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以来激流涌动的素质教育改革,终于变成现实。就这次教育改革来看,截止目前,最能体现素质教育内涵的教育改革实践。但教育创新并不是人为的哗众取宠,而是为了改变教育现状,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中,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很强的改革意识和开拓精神。但归根到底教育创新不能脱离“教书育人”。
现在社会发展飞快,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导致人的思想品德也不断朝着多元化趨势发展。现在德育的新课题五花八门,比如超女快男、综艺选秀等引发学生群体中的信仰危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学生在这些益利是非的问题上能不能站住脚,这对我们德育和智育工作就是极大的挑战。在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中,我们要实现教育创新,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下面,就几个具体的几个问题,谈一下看法,抛砖引玉,以供批判。
感恩教育要提上教育日程 ,感恩教育要给学生提供与家庭与社会契合的平台
《感恩的心》说得没错,每个人在世上都要有感恩意识。这个话题各位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是教导学生如何孝敬父母,没有将感恩意识放大到全社会。于是向父母感恩成了必修课,向别人向社会感恩成了选修课。对此,我深有认识。今年过春节的时候,我把本班老师的手机号公布在班级的公共邮箱里。我想,老师每天辛辛苦苦地为同学们上课,很不容易。在欢乐的节日里,同学们肯定会给老师发个短信问候一声。新学期开学后,我私下统计了一下,给各位任课老师发短信、打电话拜年的同学很多。但有几位同学却没有给老师以节日的问候,恰恰就是这几位同学每个学期都曾接受学校的“两免一补”和“社会补助”。他们接受补助,只能说明他们的家境相对而言,略显不足,可也绝对不是连6毛钱的短信费都付不起,这说明他们心里根本没有组织的关爱,没有感恩的意识,他们把自己接受别人的救助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了。所以我庄重地向他们提出了建议:请各位自己好好思考一下,在这个新年里,各位丢掉了什么宝贵的东西?请你们先要告诉我答案。我认为,如果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没有感恩的意识,长大了,不就成了一群“中山狼”了吗?所以说,感恩教育,必须在各个中小学全面展开。
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凸显个体个性特点,具有真实的概括能力
记得我以前学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第二次考试》上面写到一位苏林教授发现一位很才华的女考生发挥失常,为此,他亲自查看其中原委。结果一查之下,还引出了一段华美的人性之歌。所以,以试卷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在短期时间段内来说,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长远来看,成绩不能用来概括一个学生的全部。
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出一个全面、合理、持续性、长久性的特点。要合理地评价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从小形成一个评价的连续性,其中包括一些细小的问题,比如顺产还是难产、小时候有无重大精神创伤、最喜欢与最讨厌什么、朋友家人社会关系调查等等。我想对学生的评价除了以上所说纵向叙述之外,还可以用横向比较的方法。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自己的优点,也暴露出自己的缺点。我命令同学们,两分钟以内组四个小队,然后四个小队进行项目比赛。这个比赛过程,我用DV机录下来,比赛结束后,我把录像带重新看几遍,仔细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从中发现他们的人物个性、优点与缺点、针对他们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补救。有时,我也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三方共同欣赏学生的表现,再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我认为这样做是很有成效的。
我们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不能只重“使用”,而应注重“培养”
我们不少老师都擅长把班干部做自己的好帮手。可是为什么有的老师管理起来得心应手,而有的老师却举步维艰呢?我听到有的老师这样说,唉,我今年手气太差,没有抓到好干部。这里我要对这些老师提出自己肤浅的看法,老师与学生的配合要一定的磨合期。另外,对班干部的培养也要有自己的方式和策略。我曾经在管理初三学生的时候,有很好的经验:我对班干部的培养,从来不是光布置任务,然后等着收成果就行了。我让每位班干部自己准备一个成长记录本,然后每个星期,让他们在汇报本上记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给他们提供这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让他们提出解决的办法,然后,我们在一起讨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我在班会上给干部们这个机会,让他们去亲身体验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成功或者失败,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我觉得这种方法还是很有实效的。
与国际接轨,注重网络教育和科技教育
诚然,以前,有许多血的案例告诫我们成年人、青少年一定要远离网络。我个人认为新事物对年轻人的冲击,有如洪水泛滥,“堵”是堵不住的,倒不如学大禹治水一般采取“疏导”的方法更为科学合理。打铁还得自身硬,如果我们把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那么学生的“心”收回来了,“身”不就自然而然地回来了吗?
