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家与PE的苟合是有风险的,出事就是大事。轻则投资者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只好分道扬镳;重则投资者血本无归,声誉扫地,企业受到重创甚至致命损失。因此PE与企业家的相互选择要慎之又慎。
除了金融行业,做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家看PE投资的态度有时会走两种极端,一种是怕和恨,怕人算计,觉得做PE的经理们太阴险,总是担心与他们打交道会有许多圈套在等着自己;恨PE投资者赚的钱太多,特别是PE投了自己的企业几年就赚了自己几十年都赚不到的钱。另一种是盲目的敬仰和依赖,觉得自己不懂资本市场,靠了这些人才能使自己的财产一下子成倍的放大,对PE的经理们奉若神明,百依百顺。
企业家看PE理性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承认双方的差异,搞清自己是谁,需要什么,设法使双方能够取长补短,在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形成暂时的战略和利益共同体,这样就有可能使PE经理与企业家成功地合作。
因分工差异而协作
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家与PE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企业家与PE投资经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分工协作。最根本的差异是,企业家最终要通过产品与服务的品牌、持续增长能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消费者;而PE经理们则要将资本注入公司,改变治理和资产,使之成为资本市场上可以溢价接受的商品,其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家和投资者。
企业家的理想与愿景与企业在产业内的地位有关,其行为关注的是企业本身的相关格局;PE经理们的理想与愿景与投资者的满意度直接相关,其行为涉及多个行业的多个企业。企业家的主要手段是管理与营销,PE经理的主要手段是资金与交易。企业家看重的是企业战略制定及其执行力,PE投资经理们看重的是交易结构、治理结构设计和退出。
各取所需 分享价值
企业家与PE配合大体发生在企业向上发展的拐点附近,企业因为要解决企业内部或外部需要资金,因为需要建立新的治理结构,而需要投资者或新的股东,这时PE就会如影随形地出现在企业周围。PE投资者为什么需要企业家?因为企业的发展能够使企业价值迅速提升,资本的价值嫁接在企业的快速增长上有可能有极高的溢价。
企业家与PE的结合类似婚姻。这种婚姻首先要价值互补。企业家对行业内局部甚至宏观生存环境的理解具有先天的优势,通过推动管理、产品、技术与服务而提升企业价值是其主要能力,企业家经过多年积累形成的产品、服务与资产是PE能够嫁接进来的基础;PE因为资本的因素实际上对行业的看法更为冷峻和宏观,对规则和机制的设立更为内行,在治理结构建设方面更为关键。在扩大企业市场规模、抢占市场、提高竞争力的战争中PE投资者不能直接上战场,但可起到储备运输弹药、武器的作用。企业因为资本嫁接进来而可能出现企业质和量发展速度的大幅飞跃。
在这种价值互补前提下,PE投资经理与企业家都必须理性地看待对方的价值。做PE的必须清楚自己本质上是服务者,你提供的金钱只有植入到企业中才可能保持很高的回报水准,你对企业的一切看法建议因为企业家认同了并把他变成经营管理行为执行到位了才有价值,企业家对行业、产品与服务和企业管理的经验水准是PE投资经理们永远不可企及的。从这个角度上看,企业家是本,PE投资经理是末,PE是依附在企业之树上的枝叶。反过来说,企业家必须认识到,企业内部人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治理结构与管理机制,PE背景的投资者最有可能帮助企业重建治理结构与管理机制,PE投资经理没有产品经营管理方面的具体经验但对行业发展宏观规律感觉更灵敏更准;至于交易结构与价格更多的博弈,看双方的实力,形成交易的过程和结果要求各方都认赌服输。企业家不能因为PE投资经理的高收入与回报就内心失衡,必须清楚,大家因为各自的本事,各挣各的钱。
慎选才能深度合作
企业家与PE合作的第一个特点是阶段性的,PE基金投资是有周期的,在规定的时间内要退出。这一条不能讳言,特别是PE投资者不能为了期望得到投资机会而有意无意遮掩这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只有在利益均衡、对企业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一致才有可能出现稳定和谐的合作。PE与企业家在战略与利益方面不能事先达成一致,而苟合的投资是有风险的,而且因为这种原因出事就是大事。
