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海军陆战队,如同大海一样神秘不可测,这支部队在军中被誉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
在建国80周年之际,重温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英雄本色,感受其所带来的激励和震荡,相信每个国人都当为之骄傲和自豪——
浮沉中问世
在我国,海军陆战队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914年,孙中山建立民国政府之时,在原清朝海军警卫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一个海军陆战营,到了1927年,其总兵力扩大到2个混成旅、4个补充团和2个独立团,但由于当时的民国政府从精力到财力都无力扶持其规模的再度扩大,因此新生的海军陆战队自组建初期,几乎没有什么重大建树,平平淡淡地渡过了“成长期”。
虽说民国时期的中国海军陆战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壮举,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的率领下,海军陆战队随江防舰队护卫孙中山从桂林经梧州东下广州,平息了陈炯明的叛乱。这是海军陆战队在叶剑英的率领下执行的一次任务,对年轻的中国海军陆战队来说是一次成长的历练。
在抗日战争初期,由于国民政府的海军舰艇几乎全被日军击沉或自沉,在丧失了制海权后,海军陆战队很难发挥威力。其官兵在失去战舰后,纷纷以不同形式参加了陆上的战斗行动,于是海军陆战队很快就被撤编。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军陆战队就像飘浮在海上的一枚树叶,随着风起云涌,便消失在浪涛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组建自己的海军陆战队。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夺取仍被国民党军所占的岛屿,专门组建了海军陆战第1团。朝鲜战争结束后,部分援朝部队被划拨到陆战队,其兵力曾一度高达8个师、11万人。不过1957年1月,陆战队在中央军委调整全军组织编制时被撤编,退出了历史舞台。
1979年,为应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南海地区快速部署任务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重组海军陆战队,并以旅的编制配属三个舰队。1980年5月,中国海军陆战队第1旅在海南岛正式成立。1990年代,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台海局势,海军陆战队再次扩编。
时至今日,中国海军陆战队已发展成由两栖侦察兵、陆战步兵、装甲坦克兵、炮兵、防化兵、通信兵、工程兵等诸兵种合成的能快速反应的两栖作战力量,成为两栖作战的拳头部队。
探索中发展
在1979年再建之初,原本来自陆军的这些海军陆战队队员,摇身一变成了“非海非陆”的新兵种,虽然之前曾有过海军陆战队,但实质上的训练、战技应用等都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新成立的海军陆战队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实用的经验可继承。海军陆战队队员们面临的是一条边探索边发展的道路。
面对这样的情况,海军陆战队先从干部开始进行拆拼组合,首先让他们到陆军院校去学战术,然后再送到海军院校去学海军知识,回来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当时,从上到下,周有周总结,月有月总结,年有年总结,各部门有各部门总结,各小组有各小组总结。功夫不负有心,在摸索中,陆续形成了适合于海军陆战队的训练方案。真正意义上的海军陆战队逐渐步入正轨,开始了她的茁壮成长。
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成长反映出来的不是简单的建制与发展、训练与实战,而是一种民族的精神,一种崛起后的中华民族蒸蒸日上的精神。
精兵练就第一步
——与大海合一
中国海军陆战队训练的严格程度可与欧美等军事强国相媲美。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炼狱”似的训练,目前的海军陆战队队员的素质、技能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既然是海军的一个兵种,所有队员就得先适应大海,而海上训练的初级科目就是抗眩晕训练。部队一到海上,新队员们开始时像一群欢蹦乱跳的小鸟,可没过多久,随着船的上下起伏,队员们的身体就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肚子里更像打翻了五味瓶,一张口就呕了出来,身体也开始发软,几乎无法站立,一个个垂头丧气,刹时间变成了“弱小残兵”。但为了让他们从受不了到完全适应,队长把那些躲着不动的队员都集合到一起,让他们到餐厅、厨房等狭窄的空间站着,直到克服眩晕症。通过这样强迫的方式,让队员在海上能像陆地上一样自如行动。
