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设:农业“驿站”扎根太行山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yjmhcaihiong_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8年的风雨路,走遍太行山的沟沟坎坎,孙建设帮助农民,送去技术,更送去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理念。
  退休后的他获得的荣誉比工作时多,还更有分量。2019年荣获国家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20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我国苹果栽培制度的变革,从呐喊到成为现实经历了10年,孙建设是倡导者,更是践行者。

第壹驿站


  10月13日下午,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某酒店515房间,门虚掩着,轻轻推开门,一位老者戴着耳机,声音洪亮,端坐在办公桌后,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做线上直播。
  孙建设教授正在参加“大宗商品风险管理(北京)论坛苹果分论坛”,他发言的题目是《中国苹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1982年,孙建设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毕业后就投身到太行山开发的实践中,成为走太行山道路的首发战队,走遍太行山的沟沟坎坎,走进农村、了解农业、帮助农民。
  苹果,是他的最爱。这位“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中国所有苹果产区都跑遍”的教授,38年如一日,把苹果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观点带进贫困山村,创新“驿站”,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径。
  直播论坛结束后,他立即前往附近的一个“驿站”—华中小镇采薇园,在那里,10000多株苹果树全已拉枝,长势不错,负责人赵宇是河北农业大学2006级园艺专业毕业生,是孙建设的学生。
  孙建设教授创建的第一个“驿站”位于保定市顺平县大悲乡北大悲村的顺农果品现代科技农业园区内,该园区成立于2014年,是以新型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苹果种植生产为主,以休闲旅游、产品加工为延伸,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综合性现代化农业园区。
  10月中旬,《民生周刊》记者走进园区,果香飘来,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远远便能看到坐落其中的河北农业大学顺平水果试验示范站,示范站也被称为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第壹驿站。
  一大早,河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研二学生李玉玲与5名同学一道,来到示范站,在苹果试验区,他们要完成苹果斑点落叶病调查,取完样品要拿回学校实验室。
  上世纪80年代初,河北农业大学师生深入太行山区,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田间地头,经过5年艰苦探索,试点山区初步具备“造血”功能,这被当时国家科委誉为“太行山道路”,即知识分子送科技进山,振兴贫困山区。
  先有示范站,后有农业园区。2013年,孙建设刚来北大悲村时,整个荒山光秃秃的,一棵树都没有,老百姓只能用单轱辘小推车上山,短短几年,昔日的山沟沟变成了“花果山”。
  拧枝、拉枝、开角、掐尖、环割,孙建设亲自动手做示范,将科学种植技术带到了田间地头,带到了老百姓身边,以前对种植技术一无所知的农民,如今个个都成了苹果种植能手。
孙建设与果农周建胜在一起沟通。图/张兵

博士村主任


  “驿站不是始发站,也不是终点站,是加油站,第壹驿站是搭建一个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做地方政府农业决策的智囊团、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师、涉农政策落地效果的信息员。”孙建设介绍说。
  孙建设与农村的感情深厚。1987年春,孙建设自荐担任保定市顺平县苏家疃村主任。彼时,作为我国首个学历最高的“博士主任”,他上任后就把村里400亩果园进行了重新规划,明确了责任制。
  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低、科技认识程度差的情况,孙建设由浅入深地向农民传授果树栽培和管理知识,不仅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讲,还把果树管理的方法按日期印成材料,发到各家各户,使家家有“明白纸”,户户有明白人。
  1992年,村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全村一年共产果20000多公斤,收入10余万元。村民学用技术的积极性一下高涨起来。1995年,全村苹果产量突破50万公斤,全村果品收入突破20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800元。
  2001年,44岁的孙建设赴美交流。历经5年在美学习和工作,2006年,他回到闊别5年的太行山,开始编织心中的苹果梦想。他利用半年多时间,走遍全国苹果主产区9省市,把脉我国苹果产业瓶颈问题,在国内首次发出“苹果栽培制度变革”的呼声,率先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适度规模经营的苹果省力化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新模式,组建了河北农业大学40多名不同学科专家参加的联合攻关团队。
  为与世界先进栽培技术同步,他又先后走访了13个国家和地区,密切关注苹果产业最前沿动态。
  他坚持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技术研发思路,研发了多项适用现代栽培模式的新型果园装备,集成创新了矮砧密植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在全国7省份建立苹果现代栽培模式示范园,受邀在全国作了70多场关于“苹果栽培制度变革”和“苹果产业技术重构”的专题报告。
  2017年7月,保定市与河北农业大学签订协议,共同打造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目前,保定市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已发展到50家,涵盖蔬菜、果品、食用菌、畜禽、中药材、苗木、食品加工、文创旅游等十大类35个特色农业产业。
  第壹驿站变成了保定市太行创新驿站,后又“升格”为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

