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o1987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极大的丰富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紧密融合更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锤炼。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教育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1]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各学段教育目标和根本任务的重要内涵,更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高职院校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办学层次,在属性上本身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体现“技艺授受”的职业特征,体现专业教育的基础性,这是高职院校之于普通本科的根本差异,但同时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则体现了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文性、学术性”的基本性质,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关系
  作为一种教育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着力点是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其培养方式多样,即我们常说的“始于课堂而不止于课堂,发于疑问但不止于疑问”。专业教育则是在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的基础上旨在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业教育具有鲜明的专业针对性和职业适用性,并主要采取在校课堂集中培养的方式进行,如某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主修)课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三观”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何种专业教育,只有具备基础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学习知识和技能,同理,专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载体和实现路径二者只有积极配合才能真正的实现各项教学内容的入脑入心。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在注重技能传授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养德”的固然使命。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轻德”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办学行业性比较突出,但同时又存在着学制短、节奏紧的特征,如果单纯的从课程设置或人才培养方案上去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除了借助于一定的公共课和选修课,积极探索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点才是加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法门之所在。专业教育往往讲求以理服人,而作为未来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人,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在技术层面理解相关专业,更需要在情感层面去认同专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凝结在某些行业当中的精神文明则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契合点,如水利专业中“上善若水”的水文化理念,以及中医专业中讲求“仁爱救人,赤城济世”的价值观念等,这些传统美德,在丰富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同时,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更增强了职业院校学生对相应行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
  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极大的丰富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在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不仅可以令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有了文化背景,教学案例更加生动,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起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同样能实现对单纯课堂式授课方式单一,形式刻板的弥补,如观看相关历史视频资料,发动学生搜集相关专业的历史文化典故,寻访文化古迹等等,从而极大的丰富专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紧密融合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锤炼。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一个人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还需要人文素质的展现。近年来,从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反馈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满意的,但是对那些“专业以外”的素质却是不满意的,很多学生在就职后出现不能够吃苦耐劳,缺乏信心,缺乏团队协作意识等问题。可见,任何专业教育都离不开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遵循“格物致知”,“精益求精”,“专业致至以事其业”,这些优良传统正是当代职业精神的本质,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延伸出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精神培养是必需且必要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我们应当在针对问题,厘清思路的基础上寻找二者渗透融合的多种模式,以求积极推动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日期(2014年-3月-28日)
  [2]曾参:《大学·中庸》,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目前中国高校都十分重视的一项重要工程。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全面开展和推进职业指导工作,是社会就业形势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了解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本文阐述了职业指导的概念、发展,并对职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重要性  一、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不明确  很多大
期刊
摘要:中央苏区在1933年有60个行政县,其中江西省就有22个县。因此,笔者将江西苏区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对江西苏区职业教育进行相关研究有助于整体把握中央苏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提示该区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为其他地区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苏区职教;办学特色  一、江西苏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自鸦片战争之后,《天津条约》的签订使江西与全国
期刊
摘要:学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高职院校开展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中学风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创建优良学风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教风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学风状况不尽如人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缺课、上课迟到早退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最直接环境,班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管理,它的最高境界不是约束和规范,更不是制约和干预,而应该是一种民主的管理。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目的性不强,行为习惯欠佳,纪律观念淡薄;但同时思想上比较活跃,越来越有主见、有个性。因此,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符合学生心理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来顺利的开展班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丹东市的自然和人文角度出发,对丹东市的自然环境、农业、工业、交通状况以及海产养殖业、旅游业和等进行分析,论述了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建议丹东市的农业和工业发展进行产业化改革,对丹东的旅游业提出了利用丹东东邻朝鲜的特殊的地理优势发展,并将旅游业按其特点形成“带状”相互联系发展。通过提出建设特色旅游业的观点,更好地对丹东市的发展提供帮助。  【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为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迎接工业4.0的挑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提上了重要的议程,“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主导模式。“工学结合”模式下顶岗实习生法律身份定位研究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有序发展的逻辑展开基点。该文主要探讨了顶岗实习生法律身份定位的理论争端与司法实务,并根据职业教育发展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社会诉求,提出
期刊
摘要:学校图书馆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基地;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人文教育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教师科研工作的展开、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学校图书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各项职能有利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校开展。通过建立健全馆藏体系、提升馆员素质、强化对图书馆使用者的
期刊
摘要: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不仅局限在课堂一隅,必须延伸出去,获取更多的资源。本文由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谈起,以信息化发展为线索,简述了传统教学模式,分析了两种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可行且可靠的教学模式,最后以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旨在推出本文的核心观点: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新模式——基于网络的资源型教学模式。  关键
期刊
摘要:目前对于幼儿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幼儿师范学校又缺乏足够的专业教师,因此出现了一些教学上的问题和不足。幼儿英语的教学有其特点,因此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应该根据幼儿英语教学的特点来进行。本文根据目前反应出来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一、幼儿师范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定位不准确  幼儿师范学校所培养的教师与普通师范教师有所不同,其根本差别在
期刊
摘要:本文以建筑类专业为切入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如何进行取舍和重新整合能更好的服务于专业、服务于学生,更好的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服务,进行的探索与研究。文章主要从改革背景、改革思路、教学内容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数学;建筑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一、改革背景  1.对学生的调查:通过对建筑工程学院2105级、2016级学生的调查,主要了解2015级学生高等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