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治理:应始于“I”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gidtfdx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董事会和CEO是否明确了“I”(信息)的基本原则,是否参与到治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去,是IT治理执行得好坏的关键。只有在明确了“I”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建立起与企业的战略和业务相配套的、合理的IT治理构架。
  通常人们看IT都是把“I(Informa-tion信息)”和“T(Technology技术)”放在一起,但实际上,那个“I”要大得多。管理层首先应当考虑的是信息怎么用,信息政策怎么去铺开,以支撑业务的有效性和效率,然后才能谈到用技术来帮助获得信息并支撑信息的运用。管理思路本应如此,但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不是这样,多数情况是IT部门在执行所谓的“治理”。
  谈到技术,董事会会说“这不是我们擅长的,应该由IT部门来做技术解决方案”。而很多情况下,IT部门因为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了解有限,也难以进行相关的决策,如果硬要他们想出解决方案,他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引用最先进的技术,而不是考虑企业当下是否需要。
  此外,在IT部门怎么使用最先进的技术以支撑信息管理的问题上,也没有人来衔接,这里面有一个较大的断层。导致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IT部门本身并不在董事会里面,不属于最高管理层,所以真正涉及IT治理的话题,事实上是没有人来讨论和管理的。由于所谓的IT治理只能落实在IT运行这一层面,由此也造成了IT部门与公司其他业务部门之间少有对话、管理层也不清楚两个部门未来的融合目标、资源误配的情况时有发生等等问题。
  如何在一个整体架构下来保障信息的统一性、安全性和流动性,IT部门怎么去支撑整套系统运营,这些都应该成为IT治理真正关注的话题。但通常的情况是,IT部门针对企业内部某一业务部门——比如原料、采购进货或财务管理部——单独为其开发解决数据问题的对应模块,这样导致的问题是不同的部门使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模块,而从整个公司角度看却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信息没办法在各部门间流动和使用。
  我们在对企业进行相关的IT治理认证时发现,如果不能在IT治理的层面与公司上层进行沟通,前期工作事实上是无效的,任何问题都解决不了。以安全管理为例,实质上它与企业的风险控制密切相关。所谓风险,是相对于企业的战略和目标而言的,如果高层都没办法说清楚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必然导致底下的IT安全管理的执行面是混乱的,最终会导致目标与结果的不平衡。所以,IT服务认证主要聚焦在企业是否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评价自我、平衡风险。考核指标的第一个就在于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清楚,在此基础上是否有配套完整的风险评估模型,以及这模型在运用时是否能兼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只有模型与目标之间保持了一致性,企业的风险控制才能平衡。
  
  治理软肋
  
  在美国和欧洲,IT治理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同的企业,IT治理执行得好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引起高层的关注,并从治理的角度制定出清晰的架构。高层是否承诺,是否参与到治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是其中的关键。CEO最需要做的事,是明确企业对待信息利用的基本方针——是最大程度地开放信息,让各事业部都能得到并加以利用,还是从某种程度上进行限制来保证信息的安全。基本方针的确定,往往能显示出一个企业在战略上的清晰度以及对待信息使用的立场。
  国内在很多时候存在着一种本末倒置的情况。而越本末倒置,就越是由低层决定,越没有一致性。现在很多企业都还没有建立起CIO的职位,缺乏CIO这个角色来实现IT部门与董事会之间的沟通,基本上是董事会把建立IT系统的工作直接转给IT部门来做。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一个想法。因为“I”是直接与商业模型相连的,不能把它推到“T”的技术层面去,IT部门掌握的仅仅是T,却并不了解I该怎么用,企业把信息处理的责任推到技术部门去做,技术部门也挺冤枉。从他们现在的功能来讲,他们一定要了解企业的商业目标是什么,如果不了解,想问题的方向肯定有差异。
  我们对于企业对IT治理的态度的判断是,首先这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开始时,客户倾向于IT信息安全管理、IT服务,以解决具体运作中的问题;然后这些前期的工作,也会引发高层的思考,比如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如何解决某些控制条款牵涉到高层的地方,再比如要进行风险控制生产首先得明确什么是企业的风险。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都需要业务思考的明确。因而这些具体运作能引发更高层的思考,使其不断往上走。
  其次,IT部门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去理解商业流程究竟是什么,业务目标是什么。作为IT部门的负责人,CIO的另外一个挑战是如何把好的IT模式推介给高层。对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去应用,他要有一个整体把握:他自己既是一个技术专家,同时也应与公司其他业务部门达成共识、互相协作。
  再次是心态问题。前几年,在制定IT认证标准的时候,有人曾说:“安全问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事的时候才想到早该要。”直到现在,这种状况还是比较普遍的,业务部门一方面会非常欢迎信息安全工作,但是忙起来时如果监控力度不够,他们就会跳过安全控制措施,因为效率对他是最重要的。
  
