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加出美好生活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visiv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随着服务内容和范围的不断拓宽和深化,“旅游+”的实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文化”等丰富多样的旅游新形式正离我们越来越近,为我们的生活加分添彩。

旅游+健康:康养项目要物有所值


  “最近,我和妻子去安徽天悅湾温泉养生度假区旅游,泡温泉,做水疗,上健身课,好好放松一下身心。”湖北武汉洪山区退休职工包利民说,“近年我俩出游都是奔着主打康养、医疗功能的景点去,到森林公园漫步吸收负氧离子,到中医馆做针灸,在度假村吃有机菜,舒筋提神。”

  包利民说,年轻时走过不少名山大川、人文胜迹,退休后想去疗养功能更集中的景区,虽然花销多了些,但胜在养身养心,这个钱花得值!
  收获快乐、感受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爱上了健康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出境医疗旅游的人数超过80万。每年去印度体验瑜伽的人数超过8万,每年去泰国康养旅游的游客达到10万人。2017年5月,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首批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积极推动全国健康旅游业发展。预计到2030年,我国“旅游+健康”消费规模将接近16万亿元。

  “旅游+健康”成时尚,背后的驱动力在哪?专家认为,伴随旅游消费经验的成熟和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旅游品位和眼界变了,标准化、单一、普通的旅游产品与服务难以满足游客需求,细分化、多样化的跨界旅游开始走俏,放松心情的健康旅游项目随之火爆。比如,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南积极推出中医疗养、温泉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项目,健康旅游逐渐成为海南“金名片”。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已经开工建设。首批入驻的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运营一年多来已经吸引了两万多名游客前来疗养。

  然而,有一些所谓的健康旅游项目“雷声大、雨点小”。有的项目在景区挖上几口温泉就变成了“康养中心”;有的利用游客在中医知识与传统文化上的欠缺,游览项目中各种所谓的养生讲座就占了一大半时间,让游客亲近自然、感受风土人情的愿望落空。
  “发展健康旅游,当务之急是要在旅游与健康之间架起互联互通的桥梁。”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发展健康旅游,医疗、卫生、美容、健身、疗养、中医药等服务要跟上。有了服务支撑,才能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健康旅游的步子才能迈得更稳。

旅游+体育:运动项目不能靠忽悠


  北京某金融公司员工谭筱佟是冰雪旅游爱好者,这几年,他几乎把国内著名的冰雪旅游景点玩了个遍。“我曾专门去新疆阿勒泰的野雪公园玩了一把直升机滑雪项目——乘坐直升机攀至山顶,再从高处俯冲下来,感觉棒极了。”谭筱佟说。
  冰雪旅游是“旅游+体育”的重要形式。据文化和旅游部测算,近几年我国体育旅游年均增长超过10%,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冬奥会,能带动我国5 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

  体育旅游细分项目很多,从滑雪、高尔夫、马拉松等高端赛事旅游,到徒步、攀岩、自驾游等户外运动,再到热气球观光、低空跳伞、直升机观光、滑翔伞等航空运动,类型多达上百种。不少体育旅游项目很接地气,价格也比较亲民。比如青岛奥帆基地的帆船旅游体验项目,散客每人198元,如果包船,只需要1 200元。今年8月,青岛奥帆中心景区的日均客流量达6万人次,周末达到8万人次。
  “发展‘旅游+体育’项目,关键是做出特色、做出内容,不能搞‘花架子’。”专家认为,与游客旺盛的消费需求相比,优质的体育旅游项目还不够多。有些体育旅游项目“风口过热”,存在一哄而上的情况。
  去某地跑马拉松、顺便“打卡”当地景点,成为很多体育旅游爱好者的出游方式,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马拉松旅游”产品某种程度上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性800人以上规模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1 100场,平均每天就有3场马拉松在举办。不少赛事质量不高,不利于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

  “我国体育旅游市场还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对标国际成熟市场,还需要做不少工作。”专家表示,一方面,消费者要不断培育新的旅游消费习惯,尤其要发挥年轻消费者的聚集效应,比如让周末露营、户外运动等生活方式更加流行;另一方面,供给方要牢牢抓住旅游消费升级的窗口期,在软硬件打造、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旅游+文化:在观光中融合文化味