第三个特点是,企业家与PE的合作是企业各种合作中最深刻的合作,涉及到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和公司中长期发展,是基础的伙伴关系。与产品引入、经销商合作截然不同,不可能轻易解除,一旦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轻则投资者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企业业务发展缓慢,只好分道扬镳;重则投资者血本无归,声誉扫地,企业受到重创甚至致命损失。因此PE与企业家的相互选择要慎之又慎。
价格不是唯一标准
很多企业家因为融资的压力,能够乐意接受PE的苛刻的尽职调查,却并没意识到企业家也应该去考察PE,应该主动去对PE挑三拣四。要从多个角度选择PE,不能把PE们的基金规模和给出的价格高低,作为选择PE的唯一标准。
企业家在选择PE时要特别注意的是,首先是清楚自己的所长所短,知道自己需要PE补充什么;其次是要考察对方的特点长处是否与自己匹配,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第三是最重要的,选择PE投资要特别观察PE管理基金核心人物的人品个性、理念和过往业绩。
从事PE投资的人因其行业的特点确实汇集了才能出众的专业人员,也因为PE投资要涉及企业的长远战略、高端的利益分配和交易的创造灵活,对人品个性的要求更为突出。
投资不简单是钱的问题,其实投资者是有理念的,理念最深层次的因素不简单只是P E的投资喜好与风格,企业家选择PE更多的要看双方价值观是否能够产生共鸣。
此外,PE经理过往投资了什么企业,他们是否与这些企业有过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对企业家选PE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企业家在遴选PE时应该考察这些案例,从中可以看到PE经理处理企业家与自己利益时的原则与理念,看到其行事风格,然后再来做决定。尽职调查尤为重要
对PE而言,钱一旦进入企业,真正控制钱的实际就是企业家,PE只能处于博弈的弱势地位,等到PE精心设计的对企业家约束惩罚条款起作用时,实际上投资已经失败。
在这个意义上,PE投资经理选择投资目标,事先的尽职调查是最重要的。近来国内出现了一些重大的PE失败案例,仔细分析其主要原因都是违背了这个基本的业务规则,全部都是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尽职调查。尽职调查的英文原意是DUE DILIGENCE,其实就是勤奋,尽责的意思,并且把这种调查做为行业的基本行为要求。
PE要在认定对方的守信用的基础之上,事先与企业家就三到五年的战略规划达成一致,然后协调锁定各方利益关系。这是双方合作长治久安的基础。
企业家一旦与PE联姻成功,只要企业家是守规矩、信守承诺的,PE投资者对企业还是少一点指手画脚,多一些实质性的帮忙,再有就是耐心等待果实的成熟。
除了金融行业,做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家看PE投资的态度有时会走两种极端,一种是怕和恨,怕人算计,觉得做PE的经理们太阴险,总是担心与他们打交道会有许多圈套在等着自己;恨PE投资者赚的钱太多,特别是PE投了自己的企业几年就赚了自己几十年都赚不到的钱。另一种是盲目的敬仰和依赖,觉得自己不懂资本市场,靠了这些人才能使自己的财产一下子成倍的放大,对PE的经理们奉若神明,百依百顺。
企业家看PE理性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承认双方的差异,搞清自己是谁,需要什么,设法使双方能够取长补短,在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形成暂时的战略和利益共同体,这样就有可能使PE经理与企业家成功地合作。
因分工差异而协作
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家与PE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企业家与PE投资经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分工协作。最根本的差异是,企业家最终要通过产品与服务的品牌、持续增长能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消费者;而PE经理们则要将资本注入公司,改变治理和资产,使之成为资本市场上可以溢价接受的商品,其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家和投资者。
企业家的理想与愿景与企业在产业内的地位有关,其行为关注的是企业本身的相关格局;PE经理们的理想与愿景与投资者的满意度直接相关,其行为涉及多个行业的多个企业。企业家的主要手段是管理与营销,PE经理的主要手段是资金与交易。企业家看重的是企业战略制定及其执行力,PE投资经理们看重的是交易结构、治理结构设计和退出。
各取所需 分享价值
企业家与PE配合大体发生在企业向上发展的拐点附近,企业因为要解决企业内部或外部需要资金,因为需要建立新的治理结构,而需要投资者或新的股东,这时PE就会如影随形地出现在企业周围。PE投资者为什么需要企业家?因为企业的发展能够使企业价值迅速提升,资本的价值嫁接在企业的快速增长上有可能有极高的溢价。
