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语文诵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twan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三条主线的课程观点已被广泛接受。目前,世界各国的教学课程和内容不断创新,从“教材就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到“让世界成为学生的全部教材”,其核心就是为了使课程更能适应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使学校教育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发展,融个性化教育于学校教育中,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
  这种课程观的特点是强调人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活动与体验,注重人的未来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角色愈发凸显出来。基于师生角色的变化,现以语文诵读教学为例,谈一点我个人对语文体验式教学法的认识。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其本质是使学生可以能动性地学,教师能够创造性地教。体验式教学法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而体验式教学法则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自己对学习负主要责任。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自主发展。
  第二,学生的实践性。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交流与合作,在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体验,从而完成对知识的认知,并在认知的基础上再实践,从而形成知和行的有机统一。
  第三,学习的趣味性。强调教师不仅要寓教于乐,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知识变成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里“乐”已由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转移到学生主动体会到学的乐趣。
  
  一、示范诵读激发诵读趣味
  
  新课程标准从着眼于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高度,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强调五注重,即“注重知识积累,注重语感培养,注重习惯养成,注重情感体验,注重诵读强化”,并提出各学段诵读的内容与数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新课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文章中潜在的内涵,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强调道:“中小学教科书中凝聚了人类的基本经验,那些内容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构建我们精神大厦最主要的元素。”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上所选的课文,或睿智唯美的哲学故事,或短小精悍的古典文言,或描写自然的多彩四季,或文笔流畅的诗歌散文,或科幻小说的奇思妙想,或道德高尚的人物风采等。知识面涵盖极广,视野开阔、寓意深远,体裁风格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如果我们能经常引导孩子多诵读一些名篇佳作,长期坚持下去,“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修养、气质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整体素养也会明显提高。
  在示范诵读的时候,一要因时因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果是学过的课文,一般先示范诵读,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如果是新教材的新课文,开始时我会与学生一起诵读,然后师生分别示范诵读,营造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二要讲究示范诵读的内容。教师可直接示范诵读课文,也可选择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如我与学生诵读朱自清的《春》,又选择诵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最精美的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还读了些同一题材不同作家的文章,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样既延伸了学习内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不甘示弱,语文课代表石尚同学诵读了朱自清表达父子情深的《背影》,文学爱好者常希萌同学诵读了小品文《绿》。朗朗的诵读声中,我们真切地体验到了中国语言的情真意切、韵味无穷。
  当我们充满激情地诵读出各篇英文时,相信赢得的不仅仅是赞赏,更多的是对学生诵读兴趣潜移默化的激励。同时,师生之间就诵读技巧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可以增进对诵读方法的感性理解和理性提炼,效果尤为显并。
  
  二、尝试诵读启迪思维智慧
  
  在诵读达到一定积累、一定水准时,学生往往很想检验诵读效果,抑或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点拨,也很想了解其他同学的经验。我经常请诵读效果好的学生介绍具体方法,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因时、因势引导全体学生讨论、质疑,进而总结方法。然后再让学生依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诵读诗文,既加深了学生对方法的运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也通过对方法的学习来减轻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的乏味心理,达到增强学习兴趣和诵读效果的目的。
  学生诵读课文,首先可以与感悟、明意相结合,在诵读中感悟课文的真情实意,体会言外之意,意外之象,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其次是诵读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学生一边诵读课文,一边联想想象,开启思维,提升智慧,从而提高学习效能。如我在教诵读王安石的《书湖阳先生壁》时,采用了“奇特联想记忆法”中的每句涛首字“谐音联想记忆法”——“麻花一两”,“麻”是“茅檐长扫净无苔”这句诗的首字“茅”的谐音,“花一两”是“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三句诗的首字。这样一连起来就是很有意思的谐背“麻花一两”,通过试背,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营造出创新氛围,学生很快就背了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比赛诵读激发诵读潜能
  
  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明阳曾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因此笔者在诵读教学中时时不忘为学生营造竞争氛围,当学生诵读积淀到一定程度时,我既给学生创造个体主动诵读的机会,又常常分为三人一小组或15人一大组的形式进行诵读比赛,还适时地分男女同学比赛诵读,尤其是要请表现好的学生诵读。我经常参与比赛,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尤其是常希萌、孙剑桥、李奕峰等个别学生超过我的,我会表现出向儿童(学生)学习的胸怀,这无形中就激励了这些优秀学生再接再厉,使他们诵读的潜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经常性地举行师生古诗文、散文涛诵读的擂台赛,学生可以诵读课内外的自选诗文,从而拓展了学习内容,课程资源也得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学习内容形成开放性,也利于提升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机会,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按其本性来说,青少年需要富有激情的活动。由于感情的积极流露——这样表达如果是可以的话——学生的感情或激情得到了满足,从而形成了信念;思想和观点也逐渐变成他们心灵中能激励他们从事道德高尚活动的积极力量。”
  语文教学主要就是通过课文的学习,以达成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大量的文字材料,留给学生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由于社会阅历、理解层次等的深浅不一,学生对同一文字呈现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应提倡让学生去理解、去感悟,去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体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空间也不再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到大自然、到社会上去寻找鲜活的答案,使他们通过学语文了解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体验式教学意义非同寻常,语文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也将任重道远,但请相信,有体验就有收获。体验吧,成功的门有待于你去叩开。
  
  (责任编辑:鲁亚山)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针对中学生物教学,本文仅在操作层面上阐述中几点探究性学习注意事项和教学策略。    一、引导和组织好探究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1 重视过程而不是结论  提供给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往往是科学上已有定论的。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因此教学中要花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即让每个学生有明确的探究
相传,孔子讲坛环植以杏,誉为杏坛;古代学子吟诗伴以琴瑟,称为弦歌。沿袭下来,杏坛、弦歌就成了学校的美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把美学、美育原理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更能使思想品德课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一、以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的追求不需要外力的强迫,是一种自觉、自愿及自知的行为。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优美的意境、和谐的氛围,产生美感,使学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活动教学应成为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活动教学是充满突发性和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