  中华传统诗书琴画技艺体验,来自25个国家艺术家共同创作的世界最长墙画,列宾、费欣等俄罗斯油画名家画展……今年的国庆假期,江西龙虎山景区华泉艺术小村的一道道“文化大餐”让来自江苏的游客陈群流连忘返:“龙虎山的风光旖旎,顺道还能带着孩子感受文化艺术魅力,融文化味于觀光游览中,真是有趣又充实。”
  据华泉艺术小村负责人介绍,“十一”黄金周期间,为了让各地游客体验到更丰富的文化内容,小村免费开放陶瓷艺术展馆、美术博物馆及艺术家工作室,举办篝火音乐节,近百位艺术家与游客进行现场交流,游人可看、可学、可玩,徜徉于缤纷多彩的文化项目中。
  在中华文化精舍,陈群和孩子一起诵读传统国学经典,欣赏昆曲越剧唱腔,拼搭榫卯结构模型,辨认中医穴位脉络。“仿佛看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不仅孩子感受到其中的博大精深、厚重积淀,我收获也很多。”他说。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超过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超过40%的游客参加了两项文化体验活动,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的游客达到40%以上。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大趋势。”戴斌认为,早期的“打卡”、签到式旅游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游客们越发注重精神需求与文化消费,希望更多地进入当地城乡居民的公共空间特别是休闲生活空间,参与当地的公共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对不同地区而言,发展“旅游+文化”,关键是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发掘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品质提升上来一场革命,逐步形成优势品牌。
  “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不同类型跨界旅游产品成长提供了足够的市场支撑。随着人们消费频次更高,差异化的精神与文化需求更旺盛,科技、网络通信赋能让更多文化创意产业被激发,可以预见,未来文化旅游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应做好引导规划,比如设立文化遗产、文化传统保护基金,健全产业发展政策;同时,应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好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孵化、培育中来,以现代化手段打造良品精品,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

国家旅游局:“旅游+”成为新潮流


  近年来,国内旅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旅游+”引领旅游业态创新,实现旅游产业融合新突破。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旅游业不再只是一个单独的产业,越来越成为第一、二、三产业的“黏合剂”。通过体育赛事等载体,注入历史文化内涵,拓展旅游外延,形成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抱团发展、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是各地区培育壮大特色旅游业的重要途径。
  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提出“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有效供给”,体现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改革创新性,旨在推进旅游发展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对此,相关专家表示,持续增加旅游有效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是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题中之意。
  《导则》第一次明确提出推动旅游与13个领域融合发展,要推进“旅游+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旅游+农业、林业和水利”“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旅游+交通、环保和国土”,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完善产品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
  全域旅游的核心价值就是“旅游+”,通过“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形成产业生态群落,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跳出景点旅游发展模式;通过“旅游+”社会、生态、环境等非经济领域,促进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通过“旅游+”部门工作,实现综合产业综合抓,形成“群马拉车”的格局。
  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导下,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除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外,体育旅游、游学旅游、工业旅游等以“旅游+”方式打造的新产品、新业态将成为假日旅游新潮流。

专家:主动拥抱“旅游+”


