起命案,令人深思……  遇到倾心人  2017年6月,应婚介公司安排,萧永杰化名李勇,以房地产公司老总的身份与美容店老板李燕相亲。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萧永杰看到李燕第一眼就动了心。交谈中得知,李燕比自己大两岁,独立经营一家美容院,规模不算大。萧永杰把电话号码给了李燕,这是他第一次违背婚托的“职业道
期刊
十年前,我看了一些网络小说,突然想着自己也写个兰陵笑笑生(网络小说作家)代表作那样的小说。因为自己贫瘠的阅历,这本小说最终没有动笔,不过主题至今还记得,就是“锈”。  在我看来,锈蚀是地球上最了不起的化学反应,地球上绝大多数金属,都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锈蚀了。人类最伟大的一些建筑,比如埃菲尔铁塔,比如港珠澳大桥,它们可以在战争中幸存,可以抵抗台风地震,但唯独避免不了的,是锈蚀。  所以,不管是什么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