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隔窗探病”的启示

来源 :共产党员·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84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第六章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冉耕得了重病,孔子前去看望,冉耕却没有开门,而是隔着窗户与孔子交谈。冉耕为什么没让自己的老师进屋呢?南宋大儒朱熹在给《论语》做的注中道明了原因。原来,冉耕长了癞疮,因此他主动把自己隔离在屋内,以防传染给别人。孔子隔着窗户探望冉耕,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对传染病进行“隔离”的较早的记录。
   在华夏文明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大小小的瘟疫。面对疫情,人们除了加强医疗救治、改善卫生环境等手段外,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离。
  设立专门场所隔离病患
   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了将传染病人“隔离”的方法。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秦国便有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的规定。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不少地方发生旱灾,并发蝗灾,随之暴发疫情。据《汉书·平帝纪》记载,政府在给灾民免费发药,提供医疗、救治服务的同时,专门腾出空房子来安置患者,以防止瘟疫传播。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湖北随州、河南邓州等地瘟疫肆虐,官府让传染者躲进单独的房间,将房门紧闭,只在窗户上开一个洞,让亲属给他们送饭菜、倒便桶。亲属们传饭送菜时,不能跟患者接触,只能用一根长竹竿挑起饭篮和水壶,站得远远的,隔窗递进去。
   “隔离”病患的手段在古代军中尤其常用。据《后汉书·皇甫规传》记载,东汉延熹五年(公元162年),中郎将皇甫规奉命西征,讨伐羌人。由于长途跋涉,水土不服,汉军中突发大疫,“死者十三四”,所有被感染的官兵被统一安置到“庵庐”之中。
   基本上,在每个朝代,都有应对疫情而设置的隔离病患的专门场所。除了前面提到的秦代的“疠所”、汉代军中的“庵庐”之外,南朝齐的“六疾馆”、北魏的“别坊”、唐代的“患坊”、宋代的“病坊”和“安乐坊”、明清时期的“养济院”,都是在出现公共疫情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治疫场所,除了具有养老院和专门医院的性质外,也带有较浓的“隔离”色彩。
  积极主动自我隔离
   在中国古代,无病者主动自我隔离的情况主要发生在一些统治阶级身上。如明末清兵入关之前,烈性传染病天花大暴发,清皇室曾设置“避痘所”,以供皇亲国戚躲避瘟疫之用。
   众所周知,清顺治帝很有可能死于天花。顺治在临死前的一段时间里,移驾到行宫去居住,让太监宫女给他送饭送炭。同时,顺治帝令惜薪司(管理宫廷柴炭的机关)对太监宫女进行检验,只要看见哪个人有一点儿感染天花的迹象,就驱逐出去。
   乾隆皇帝夏天喜欢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居住。承德距离内蒙古较近,于是乾隆经常在这里接见蒙古王公大臣。但乾隆规定,不接见那些没有出过天花的蒙古王公。如果有谁非要见乾隆一面,只能在乾隆出去打猎时,离得远远地看。这可以算作是主动隔离病源、避免接触感染的一种做法。
  隔离病患还须悉心救治
   中国古代王朝更迭交替,在瘟疫“隔离”和患者救治方面做得相对较好的朝代,当数宋朝。无论北宋还是南宋,每位君主在防治瘟疫、救治病患方面都采取了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在宋真宗时期,朝廷拨付给每个州购买防疫药物的资金是五十贯,到宋仁宗时期已经提高到两百贯,药局里要配置防疫药物,以防疾疫,并从此延续下去。除了政府拨款,商业繁荣的宋朝还利用民间力量,提倡商人捐资救助,劝谕富有人家施医舍药,多头齐下,消灭疾疫。除了地方州县,对于人群聚集的京师,有医博士宣传防疫知识。在军队里,还要求按时服用防疫药物。在救治上,也采取了多种渠道。宋太宗时,京城发生瘟疫,太宗命朝廷选派良医十人去诊视病人。高宗时,临安发生瘟疫,高宗拿出柴胡制药,“救活者甚众”。孝宗淳熙十四年,临安发生瘟疫,和剂局制成防疫汤药,免费发放,救治百姓。
   在“隔离”方面,从北宋后期开始,各个州府都设有“居养院”和“贫济坊”,这是官办的慈善机构,平常用来救助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孤苦无依的老人和弃儿,瘟疫暴发时则被用来隔离感染者。但是宋朝财政开支巨大,地方官府常常入不敷出,各地居养院和贫济坊的管理有好有坏、时好时坏,基层官吏上下其手,挪用善款,甚至虚报救助名单、冒领国家补贴,往往是该救助的穷人得不到救助,该隔离的感染者没有地方隔离。
  阻隔病源战胜疫情
   瘟疫,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古代,几乎每十年就会发生一次大的疫情,三年发生一次小规模的疫情。据不完全统计,从周代到清代,有史书记载的大型疫病就发生过238次。每次疫情暴发时,总会夺取不少人的生命。瘟疫虽然可怕,但人类却更加伟大。在每次与瘟疫的对抗中,最终都是人类战胜了病魔,取得了胜利。其经验之一便是阻隔病源。熟悉历史的人不难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与瘟疫的斗争史,是一曲通过“隔离”最终战胜疫情的凯歌,虽然每次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换回的却是亿万人民的平安健康。
