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o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下文结合实际案例,主要针对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支撑体系荷载计算及施工中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所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经验,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施工管理以及施工管理措施的改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转换层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总面积31564m2,建筑高度为71.6m,层数19层,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四层18-26/A-M为设备转换层,框支梁总共8道,最大梁截面为800mm×2020mm,层高为5.8m。首层、二层板面活荷载标准值均为4.0KN/m2。
  2、施工要点分析
  2.1、框支梁下的二层梁板结构承载能力不足,经分析,该工程的框支梁施工荷载传递的最不利截面如图一所示。因此,在选择施工方法时,必须慎重地对二层及二层以下结构进行承载能力的验算,不足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二层及二层以下结构的安全。
  2.2、框支梁自重及其施工荷载是通过模板支撑系统传递到二层及二层以下的梁板结构上进行卸载的,因此,对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必须满足技术要求。
  2.3、框支梁截面大,砼浇筑后,内外温度差有可能超过25 0C。因此,应按大体积砼施工要求,做好养护期间的保温工作,防止产生温差裂缝。
  3、转换层框支梁结构承载能力计算
  结构转换层框支梁施工荷载(含结构自重、模板重、支撑架重及施工活荷载等)是通过模板支撑架传递到二层楼面(转换层部位为架空层,无三层板面),再传到首层,最后传递到地下室底板。
  3.1、首层楼面结构承载能力
  设计使用荷载: 4.0×1.4=5.6KN/m2
   楼面80厚装修层:0.08×20×1.2=1.92KN/m2
   小计:[P1]=5.6+1.92=7.52KN/m2
  3.2、二层楼面结构承载能力
  由于转换层模板支设时,按施工进度此时,二层楼板已浇筑十八天,承载力暂按设计强度乘以0.8考虑。
  则[P2]=7.52×0.8=6.02KN/m2
  二层、首层承载力
  [P]=[P1]+[P2]=7.52+6.02=13.54KN/m2
  3.3、结构支承能力分析
  由于荷载通过钢管支撑系统最后传递到地下室底板,所以满足承载要求。
  4、转换层、首层、地下室高支模支撑系统验算
  因荷载通过钢管支撑系统最后传递到地下室底板,则只需计算钢管支撑系统是否满足承载要求即可。
  4.1、钢管、扣件技术条件:
  4.1.1、钢管:
  外径48mm,壁厚3.5mm,截面积A=489mm2,每米重3.84Kg,截面抵抗矩W=5080mm3,抗压强度允许值[f]=205N/mm2。
  4.1.2、扣件:
  抗滑移实验荷载7KN时位移值Δ1≤7.0mm,
  10KN时位移值Δ2≤0.5mm,
  偏心矩e=53mm。
  4.1.3、鋼管承载力〔N〕计算:
  根据材料力学压弯构件计算公式
  N M
  —— + ——≤f进行验算
  φA W
  M=e·N代入上式得
  fφAW
  〔N〕≤————
  W+φAe
  π
  式中W为截面抵抗矩:W= —— (D3-d4/D)=5075mm3
  32
  e=53mm
  φ:根据计算长度取水平横杆步距1.5m,长细比λ=L/i=95,查得
  1
  稳定系数φ=0.588(回转半径i= ——√D2+d2= 15.78mm
  4
  π
  截面积:A= ——(D2-d2)=489mm2
  4
  205×0.588×489×5075
  〔N〕≤——————————— = 14675N
   5075+0.588×489×53
  则截面承载能力〔N〕=14.68KN
  4.2、结构转换层板钢管支撑架立杆间距验算
  结构转换层层高5.8m,板厚300mm,用18mm厚多层板做底模,100×100mm木方做龙骨,Φ48钢管架做楼板模板支撑系统,次龙骨距300mm,主龙骨间距1000mm。
  荷载计算
  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7.5KN/m2
  模板自重0.3KN/ m2
  钢管自重1.0KN/ m2
  施工活荷载2.5KN/ m2
  静载安全系数取1.2,施工活荷载安全系数取1.4
  合计: 14060N/ m2
  钢管每区格面积为:1.0×1.0=1.0 m2
  每根钢管承受的荷载 1.0×14060=14.06KN<〔N〕=14.68KN
  根据以上分析,钢管架1000mm×1000mm能满足要求。
  4.3、结构转换层梁钢管支撑架立杆间距验算
  结构转换层梁最大截面为800×2020,采取高支模系统设计,底部加设扫地杆。梁下每排需四根立杆,排距0.6m(截面见图一)。计算如下:
  (一)荷载取值:
  1、新浇砼自重 24KN/m3
  2、钢筋自重 1.0~1.5 KN/m3
  3、模板自重 0.3~0.5KN/m2
  4、钢管自重 0.5KN/m2
  5、施工活荷载2.5KN/m2
  6、静载系数取1.2,施工活荷载安全系数取1.4
  (二)、模板支撑系统验算
  梁最大截面800×2020,根据现场施工具体情况为例计算,
  1、杆件布置
  板下立杆间距1.0×1.0m,大梁下每排4根间距0.6m,水平排距0.5m。
  2、荷载组合
  砼自重: 24×(0.8×2.02+0.30×0.75×2)=49.58KN/m
