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转型,美玉微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Des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开拓新思路,运用新情境,体现了课程改革在评价方面的要求,实现了新课改实施后江苏高考命题的转型,较之前几年的历史试题,2008年无疑获得了很大成功,其精彩之处,直逼沪粤,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整卷以目标立意,考查全面
  
  过去的高考命题先是以知识立意,后是以能力立意,课程改革实行后,提出了目标立意的方向,即全面考查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卷中,有些试题考查了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更多地侧重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大量新材料的使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1](p1)的能力。如第1题“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让位给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第4题“骆驼和胡人成为流行文化符号的原因”,第8题“洋布战胜土布的根本武器”,第14题“不能佐证斯塔夫里阿诺斯观点的是”,第20题“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等题目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1](p2)的能力等。新情境的创设,体现对学生历史研究意识、历史研究方法及史学观念养成的考查,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主要体现,尤其是第21题,从戏剧入手,将史学研究中新领域的开拓引入试题,对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进行了考查。而第22题的中日关系“不正常状态的分析”和第23题“从经济发展模式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以及选做题中“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你认为应该以何种方式对待落后民族”、“分析旅游业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启示”等,无不体现出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考查。
  
  二、题目形式鲜活,大量使用新材料、新情境
  
  本卷20道选择题中,有15道运用了教材中未曾出现的材料来创设新情境,而非选择题中,除一道问答题外,均使用了新材料。据笔者分析,新的文字材料有历史人物言论、学者的观点、诗歌、报纸、墓志铭、笔记、杂志、诏书、史学著作、回忆录等,内容丰富、材料新颖、视野宽广,图片材料则有漫画、连环画、世界名画等。所有这些,使整卷显得丰满充实,鲜活生动,在对学生史学能力考查的同时,也激活了试卷的灵气。
  
  三、凸显史学观念,寓教育于试题
  
  第4题“文化符号”,第24题“孝文帝改革”材料三的命制体现了文明史观,第23题“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贯穿现代化史观,第14题材料引自《全球通史》,鲜明体现全球史观,第21题第(4)问“史学领域的拓宽”则从新史学的角度入手。这种新型历史观(也称史学范式)引入命题,更新了史学观念,拓展了试题广度,丰富了考查内容,增强了命题的时代感,对于应试者来说,能够激活思维,深化认识,在试题中受到新的教育。
  