两个果农


  第壹驿站不远处是神南镇南神南村,神路苹果专业合作社位于村口拐角处,52岁的合作社负责人杨路强一打开果园的大门,快递小哥就直奔过来。为了精确检测苹果的含糖量,杨路强刚从网上购买了一台单价788元的测糖仪。
  “所有技术都是从孙老师那里学到的,那真是手把手教,怎么修剪,打什么药……我是1992年开始种苹果,但那时是普通树种,经济效益差,后来被淘汰了。”杨路强告诉记者,“孙老师刚来那阵子,整个园区还只有一条小土路,现在全村1600多人,70%的农户都种上了苹果树,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我个人30亩果园,不到3000棵树,每亩平均纯收益能达一万元。”   给杨路强印象最深刻的是,2006年冬的一天,包括孙建设在内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团队进村,为果园规划开现场会,当天狂风骤起,吹得人都站不稳,气温又低,人冻得不行,村里紧急借来3件军大衣,给教授们披上,逐块地分析,后来好不容易找了塊避风的梯田,围着图纸,大伙儿在一起又讨论了半天。

  “但凡山头有块地,都被农民利用起来了,搬来些土,就能种上棵苹果树。”看到农民高涨的积极性,孙建设很是欣慰。

  孙建设回忆刚到村里的情景,第一年,他带着学生们帮着农民种了300亩地,为激励村民,孙建设想出了一个法子,发奖状,发奖金,从全村苹果种植户中选出12个“科技二传手”,每人每年给400元,让这些技术能人帮带全村人。当年村里的一个技术能人,如今在另一个3万亩的种植园担任技术总监,年薪20万元。
  “但凡山头有块地,都被农民利用起来了,搬来些土,就能种上棵苹果树。”看到农民高涨的积极性,孙建设很是欣慰。
  “我这块果园以采摘为主,今年村里修路,影响了采摘,往年10月20日前后是采摘高峰,人特别多,甚至造成交通堵塞,保定市里的,甚至北京、天津都有游客过来。”杨路强介绍说,“3公斤35元,5公斤50元,不少回头客还添加了微信,有需要了都可以发快递。”
  杨路强夫妇有两个孩子,大的闺女已经出嫁,小的儿子在外地打工,平时就两口子打理果园,果园疏花、装套忙时就雇些村里零工。
  “孙老师您赶紧尝一个,今年颜色好,个头大,这都离不开孙老师,沾了孙老师的光。”周建胜掩饰不住喜悦。10月14日上午9点,在唐县齐家佐乡北洪城村,42岁的周建胜正在组织附近村民采摘苹果,爬梯上树,忙得不可开交。
  周建胜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2014年,他流转了村里240亩果园,去年苹果成熟的时候正赶上中秋节,品种“中秋王”卖得很火,每亩5000斤的产量让他很是赚了一笔。
  创业前3年的苦日子,周建胜是咬着牙挺过来的,看着山头的硕果,周建胜脸上终于有了笑容。现在他两万多棵树的苹果园有3000多棵被“认领”,正在打包装箱的苹果将发往上海一家拥有200家分店的母婴连锁公司。
  “采摘时吩咐工人再小心一点,‘王林’皮太薄,磕不得。”离开前,孙建设特意叮嘱周建胜,“富士最好等几天再摘,长一天,糖度会增加不少呢!”
河北农业大学学生正在驿站进行苹果取样。图/张兵

