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了劳模们朴素而真实的故事,我看到了涟钢的希望。”5月25日,涟钢能源中心综合科干事黄晓燕在听完劳模的巡回报告后,深有感触地发出如是感慨。她说,这次是劳模讲自己的故事,听起来更真实、更亲切、更有感染力。
连日来,在湖南华菱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涟钢”),一场场劳模报告会,深深地激励着职工;文化广场“劳模墙”上历届劳模的感人事迹也极大地鼓舞着职工,“十里钢城”到处传颂着劳模们的先进事迹、奋斗精神,劳模精神成了引领该企业从逆境中“突围”前行的不竭动力。
让劳模代表深入车间班组巡讲“劳模精神”
面对钢市的寒冬,涟钢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全体职工的奋斗激情,引领企业在逆境中“突围”前行。涟钢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汪俊适时提出:工会组织应做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做职工积极性的调动者,做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组织者。
根据这一要求,涟钢工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围绕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中心任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感染力强、号召力大、振奋人心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唤起全体职工崇尚先模,追赶先模的意识,感召和激励公司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为企业扭亏脱困作出自己的贡献。
为扩大此次活动的宣传效果,涟钢工会从建厂五十余年来获得过全国、省、市、企业劳模称号的历届劳模中挑选出10名代表,组成劳模精神巡讲报告团,开展“追寻劳模足迹,弘扬涟钢精神,担当企业解困振兴重任”主题宣讲活动。
5月21日至31日,在涟钢工会的组织下,劳模事迹报告团分赴各二级单位进行宣讲,与职工面对面交流,讲经验,谈感受,共组织了一线职工、青年职工、女职工、机关人员专场19场。
据了解,此次上台的报告团成员,都是历届劳模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大多来自生产一线,有的从未在公司的讲台上发过言,普通话也不太标准;有的还带有很浓的乡音,担心自己的汇报职工们听不懂。组织此次活动的工会干部们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辅导他们。劳模们为了搞好这次报告会,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和试讲,他们中有的下了夜班参加训练,有的嗓子发炎了还坚持一遍又一遍熟读稿件……
仅用了3天时间,这些劳模们就鼓足信心走上了讲台。
73岁的全国劳模张良庄是劳模报告团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老一辈涟钢人如何在一片黄土岗上用肩扛手提白手建起一座钢城的故事:“1958年的涟钢,还是一片荒山黄土,我们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瓜菜粮,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靠手扒肩挑,硬是凭着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挺了过来!结束了湖南省用木炭炼铁的历史,填补了缺钢、铁、材的空白。”
从技校生成长为中南大学软件工程研究生,并指导研究生开展工作,在各级技术比武中总能载誉而归的陈奇福告诉听报告的职工们,倔强和不安分的他在14年间换了8次岗位,每次他都要求换到最艰苦的岗位上去,不理解的人说他脑袋灌了水,其实他是去学习新的技术。因为,他坚信逆境出人才,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
用“劳模墙”上展出的千余名劳模“群像”激励职工
涟钢工会根据公司党委、行政的部署,组织完善了建厂50年来的劳模档案,以劳模所获等级(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市劳模、公司劳模)为主线,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挑选出各具代表性的人物,将他们的简要事迹和照片,编辑成“劳模—钢铁脊梁”大型图片宣传栏,集中在青山文化广场的文化墙上展出,以先模人物的感人事迹,升华职工对劳模的敬仰和追求,大力讴歌劳模精神。
据介绍,在涟钢文化墙上“展出”的劳模共有1033人次,其中,全国劳模7人;省、部级劳模22人;市级劳模18人;公司级劳模986人次。
工会还挑选出各时期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劳模,组织文学爱好者对劳模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进行深入采访,深刻描述出劳模在平凡人生中所干出的不平凡業绩,诠释劳模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工会还组织编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劳模优秀事迹《索桥》专刊,发放到基层班组,激发职工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工作热情。并在《索桥》上开辟“劳模风采”专栏,定期刊登劳模故事和反映劳模风采的专题文章。
此外,涟钢工会还组织企业中的摄影爱好者,走进劳模的生活,用镜头记录下劳模辛勤工作和精彩生活瞬间;通过艺术的手段创作出音乐、舞蹈、情景剧、小品等不同类型的节目,举办“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追寻劳模足迹专场文艺晚会,充分展示公司劳模的风采。
记者在现场看到,“劳模墙”上的展览分前言、后语,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市级、公司级劳模等四个板块。
