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成路径探析

来源 :格言·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立国之本,核心素养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化。语文核心素养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与熏陶,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体现的是语文学科的本质与课程价值,具有动态性、生成性与终身性。加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成为时代发展所需。
  一、语言核心素养:建构与运用
   语言是语文学科所具备的根本特性,是沟通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语言的培养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对于学生而言,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表达对世界认知、诠释个人情感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特点及规律,强化学生语言基础,使其能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书写人生,进而促进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发展。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语言基础的训练,是语言核心素养构建的关键。以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教学为例,在选文第一段中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师:在这一句中“尽心焉耳矣”连用了三个虚词,你们觉得虚词的运用有什么效果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这三个虚词的运用,没有实义,有着加强语气的作用。换而言之,就是想表述自己对老百姓非常用心了,并想以此打动别人。
   师:那么,你觉得自己被打动了吗?
   生1:没有,救百姓于水火,本就是一个君王应尽的责任,老百姓都饿死了,还怎么能称得上一位好君王呢!
   生2:他不是一个好君主,只是他自己认为的,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成为国家的常态,三个虚词的运用,重点落在最后“矣”上,体现的是他的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生3:我认为“焉”有“啊”之感叹意,“耳”有“罢了”之自谦意,“矣”则有一种推卸责任之意,其语意丰富,可谓耐人寻味!
   虚词在文言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同样的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作用大不相同,学生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识记与掌握,才能更好地奠定文言文的语言基础,这对于学生语言建构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思维核心素养:发展与提升
   思维体现的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推理认知与反映的过程,体现在语文学科中是通过联想与想象,深化对现实生活与文学形象的理解,并能清晰地、有理有据地进行语言表达。思维是语言的内隐本质,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思维有助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高中生已经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语言知识,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语文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以巴金的《小狗包弟》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前让学生自主研读,简要概括每个自然大意,理清文章的思想脉络,并思考每个自然段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讲述小狗包弟的故事,思考既然文章的标题为“小狗包弟”,为什么在文章的开篇作者会提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呢?
   生1:這是作者交代整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正是因为作者在一个月前听到了“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才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自己的宠物“小狗包弟”。
   生2:无论是艺术家与狗,还是作者与小狗包弟,它们与主人的关系都很好,有着悲惨的命运,这就是一种“类比联想”。
   生3:我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将狗的忠诚、友善与人的冷漠、凶残及背信弃义进行对比。在第一段中,当艺术家被游街示众时,所有认识他的人“掉开头去”,而只有狗却“高兴地朝着他奔去”,结果却被打断腿。这不正好凸显了“人”与“狗”的不同吗?
   师:是啊,有的时候,人的确还不如一条狗。这么可爱、忠诚、友善的小狗为什么却有如此悲惨的命运呢?
   生:在当时的社会,像“包弟”这样的事情非常普遍,而包弟则只是一个典型而已。
   这样学生深入体会到作者构思的巧妙,理清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就会弄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这对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灵活性及批判性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审美核心素养:鉴赏与创造
   蔡元培先生说过:“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审美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观及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活动需求而产生的,具有超越性、功利性的特点。它反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是以美学为指导,通过阅读、咀嚼、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悟出文本中所语言的情感美、人性美、创造美及生命美,养成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如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艺术性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彰显,促使高中生在精神与情感上不断完善充实,达到一定的审美观和审美追求。
   审美教育是高中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要注重审美体验。以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学为例,作者精湛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了一场视觉、听觉、触觉齐聚一堂的盛宴,将琵琶女的演技推到了“美不胜收”的境界,是进行审美体验的最佳段落。
   师:这首诗中第二部分对于“音乐”的描写可谓“笔落惊风雨”,并一直被人们所传诵。你们是否能感受到这音乐之妙呢?
   生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诗人将女人那种所具有独特的“含蓄美”一览无余地表达了出来。
   生2:这首诗读起来很美,透过语言文字,我能感受到琵琶女那种哀怨、感伤、幽愁的凄美形象。
   生3:“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让人眼花缭乱。
   生4:我认为描写之妙在于各种生动形象“比喻”的运用,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中将琵琶用“如急雨”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等亦如此。    师:非常不错,比喻通常有什么妙用呢?
   生5:化抽象为具体。可这儿的比喻给人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
   师:能详细说一说吗?
