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陈赓为何堵在厕所逼着周恩来做批示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2年6月,陈赓应党中央之召唤,离开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回到北京,直奔中南海会议室。只见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一一在座。
  谈到朝鲜前线的形势,陈赓说:“现在抗美援朝战争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看来美帝国主义想要打败我们绝不可能,我们一时要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也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军队是一支政治素质最好的、作战最勇敢的人民军队,但是我们的技术装备太差,苏联所支援的新式武器装备,我们也缺乏驾驭技术的力量。所以我认为,为了取得战争的彻底胜利,必须加紧培养技术人才,掌握现代化技术,把我军建设成为优良的现代化军队,以利于在将来有把握地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
  “说得很好!问题就在这里,为了彻底打败帝国主义,我们必须抓紧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毛泽东说。
  “陈赓,我们召你回来,就是为这件事啊,党中央决定创办一所军事工程学院,你看怎么样?”周恩来说。
  “那太好了!”陈赓欣喜地回答。
  毛泽东问:“谁来办?”他望望在座的周恩来,又望望陈赓,然后说,“你来办吧!”
  “我来办?”陈赓疑惑地问,“主席,这个我隔行,恐怕办不好!”主席笑道:“你隔行,我们党内还有哪位懂行?你指出来。还是你去干吧,不懂就学嘛!”,毛泽东对此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陈赓身经百战,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很高的政治素养,而且又有较高的文化基础,他先后赴越、朝,同美、法帝国主义作过较量,对新形势下之敌手,已具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何况他还当过红军学校的校长呢。
  就这样,陈赓领受了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任务。
  摆在陈赓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校舍、教师、教材和设备均无着落,而他又从来没有办军事技术院校的经验,更不要说办这样的高等军事技术院校了。陈赓像指挥打仗一样,先从调查研究人手,制定作战部署。
  1952年7月,陈赓陪同苏联专家小组,乘飞机从北京到上海、大连、青岛、武汉、沈阳和哈尔滨等地考察。经过反复磋商,最后确定把校址定在哈尔滨。同时确定把这个学院办成一所包括空军、海军、炮军、装甲兵、工程兵五个军种的综合学校。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分析,陈赓提出了一个以边建、边教、边学和以教学为中心的建校方案,明确了军事工程学院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招生人数、毕业去向、校址选择、组织机构以及教师、教材和设备来源等一系列的问题。
  陈赓还提出,在干部组成上应以知识分子为主,同时抽调部分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同志,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以保障培养对象达到又红又专。
  陈赓将他这些构想给中央作了汇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校、华东军区科学研究室为基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筹建军事工程学院。筹建时,也从志愿军第三兵团抽调部分干部参加,用陈赓的话来说,这叫做两根柱子齐心协力,共同办学。
  办校的最大困难是师资力量的缺乏。为配备师资力量,他请来了弹道学专家张述祖等教授,并请他们提出教授名单,由他亲自去找周总理批示。
  一向以急性子著称的陈赓,一心扑在创办“军工”的事情上。为尽快配备師资,他多次去找周总理。但总理日理万机,很难找到,陈赓只好在早晨或夜间到家里去“堵”。一天早晨,陈赓来到国务院西花厅。这天总理要接见民主人士,客厅里已坐满了人。陈赓一看不好闯进去,就等在门外。恰好此时他看见总理要出来上厕所,他便迅速地跟了进去。总理见他匆匆忙忙走进来,问道:“陈赓,你怎么到了这儿?”
  “总理,有几个教授的名单,请批一下!”陈赓说着就递上了名单。
  “你等一下不行吗?”
  “等一下你就走了。还是现在就批吧!”
