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牡丹亭》的女性传播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44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汤显祖的《牡丹亭》一经问世,备受明清女性青睐,在明清女性读者心中普遍激起强烈共鸣。明清女性积极参与了《牡丹亭》的演出、阅读、评点、刊印的各种艺术活动,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传播现象。
  【关键词】《牡丹亭》;女性;传播
  《大学语文》教材都选了汤显祖的传世名作《牡丹亭·惊梦》一出作课文。由于大学语文主要面向大学中文系以外的专业开设,如能在课堂上对《牡丹亭》问世后对明清女性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作些介绍和分析,对于拓展本科生思维向度、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古代戏曲文化流播的具体情况,有着十分明显的价值。
  汤显祖的《牡丹亭》一经问世就受到观众读者的热烈欢迎,以致“家喻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作品提倡“至情”和以“情”格“理”的思想,呼吁人性的解放,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强调女性的自主意识,对当时“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程理学进行了极大挑战。又因为性别、身份、年龄、心理、习惯等因素与作品的女主人公有较强的共性,《牡丹亭》备受明清女性青睐,在明清女性读者心中普遍激起强烈共鸣,引发“《牡丹亭》唱彻秋闺,惹多少好儿女拼为他伤心到死”的悲情现象。明清女性积极参与了《牡丹亭》的接受与传播,她们对《牡丹亭》演出、阅读、评点、刊印的各种艺术活动使作品不断被搬演,四百年来仍在舞台上绚丽流转且大放异彩。
  一、明清女性参与《牡丹亭》的舞台演出
  清时期女性参与《牡丹亭》的戏剧演出,是一种较独特的文学接受现象。从戏剧历史的发展看,《牡丹亭》的文本传播面应超过其舞台传播,这与文字及文本的传播功能有关。作为戏曲的《牡丹亭》,舞台传播虽然是其艺术生命力的最根本归宿,但由于封建社会的演员限于所处的社会地位被剥夺了学习文化的权利,因此他们固然有十分丰富的演剧经验,高超的表演技能,可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资料却少得可怜;再加上由于戏曲在当时处于“小道”的位置,明清朝廷禁止女性观戏、当时女子地位的低下及私密性的特点,客观上影响了《牡丹亭》女性演出戏剧记录的文献资料的产生与留存。即便如此,由于《牡丹亭》的经典性与划时代的思想及艺术成就,明清时的一些文人笔记、日记、观剧诗作及其他相关的资料仍然再现了明清时大量女性轻歌曼舞、品读吟哦,流转于杜丽娘、柳梦梅的“情与梦”中的生动画面。《牡丹亭》一经问世,就成为明清戏曲舞台上的一个长演不衰、备受欢迎的剧目,无论官绅仕家、商贾武臣还是平民百姓,都在不同演出场所来观看演出。
  在私家演出《牡丹亭》的,除了家班,还有一些民间的职业戏班。汤显祖在世时,就有民间的职业戏班在私家的堂会上演唱《牡丹亭》。乾隆时代江南苏州、扬州一带,盛行女子昆班,其中的女伶大都擅长《牡丹亭》的表演,这些女演员或在乡野戏台,或在楼馆茶社,大多以折子戏的形式尽情演绎着《牡丹亭》。
  二、明清女性参与《牡丹亭》的文本阅读
  《牡丹亭》“书初出时,文人学士,案头无不置一本”。不仅男子热衷予《牡丹亭》的阅读,明清女性对《牡丹亭》的文本阅读也形成一种奇特景观。《牡丹亭》问世之后,汤显祖就拥有众多的闺阁读者、红粉知音。不同阶层的女子通過不同途径认识了《牡丹亭》,阅读《牡丹亭》,表现为阅读群体的普遍性,她们可能是烟花巷的青楼女子,也可能是演唱《牡丹亭》的女演员或是闺阁小姐、贵族夫人乃至皇后嫔妃。
  《牡丹亭》以现实的手法展现了情与理、情与权的相悖冲突,从不同方面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否定,尤其展现了女性在封建婚姻制度下的寂寥、空虚与痛苦,成为千千万万个明清社会现实中女性的代言,又以浪漫的手法描写了年轻男女出生入死来“以情格理”,并终究赢得“至情”的“大团圆”,这给予明清社会现实中女性以憧憬和向往的无限空间,萌生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美好期盼。作为宣泄内心的寂苦、悲愤与抒发自由追求两情相悦的“至情”社会的理想载体,再加上其优美的曲词、曲折的情节尤其是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牡丹亭》理所当然地在明清女性中最爱,被明清女性掀起“热捧”狂潮。
  三、明清女性对《牡丹亭》的评点传播
  明清女性不仅仅局限于《牡丹亭》文本的阅读,她们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审美体验,通过眉批夹注与著文评论的方式得到畅快淋漓的宣泄。《牡丹亭》自诞生“百余年来,诵此书者如俞二娘、小青,闺阁中多有解人……惜其评论皆不传于世”。据统计,明清女子涉足《牡丹亭》批评的女子有16人。这在明清时期女性被排斥于文学之外的社会大背景下,可谓蔚为大观。
  明末建武女子黄淑素的《牡丹亭评》是留给后人关于《牡丹亭》最早的女子评论。此文不仅对《牡丹亭》结构主线、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乃至语言都作了独到评说,更是将《牡丹亭》与《西厢记》作比较,得出“《西厢》生于情,《牡丹》死于情也”的精辟评判,强调了作品的“至情”思想。黄淑素评论站在了女性立场,关照当时的女性生存环境,喊出了女性的愤懑,也表现了女性的自信,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时代特征,也体现女性评论的特征。
  总之,《牡丹亭》以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的“至情”思想,唤起了明清女性“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青春的觉醒与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杜丽娘的私密阅读的情感启蒙、闺阁少女的青春觉醒、自由争取“折桂之夫”“蟾官之客”的理想爱情正体现了明清广大女性的共同心声。明清女性对《牡丹亭》的演唱、阅读及评点等不同形式的接受与传播实际是结合自己的境遇对杜丽娘的心路历程进行不同版本的重新演绎。她们用智慧更用生命去感同身受,勾画一幅幅即时版的《牡丹亭》,谱写《牡丹亭》明清女性接受与传播史上或凄婉缠绵或清冽俊美风格各异的华美乐章。
  作者简介:朱明言(1978.1-),男,湖北潜江人,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研究方向:文学评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胡忌、刘致中:《昆剧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其他文献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歌声是实验小学道德讲堂的第一课堂,每个课间全校师生都能听着这首歌,轻唱着这首歌,让歌声飘进每个人的心中……  道德讲堂意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宣传中华美德,褒扬社会上的好人好事,营造和谐有序,文明健康的社會氛围。为此,学校决定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星期三下午队日活动时间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全校各班利用队日活动课的时间,分别举行了以“诚信在我心中”、“文明礼仪伴我行”、“身边的榜样”