   (该生摇头,没人回答,于是笔者让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组1:“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将之形象化,给人以“大雨滂沱”的视觉冲击;“小弦切切如私语”同样将“切切”之声用“如私语”形象化,给人以“交头接耳”的视觉形象。这些都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即将听觉、听觉与触觉形象融合为一体,交错出现,让人耳不暇接、眼花缭乱。
   组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之声好像“莺语花底”,带给读者优美的听觉与视觉形象;“幽咽”之声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给人一种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感觉,那“幽愁暗恨”更是在人们以为结束的时候积聚了无穷力量,犹如
  “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将“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了高潮,一曲虽终,但却余意无穷。
   在这一个过程中,从感官角度引领学生去鉴赏琵琶女的高超演技,使其获得回味无穷的审美体验。
  四、文化核心素养:传承与理解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所在,是历经数千年来留下的珍宝,所以,文化是一种认识、实践成果。《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在新课标与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借鉴优秀文化元素,提升学生文化品位,能让学生变得更加富有生命力。
   以《荆轲刺秦王》教学为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并学会历史地看待与分析古人。笔者认为传统的读与评环节,导致学生缺乏感性接触的理性分析,就如同隔靴搔痒般,收效甚微,学生难以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及人物的个性,为此,在教学中融入了戏剧表演,让学生跟随情节的推动,感受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融入了目前最火热的游戏“王者荣耀”,将秦王的昏庸、贪玩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且通过中西结合的演绎,惟妙惟肖同时不失自己的特色,学生的演绎让我们铭记历史的同时,也要传承我国的戏剧文化。这是一段著名的中国历史,也是一段经典的文言文范本,在学生们的创新中生成了一场赋予了自己理解传统文化并与时俱进的精彩戏剧,尽管学生们的服饰没有那么惊艳,尽管他们的演绎还非常生涩,但他们在用心准备、积极参与、查询资料、头脑风暴地完美地将语文、历史、音乐融合为一体,并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来,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学生文化核心素养得到提升的重要体现。
   綜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发展目标、发展结果、发展状态,体现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素质与能力。只有在语文课中强化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使其在实践中履行着不同的“知”和“觉”,以生命间的对话演绎教育的富饶,让我们的文本价值得到全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地体现,这必然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善和提升。
其他文献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怎样使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较好融合,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课题。本文尝试以教学实践为依托,提出高中音乐接纳传统文化的三个侧重点,侧重点分别指向良好的情境创设、内容的情绪铺陈,以及文化的情怀引导,希望能够据此实现学生对音乐与文化接纳效果的共同改善。   我国拥有数千年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丰富的文化内容,这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所有中国人的责任。高中音乐教学时,学生将接触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主要研究,结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融合中学生生涯规划教学内容,助力中学生制定和实施完善的生涯规划,并且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对语文知识与人生理念的有效融合。仅供参考。   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和创新,高中语文课程已经成为现代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核心课程,一方面,语文课程对传播传统国学知识以及道德伦理等相
期刊
如果要找出一条表达小学生雄心壮志的励志名言,想必“年少宏图远,人小志气高”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其意是说,一个人年纪虽小,却胸怀宏伟的计划和远大的目标,同时又具备积极向上的决心和勇气。相信,拥有如此信念和素养的少年,长大后一定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11岁那年,冰心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其父谢葆璋(bǎo zhāng)询问女儿还需什么东西?冰心回答还想再购几本书来读,用知识充盈自己的头腦,期
期刊
在初中語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分的知识点,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大难题。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总会产生教师教学困难,学生学习也极度困难的问题,现代文阅读如今已经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面临的棘手难题,特别是在现代文阅读的训练中,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时丝毫不知切入点在哪里,也并不了解失分的原因,这些现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极为突出。这就需要身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注重创新教学
期刊
和传统写作模式相比,“微写作”更为自由、灵活,贴合中职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注重“微写作”思维的培养。基于此,文章从中职生语文“微写作”的不足入手,论述“微写作”思维训练的作用,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微写作”思维训练策略,提高“微写作”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写作的本质在于人类的思维表达,是写作者通过语言逻辑与建构,将自身的逻辑思维转变为文字的过程。写作思维是写作者逻辑思维与
期刊
“我怕,不敢下去!”一天清晨,一群小鸭子要去学游泳,一只鸭子正被妈妈往水里推,那只小鸭子吓得大喊大叫,直往后退,其他鸭子也都用小小的翅膀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不敢看那深不见底的河水。鸭妈妈不停地安慰(wèi)鼓励(gǔ lì)着自己的孩子,一只手却不知不觉地把小鸭子往前推,小鸭子这时已经吓得浑身的毛全都“炸”了起来,腿不住地打战(zhàn)。突然,“啪”的一声,一滴水从小鸭的两腿中间滴了下来,原来小鸭
期刊
绿色樱花绽放南京玄武湖  春暖花开时节,粉嫩的樱花竞相开放,而在南京玄武湖,独特的绿色樱花迎来绽放期,颜色十分清新。据玄武湖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戎飞霞介绍,目前绿樱有“郁金樱”“御衣黄”两个品种,为“国宝级”樱花,“郁金樱”初开时为绿色,开到后期,则会变成通透的黄绿色。  @皮小Y:绿色的樱花感觉像是一树榆钱,好好吃的样子。  95岁一等功老兵深藏功名72年  近日,山东聊城莘县一位95岁老兵家中
期刊
1922年11月,爱因斯坦正在日本进行世界巡回演讲,住在东京帝国大酒店。11月9日,一名邮差敲开了爱因斯坦的房门,送上了让他惊喜万分的一封电报。电报里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被授予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十分激动,他拉住邮差的手,兴奋地说:“你等一等, 我要好好犒賞你为我送来的这个消息。”说完,他就去掏身上的口袋,可掏来掏去也没掏到一分钱。邮差知道爱因斯坦是想给自己掏小费。
期刊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的教师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以重视。但是由于使用方法的错误,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很不理想。阅读以及写作环节的内容是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如果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本文从仿写、模仿、改写和创作这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  
期刊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