一张张亲切的面孔,一个个熟悉的劳模名字,一段段生动的事迹,让前来“劳模墙”参观的职工们为之动容。
在“劳模墙”上“出现”的劳模中,有父子劳模,也有夫妻劳模。王积福、王如意两人的名字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
今年84岁的王积福在当年艰苦的环境中以厂为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回忆起刚进厂时的情景,他仍记忆犹新:“1957年,没有一条路走,当时,没有电、没有水、没有路,我是一个分队长,晚上要做到12点,早上4点钟就起床。”工作25年中,王积福有24年是在厂里过的年,正月初一就上班。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儿子王如意和父亲王积福分到了同一个单位,在父亲的精神感染下,他励志要当一名好工人。在后来的工作中,王如意以厂为家,从内心爱护涟钢。即使是调到供应处开车,王如意也把开好车当成了他为涟钢服务的全部,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父亲王积福连续8届被评为劳动模范,而儿子王如意也连续5届被评为劳动模范。
用劳模精神为企业解困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听了劳模们的巡讲,职工们深受劳模精神感染和鼓舞。涟钢各二级单位和机关部门积极开展“我向劳模怎样学,我在岗位怎样干”的职工大讨论和“劳模精神落实在岗位、见效于行动”的比学赶超活动,进一步激发出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
涟钢能源中心发电三车间的岳玉琅,是一个大学毕业后进入涟钢的青年职工。当天,在听完了劳模们的事迹报告会后,他难掩激动之情:“作为从学校出来不久的青年大学生,看到涟钢一段时间内陷入困境,自己也曾动摇过,产生了离开涟钢的想法。听了这些劳模们的报告,自己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有些好高骛远,今后我一定好好向劳模学习,也许将来某一天,我也能像他们一样,站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劳模们的事迹让岳玉琅重新燃起了向往涟钢美好未来的希望。
据悉,从去年9月开始,到今年3月,因为钢铁市场整体不景气,涟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我们不能左右市场,但可以左右我们的工作。”涟钢党委、行政、工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通过对劳模精神的大力推介、宣传,极大提振了职工的精神状态,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今年4月份,涟钢实现利润2800余万元,1~4月累计减债降负24.7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近80%。“虽然,2800万元不多,但却是涟钢在逆境中取得的成绩,这其中,劳模精神的引领作用不可小视,劳模精神永远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汪俊如是说。
(摄影/孙远平)
连日来,在湖南华菱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涟钢”),一场场劳模报告会,深深地激励着职工;文化广场“劳模墙”上历届劳模的感人事迹也极大地鼓舞着职工,“十里钢城”到处传颂着劳模们的先进事迹、奋斗精神,劳模精神成了引领该企业从逆境中“突围”前行的不竭动力。
让劳模代表深入车间班组巡讲“劳模精神”
面对钢市的寒冬,涟钢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全体职工的奋斗激情,引领企业在逆境中“突围”前行。涟钢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汪俊适时提出:工会组织应做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做职工积极性的调动者,做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组织者。
根据这一要求,涟钢工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围绕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中心任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感染力强、号召力大、振奋人心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唤起全体职工崇尚先模,追赶先模的意识,感召和激励公司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为企业扭亏脱困作出自己的贡献。
为扩大此次活动的宣传效果,涟钢工会从建厂五十余年来获得过全国、省、市、企业劳模称号的历届劳模中挑选出10名代表,组成劳模精神巡讲报告团,开展“追寻劳模足迹,弘扬涟钢精神,担当企业解困振兴重任”主题宣讲活动。
5月21日至31日,在涟钢工会的组织下,劳模事迹报告团分赴各二级单位进行宣讲,与职工面对面交流,讲经验,谈感受,共组织了一线职工、青年职工、女职工、机关人员专场19场。
据了解,此次上台的报告团成员,都是历届劳模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大多来自生产一线,有的从未在公司的讲台上发过言,普通话也不太标准;有的还带有很浓的乡音,担心自己的汇报职工们听不懂。组织此次活动的工会干部们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辅导他们。劳模们为了搞好这次报告会,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和试讲,他们中有的下了夜班参加训练,有的嗓子发炎了还坚持一遍又一遍熟读稿件……
仅用了3天时间,这些劳模们就鼓足信心走上了讲台。