企业家与PE的结合类似婚姻。这种婚姻首先要价值互补。企业家对行业内局部甚至宏观生存环境的理解具有先天的优势,通过推动管理、产品、技术与服务而提升企业价值是其主要能力,企业家经过多年积累形成的产品、服务与资产是PE能够嫁接进来的基础;PE因为资本的因素实际上对行业的看法更为冷峻和宏观,对规则和机制的设立更为内行,在治理结构建设方面更为关键。在扩大企业市场规模、抢占市场、提高竞争力的战争中PE投资者不能直接上战场,但可起到储备运输弹药、武器的作用。企业因为资本嫁接进来而可能出现企业质和量发展速度的大幅飞跃。
在这种价值互补前提下,PE投资经理与企业家都必须理性地看待对方的价值。做PE的必须清楚自己本质上是服务者,你提供的金钱只有植入到企业中才可能保持很高的回报水准,你对企业的一切看法建议因为企业家认同了并把他变成经营管理行为执行到位了才有价值,企业家对行业、产品与服务和企业管理的经验水准是PE投资经理们永远不可企及的。从这个角度上看,企业家是本,PE投资经理是末,PE是依附在企业之树上的枝叶。反过来说,企业家必须认识到,企业内部人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治理结构与管理机制,PE背景的投资者最有可能帮助企业重建治理结构与管理机制,PE投资经理没有产品经营管理方面的具体经验但对行业发展宏观规律感觉更灵敏更准;至于交易结构与价格更多的博弈,看双方的实力,形成交易的过程和结果要求各方都认赌服输。企业家不能因为PE投资经理的高收入与回报就内心失衡,必须清楚,大家因为各自的本事,各挣各的钱。
慎选才能深度合作
企业家与PE合作的第一个特点是阶段性的,PE基金投资是有周期的,在规定的时间内要退出。这一条不能讳言,特别是PE投资者不能为了期望得到投资机会而有意无意遮掩这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只有在利益均衡、对企业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一致才有可能出现稳定和谐的合作。PE与企业家在战略与利益方面不能事先达成一致,而苟合的投资是有风险的,而且因为这种原因出事就是大事。
第三个特点是,企业家与PE的合作是企业各种合作中最深刻的合作,涉及到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和公司中长期发展,是基础的伙伴关系。与产品引入、经销商合作截然不同,不可能轻易解除,一旦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轻则投资者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企业业务发展缓慢,只好分道扬镳;重则投资者血本无归,声誉扫地,企业受到重创甚至致命损失。因此PE与企业家的相互选择要慎之又慎。
价格不是唯一标准
很多企业家因为融资的压力,能够乐意接受PE的苛刻的尽职调查,却并没意识到企业家也应该去考察PE,应该主动去对PE挑三拣四。要从多个角度选择PE,不能把PE们的基金规模和给出的价格高低,作为选择PE的唯一标准。
企业家在选择PE时要特别注意的是,首先是清楚自己的所长所短,知道自己需要PE补充什么;其次是要考察对方的特点长处是否与自己匹配,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第三是最重要的,选择PE投资要特别观察PE管理基金核心人物的人品个性、理念和过往业绩。
从事PE投资的人因其行业的特点确实汇集了才能出众的专业人员,也因为PE投资要涉及企业的长远战略、高端的利益分配和交易的创造灵活,对人品个性的要求更为突出。
投资不简单是钱的问题,其实投资者是有理念的,理念最深层次的因素不简单只是P E的投资喜好与风格,企业家选择PE更多的要看双方价值观是否能够产生共鸣。
此外,PE经理过往投资了什么企业,他们是否与这些企业有过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对企业家选PE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企业家在遴选PE时应该考察这些案例,从中可以看到PE经理处理企业家与自己利益时的原则与理念,看到其行事风格,然后再来做决定。尽职调查尤为重要
对PE而言,钱一旦进入企业,真正控制钱的实际就是企业家,PE只能处于博弈的弱势地位,等到PE精心设计的对企业家约束惩罚条款起作用时,实际上投资已经失败。
在这个意义上,PE投资经理选择投资目标,事先的尽职调查是最重要的。近来国内出现了一些重大的PE失败案例,仔细分析其主要原因都是违背了这个基本的业务规则,全部都是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尽职调查。尽职调查的英文原意是DUE DILIGENCE,其实就是勤奋,尽责的意思,并且把这种调查做为行业的基本行为要求。
PE要在认定对方的守信用的基础之上,事先与企业家就三到五年的战略规划达成一致,然后协调锁定各方利益关系。这是双方合作长治久安的基础。
企业家一旦与PE联姻成功,只要企业家是守规矩、信守承诺的,PE投资者对企业还是少一点指手画脚,多一些实质性的帮忙,再有就是耐心等待果实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