  就这样,总理在洗手间里批了这份名单。由于总理的全力支持,很快就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有名的教授、副教授。仅仅几个月时间.78名教授和专家就陆续从华东、中南、西南、京津地区奔赴哈尔滨。
  陈赓又请中共中央批准,从各大军区挑选了300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成立助教队,由请来的专家教授讲课辅导。这批助教后来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仅仅一年时间,陈赓就组成了一个500名教师、300名实验人员的队伍。
  (据《世纪风云中的共和国大将陈赓》)
其他文献
诞生于平江起义 成军于解放战争  第38集团军的前身是1946年8月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该军的主力112师是彭德怀所率领的湘军独5师第1团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的工农红军第5军,1930年以红5军为主的红三军团一举攻克湖南省省会长沙市,这也是十年内战时期红军攻下的最大城市。  第113师的前身是徐海东大将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一部,在长征中孤军奋战,率先到达陕北。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第11
期刊
1946年,国共两党在东北展开了“真枪实弹”的首场较量。双方统帅——杜聿明和林彪是同门师兄弟,都出自黄埔军校。东北大地上决定两党命运和前途的决战,至此拉开帷幕。  “天下第一军”首次遇挫  1945年,国共双方把目光投向了东北大地。蒋介石派自己的得意学生(号称天子第一门生)、国民党军的常胜将军杜聿明统率大军前往东北,可是要夺取东北,必先掌握四平这一战略要地。四平是通向东西南北满的咽喉要地。为此,根
期刊
2011年5月8日,李德生将军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5岁。消息传到江苏建湖,该县政府机关大院一间普通住宅内,71岁的退休干部、曾任李德生炊事员9年的丁明亮泣不成声,并回忆了与老首长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一  调任军部炊事员  丁明亮曾任李德生的炊事员9年。那是1960年,丁明亮从建湖县人民饭店参军,来到12军100团5连(红军连),刚到部队一个月,12军军长李德生来到5连“当兵”(到连队体验生活),正
期刊
吴一平曾任彭德怀机要参谋,他们在西柏坡和北庄时就已认识。在吴一平记忆中,毛岸英很少提及自己父亲毛泽东,是一個生活俭朴、酷爱学习的人。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后,毛岸英安慰一次战事失利的38军军长梁兴初,表示愿去38军工作。1950年11月25日,美军轰炸机对志愿军总部进行轰炸,毛岸英不幸牺牲……  从来不以主席儿子自居  我(即吴一平)在西柏坡和北庄时就认识了毛岸英。有一天,我去西柏坡中宣部图书馆借书,
期刊
1961年的7月,我来到了丰泽园,当时主席在外地。中队长带领我们新来的战士熟悉主席的生活环境,给主席家搞卫生。  当我们进入主席住的院落时,我们不相信这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住的地方。毛主席住的是一处旧房子,院子里的地面还是用破旧的青砖铺成的,有的年久风化,已破碎不堪,门前柱子上的漆已褪色,有的地方已经剥落了。  主席的居室内堆满了书,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张大木板床,一侧堆满了书,只有一个衣架,再
期刊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南海古建筑有些微损,中办遂抓住这个机会大兴土木。岳父(李先念)本不愿拆他所居住的摄政王府,一再嘱咐:“能修修补补就不要推倒重建。”岳父搬到西皇城根南街九号,中办立即把摄政王府夷为平地。岳父甚恼。后来他迟迟不愿搬回中南海,这也是原因之一。后来华国锋看中了西皇城根南街九号,想搬来,于是一个劲游说岳父搬回中南海。  华说:“除了九号,我哪儿也不去。”岳父不愿搬,后经邓小平亲自拍板
期刊
贺晋年、贺吉祥两兄弟是陕西安定(今子长)县玉家湾镇贺家村人,两人都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贺晋年少将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贺吉祥少将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两人是开国将军中唯一一对同胞兄弟。  贺晋年:唯一一名兵团级少将  贺晋年,1910年出生于陕西安定(今子长)县玉家湾镇贺家村。贺晋年先在离家几公里的王家沟读初小,又
期刊
1 朝鲜曾俘虏一名美国将军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一个月,美军第24步兵师指挥官威廉·迪恩少将在大田救助伤员时与自己的部队失去联系。原因是他在为一名伤势很重的士兵找水时,不慎跌落悬崖,不省人事。醒来后,他一直躲在山里,一躲就是36天,体重减少了80磅(约36千克)同时肩膀和头部受伤。后来,两名韩国人发现了他,谎称将他送到安全地带,但实际上却把他带进了朝鲜人的伏击圈。迪恩拼命反抗,但他此时的体重下降到只
期刊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7年3月,是龙飞虎跟随毛泽东主席撤离延安时在吉普车上的合影。毛主席坐在驾驶员旁边,龙飞虎挨着主席坐在车边上,左手拿着一副手套,右手紧扶着车前框。当时,龙飞虎是毛泽东主席的行政秘书兼中央纵队第一大队大队长,直接负责毛泽东主席的生活和保卫工作。他跟随毛泽东主席在转战陕北的一年零五天里,保护党中央机关和革命领袖们的安全。  启程那天,龙飞虎安排的行军编队是:骑兵排开路,紧随其后的是工
期刊
在欧阳毅将军家里客厅的墙上,醒目地挂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拍摄于1938年8月,在延安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部分同志来到毛主席凤凰山驻地和毛主席一起合影。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在照片上亲笔写下了“井冈山的同志们”七个大字。在参加合影的29人中,坐在前排最右边,戴着眼镜,相貌儒雅的人,就是欧阳毅。  1928年4月下旬,参加湘南暴动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欧阳毅第一次见到了闻名已久的“毛师长”。  欧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