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他们一节课认认真真地坐在座位上听讲是很累的事,只有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
一、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体验思维乐趣
学生年龄尚小,思维反应还不够敏捷,对于有些数学问题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有时间思考、判断,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会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如我在教学“数一数”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游乐项目?分别能用哪些數表示?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里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时,学生纷纷举手,他们认为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也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了高度地赞扬,学生学得非常高兴也很有自信。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思维品质
“孩子的智慧集中在指尖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索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调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能变抽象为直观,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一道习题中:给出了4个圆形,让学生画比圆形多2个的正方形。我引导学生先理解题目的意思是要画正方形,再帮助学生分析,可以先画4个正方形,是和圆形一样多的,再画2个是比圆形多的,这样练习后学生就更好理解了,特别是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错误就少了。再如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我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引导他们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充分感受长方体的特点,学生说出了有6个面,长长的、扁扁的、有角的,学生说得非常好,他们观察很仔细,把长方体的外形特点都说出来了。在认识长方体后,我引导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做比较,让他们观察有什么不同,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6个面形状是不一样的,而正方体的6个面形状是一样的,都是正方形的,也就是学生说的“方方正正的”。
三、鼓励多种解答方法,培养求异思维
小学生是想象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里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探索、想象,有时甚至还会奇思异想。这种潜能倘若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太空。例如我在教学“认数(一)”时安排了“4>□、2<□、3=□、1<□”这四题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发现学生都写出了一种答案,没有学生想出有多种答案。在反馈时我指名几个学生进行汇报,在反馈过程中,学生自然认识到了有多种答案,就纷纷举手抢先汇报多个答案。于是从第2题开始,就有了多个不同的答案:可以填3、4.5、6、7、8、9、10。这时还有学生说:“还可以填11、12、20。”
“还可以填100。”学生越来越兴奋,我一一给予了肯定。接着我又适时引导:“答案多吗?还有其他答案吗?”学生都叫了起来:“有!”“有多少?写得完吗?”学生齐答:“写不完。”于是我在答案后面写上了省略号。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概括:“怎样的数都可以填?”学生已经脱口而出:“比2大的数都可以。”接着我又相机引导:“哪些数不可以填?”生回答:“0、1、2。”至此,学生基本掌握了解答方法,体会了”无限”的含义,也知道了有时数学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甚至可以是无限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闪出创造的火花。美国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将这种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关键在于如何培养。课堂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主渠道,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有创见地进行学习,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改革教学的根本目的。
一、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体验思维乐趣
学生年龄尚小,思维反应还不够敏捷,对于有些数学问题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有时间思考、判断,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会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如我在教学“数一数”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游乐项目?分别能用哪些數表示?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里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时,学生纷纷举手,他们认为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也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了高度地赞扬,学生学得非常高兴也很有自信。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思维品质
“孩子的智慧集中在指尖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索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调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能变抽象为直观,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一道习题中:给出了4个圆形,让学生画比圆形多2个的正方形。我引导学生先理解题目的意思是要画正方形,再帮助学生分析,可以先画4个正方形,是和圆形一样多的,再画2个是比圆形多的,这样练习后学生就更好理解了,特别是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错误就少了。再如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我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引导他们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充分感受长方体的特点,学生说出了有6个面,长长的、扁扁的、有角的,学生说得非常好,他们观察很仔细,把长方体的外形特点都说出来了。在认识长方体后,我引导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做比较,让他们观察有什么不同,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6个面形状是不一样的,而正方体的6个面形状是一样的,都是正方形的,也就是学生说的“方方正正的”。
三、鼓励多种解答方法,培养求异思维
小学生是想象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里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探索、想象,有时甚至还会奇思异想。这种潜能倘若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太空。例如我在教学“认数(一)”时安排了“4>□、2<□、3=□、1<□”这四题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发现学生都写出了一种答案,没有学生想出有多种答案。在反馈时我指名几个学生进行汇报,在反馈过程中,学生自然认识到了有多种答案,就纷纷举手抢先汇报多个答案。于是从第2题开始,就有了多个不同的答案:可以填3、4.5、6、7、8、9、10。这时还有学生说:“还可以填11、12、20。”
“还可以填100。”学生越来越兴奋,我一一给予了肯定。接着我又适时引导:“答案多吗?还有其他答案吗?”学生都叫了起来:“有!”“有多少?写得完吗?”学生齐答:“写不完。”于是我在答案后面写上了省略号。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概括:“怎样的数都可以填?”学生已经脱口而出:“比2大的数都可以。”接着我又相机引导:“哪些数不可以填?”生回答:“0、1、2。”至此,学生基本掌握了解答方法,体会了”无限”的含义,也知道了有时数学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甚至可以是无限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闪出创造的火花。美国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将这种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关键在于如何培养。课堂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主渠道,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有创见地进行学习,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改革教学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