  钢筋自重:1.5×(0.8×2.02+0.30×0.75×2)=3.099KN/m
  模板自重:0.5×(4.04-0.3×2+0.75×2+0.8)=2.87KN/m
  钢管自重:0.5×2.8=1.4KN/m
  静载:1.2×﹙49.58+3.099+2.87+1.4﹚=68.34KN/m
  活载:1.4×2.5=3.5KN/m
  总荷载:68.34+3.5=71.84KN/m
  3、验算单钢管承受荷载:
  71.84×0.5
  N= ———————=8.98KN<〔N〕=14.68KN
  4
  则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
  N<2×6〔τ〕=12KN 满足要求(双扣件)
  4.4、转换层框支梁施工时各层支撑系统强度的验算
  转换层部位、首层支撑在转换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地下室重新按照转换层相同部位搭设方式进行搭设,支撑系统搭设加固必须一次到位且支顶牢靠。具体验算如下:
  4.4.1、根据5.3计算得大梁荷载71.84KN/m
  4.4.2、结构板承受荷载允许值:
  二层楼面[P2]=6.02KN/m2
  首层楼面[P1]=7.52KN/m2
  4.4.3、对首层地下室支撑系统受力分析,首层支撑系统承受荷载大于地下室支撑系统承受荷载。现对首层支撑系统进行验算。
  取板受力L=2.8m,则该部位荷载二层[P2]1=6.02×2.8=16.856KN/m
  首层[P1]1=7.52×2.8=21.056KN/m
  首层钢管及模板荷载:1.0×2.8=2.8KN/m2
  4.4.4、首层立杆框支大梁同部位下单根钢管受力N2=(71.84-16.9-2.8)×0.5/4=6.52KN<〔N〕=14.68KN
  N2<2×6〔τ〕=12KN 满足要求(双扣件)
  因此此层大梁同部位下支撑符合要求,同理地下室与大梁同部位下支撑满足要求。
  4.4.5、框支大梁及其同部位下梁的两则立杆加设连续剪刀撑。
  5、转换层施工注意事项
  5.1、转换层砼浇筑前检查
  (1)、按本方案检查钢管立杆的位置、间距、垂直度等。
  (2)、檢查扫地杆、水平拉杆及斜支撑的位置及扣件紧固程度。
  (3)、检查立杆上端搁栅与大横杆的搁置间距,探头长度是否偏位等。
  (4)、检查是否有损伤钢管。
  5.2、砼浇筑过程中检查注意事项
  (1)、砼浇筑应从短边方向开始沿长边方向,循序渐进浇筑,保持高支模系统受力均匀,避免产生偏心压力。
  (2)、砼浇筑过程中,施工作业面与泵机操作人员要设专人,采用有效通讯工具进行不断联系,防止因水平输送管移动不及时造成砼大量堆积出现超载现象。
  (3)、模板检查修理人员要坚守岗位,认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补,防止出现跑模漏浆现象。
  (4)、支撑系统检修人员要紧跟砼浇筑进度,不断检查立杆有无移动、上浮和下沉现象,检查水平杆、斜支撑及扣件有无松动,发现问题立即修复。若发现高支模系统出现失稳、变形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通知施工值班负责人,立即停止浇筑作业,并马上派人进行加固修复,待完全修复后再进行砼浇筑作业。
  6、安全措施
  6.1、考虑四层框支转换层大梁的施工,荷载较大,因此地下室和首层高支模系统在框支转换大梁范围内待框支模大梁施工后达到设计强度再拆除。模板及其高支模系统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并严格执行拆模通知书制度。
  6.2、拆除程序:拆主梁顶撑横杆、梁卡、底模→拆次梁顶撑横杆、梁卡底模→拆板顶撑横杆、底模→清理模板、木枋→拆三、二、一步大小横杆、立杆。
  6.3、高支模系统搭设及作业与拆除前必须按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4、搭设、拆除排架的工人必须经培训、考核,取得安全操作证并经体检合格,方可上岗。
  6.5、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严禁穿高跟鞋、拖鞋进场作业,工具及零件应放在工具包内,服从指挥,集中思想,相互配合,拆卸下来的材料不准乱抛、乱扔,严禁在排架上嬉笑打闹。
  6.6、在高支模系统搭设、作业等过程中必须定专人负责进行对高支模系统全面巡回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确认后再进行下一工序的作业。
  
  结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是对施工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因素。而且建筑质量控制是一项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 只有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并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参考文献
  
  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杜荣军,混凝土工程模板与支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杨跃,高层建筑施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通过对目前应用于低压配电网中的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及其主要部件进行分类比较,剖析了各类产品各自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低压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及控制器产品的发展趋势提出一