驿站是另一个家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的根本出路在于适度规模,适度规模的根本出路在于土地制度的调整。”
  “投资农业,你先要想好你口袋里有多少闲置资金?早晚要花的钱,要早花;可花可不花的钱,一定不要花。”
  “人生活最舒适的地方就是苹果长得最好的地方,谁说农业科学家一定就是苦哈哈、脏兮兮的模样?“
  或许是长期与农民打交道,孙建设的许多观点通俗易懂,接地气。
  在大悲村驿站,两个1000立方米的无氧发酵塔高耸,这一套畜粪便无害化处理装置,能够让有机肥成为液体,跟着滴灌带,直接输送到每一棵果树根系。
  “通过无氧发酵塔,然后进入有氧发酵池,先筛滤,然后再压滤,保证120目的细度,节约了传统有机肥挖坑、运送肥料及施肥的费用,降低成本。”孙建设解释说,“更主要的是还能提高肥效,使有机肥精准地在时空上发挥作用,让它什么时间使劲就什么时间使劲,让它什么地方使劲就什么地方使劲。”(注:120目就是每英寸有120条网格线,也就是有120个网眼,目数越高,筛出来的东西越细小。)
  这里是孙建设的另一个“家”,每天都有变化。先进的小型加工生产线已经运到这里,未来,一些不能作为鲜果销售的苹果,会被加工成鲜榨果汁、发酵果汁或蒸馏过的果酒;“苹果健康体检中心”会对每一棵树进行营养诊断,缺什么,补什么;“田间农民学校”也将会动工开建,让更多热爱农业的人有一个学习交流的地方。
  “我这个年龄谈梦想有点奢侈,这是我十几年前的梦想,我们这些人要用知识温暖我们毕生热爱的产业。今年受疫情影响,开通直播,来不了现场,网上可以看。”2017年退休后,孙建设仍然活跃在苹果园,每年一度的中国苹果产业大会,一群一辈子与苹果打交道的退休老头老太太都会到现场,孙建设是召集者,又兼暖场主持人。专家与问题见面,产品与用户见面,今年即将在甘肃庆阳举办第四届。
其他文献
国庆节前,记者到湖北武汉等地采访,看到武汉一手抓防疫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发展,争分夺秒挽回损失。商业区人流熙攘,旅游点秩序井然,机场车站人流如织。更有不少企业家,经常鸡鸣即起,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点。社会呈现一派奋发向上、只争朝夕的氛围。  大武汉,正紧锣密鼓,往前追赶。  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事。离开武汉,记者到湖北南大门—咸宁采访,发现这里的官僚太“经典”了。  几年前,武汉一家企业到咸宁市温泉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层又是群众信访的源头,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如何推动基层信访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成都市做了有益探索,成效初显。  两年前,成都市委率先在全国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社区发展治理覆盖城乡社区。去年,成都市信访工作开始借势借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各类力量资源,在场所建设和人
如何保持城市发展优势?如何增强城市竞争力?为了答好140万群众这一“改革之问”,山东省平度市委、市政府推进新一轮改革,坚持以全省唯一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打造“全省一流、全国领先、企业舒服的最佳营商环境”,在省内率先提出“1330”改革目标,驱动全市营商环境再升级。  平度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虎成表示:“我们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以钉钉子精神紧抓各项改革工作的推进与落实,积极将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其中,“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产业振兴”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而这其中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高质量、安全营养的高级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相对于无公害、绿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稳就业”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这为各地做好疫情防控中的就业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就业是民生之首,关乎小家、涉及大家、影响国家。来自权威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拥有适龄劳动者约9亿,其中就业人员就多达7亿。盘子不小,压力山大。
开学季来临,大部分学生顺利到大学报到,但也有一些学生误入“野鸡大学”骗局。对他们来说,大学梦到头来成了一场噩梦。这些大学,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可能连实体学校都没有,也可能只是一个培训机构。  近年来,“野鸡大學”屡次被曝光,但数量却不减反增。关闭一批,又开办一批。有些“野鸡大学”被关闭后,又改头换面,重新开张。  年年被驱赶,“野鸡大学”为何抓不尽?究竟应该怎么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力图揭开
董家鸿。国际著名肝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9月中旬,青海西宁曹家堡机场,董家鸿率领来自北京、新疆、重庆、成都及军队系统的五路医学专家再次相聚在一起,与包虫病抢时间,以期实现手术患者清零目标。  董家鸿,国际著名肝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而在青海,他是藏族同胞心目中的“董曼巴”(曼巴,藏语,意为医生)。  今年是
家长、社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摒弃“能否考入大学就是成功与否分水岭”等一些错误观念,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父母通常对孩子的人生充满期待,这种期待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轨迹。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期待过高,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近日,某机构对1863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8%的受访家长表示对孩子有很高期待,57.7%的受访家长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
逐步成为用互联网助力党建引领精准脱贫、乡村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的互联网工作平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党群服务提供接地气的互联网工具。  2009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筑梦新乡村”项目:选点云南迪庆州,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雷山县两县一州,5年投入5000万元展开公益帮扶,尝试用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能力助力中国西部乡村发展。“失连”的乡村  2014年9月,腾讯对帮扶乡村进行了一次全面信息采集与分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