  四、以平常心命题,不迎热点,不避已考点
  
  高考命题必须做好反猜题工作,否则试题就会失去效度和信度。这几年来,由于江苏省命题缺乏足够的高度,加上省内有一批业务精良的一线教师,猜题、押题往往有一些收获,去年就出现“主观题的个别试题与江苏省某些地区模拟考试的题目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2](p51)的现象。2008年高考试卷在这一问题上则处理得较好,对大家纷纷押宝的“改革开放”、“奥运”等周年或热点问题没有跟风,而对于近年已考过的知识也没有做有意识的回避,如第22题“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题,与去年的第29题“中日关系”考查的同属一个版块,个别点上还很相近。
  所谓金无足赤,在整体转型成功的同时,2008年江苏历史卷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方法的考查意犹未尽
  本卷第21题无论是材料还是设问的角度都值得称道,尤其是运用了新史学的理念,将史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让人耳目一新,其创意足可与2007年广东卷第26题(婚姻观题)相媲美,但最后一问答案的设计却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是:“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姑且不论这一答案是否正确,单就答案与设问的衔接看,这一答案可就是题干的归纳性表述,考查显然缺乏深度,答案的设计缺乏思维含量。考后从学生处了解到,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反而不敢如此简单作答,而是考虑得较多,从多方面回答了史学研究的变化,按当前采点赋分的阅卷方法,得分恐怕要低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这样,本设问不仅对学生史学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方法的考查不能到位,连一般所要求的命题效度和区分度都成了问题。从这一点上看,与2007年广东卷第26题的最后设问及参考答案相比,在考查深度上有一定的差距。
  2.试卷对不同教材版本的处理上有不当之处
  江苏省的教材版本目前是人民版和人教版两套并行,命题时只有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指导和依据,跳出两个版本之外,才能实现考试的公平。2008年江苏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大部分试题运用了两套教材都没有的新材料、新观点,让考生在相同起点上答题。但个别题目也存在“厚此薄彼”的情况。上文提及的第21题,考查“京剧的形成和戏曲的社会功能”,整题尤其是第(2)问对人教版的使用者有利,因为人教版有专门一课讲戏曲,尤其是京剧的形成有专门讲述(见2008届学生使用的2005年版,现行新教材改版后已变化),人民版则一带而过,而“瓦子、瓦肆指的是什么?”一问,则对人民版有利,因为人民版有原文(2008届学生用的2005年版),这样好像各有千秋,不偏不倚,但实质是不合要求的“负负得正”。因为高考命题有着非常强的导向性,这种命题将促使中学师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习两套教材的所有内容,显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另外,第4题“文化符号”在人教版唐代经济中有涉及,而人民版则没有,第5题“张之洞”题,相关知识“洋务运动”在人教版中专有一目,而人民版只有一句话。第23题第(2)问答案:“罗斯福新政标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在人教版教材上有原文可寻,而人民版上则没有这种表述。从以上几点来看,人教版教材的使用者而言略占优势。
  3.图片材料单调
  整卷用图七幅,分布在四道选择题中,但是这七幅图片全部是绘画作品,而没有出现地图、表格、照片等传统图片资料,更没有网络、双语、现代生活情景等时尚元素,偏于单调。
  此外,2008年江苏卷在个别试题设计上似嫌生涩,如第8题“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四个选项的设计有些怪异。个别试题看似新鲜,却仅仅考查了某种历史事物出现的时间,如第10题考查的是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第14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第17题考查的是飞机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第18题考查的是几幅画作创作的时间等。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历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杨志冲.大气不失严谨,凸显苏派特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7).
其他文献
摘要: 课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中被广泛运用,但从实际操作和教学效果来看,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如何提高它的实效性,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本文从教学实践中的常见现象分析着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课堂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
摘要: 由于语言文化存在差异,翻译活动存在时翻译损失便与之相伴而生。较之其它类别的翻译,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尤为明显,翻译中更是有得有失。在文学翻译中,对因各种因素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必须的。《德伯家的苔丝》原著不论在语言内容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独具特色。张谷若先生在其中译本中大胆运用各类补偿方法,在语言、文化、风格上都较好地表达了原文。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补偿 《德伯家的苔丝》
摘要: 本文以成型的高校硬件网络化教学平台为依托,对网络化教学的教学评价环节进行了探索,并围绕平台采用的评价原则,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对大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的评价方法展开了阐述。  关键词: 高校硬件类课程网络化教学教学评价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将枯燥难懂的硬件类课程与蓬勃发展的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挖掘学生自身学习的潜力,是
摘要: 职高英语课堂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大环境;确保测评的多样性,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成功。  关键词: 职高英语教学改革学习积极性    结合多年的职校英语教学经验,我认为现在职高的教学目标与其他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社会对高
摘要: 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存在实践课时较少、教材脱离实际、教学力量薄弱等问题。增大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比例,重视教材与市场和职业联系,加强师资与教学设备的建设,创新实践性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的措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实践性教学 问题表现 对策思考    一、实践课时较少    1.问题表现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最大
摘 要: 在剧本《日出》中,曹禺先生塑造了陈白露这样一个交际花形象。本文旨在分析这一人物的性格及其矛盾性。  关键词: 《日出》 陈白露 矛盾性格    凡是看过曹禺先生《日出》一剧的人,大概都会对陈白露这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曹禺先生曾有言:“《日出》里没有绝对的主要动作,也没有绝对主要的人物。”[1],但是他又承认陈白露“在戏中具有贯穿作用”。[2]作为线索人物,陈白露无疑是《日出》结构的
摘 要: 本文将《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与《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进行比较,阐述了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传统及不同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并进一步剖析了两位女主人公最终难以逃脱男权本位制的命运。  关键词: 姚木兰 海斯特 爱情 婚姻 男权本位制    在中西传统文化当中,女性形象总是固定于两个相互对立的模式,即传统的第一类和第二类女性形象。第一类是受歧视的女性。男人的价值总是高于女人,男性一直被赋
一、教学背景    2008年4月17日,我在本校对全区开设了一堂研讨课,教材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和素质练习。本课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基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坚持“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采用了一点对我校来说是探索性的教学手段:实行在每堂课依次由一位学生做“5分钟实习老师”的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摘要: 在华中HNC-21/22M数控系统中,可以运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结合宏指令编程,实现对轮廓的倒角和倒圆,本文就其实现的原理、变量的设定、刀具的轨迹及程序的设计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介绍了在实际编程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华中HNC-21/22AM 数控系统 倒圆 倒角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满足使用的要求,零件的轮廓上会设计出圆角或倒角,另外,在近几年的数控铣(加工中心)的技能比赛中
摘 要: 对教育与生命本源性的关联的认识,可以从教育源于生命、教育循于生命、教育达于生命进行分析,以加深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生命本源性的理解,加强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之情,使学校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通过适当而全面的教育切入点,遵循生命规律或特点,力求生命在教育中获得最大的发展与延伸。  关键词: 生命本源性 教育源于生命 教育循于生命 教育达于生命    “21世纪的哲学将把人类的生命,尤其是它在当代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