摘要:庞大的建筑能耗,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建筑节能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 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本文从建筑节能的基础出发,对建筑节能设计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措施;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多。照明能源作为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针对降低建筑能耗,同时电气设计在保证可靠、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的采取节能措施,帮助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率。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民用建筑电气的设计中最大限度体现节能,保证节能的效果。  关键词:民用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成熟,建筑除了数量开始逐渐增多之外,建筑高度也在逐渐增加,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结构复杂、施工量大、周期长、质量不能保证等特殊性,实际设计施工中存在有一些难题。本文从结构设计角度出发,主要探讨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及相关问题,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
厂用电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厂用电的安全可靠直接关系到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为了保证厂用电系统的可靠性,通常在设计时会采用几路不同的电源,同时为了防止一路电源故障时影响对
摘 要: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具有可控性好、地层适应面广、造价较低、施工便捷等优点。分析了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近几年来在各大堤防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施工工序,研究了其工艺技术和参数的选择。  关键词:高压喷射灌浆;堤防防渗;防渗墙;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U21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是一种利用射流切割技术在地层原位对土体进行加固的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快速的发展着,建筑设计在建筑行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城市规划设计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对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关键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通过加强对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的分析,可以不断的
【摘要】:在电力安全管理的施工中,也就是在电能作为动力施工这一工程的施工进行中,来进行组织全部的治理活动,并使这一活动是安全的。伴随着我国现有经济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我们也越来越需求电力,从而导致了相应日益增加的电力施工建设项目。就现阶段而言,发展与改革并存是我国电力行业的特点,有诸多问题还存在于电力施工过程中。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了方法来应对电力安全管理施工中的问题。  【
摘要:本文章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了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方面的应用技术,重点就如何有效的控制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差裂缝,通过对原材料的合理配比从根本上解决了裂缝的出现。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方法、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实况   某住宅楼工程长42.5m,宽27m,高62m,地上共16层,另地下室1层,地下室层高3.6m,建筑物首层层高4.5m,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堤坝工程是蓄积水源、防御洪水侵袭的重要设施,堤坝的施工质量对工程至关重要。在堤坝工程中,渗漏严重的影响到工程的结构安全,所以文章对于堤坝工程中防渗加固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使堤坝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坝;防渗加固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堤坝工程出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