朋友们,教育创新不能脱离“教书育人”这个根本出发点。这四个字永远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每一代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赋予这四字箴言以时代内涵。也许将来的转型会很困难,也许未来的探索会很坎坷,也许明天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我们,但是,我们是肩负时代使命的园丁,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将来,我们理应站出来承担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古人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个课程改革的风起云涌之际,我以此与各位共勉。
现在社会发展飞快,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导致人的思想品德也不断朝着多元化趨势发展。现在德育的新课题五花八门,比如超女快男、综艺选秀等引发学生群体中的信仰危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学生在这些益利是非的问题上能不能站住脚,这对我们德育和智育工作就是极大的挑战。在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中,我们要实现教育创新,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下面,就几个具体的几个问题,谈一下看法,抛砖引玉,以供批判。
感恩教育要提上教育日程 ,感恩教育要给学生提供与家庭与社会契合的平台
《感恩的心》说得没错,每个人在世上都要有感恩意识。这个话题各位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是教导学生如何孝敬父母,没有将感恩意识放大到全社会。于是向父母感恩成了必修课,向别人向社会感恩成了选修课。对此,我深有认识。今年过春节的时候,我把本班老师的手机号公布在班级的公共邮箱里。我想,老师每天辛辛苦苦地为同学们上课,很不容易。在欢乐的节日里,同学们肯定会给老师发个短信问候一声。新学期开学后,我私下统计了一下,给各位任课老师发短信、打电话拜年的同学很多。但有几位同学却没有给老师以节日的问候,恰恰就是这几位同学每个学期都曾接受学校的“两免一补”和“社会补助”。他们接受补助,只能说明他们的家境相对而言,略显不足,可也绝对不是连6毛钱的短信费都付不起,这说明他们心里根本没有组织的关爱,没有感恩的意识,他们把自己接受别人的救助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了。所以我庄重地向他们提出了建议:请各位自己好好思考一下,在这个新年里,各位丢掉了什么宝贵的东西?请你们先要告诉我答案。我认为,如果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没有感恩的意识,长大了,不就成了一群“中山狼”了吗?所以说,感恩教育,必须在各个中小学全面展开。
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凸显个体个性特点,具有真实的概括能力
记得我以前学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第二次考试》上面写到一位苏林教授发现一位很才华的女考生发挥失常,为此,他亲自查看其中原委。结果一查之下,还引出了一段华美的人性之歌。所以,以试卷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在短期时间段内来说,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长远来看,成绩不能用来概括一个学生的全部。
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出一个全面、合理、持续性、长久性的特点。要合理地评价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从小形成一个评价的连续性,其中包括一些细小的问题,比如顺产还是难产、小时候有无重大精神创伤、最喜欢与最讨厌什么、朋友家人社会关系调查等等。我想对学生的评价除了以上所说纵向叙述之外,还可以用横向比较的方法。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自己的优点,也暴露出自己的缺点。我命令同学们,两分钟以内组四个小队,然后四个小队进行项目比赛。这个比赛过程,我用DV机录下来,比赛结束后,我把录像带重新看几遍,仔细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从中发现他们的人物个性、优点与缺点、针对他们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补救。有时,我也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三方共同欣赏学生的表现,再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我认为这样做是很有成效的。
我们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不能只重“使用”,而应注重“培养”
我们不少老师都擅长把班干部做自己的好帮手。可是为什么有的老师管理起来得心应手,而有的老师却举步维艰呢?我听到有的老师这样说,唉,我今年手气太差,没有抓到好干部。这里我要对这些老师提出自己肤浅的看法,老师与学生的配合要一定的磨合期。另外,对班干部的培养也要有自己的方式和策略。我曾经在管理初三学生的时候,有很好的经验:我对班干部的培养,从来不是光布置任务,然后等着收成果就行了。我让每位班干部自己准备一个成长记录本,然后每个星期,让他们在汇报本上记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给他们提供这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让他们提出解决的办法,然后,我们在一起讨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我在班会上给干部们这个机会,让他们去亲身体验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成功或者失败,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我觉得这种方法还是很有实效的。
与国际接轨,注重网络教育和科技教育
诚然,以前,有许多血的案例告诫我们成年人、青少年一定要远离网络。我个人认为新事物对年轻人的冲击,有如洪水泛滥,“堵”是堵不住的,倒不如学大禹治水一般采取“疏导”的方法更为科学合理。打铁还得自身硬,如果我们把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那么学生的“心”收回来了,“身”不就自然而然地回来了吗?
朋友们,教育创新不能脱离“教书育人”这个根本出发点。这四个字永远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每一代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赋予这四字箴言以时代内涵。也许将来的转型会很困难,也许未来的探索会很坎坷,也许明天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我们,但是,我们是肩负时代使命的园丁,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将来,我们理应站出来承担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古人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个课程改革的风起云涌之际,我以此与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