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一,它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启蒙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能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美,并得以健康成长,音乐教育在幼儿身心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意义;特点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让儿童认识表现音乐的各种符号和手段,掌握一些必要的演奏技巧,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另一方面,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不仅是儿童逐步学会认识音乐、把握音乐、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的过程,更是儿童外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因此,把握学前儿童教育,既要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音乐潜能的培养和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熏陶,也要以全面法发展教育为中心,通过音乐的手段、音乐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音乐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自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2)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幼儿学习音乐首先是靠他的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在多次视听中学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幼儿靠听觉不断的学习,并记忆来巩固,只有幼儿在记住歌词、旋律、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会唱歌、跳舞。(3)发展幼儿的语音能力。音乐教学不仅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还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儿歌、诗歌、散文;一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在讲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语言在音乐教育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音乐融入学前儿童生活。音乐来自生活,是对生活在各种生活的现象和事件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反映。我们应挖掘学前早期儿童生活中的音乐教育因素,将音乐教育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使音乐教育具体体现在他们生活的过程中和行为中。如可在入睡前轻唱催眠曲:睡醒时播放轻柔乐曲:玩时可听不同风格表达各种情绪的音乐。结合学前早期儿童学说话。可采用有说有唱的方式,如唱完歌后,读一遍歌词。讲故事时根据故事内容可唱相关的歌曲,如讲到《狼和小兔》里的大灰狼要小兔开门时就唱《狼和小兔》的歌。动作训练时可随着音乐用肢体表现出音乐的强弱、快慢等或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摆手、转手腕等来发展动作。吃饭时可用手铃打出固定节奏或用筷子在桌子上敲出好听的节奏提示。总之,音乐融入学前早期儿童生活是件令人高兴的事。生活处处有音乐是形成学前早期儿童热爱音乐的基础。
(二)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1)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三)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兴趣。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下参加无数次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四)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的兴趣。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的知识,既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不倒翁》这首歌之前,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师唱这首歌时拿出一个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师轻轻的推不倒翁,但不倒翁马上又立了起来,这时幼儿那惊讶的表情都表现在脸上,都想来玩玩,体验之后都想自己拥有一个。教师心灵深处感应到孩子们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制作不倒翁的乐趣。
(五)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幼儿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与家庭、社会、学校的生活相结合,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必须加强学习,进行大胆改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使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以多元化的音乐活动内容促进幼儿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应该把握这一时代的发展趋势,体现出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建立多元文化学前音乐教育体系。
总之,学前音乐教育对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是各级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把握好学前教育这一重要阶段,采用各种有益手段来保证孩子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意义;特点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让儿童认识表现音乐的各种符号和手段,掌握一些必要的演奏技巧,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另一方面,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不仅是儿童逐步学会认识音乐、把握音乐、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的过程,更是儿童外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因此,把握学前儿童教育,既要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音乐潜能的培养和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熏陶,也要以全面法发展教育为中心,通过音乐的手段、音乐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音乐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自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2)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幼儿学习音乐首先是靠他的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在多次视听中学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幼儿靠听觉不断的学习,并记忆来巩固,只有幼儿在记住歌词、旋律、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会唱歌、跳舞。(3)发展幼儿的语音能力。音乐教学不仅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还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儿歌、诗歌、散文;一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在讲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语言在音乐教育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音乐融入学前儿童生活。音乐来自生活,是对生活在各种生活的现象和事件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反映。我们应挖掘学前早期儿童生活中的音乐教育因素,将音乐教育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使音乐教育具体体现在他们生活的过程中和行为中。如可在入睡前轻唱催眠曲:睡醒时播放轻柔乐曲:玩时可听不同风格表达各种情绪的音乐。结合学前早期儿童学说话。可采用有说有唱的方式,如唱完歌后,读一遍歌词。讲故事时根据故事内容可唱相关的歌曲,如讲到《狼和小兔》里的大灰狼要小兔开门时就唱《狼和小兔》的歌。动作训练时可随着音乐用肢体表现出音乐的强弱、快慢等或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摆手、转手腕等来发展动作。吃饭时可用手铃打出固定节奏或用筷子在桌子上敲出好听的节奏提示。总之,音乐融入学前早期儿童生活是件令人高兴的事。生活处处有音乐是形成学前早期儿童热爱音乐的基础。
(二)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1)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三)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兴趣。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下参加无数次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四)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的兴趣。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的知识,既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不倒翁》这首歌之前,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师唱这首歌时拿出一个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师轻轻的推不倒翁,但不倒翁马上又立了起来,这时幼儿那惊讶的表情都表现在脸上,都想来玩玩,体验之后都想自己拥有一个。教师心灵深处感应到孩子们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制作不倒翁的乐趣。
(五)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幼儿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与家庭、社会、学校的生活相结合,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必须加强学习,进行大胆改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使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以多元化的音乐活动内容促进幼儿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应该把握这一时代的发展趋势,体现出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建立多元文化学前音乐教育体系。
总之,学前音乐教育对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是各级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把握好学前教育这一重要阶段,采用各种有益手段来保证孩子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