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对“毛遂自荐”有个眉批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ybgt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遂自荐”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中对此写下“眼瞎”两字的眉批,也许鲜为人知。
  毛遂投奔平原君门庭三年,平原君竟然对他并无了解。当平原君要组织20人的赴楚使团尚缺一人时,毛遂自荐,平原君则以未闻“左右”对毛遂的称颂而断定其“无贤”,不让同往。看来,平原君不识毛遂,委实“眼瞎”。李贽用词是尖刻了点,但还是在理的。
  平原君对毛遂之“不任”,原因在于他对其人“不知”。无怪乎,李贽在指责平原君“眼瞎”的同时,也客观地评骘:“知人之明,圣哲所难。”难在何处?撇开诸多原因不说,首先就难在如何知人的“长”“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完人如同足赤金子一样不存在。问题是如何扬其长避其短。“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治篇上》)当然,不能只凭个人好恶去判定一个人的“长”“短”。从当下改革开放的形势分析,“知人”更应赋予新的时代内容,需要观念更新,诸如:不能视唯上是从、唯唯诺诺的“计划经济”意识为“长”,同样也不能视勇于创新而犯了过失为“短”,否则便是新时期的“眼瞎”现象!
  “知人善任”,堪称现代人才学中的公理。“知人”是“善任”的逻辑前提,但是,“知人”未必会有“善任”的结果。我国魏晋时有个叫马钧的发明家,曾改革过织绫的提花机,制造过供灌溉用的龙骨水车和威力超强的攻城武器。魏明帝曹睿自以为“识宝”,将他召至麾下,去制造各种木偶。这样一位有用之才虽被“知”而没能“善任”,结果后半辈子无益于世。马钧同时代人傅玄在给他写传记时愤愤不平地说:“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之事,良可恨也!”你能说现如今就没有“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之事”这类“可恨”的现象吗?
  行笔于此,我忽而想起了晏子曾经说过“国之三不祥”的话:“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贤才一定要被启用于自己最佳的位置,此乃“国之祥”也。倘论“国之祥”,那么,我认为:除了“知人善任”一面外,还得有“知人善免”的一面。我国古代的贤君忠臣素来重视“量才而用,用其所长”。诸葛亮在《將苑·将器》篇中按品德之高低、能力之大小,把军官分成“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十万人之将”和“天下之将”六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具体的标准;对参谋人员也分了“上宾、中宾、下宾”三等,量才录用,各尽其能。试想:“十夫之将”能胜任“千夫之将”“万夫之将”的职务吗?只有“下宾”才能的参谋人员能在“上宾”的位置上一展才华吗?对不称职者,亟须“善免”。
  当然,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制度绝不能与封建社会的“官制”相提并论,但“量才而用,用其所长”是可考量的。我们的干部制度要在重视“知人善任”的同时,还要强调“知人善免”,对那些能力较差、观念陈旧、作风松懈、管理不力的领导干部,即使其曾经作出过一定成绩,但如今已无法跟上时代节拍的,应“请”其下台!不“善免”这样的庸才如同不“善任”毛遂一样——“眼瞎”!
  图:刘昌海
其他文献
【一】宗旨:①确保军政费、事业费及企业投资的币值。②奖励私人储蓄,保障生活水准,组织社会游资,投入生产建设。【二】对象:①定期折实存款在一个月以上者,不限对象与存额
本案最大一笔贿款,来自主犯以情人名义“入股”企业的所谓“分红”(图/IC photo)  亓新政何许人也?此人原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局长、党委书记,曾先后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宁夏监管局局长、党委书记及江苏监管局局长、党委书记。其在结识情人周敏后,两人便开始“有福同享”了……以情人入股方式,分得477万余元贿款  2019年7月25日,亓新政因涉嫌职务犯罪被留置,因涉嫌受贿
李伟芳  公益訴讼是文物保护公众参与权实施的重要途径。目前有关文物保护的公益诉讼主要是依据《环境保护法》(2015年版)第2条和第29条的相关规定,以破坏生态环境为由,诉请追究未认真履行保护文物职责的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的法律责任。为此,应适时修改现行《文物保护法》,增加“国有文物公益诉讼”条款,构建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国有文物,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公益诉讼是实现文物保护公众参与
期刊
一九五○年我省的贸易工作是在四九年的胜利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壮大,并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步求得巩固与充实。本年二月间,在全省工商贸易干部会议上,研究了当时湖南的基本
摆渡人,意指帮助社会、替人解忧的一类人。2020年,这个词高频出现,疫情之下,很多医护人员于患者而言,正是“摆渡人。”  细想“摆渡”这个词,挺妙,它约等于“救助”,又多了些走心的温度感。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每个人都会遇见自己的“摆渡人”,或者有幸为他人“摆渡”。2020年,我有幸遇见我的“摆渡品”——毛姆的《刀锋》,借着本期策划让本刊编辑自言自语的机会,絮叨一番。  《刀锋》是毛姆晚年的重要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