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既“有营养”又“好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les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了解这一知识,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而且可以利用它解决很多日常生活问题。教材在例题之后编排了以下几道习题。
  【教材呈现】
  原题1:下面哪组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原题2:一个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2厘米和18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原题3:先量出下面两根小棒的长度,再想一想,能和它们围成三角形的第三根小棒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原题4: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
  
  在实际教学中,逐一解决以上习题固然能巩固“三角形任意三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点,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但是,总是以小棒为载体,运用结论进行判断和选择,学生始终感觉在进行数学训练,兴趣淡然,体会不到这一知识内涵的丰富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此,我对练习进行了重新设计。
  【教学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是大于第三边的。这个知识在生活中用处可大着呢!不信,你看!
  第一组:
  师:木匠王师傅要找三根木料做一个三角形,他挑出了这样三根,能做出来吗?出示:
  生:不能,因为第二根加第三根小于第一根。
  师:只判断这两根就确定啦?
  生:我觉得只要有两条边的和小于第三边就肯定不行了。
  师:那你为什么不先判断第一根加第二根,或者第一根加第三根呢?
  生:第一根最长,再加一根更长,肯定大于第三根。
  师:那能不能围成,最关键是看什么?
  生:两条短一些的边加起来大于最长的边。
  师:哦!难怪你们这么快,原来还有这个窍门啊!
  第二组:
  师:王师傅试了试,果然做不成三角形。无奈之下,换了一根。这回,能做起来吗?
  出示:
  生:还是不能,因为第二根加第三根的和等于第一根,还是围不成。
  师:为什么选7 3来判断?
  生:因为7和3是较短的。这一组如果符合要求,其余的也一定符合要求!
  师:说得真棒!
  第三组:
  师:王师傅两次都没做起来,有些不高兴了,他拿起锯子,把最长的一根锯掉了一段!这回,他成功了吗?
  出示:
  生(很失望):还是没有!
  师:怎么又失败了呢?这最长的一根已经被锯短了呀!
  生:不对,因为这一锯,让第二根成为最长的了,3厘米加3厘米小于7厘米,两条短边加起来小于最长的边,还是做不成!
  第四组:
  师:王师傅一气之下,把这根锯短的扔掉了,他决心重新寻找!你们能给王师傅一些建议?(取整数)
  出示4:
  生:5厘米。
  师:可以吗?
  生判断:3厘米 5厘米
其他文献
“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这一单元的一堂起始课。该课的教学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第一,教材是通过情境中的三个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大小后引出百分数的,这从教的角度看似乎比较自然和流畅,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既然通分(区别仅是分母是100)能解决问题,又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也即教材情境又是否真正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新知学习需求?又该如何引发这种学习需求?第二,鉴于百分
21世纪,我们身处信息时代。科技,让世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也因技术的融入,打破了场域、时空的界限,得以无限延伸。然而,技术却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课囧”:被技术包围的教学困境  笔者曾就此问题与50位小学数学教师做过交流,梳理他们目前面临的教学困境。  1.一囧——“全光盘”的教学时代  现在的课堂,几乎被教学光盘垄断,50位(占100%)被访谈教师都表示
有效的复习课,不应是将以前练过的习题再做一遍,让教师与学生几乎都在枯燥乏味的“题城”中昏昏欲睡,优等生无精打采、后进生原地踏步。如何摆脱复习课枯燥而高耗的教学定势,探寻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大家在教学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呢?笔者尝试着从“前测、交流、梳理、反思、提升”这五步,来解读对复习课的立体建构。  一、前测——追根溯“源”,找准起点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
一、缘起:一个“例题”与“试一试”位置互换的课堂疑惑  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有如下片段:  1.情境引入  提问:从图中知道什么?你会求少年宫到学校的路程吗?  学生列式解答:(240÷6×5),这样的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运算顺序上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例题展开  再问:小红家到学校共多少米,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40÷6×5 2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数学,被作为内容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弗吉尼亚大学的冈特等人在《教学,一种模式观》一书中指出: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导向特定的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的程序”。现在的课堂教学不能拒绝模式。只有树立新理念,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模式自身的特色,才能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中追求课堂的低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并应该在教学
【摘要】数学知识是非常系统的,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许多新知识。每个数学单元相互渗透和融合,具有特定的知识规律,并形成一定的基本数学思维方法。通过基本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渗透。对于小学生来说,注重数学知识的完整性,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脉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知识 数学思想 相互联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摘要】小学美术作为美育的重要范畴,以发展学生为己任,以培养学生欣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为载体。随着新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為小学美术教学锦上添花。但不管思潮如何发展、理念如何更新,都不能脱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尤其是在学生美术素养相对有限的状态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引领、点拨效能就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要手脑并用,借助教师引领发展鉴赏意识;唤醒兴趣,借助教
【摘要】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心磨千课是名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要素。听课能促进经验的积累、传承与提升,评课能帮助规律的发现、提炼与总结,备课、上课则是智慧的投资、生成与创造。   【关键词】听课 评课 备课 上课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名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没有风格的教师也不能成为名师。   名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多个要素。李源田、朱德全、杨鸿在《试论名师教
【摘要】“小先生”制在当年创建之初,受到当时条件限制,学生似乎很难合格地做一名“先生”。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先生”制早已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学生的学习条件与知识结构足以承担这一角色。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制定内容精准、要求明确、突出能力的“自学导航”成为学生学习的抓手。我们制定的“自学导航”明确提出了自主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参与到初步
【摘要】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从“一件商品先降价20%,再涨价20%”这个情境出发,先后四次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学习经历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以深入,提问的意识得到提升。   【关键词】学生提问 百分数 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有句广为传颂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在他看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