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即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工作,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探索学习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不仅可让学生学到科学的方法,而且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下面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实施谈点浅见.
一、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它呼吁学生的自主意识,因此要将科学探究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只有适时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才能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在概念教学中实施探究
对概念的教学,有的教师习惯于运用讲授法,认为这样“多、快、好、省”,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事实上,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思维层次迥异,纯粹的依赖教师讲解,有的学生根本理解不了物理概念的深层内涵.通过给学生呈现课题,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什么是力”时,学生觉得简单,却很难说清楚.力处处存在却又看不见、摸不到,如果单纯依靠现象去抽象,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教学中,我通过给学生安排一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推、拉、挤、撞等过程中感受,再由学生举例说明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力的行为或现象.最后让学生归纳“什么是力”,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得出力的定义.
2.在规律教学中拓展探究
物理规律大都是物理学家经历无数次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客观事物间所遵循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在探究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感受,不断获取知识,深化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探究思维.
例如,对于“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通过使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弹簧秤的示数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在实验中,很难使物体真正做匀速运动,且弹簧秤指针摇摆不定,难以准确读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就有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提出让弹簧秤和木块保持不动,而拉动下面的木板,从而克服了这一弊端.在这样的设计中,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思维.
3.在物理复习中深化探究
复习是将知识深化、内化,从而形成知识系统,提升学生能力的过程.在物理复习中渗透科学探究,可使学生将孤立的知识条理化、网格化,并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电阻”时,结合“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我让学生画出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在图象中不断明确电阻、电压、电流的关系.
二、注重科学探究教学环节的训
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让他们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创设学生提问的情境,引导和培养他们提问的意识.
例如,在讲有关“照相机”的知识时,教师先给学生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在移动蜡烛和光屏的过程中观察像的放大、缩小或不成像,然后教师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就可能提出:1.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放大的像?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缩小的像?2.像为什么是倒立的?3.像的大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4.用凹透镜还能得到这样的成像结果吗?等等.
又如,在讲“蒸发”后,我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再结合现象让学生猜想:蒸发的快慢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然后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将自己的各种想法、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借鉴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外探究
活动
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广泛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探究课题,从而引导他们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研究农村建在树下的房屋的室内温度和建在阳光下的房屋的室内温度的差异”、“地球温度变暖”和“热岛效应”、“学校节约用电的合理化建议”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课外阅读,收集资料,观察记录,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器材进行实验,再通过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总之,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创造,而不是单纯地给予学生大量的知识,将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实际上,教给学生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能进行加工、整理、研究和分析,更应是我们教师的追求,科学探究的目的也正于此.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将科学探究落实在教学的点滴中,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为推进课程改革作出贡献.
一、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它呼吁学生的自主意识,因此要将科学探究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只有适时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才能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在概念教学中实施探究
对概念的教学,有的教师习惯于运用讲授法,认为这样“多、快、好、省”,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事实上,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思维层次迥异,纯粹的依赖教师讲解,有的学生根本理解不了物理概念的深层内涵.通过给学生呈现课题,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什么是力”时,学生觉得简单,却很难说清楚.力处处存在却又看不见、摸不到,如果单纯依靠现象去抽象,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教学中,我通过给学生安排一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推、拉、挤、撞等过程中感受,再由学生举例说明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力的行为或现象.最后让学生归纳“什么是力”,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得出力的定义.
2.在规律教学中拓展探究
物理规律大都是物理学家经历无数次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客观事物间所遵循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在探究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感受,不断获取知识,深化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探究思维.
例如,对于“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通过使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弹簧秤的示数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在实验中,很难使物体真正做匀速运动,且弹簧秤指针摇摆不定,难以准确读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就有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提出让弹簧秤和木块保持不动,而拉动下面的木板,从而克服了这一弊端.在这样的设计中,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思维.
3.在物理复习中深化探究
复习是将知识深化、内化,从而形成知识系统,提升学生能力的过程.在物理复习中渗透科学探究,可使学生将孤立的知识条理化、网格化,并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电阻”时,结合“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我让学生画出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在图象中不断明确电阻、电压、电流的关系.
二、注重科学探究教学环节的训
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让他们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创设学生提问的情境,引导和培养他们提问的意识.
例如,在讲有关“照相机”的知识时,教师先给学生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在移动蜡烛和光屏的过程中观察像的放大、缩小或不成像,然后教师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就可能提出:1.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放大的像?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缩小的像?2.像为什么是倒立的?3.像的大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4.用凹透镜还能得到这样的成像结果吗?等等.
又如,在讲“蒸发”后,我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再结合现象让学生猜想:蒸发的快慢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然后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将自己的各种想法、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借鉴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外探究
活动
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广泛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探究课题,从而引导他们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研究农村建在树下的房屋的室内温度和建在阳光下的房屋的室内温度的差异”、“地球温度变暖”和“热岛效应”、“学校节约用电的合理化建议”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课外阅读,收集资料,观察记录,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器材进行实验,再通过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总之,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创造,而不是单纯地给予学生大量的知识,将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实际上,教给学生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能进行加工、整理、研究和分析,更应是我们教师的追求,科学探究的目的也正于此.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将科学探究落实在教学的点滴中,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为推进课程改革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