期刊
为引导学生与书为友,该校将“经典诵读”引进校园,制订了《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古诗古韵考级方案》; 向学生推荐了百部好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他们读好书;设立“图书长廊”, 开展书的漂流活动,由学生各带一至两本好书在班级、班际漂流,开展新书介绍会、我与好书交朋友、好书伴我成长等促进好书的交互流通;利用黑板报、苗苗广播站开展读书交流、好书推荐等读书活动,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读书方面的知识;开展“爱
期刊
时光如白驹过隙,有时候快的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在梦中,不再清晰,就像记忆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纱,就像第二天醒来,已分不清梦中的你和现实中的你。  此刻,我是多么的想见你。  离我们实现共同梦想的日子还有不过半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们正在互相逗着,突然我哭了,我害怕分别,害怕没有你在的日子。那天月台上,我们对彼此许下承诺,承诺研究生一定要在同一座城市读,然后共同努力组建我们的幸福家庭。从那以后,为了我们彼此的
期刊
【摘 要】鲁讯先生说过: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心是教育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教育成功的动力。所以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枯竭。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如何让秉性调皮捣蛋、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性格叛逆的中职学生更好更健康成长、成才更是一个慢活儿、细活。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分析我总结出了用关怀的爱、欣赏的爱、包容的爱、等待的爱浇灌他们,顺应他们自身发展规律,定将开出美丽的花儿。  【关键词】中职学生;爱;发展规
期刊
《钢琴课》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艾达自从6岁起就拒绝说话,只用钢琴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她带着9岁的私生女和心爱的钢琴坐海船颠簸着去和父亲许配的素未谋面的未婚夫一起生活。但是未婚夫是一个自私而实际的人,因为路途不便、遍地沼泽和稀泥,即使艾达据理力争,他还是狠心地把艾达心爱的钢琴遗弃在海滩上。举行婚礼仪式时下起倾盆大雨,艾达一直担心着遗留在海滩上的钢琴。后来,艾达哀求邻居贝恩斯带她和女儿到海边看
期刊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它既是文化交往的工具,具有实用价值,也是一门独放异彩的艺术而富有欣赏价值。发扬书法这一优良传统,普及汉字书法知识,这对于建设精神文明,增强青少年文化修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字书法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升华。几千年来,它除了承载文字交流作用之外,它那独特的线条之美,又表达了多少人的思想感情,甚至成了人格的标志。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书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
期刊
从上世纪1960年到90年代初,我的家庭教育,以培养子女的道德修养为宗旨,以生活实践中的实例为教材,以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家教成效显著:培育了四个子女成才,报效国家,孝敬父母;打造了一个和谐家庭,树立起美德家风,受到人们的称赞。在家教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是逐步深化的  开展家庭教育,在认识上从肤浅到逐渐深入,再到重视狠抓,经过了几年时间。1955年,我家有四个子女(两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要真正做好,却必须花点儿心思来研究。本文从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旨在探索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才能成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怎样才能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构建起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力求在这个古老的话题上,再创新篇。  【关键词】班主任;随想;挑战;成长  近一时期,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形成、完善。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期刊
【摘 要】三界神作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地方大神,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三界神信仰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则起源于近代,通过对三界神信仰研究资料的梳理,我们发现学者们对三界神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从文化地理学视角看三界神信仰圈,二是以历史学视角对三界神信仰流变的考察,三是从人类学视角看三界神信仰,四是从语言学角度对三界神经文唱本的解读,五是国外学者对三界神传说的研究。  【关
期刊
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雅各布森在翻译理论研究中引入符号学,尤其是皮尔士的符号与意义的理论。他认为对词义的理解取决于翻译,不应该像罗素所说的经验决定对词义的理解,认为“没有符号就没有意义”。由此,他提出了翻译的三种类型: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1  语内翻译,即在同一语言内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转述,或者在民族文化中,不同时代对传统进行阐释赋予其时代意义。中华民族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