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优良情境 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的手段之一。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依据新课标与教材内容的要求,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与实践,以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本文对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情境;创设;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情境创设要依据教材,从教学的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的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情境创设,而多媒体计算机常被用作创设情境的工具,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进信息技术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自己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种基本的方法。
   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可见,问题和疑问是推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的动力。教学中巧妙创设问题情景,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学生在教师的严密组织和积极引导下进行的探究、发现活动,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如在讲《电脑简笔画》一课时,我从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卡通人物形象的简笔画给学生欣赏。简单的几笔却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形象,这让学生赞叹不已。我抓住机会问:“这些卡通人物好看吗?你们想知道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当得到学生充满渴望的回答后,我鼓励大家认真学习本节知识,都可以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出自己想要的画。学生的心里都希望这样漂亮的画能出自自己的手笔,学习兴趣自然就高昂了。当然,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更重要的是要创设敢于质疑的情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从设疑布阵过渡到学生的自主提问,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这种问题情景的创设,需要课堂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二、创设操作情境,促进学生解决问题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没有充足的上机实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完整。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让学生动手,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实践操作,调动学生全身各种感官参与,让枯燥型课堂更具有趣味性。进行《制作课件》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简单的教学演示课件。任务下达后,学生的情绪很高,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纷纷动手操作,最后各小组以不同的方式演示出教学内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思维,使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又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营造竞赛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一面,都渴望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心理,有意识地从多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感悟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合理的竞赛情境,让课堂开放而有活力,也会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我在营造竞赛情境的过程中,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常用比一比、赛一赛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无师自通学软件》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自学软件“观看外貌”、“鼠标试探”和“寻求帮助”三步学习法,我安排这样一个竞赛环节——扫雷游戏闯关比赛。活动中,学生积极而认真。他们都想在这个比赛中脱颖而出,一战成名。小组竞赛、个人之间的比赛,都会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竞赛情境中去学习。伴随着每一个胜利者的出现,课堂上不时爆发出欢声笑语,教室里气氛活跃而又充满竞争。结果不用我多讲,学生已把自学软件的方法掌握得比较透彻了。当然,竞赛情境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师重在诱导和启发,学生则重在感悟和理解。
   四、构建模拟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教师构建模拟情境,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力求创新,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创新思维。模拟情境教学应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行为基础上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它的实效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导”,但这种“导”决不是对课堂教学的绝对操控。因此,教师在设计模拟情境时,要注重思维空间的创设,让学生通过情境,能够有所想、有所悟,真正体现出情境教学的价值。《申请自己的电子邮箱》一课中,我让学生置身于这样情景假设当中:如假设2015年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席卷全球。假如你的XXX朋友恰好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爆发的墨西哥留学,现正准备回国,你想告诉他: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着想,最好推迟回国。那么,你有那些途径可以把这个消息告知他呢?模拟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了解了信息表达的途径,同时培养了学生根据实际表达需要,在考虑信息表达的时效性、准确安全性及表达成本的同时,选择合适的表达途径进行有效表达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方法。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此,我们应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率与质量。
其他文献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主要谈谈对教材中 “空白点”、“反常点”和“感情点”三个点的挖掘分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分析;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是专家精心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的作品。大多文章的作者行文时,情感哲理表达尽管含蓄却又留有痕迹,写人状物似拙实妙,平中见奇。读者只有循迹探幽,方能自得其妙。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教材中的几个特殊的点,由点及面,生发伸
期刊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发,新课程理念犹如强劲的东风吹进了校园,走进了师生生活并得到了广大教师和社会的普遍赞同。借着新课改的东风,我力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现实的数学”“思考的数学”“学习者获得不断成功的数学”,我在不断的困惑中反思,在不断的实践中思考。   一、落实三维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目标变得丰富了,它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渐渐被接受。大多数小学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在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中,凝聚着深刻的理性。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分析讲解课文,能够调动学生的感情,使之与教材、教师之间达到感情一致,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出来。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效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课堂教学做起;要从教学中的点滴做起,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启发学生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此种转变是为了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下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
期刊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
期刊
摘 要:蒙古族中学生由于习惯使用自己的母语来进行思维,所以他们的思维模式有其特殊性。而他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是汉语教育,现实的表达用的是汉语。这样,思维工具和思维结果的显示就需要不同的语言。从思维结果到表达出来要经过一个转换过程,这是造成蒙古族中学生表达困难的主要原因。在教学中,必须找到相应的训练策略加以克服。  关键词:思维模式;内译;训练策略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在日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期刊
摘 要: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作为21世纪的一名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时代背景;意境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
期刊
摘 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表达能力。本文论述了朗读的作用及训练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作用;训练;方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用普通话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即:读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