  IT安全与治理
  
  通常情况下,信息安全包括可用性(Availability)、完整性(Integrity)、机密性(Confidentiality)三个方面。所以说IT安全不是只讲保密性,而是需要在可用性和保密性之间做一个平衡,保密性越多的话,可用性就没有了;可用性越多保密性就越低。因此,要从风险评估体系的角度出发来平衡这三个性能。
  另外,在实施安全的时候,由于IT安全保密措施的严格执行,往往会给一线的业务造成比较明显的效率下降。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高层的承诺以确保整个IT安全系统能够在业务部门推行,并一如既往地发挥监控的作用。比如华为的CIO就非常强势,“信息安全无小事”是任正非一直倡导的。华为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权力是非常大的,虽然不见得层级特别高,但是CIO可以直接向CEO去汇报,而且企业在资金投入上也几乎不计成本。
  当然要达到可行性和保密性的平衡,IT治理的架构一定要考虑业务部门的需要,要有一个长远的战略,以及细分每个阶段的可行性以保证整个企业的业绩成长。从前景上来讲,IT治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其在公司里将越来越重要,在组织上的影响力也会上升到越来越高的位置。
  而且,对于企业组织架构来说,IT治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传统的管理、行政等将会在IT的指导下展开工作。在组织架构上,包括高层的IT治理委员会、信息产业委员会,上升到高层的比重会逐步增加。目前来看,IT安全服务和风险控制的话题,基本上已经引起了高层委员会的关注和讨论,整体发展的方向是乐观的。
  过去,组织里很少有CIO的角色概念,基本等同于企业的信息中心主任。随着企业对IT价值的重视、IT的应用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CIO的位置也越来越高。而IT部门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换角色,从单纯的技术支持,到进一步成为业务架构重组或管理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进入新的世纪,一度曾被产品的品牌、质量等模糊了的服务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而以第三方的角色提供服务成为众多专业服务商的首选。以往人们更多的看服务商与厂商之间的亲密程度,亲密程度越高,服务质量似乎也会越好。而近来,消费者的意识与观念发生了变化,在对产品重视质量、品牌等因素的同时注入了诸多新的因素,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专业性的服务。  “第三方服务”一词最早出现于1987年美国海军对物流运输业的一次市场调
期刊
2007年中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整个会议中,一系列关于金融业发展前景的重大战略问题得以确定。其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完善债券管理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将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极大便利。    融资渠道    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部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企业通过
期刊
借着外面忽明忽暗的灯光,我努力辨认起正前方一张略显破旧的纸条。路有些颠簸,纸上的字也一上一下的,字体歪歪斜斜,像小学生写的一样,但却很舒展、有力。走了小半路程,我终于将上面的内容拼读完整,大意是:“欢迎乘坐本次列车,谢谢您的光顾,祝您旅途心情愉快!如有继续乘坐的要求,请您联系我,尊姓叶(叶先生),手机号码***,我将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随叫随到,为您奉上专属私家用车。再次感谢您乘坐本次列车,希望能
期刊
和諧共生团结合力——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暨中华和平龙创意设计第二轮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期刊
编辑/柯 妍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北京要发展现代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在现在和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谁的自主创新能力强,谁就能掌握先进制造技术,从而掌握市场,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见,自主创新已成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是企业生命力的不竭之源。要达到发展现代制造业、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就必须不断提高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
期刊
十七大刚刚落幕,带给新时期的中国更多的思想动力和方向指引其中不乏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本期专题即从学习十七大开始,系统将十七大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从“理论创新有深意、小康目标新要求四位一体的事业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方面解读十七大报告,以便让我们的读者一册在手,对十七大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  十七大报告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是“软实力”,作为一个西方
期刊
时事·胡锦涛·内政活动    1.3月16日,胡锦涛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二号,公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公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3月23日,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他强调,认真学习全面实施物权法,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局面。  3.3月30日报道,胡锦涛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驻外大使
期刊
慧从何处生?佛说,慧从定中来,定以戒为前提。戒、定、慧,是佛法修行的全部,也是获得至高智慧的必由之路。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个极高的目标。但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人并不难达到,其中的路径是相通的。  我们的思想从哪里来?从“凝固的时间”中产生。试想,你在思考一个问题时,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问题的对象物,以及对象物的时间和空间关系,那么现实中的时间似乎被凝固了、空
期刊
融资瓶颈问题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中关村乃至整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哥德巴赫猜想”,投融资机制的不完善,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也影响了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投融资何以成为瓶颈  目前,在我国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创业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创新投入机制不断建立,为城市创新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证。但是,真正的创业投资行为仍然偏少,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投融资问题
期刊
编者按:  似乎在一夜之间,中国的创意产业已经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发展起来,有关创意产业的书籍不断出版,创意产业园区陆续挂牌运营,创意产业政策接连发布实施,与创意产业有关的各种会议更是一个接着一个。随着创意产业概念的流行和媒体的大力宣传,人们对创意产业的了解越来越多,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也再次激发人们通过创意去创业的热情。可以说,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原来的预计,它如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
期刊