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免耕油菜“菜油两用”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推广应用油菜“菜油两用”栽培技术,研究了稻田免耕油菜“菜油两用”栽培技术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海拔450 m以下的低坝河谷地带,油菜播种期宜安排在9月上旬,以便能在立春前采收油菜薹,而不会较大地影响油菜籽产量。(2)油菜籽产量摘薹处理低于未摘薹对照,而纯收益摘薹处理要高于未摘薹对照。
  关键词  油菜;免耕移栽;菜油两用;重庆市万州区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5-015-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930.2331.01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9/30 23:31:00
  重庆市万州区自2008年开始被纳入重庆市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提高油菜生产效益和农民种植积极性就成为万州区油菜万亩高产创建工作的核心。通过查阅相关技术资料,万州区拟定油菜种植走轻简化栽培[1]和一种双收[2-3]的技术路线,着眼长远既解决农民生产积极性,又解决食用油匮乏的战略问题,同时增加优质蔬菜品种和提高油菜薹产量的问题。
  万州区在近几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油菜免耕育苗撬窝移栽等一系列轻简化栽培技术,探索完善了油菜“菜油两用”费省效宏技术[4-7],即摘油菜薹作蔬菜、收油菜籽榨油。该技术的核心是选用再生能力强、再生分枝快的早熟双低油菜品种,配合使用秋发栽培技术,主攻早发、早薹,适时适度摘薹,实现菜薹、菜籽双丰收,达到增收目的。
  为了更好地推广油菜“菜油两用”栽培技术,笔者对稻田免耕油菜“菜油两用”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具体试验经过与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选在万州区龙驹镇灯塔社区5组闫家录、闫本学等农户家的冬闲田,海拔420 m,沙壤土,土质深厚、肥沃。品种有‘先油188’、‘德新油59’、‘天油97’、‘鼎油杂3号’。
  1.2 试验方法
  1.2.1 菜油两用栽培抽薹进程观察试验
  选用菜油两用型品种‘先油188’,种植面积1 hm2。
  1.2.2 菜油两用对比种植试验
  选用菜油两用型品种,2013年为‘先油188’,2014年是‘德新油59’,面积均为6.67 hm2。菜油两用处理和对照同田,面积各占一半,做好标记。在油菜成熟时,按棋盘方式随机选取20块田,同田处理和对照各按对角线法,间隔一定距离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面积9 m2,计算每667 m2株数。每点连续取10株,主要分别记数第1次、第2次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结实5粒以上)及角粒数(自接近平均角果数的植株中随机选取50个角果计算),千粒重按品种特性,缩值系数取0.85,计算理论产量;所选20块田,按处理和对照各取30 m2,全收晾晒称取干重,计算实际产量。
  1.3 栽培管理
  1.3.1 栽培方法
  免耕育苗撬窝宽窄行移栽,宽行70~80 cm、窄行40 cm,窝距33 cm,每窝2株,6000~8000株/667 m2。
  1.3.2 田间管理
  底肥每667 m2施36%复合肥35 kg。移栽后15~20 d化学除草。11月上旬每667 m2用尿素8 kg加人畜粪800 kg施苗肥,结合中耕除草。初花期结合病虫防治喷施硼钾肥。
  1.3.3 适时摘薹
  菜薹抽出≥30 cm长度时,摘薹10~15 cm,分批摘薹。摘薹后及时追施尿素15 kg/667 m2,未摘薹的不追,以促进分枝。
  2 结果与分析
  2.1 菜油两用栽培抽薹进程观察
  由表1可知,在立春2月4日前达薹长≥30 cm的只有2年,2011年、2012年因播期偏迟及秋冬季雨水多、气温低,抽薹积温不够,在立春前未达摘薹标准,不能摘薹。在万州区‘先油188’品种播种至抽薹期为120 d左右,摘薹栽种播期要在9月15日前。
  2.2 菜油两用栽培单产情况
  由表2可知,菜油两用技术栽培和只收油菜籽的对照相比,第1次有效分枝数处理明显少于对照,第2次有效分枝数处理明显多于对照,有效角果数处理比对照要少,角粒数两者相当,理论和实际产量都是对照较高。
  2.3 菜油两用栽培种植效益
  菜油两用种植摘薹数量,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监督下,由油菜合作社组织摘薹称取并折算菜薹单产。菜薹、菜籽及肥料、农药、人工均按当地市场计价。从表3可知,虽然菜油两用处理油菜籽产量较对照低,但由于摘薹获利,反而菜油两用处理的纯收益明显比对照为高。
  3 结论与讨论
  (1)通过油菜抽薹进程观察,重庆市万州区完全具备油菜菜油两用栽培的的温光条件,只是要选择海拔在450 m以下的低坝河谷地带,播种期要安排在9月15日前,宜在9月上旬,就能够在立春前采收油菜菜薹,而不会较大地影响油菜籽产量。
  (2)从2年的种植产量对比来看,不摘薹的对照比摘薹的产量要高,理论产量分别高27.48 kg/667 m2、14.94 kg/667 m2;实际产量分别高17.78 kg/667 m2、15.56 kg/667 m2,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究其原因是处理第1次分枝比对照少,尽管第2次分枝较对照多,但总的有效角果数却较对照少,说明第2次分枝结荚能力较弱,导致处理产量不如对照。
  (3)以2年的摘薹效益来说,虽摘薹后油菜籽产量有所下降,但摘薹产量分别达162 kg和175 kg,一方面满足了当地春节前及春节期间优质蔬菜的供应,另一方面菜油两用技术摘薹获利,使油菜种植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2年菜油两用纯收益较对照分别增收398.43和472.20元/667 m2,差异也都达极显著水平。