为了适应未来的远海登陆作战,对海军陆战队员进行耐热耐渴训练更是不可或缺。在超过40℃的高温天气,陆战队员们被拉到海边训练,毒辣辣的太阳直射到身上,从地底下冒上来的热气使人异常憋闷。很快汗水便像决了堤的河水奔涌而出,眨眼间衣服就全都湿透了,粘粘的贴在身上,就像穿着一套紧身衣,那感觉就像一万只蚂蚁在周身爬行。身体中的热量已经没有地方散了,头开始发晕,身体开始发飘,胃里就像包着一团火,不喷出来就会被烧焦了。
在身体快被“烤焦”之后,紧接着便是下海进行游泳训练。在岸上被阳光晒得无处逃避,刚一入水的确感觉舒服不少,但刚刚还像火炭一样的身体,在海水中逐渐变凉,不到20分钟,身体就开始发僵,嘴唇开始发紫,下颌抖的频率也越来越快,整个身体几乎缩成一团。之后,终于可以出水了。刚刚经过海水浸泡的皮肤,经过强光一晒,水立刻就被蒸发掉了,海水中的盐分却留在了身上,除了依旧灼热得难以忍受外,还增加了更多的不适感。由岸上到海里,再由海里到岸上,这样反复训练,没过两三天,队员皮肤上就会起一层水泡……
这仅仅是海军陆战队训练场上的一个小小剪影,但内此可以看出他们的日常训练是多么严苛,初级训练尚目如此,遑论更为专业的特种兵进阶训练了。
精兵演练检验实战水平
这是一次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的实兵演练——
演习号角吹响了,海军陆战队庞大的海上编队急速驶进了登陆地域。到达泛水地域后,两栖登陆舰就像浮出水面的一条巨鲸,缓缓地张开了“铁嘴”。两栖坦克开始从登陆舰的门桥中爬了出来,接着,泛水后的两栖装甲车辆也由中间向两翼展开,最终排成一个整齐的横队。
登陆是演习最紧张的阶段,也是战斗中最艰难的时刻,此时若是被“敌人”的直瞄火器锁定,战斗力就会受到重创。一声令下,两栖装甲车辆尾部的水流喷出很远,冲击开始了!海军陆战队的战车开始向“敌”岸猛冲过去,防浪板上翻涌的水花四溅到了坦克的炮塔上,两栖坦克和装甲车辆随着海浪在水中上下起伏,一会儿步入波谷,仿佛被大海所吞噬;一会儿又浮出水面,重展“蛟龙”的英姿。
从水中登陆滩头处处险象环生,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敌人”的陷阱。但到了“敌”岸边的水际滩头,要想全部排除“敌岸”密布的反坦克障碍物也没那么容易,有时比打掉敌人一个碉堡还难。看看那长长的轨条砦(zhái),斜斜地向海中伸出,装甲车辆一旦撞上,就会被其“粘住”不能动,之后就成了
在建国80周年之际,重温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英雄本色,感受其所带来的激励和震荡,相信每个国人都当为之骄傲和自豪——
浮沉中问世
在我国,海军陆战队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914年,孙中山建立民国政府之时,在原清朝海军警卫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一个海军陆战营,到了1927年,其总兵力扩大到2个混成旅、4个补充团和2个独立团,但由于当时的民国政府从精力到财力都无力扶持其规模的再度扩大,因此新生的海军陆战队自组建初期,几乎没有什么重大建树,平平淡淡地渡过了“成长期”。
虽说民国时期的中国海军陆战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壮举,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的率领下,海军陆战队随江防舰队护卫孙中山从桂林经梧州东下广州,平息了陈炯明的叛乱。这是海军陆战队在叶剑英的率领下执行的一次任务,对年轻的中国海军陆战队来说是一次成长的历练。
在抗日战争初期,由于国民政府的海军舰艇几乎全被日军击沉或自沉,在丧失了制海权后,海军陆战队很难发挥威力。其官兵在失去战舰后,纷纷以不同形式参加了陆上的战斗行动,于是海军陆战队很快就被撤编。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军陆战队就像飘浮在海上的一枚树叶,随着风起云涌,便消失在浪涛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组建自己的海军陆战队。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夺取仍被国民党军所占的岛屿,专门组建了海军陆战第1团。朝鲜战争结束后,部分援朝部队被划拨到陆战队,其兵力曾一度高达8个师、11万人。不过1957年1月,陆战队在中央军委调整全军组织编制时被撤编,退出了历史舞台。
1979年,为应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南海地区快速部署任务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重组海军陆战队,并以旅的编制配属三个舰队。1980年5月,中国海军陆战队第1旅在海南岛正式成立。1990年代,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台海局势,海军陆战队再次扩编。
