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铵与粉煤灰焙烧产物的物相组合及变化规律

来源 :矿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取粉煤灰中的Al2O3,采用助剂硫酸铵与粉煤灰混合,并经焙烧处理形成易浸取的硫酸铝铵。利用TG-DTA、XRD等分析手段对焙烧反应产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助剂添加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焙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酸铵焙烧可将粉煤灰中的Al2O3以硫酸铝铵的形式释放出来;当n(Al2O3)∶n[(NH4)2SO4]=1∶6时,粉煤灰中莫来石相完全消失;焙烧时间超过1.5 h时,其对应焙烧产物的物相主要为硫酸铝铵;升高温度,有利于硫酸铝铵的形成。
其他文献
时事编辑的应变能力,是时事编辑的素质的体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突发的重大新闻变化了的情况在版面上做出恰当的安排,时事编辑的应变能力至关重要。能在纷乱时表现出从容,在
美国学者孟旦从进化生物学和比较人类学的角度去解读中国哲学中的人性论,认为生理的自私和与生俱来的道德感都是人性的基点,所以人类的基因中不仅有利己主义的种子,且有互惠的利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已开始由传统的“小、弱、散”经营方式,向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村经济转变,尤其是新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村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市场经营者为了争夺市场而出现的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愈发明显。本文阐述了二者权利冲突的表现形式,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现有立
"一块"是个短语结构,表示数量,主要用于单个的块状之物,最早始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元明时期,"一块"逐渐凝固成为一个词,表示"同一处所",明末,副词"一块"开始出现,它的语义逐渐由"同一
索尔·贝娄的小说《只争朝夕》的主人公在社会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绝望且又无奈的美国知识分子形象,作家深入剖析了他濒临崩溃的心
作为美国文坛的后起之秀,妮可·克劳斯凭借最新力作《大宅》(Great House)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大宅》这部小说通过后现代历史叙事技巧讲述了一段犹太人寻根的艰辛历程,
通过深入探讨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及科学发展观提出时代背景,进一步明确阐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主要从我国目前的水污染现状出发,揭示水污染的深层发生机理和治污的集体行动困境,并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治理的可能途径。
顺治帝将“崇儒重道”定为基本国策。康熙帝发展为“上谕十六条”,向全国颁布。雍正帝对其逐条解释,形成洋洋万言的《圣谕广训》,并颁行天下,终于形成了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