  综上,油菜菜油两用栽培是一项简单易行、费省效宏的增产增收技术,对于提高农民种油积极性、充分利用冬闲稻田光照资源、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及效益,都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不过在既摘薹又对油菜籽产量影响尽可能小的技术措施,如选用适宜的双低优质菜油两用品种、尽量提早播期、促早抽薹摘薹、使2次分枝早发多结荚以及肥水管理等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洪志,石有明,刘乾毅,等.菜油两型油菜新品种德新油59稻田少免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耕作与栽培,2013,(3):45-46.
  [2]  黄华磊,石有明,周燕,等.重庆市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0,(6):14-16.
  [3]  王淑芬,王金顺,吴晓芸,等.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的农艺性状、产量与效益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9):20-21.
  [4]  徐洪志,伍勇,曾川,等.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筛选标准初探[J].中国种业,2013,(9):48.
  [5]  易燕,徐守波,卢峰,等.不同时期摘薹对黔油29号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技,2012,40(1):73-74.
  [6]  李孟良.不同摘薹高度对优质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2):4-6.
  [7]  周燕,石有明,黄华磊,等.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效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08,2(1):44-45.
  (责任编辑:敬廷桃)
其他文献
模糊集与模糊逻辑是处理大量存在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信息的重要数学工具,在近似推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该文将王家兵等人提出的真值取在[0,1]区间上的带有相似性关系的模糊
遥感图像处理是目前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简称数字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通过对国土资源部资助的RS_Orthomapper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架构的分析,建立了其核心架构模型,并通过对旧版本系统的重构和优化,形成了一个可在区域地质调查领域实际应用的软件系统。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智能融合技术进行铣刀磨损量监测和预测方法。利用多传感器对切削力和振动信号进行监测,通过频率变换提取切削力特征量,采用小波包分解技术提取振动信号特
摘 要 近年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由于农村审计与政府审计复杂性,对开展农村审计过程中带来难度,农村财务管理一直是农村经济社会中主导基础。农村改革发展下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农村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必须全面反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具体分析农村财务管理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基础作用,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
主要介绍基于HHT变换提取的瞬时能量(A)和瞬时频率(f)的标准差参数作为病态嗓音特征参数的有效性,详细描述了A-f新特征参数的提取过程,并利用DHMM模型对A-f标准差新特征参数,与语音识别中常用的MFCC系数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表明,由HHT变换提取的A-f标准差参数更适合于描述病态嗓音,更能有效区分病态嗓音和正常嗓音。
针对包头市九原电力综自系统改造及加强在线监测的应用,探索了智能变电站的实现,并对九原电力公司110kV苏木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采用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
文章阐述了图书馆的传统优势及计算机的应用优势,通过计算机的优势来加以弥补传统图书馆功能存在的缺陷。
独立分量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因为不需要知道信号的先验信息而得到广泛应用。论文简单介绍了ICA的原理及EASI算法,并根据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一种改
摘 要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对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提出了重要的要求。近些年来,重庆三峡库区的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其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使其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难以充分发挥周边农业发展的功能。主要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对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全面完善供給侧改革背景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通过横江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分布及地质构造的总结分析,对开展横江有色金属矿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