  今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游客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双双增长近10%。这个数据的背后,“旅游+”带来的新供给成为明显增量。
  在“旅游+”各类产品中,“旅游+文化”引人注目。美团旅行黄金周大数据显示,兵马俑、故宫等文化味十足的景区门票销量增幅明显;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更具文化属性的场馆和景区大受欢迎,增幅达到了70%,在所有品类中增速是最高的,“文化过节”成了旅游消费新时尚。
  目前,“旅游+”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表现为旅行产品的多元化。比如,在文化旅游产品中,城市旅游延续历史文脉,乡村旅游留住乡愁记忆,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比翼齐飞,让游客既能看见故乡,又能感受远方。
  未来,“旅游+”将成为人们旅游消费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游客也将享受到更多“旅游+”新产品、新服务。今年七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受到广泛欢迎,引领了新一波的消费热潮。旅游业只有主动拥抱“旅游+”,才能让旅游这个幸福产业更好地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
  年终岁末,不妨来体验一场“旅游+”式的旅行吧!
其他文献
象征爱情 美满幸福  布鞋在湘西有一个非常优美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大山深处古老的山寨里生活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黛帕斯,她勤劳善良,心灵手巧,擅长针织女工。在一年传统的赶秋节对山歌的时候,她遇上了自己心仪的阿哥,为了表达心中的情意,于是把自己亲手做的、收藏了多年的布鞋和绣花鞋垫送给阿哥。阿哥穿上布鞋,刚好合脚,不长也不短,心喜是先祖安排的良缘,于是与黛帕斯结成伴侣,过着幸福生活。此后,湘西地区便
期刊
搟毡四十余年,如今王玉成还是坚守擀毡的传统技法,擀毡的主要原料是纯羊毛。据影城的工作人员说,每年夏天,他们都要下到宁夏农村去给王玉成收集品质纯正的羊毛。擀毡的主要工序分别是:拣羊毛、弹羊毛(把羊毛打蓬松)、铺帘子、压毛、喷水、卷帘子、滚帘子、推茬、揉毡(也就是成毡坯)、洗毡坯、卷边、修整、晒毡等13道工序,每道工序缺一不可,以下是王玉成擀毡的部分工艺。
期刊
在广袤的伶仃洋上,横卧着这样一条跨海通道:它集桥梁、人工島和海底隧道于一体,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工程,也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海洋工程,建造过程中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它就是——港珠澳大桥。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横跨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
期刊
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伏兆娥就可以剪出各种山水鸟画、福禄寿喜、团圆美满、农村场景,其作品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表达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她的人像剪纸,栩栩如生,三分钟的时间,就将一个人的神态呈现在一张纸上,活灵活现。  伏兆娥剪纸大致有准备材料、构思、裁剪、装裱等几个步骤。准备材料  剪纸的原材料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剪刀要尖锐锋利、灵活性强,纸的质量是剪纸作品质感的重要组成
期刊
洋浦盐田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完整的原始日晒盐制方式和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古老盐场,盐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年产盐500吨以上,其海盐晒制技艺古老、传统、原始、独特。制盐工序从“煮海为盐”演变为“晒海成盐”的成熟工序,产出的盐巴是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成卤水后,浇洒在玄武岩石槽上晒干而成。  每年农历三月至六月是盐田村的晒季,盐工凌晨四五点即要赶到盐田,耙泥翻晒,过滤卤水,再放入火山石石槽中曝晒
期刊
一、选姜  伏姜选取本地辛辣姜,本地姜个小、块大、丝细、色黄、味鲜,香辣益口,百煮不烂,螺纹紧密。晋城是四季分明的暖温型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生姜的种植引用矿物质含量高的四季长流涧水灌溉,施肥只用牛粪,这样的姜辛辣无比,造就了不可复制也无法比拟的土姜。  制作伏姜,挑选肥壮、芽头饱满、个头大小均匀、颜色鲜亮、无病虫、无腐烂、无损伤、未受冻的姜块。选用上一年窖藏老姜,老姜辣味足,姜体中汁水含量适中,
期刊
燃放烟花炮竹是中华民族过年的传统习俗。往年,震耳欲聋的炮竹声响彻耳边,附近车辆的警报随之连声响起,让人彻夜难眠。而在刚刚过去的猴年春节里,少了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在家边与父母唠唠嗑边看喜气洋洋的春晚,无炮竹之声乱耳,很是惬意。相信大多数读者朋友都和小编有同感,终于耳根清净地过了个环保年。  近年来,大气污染带给人们的不能呼吸之痛,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烟花炮竹燃放后带来的大气和噪声污
期刊
蝴蝶杯,古代饮器之一,因杯中“酒满蝶显,酒干蝶隐”的奇特视觉效果而千古流传,被世人誉为“千金之宝”。它是我国现行的21类酒具中唯一一类显影型酒具,它利用光学透镜的原理,使得用此酒具的人可以观赏到杯中的美景,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映射出我国酒具文化的精神,在中华民族酒具文化的历史中源远流长。从外观上看,蝴蝶杯造型古朴,质地素雅光洁,与普通的酒具相比,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将酒斟满杯中,只见一蝴蝶从杯底
期刊
制作蝴蝶杯,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首先选料是非常讲究的,需要精心挑选天然的矿玉。料选好后,接下来要经过切割、钻料、杯体的制作、杯托的制作、装配5道重要工序才可完成。这个小小的杯体,要在手中至少翻腾上百次。因为玉材质地凉,在制作过程中,还要经受气候的影响。只有在天气好的时候,才能下料制作。在打磨过程中,离不开水,而且手感非常重要,稍微有点偏差,杯子就会碎,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儿。他要求工人们在加工时
期刊
1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集了来自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科学家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媒体中心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这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由13亿光年之外的2颗黑洞在合并的最后阶段产生的。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初始频率为35 Hz,接着迅速提升到了250 Hz,最后变得无序而消失,整个过程持续了仅0.25秒。  2美国宇航局研发等离子推进器  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