时至今日,中国海军陆战队已发展成由两栖侦察兵、陆战步兵、装甲坦克兵、炮兵、防化兵、通信兵、工程兵等诸兵种合成的能快速反应的两栖作战力量,成为两栖作战的拳头部队。
探索中发展
在1979年再建之初,原本来自陆军的这些海军陆战队队员,摇身一变成了“非海非陆”的新兵种,虽然之前曾有过海军陆战队,但实质上的训练、战技应用等都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新成立的海军陆战队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实用的经验可继承。海军陆战队队员们面临的是一条边探索边发展的道路。
面对这样的情况,海军陆战队先从干部开始进行拆拼组合,首先让他们到陆军院校去学战术,然后再送到海军院校去学海军知识,回来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当时,从上到下,周有周总结,月有月总结,年有年总结,各部门有各部门总结,各小组有各小组总结。功夫不负有心,在摸索中,陆续形成了适合于海军陆战队的训练方案。真正意义上的海军陆战队逐渐步入正轨,开始了她的茁壮成长。
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成长反映出来的不是简单的建制与发展、训练与实战,而是一种民族的精神,一种崛起后的中华民族蒸蒸日上的精神。
精兵练就第一步
——与大海合一
中国海军陆战队训练的严格程度可与欧美等军事强国相媲美。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炼狱”似的训练,目前的海军陆战队队员的素质、技能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既然是海军的一个兵种,所有队员就得先适应大海,而海上训练的初级科目就是抗眩晕训练。部队一到海上,新队员们开始时像一群欢蹦乱跳的小鸟,可没过多久,随着船的上下起伏,队员们的身体就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肚子里更像打翻了五味瓶,一张口就呕了出来,身体也开始发软,几乎无法站立,一个个垂头丧气,刹时间变成了“弱小残兵”。但为了让他们从受不了到完全适应,队长把那些躲着不动的队员都集合到一起,让他们到餐厅、厨房等狭窄的空间站着,直到克服眩晕症。通过这样强迫的方式,让队员在海上能像陆地上一样自如行动。
为了适应未来的远海登陆作战,对海军陆战队员进行耐热耐渴训练更是不可或缺。在超过40℃的高温天气,陆战队员们被拉到海边训练,毒辣辣的太阳直射到身上,从地底下冒上来的热气使人异常憋闷。很快汗水便像决了堤的河水奔涌而出,眨眼间衣服就全都湿透了,粘粘的贴在身上,就像穿着一套紧身衣,那感觉就像一万只蚂蚁在周身爬行。身体中的热量已经没有地方散了,头开始发晕,身体开始发飘,胃里就像包着一团火,不喷出来就会被烧焦了。
在身体快被“烤焦”之后,紧接着便是下海进行游泳训练。在岸上被阳光晒得无处逃避,刚一入水的确感觉舒服不少,但刚刚还像火炭一样的身体,在海水中逐渐变凉,不到20分钟,身体就开始发僵,嘴唇开始发紫,下颌抖的频率也越来越快,整个身体几乎缩成一团。之后,终于可以出水了。刚刚经过海水浸泡的皮肤,经过强光一晒,水立刻就被蒸发掉了,海水中的盐分却留在了身上,除了依旧灼热得难以忍受外,还增加了更多的不适感。由岸上到海里,再由海里到岸上,这样反复训练,没过两三天,队员皮肤上就会起一层水泡……
这仅仅是海军陆战队训练场上的一个小小剪影,但内此可以看出他们的日常训练是多么严苛,初级训练尚目如此,遑论更为专业的特种兵进阶训练了。
精兵演练检验实战水平
这是一次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的实兵演练——
演习号角吹响了,海军陆战队庞大的海上编队急速驶进了登陆地域。到达泛水地域后,两栖登陆舰就像浮出水面的一条巨鲸,缓缓地张开了“铁嘴”。两栖坦克开始从登陆舰的门桥中爬了出来,接着,泛水后的两栖装甲车辆也由中间向两翼展开,最终排成一个整齐的横队。
登陆是演习最紧张的阶段,也是战斗中最艰难的时刻,此时若是被“敌人”的直瞄火器锁定,战斗力就会受到重创。一声令下,两栖装甲车辆尾部的水流喷出很远,冲击开始了!海军陆战队的战车开始向“敌”岸猛冲过去,防浪板上翻涌的水花四溅到了坦克的炮塔上,两栖坦克和装甲车辆随着海浪在水中上下起伏,一会儿步入波谷,仿佛被大海所吞噬;一会儿又浮出水面,重展“蛟龙”的英姿。
从水中登陆滩头处处险象环生,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敌人”的陷阱。但到了“敌”岸边的水际滩头,要想全部排除“敌岸”密布的反坦克障碍物也没那么容易,有时比打掉敌人一个碉堡还难。看看那长长的轨条砦(zhái),斜斜地向海中伸出,装甲车辆一旦撞上,就会被其“粘住”不能动,之后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