73岁的全国劳模张良庄是劳模报告团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老一辈涟钢人如何在一片黄土岗上用肩扛手提白手建起一座钢城的故事:“1958年的涟钢,还是一片荒山黄土,我们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瓜菜粮,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靠手扒肩挑,硬是凭着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挺了过来!结束了湖南省用木炭炼铁的历史,填补了缺钢、铁、材的空白。”
从技校生成长为中南大学软件工程研究生,并指导研究生开展工作,在各级技术比武中总能载誉而归的陈奇福告诉听报告的职工们,倔强和不安分的他在14年间换了8次岗位,每次他都要求换到最艰苦的岗位上去,不理解的人说他脑袋灌了水,其实他是去学习新的技术。因为,他坚信逆境出人才,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
用“劳模墙”上展出的千余名劳模“群像”激励职工
涟钢工会根据公司党委、行政的部署,组织完善了建厂50年来的劳模档案,以劳模所获等级(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市劳模、公司劳模)为主线,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挑选出各具代表性的人物,将他们的简要事迹和照片,编辑成“劳模—钢铁脊梁”大型图片宣传栏,集中在青山文化广场的文化墙上展出,以先模人物的感人事迹,升华职工对劳模的敬仰和追求,大力讴歌劳模精神。
据介绍,在涟钢文化墙上“展出”的劳模共有1033人次,其中,全国劳模7人;省、部级劳模22人;市级劳模18人;公司级劳模986人次。
工会还挑选出各时期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劳模,组织文学爱好者对劳模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进行深入采访,深刻描述出劳模在平凡人生中所干出的不平凡業绩,诠释劳模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工会还组织编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劳模优秀事迹《索桥》专刊,发放到基层班组,激发职工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工作热情。并在《索桥》上开辟“劳模风采”专栏,定期刊登劳模故事和反映劳模风采的专题文章。
此外,涟钢工会还组织企业中的摄影爱好者,走进劳模的生活,用镜头记录下劳模辛勤工作和精彩生活瞬间;通过艺术的手段创作出音乐、舞蹈、情景剧、小品等不同类型的节目,举办“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追寻劳模足迹专场文艺晚会,充分展示公司劳模的风采。
记者在现场看到,“劳模墙”上的展览分前言、后语,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市级、公司级劳模等四个板块。
一张张亲切的面孔,一个个熟悉的劳模名字,一段段生动的事迹,让前来“劳模墙”参观的职工们为之动容。
在“劳模墙”上“出现”的劳模中,有父子劳模,也有夫妻劳模。王积福、王如意两人的名字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
今年84岁的王积福在当年艰苦的环境中以厂为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回忆起刚进厂时的情景,他仍记忆犹新:“1957年,没有一条路走,当时,没有电、没有水、没有路,我是一个分队长,晚上要做到12点,早上4点钟就起床。”工作25年中,王积福有24年是在厂里过的年,正月初一就上班。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儿子王如意和父亲王积福分到了同一个单位,在父亲的精神感染下,他励志要当一名好工人。在后来的工作中,王如意以厂为家,从内心爱护涟钢。即使是调到供应处开车,王如意也把开好车当成了他为涟钢服务的全部,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父亲王积福连续8届被评为劳动模范,而儿子王如意也连续5届被评为劳动模范。
用劳模精神为企业解困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听了劳模们的巡讲,职工们深受劳模精神感染和鼓舞。涟钢各二级单位和机关部门积极开展“我向劳模怎样学,我在岗位怎样干”的职工大讨论和“劳模精神落实在岗位、见效于行动”的比学赶超活动,进一步激发出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
涟钢能源中心发电三车间的岳玉琅,是一个大学毕业后进入涟钢的青年职工。当天,在听完了劳模们的事迹报告会后,他难掩激动之情:“作为从学校出来不久的青年大学生,看到涟钢一段时间内陷入困境,自己也曾动摇过,产生了离开涟钢的想法。听了这些劳模们的报告,自己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有些好高骛远,今后我一定好好向劳模学习,也许将来某一天,我也能像他们一样,站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劳模们的事迹让岳玉琅重新燃起了向往涟钢美好未来的希望。
据悉,从去年9月开始,到今年3月,因为钢铁市场整体不景气,涟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我们不能左右市场,但可以左右我们的工作。”涟钢党委、行政、工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通过对劳模精神的大力推介、宣传,极大提振了职工的精神状态,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今年4月份,涟钢实现利润2800余万元,1~4月累计减债降负24.7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近80%。“虽然,2800万元不多,但却是涟钢在逆境中取得的成绩,这其中,劳模精神的引领作用不可小视,劳模精神永远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汪俊如是说。
(摄影/孙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