   1910年11月,中国东北地区暴发鼠疫,这场鼠疫规模空前,死亡人数达六万多人,感染人数无法统计。当时的清政府邀请了疫病专家、华侨伍连德出马,华夏儿女齐努力,采用“隔离”的方法,成功地在数月之内便将疫情控制,将死亡率降到最低,为国际医学界称道。
   当时,伍连德建议清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调集物资,筹集资金,动员、招募各地医务人员前去东北;二、在山海关设三道卡,把疫区跟关内隔离,除了必需品,限制车辆和人员通行,通行者需隔离观察5天;三、向国人通报疫区真相,稳定人心,在疫区宣传普及防鼠疫知识,免费发放口罩,买不到的就用医用纱布自制,要求强制佩戴,大搞消毒和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四、征用学校、军营、码头和仓库,对患者集中隔离,并为患者治病,在疫情严重的地方划区,各区域发放不同颜色的口罩,军警把守巡逻,发现不同颜色口罩的人进入其他区域,立刻隔离,每家每户检查疫情,每栋房子都实施消毒;五、敞开大门接受国际援助,尤其是争取日本和俄国(因当时的东北地区是这两国的势力范围)有关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六、对发生疫情的房屋进行封锁或者销毁,对死亡的病人尸体进行登記和集中焚烧。经过几个月的奋战,这场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鼠疫被成功消灭。
   瘟疫与战争、灾荒一样,从来都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密不可分。但与战争和灾荒不同的是,瘟疫这个古老的幽灵,并不因科学昌明而隐退,也不因社会进步而消亡,它同样与时俱进,徘徊于现代社会,伺机而动,侵害着现代人的健康,甚至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有着太多实施“隔离”、悉心救治而最终战胜疫情的生动事例。了解这些事例,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某些规律性的认识,也为我们当前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胜疫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药耳净散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给药方式、给药时长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180例(19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
复合材料修补舰船钢结构的抗海洋环境能力是衡量修补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选择舰艇应用最迫切的"盐雾腐蚀"作为海洋环境的初步试验,依据GJB150.11-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目的探讨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力、言语、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长期康复效果。方法选取了68例2012年-2016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单侧人工耳蜗植
怀化是“五省通瞿”之地,是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是全国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区位生态优越,山水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而且大部分旅游资源都富集在乡村,全市A级以上景区有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后激素配合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采用单纯官腔镜术的对照组(39例
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公司对于相关岗位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要根据当前时代发展的方向与相关岗位对人
寒冬时节,走进海城市腾鳌镇嘉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几十位居民高兴地跳广场舞、唱红歌、打乒乓球、唠家常,洋溢着一派平安祥和的气氛。谈到这样的变化,居
<正>~~
期刊
滚珠丝杠副由于摩擦产生的热变形是进给系统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论文以TX1600数控镗铣加工中心为例,首先对丝杠建立了简化的三维模型,根据实际运动状态,通过施加移动热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